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发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龙,段洪旺,窦鹏冲[1](2021)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全面提升综合技术水平,发电厂要积极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方案,打造更加规范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双赢。文章分析了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特点,并从电气监控单元、升压站网络监控单元以及系统间网络通信等方面着重讨论了技术的具体内容。

熊锐[2](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王鑫[3](2020)在《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清洁能源高速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煤炭资源仍是我国能源的重要依靠力量。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随着智慧能源理念的提出,智慧电厂已经成为各大电厂发展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电厂生产安全是电厂关注的重点,智慧电厂安防系统建设需要重视。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依托国电南宁660MW火电机组的智慧化整改设计项目,结合该电厂的基础设备以及电厂安防现状,对该电厂智慧安防系统进行研究以及工程设计。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电厂安防系统的设计文献以及相关国家标准,介绍了传统电厂安防系统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然后,借鉴已建成的智慧电厂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南宁电厂的安防现状,提出智慧电厂安防总体实施规划设计方案,主要设计了智慧电厂安防的前端系统、安防一体化集成平台以及安防管理系统。前端系统包括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巡检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智能门禁及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一体化安防平台集成了现有的安防子系统。安防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安全三维可视化管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安全检查管理、智能两票管理四个子系统。最后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建设的预算估算。智慧电厂的建设是一项大型工程,虽然已有成功案例,但是目前各电厂智慧程度以及建设方向都有差异,论文相关设计可以为其他电厂智慧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

王逸迪[4](2021)在《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在科技翻译中,术语作为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帮助译者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关键词”。而工程设计书作为一种典型的科技文本,显着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术语,因而术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轻视的重要角色。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完成了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的汉英翻译项目,在处理术语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挑战:一种是同一术语存在多种译法,另一种则是普通词用作电气专业术语。通过对比分析术语的初译版本与审校版本,笔者从中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并提出从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入手,对一词多“译”的术语采取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对应译名,以及充分运用专业术语资源进行验证的策略进行翻译;对术语化普通词则采取利用网络资源推断词义和以直译为主,直意兼译的策略进行翻译。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缺乏科技翻译经验的译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从而减少术语误译现象,促进中文术语英译在规范性和统一性上的改善与进步。

田宝龙[5](2020)在《榆林地区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力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中,使得新能源消纳问题逐渐突出。新能源发电会受到电力网架结构的制约,无法全额消纳新能源发电量,同时,其出力的波动性会对榆林地区电力电网的电能质量、电压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榆林地区电网现状进行分析,为解决榆林地区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减少弃风、弃光造成的能量浪费,对榆林电网规划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榆林地区新能源资源情况、运行情况以及电网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地区目前还存在新能源送出受限严重、电网接入资源紧缺、电源与负荷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榆林地区新能源接入方案进行规划,提出了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方法。其次,对榆林电网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负荷特性分析,并结合常规电源和新能源发展规划,从电力平衡、调峰空间、送出需求和各地区消纳能力等方面,计算分析了榆林电网和各供电区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新能源的接入点,必要时还要增设输电线路。再次,从潮流计算、短路电流热稳定分析、暂态稳定计算、无功补偿和电网适应性分析等方面,研究新能源并网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以郝家供电区为例,根据周边电网情况,拟定了三个新能源接入系统的方案,并且依据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及热稳定校验、暂态稳定计算、无功补偿和电网结构适应性等因素对拟定的每一种网架结构进行安全性分析,经过分析比较所提三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结合规划模型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终的规划方案。最后,建立了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模型,该模型以系统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功率平衡、节点电压、支路潮流等为约束条件,对每—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榆林电网实际,运用本文提出的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模型和算法,对榆林电网各供电区新能源消纳进行规划。以郝家、龙泉和绥德三个供电区为例,给出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新能源送出规划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的解决榆林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

刘煜鸿[6](2020)在《50MW风电场的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前沿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技术在如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以50MW风电场设计为例,通过对建场区域的风能资源状况评估分析,进行风电场选址选型以及场内110kV升压站一次的设计;搭建了风电场主体结构的数学模型,并对风电场并网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风力发电及风能资源评估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包括风电场宏观选址与微观选址。随后介绍了风力发电的理论分析,以直驱永磁风电场的总体结构为基础,介绍了风力机的数学模型,风能利用系数及在最大风能捕获过程中的桨距角控制策略;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机侧、网侧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由于风力发电的发电量与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状况、风力机组参数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以当地测风塔测得的风能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及评估建场区域的风能资源参数来进行风电场选址;给出了三种比选风电机型方案,结合风能资源数据,选取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较优的机型WTG145-3000;之后选择了风机轮毂安装高度并优化了风机机组布置方案。对风电场110kV升压站一次侧进行设计,给出了集电线路布置的方案与风电场升压站主接线,通过计算短路电流选择主要电气设备并给出设备参数及电气一次侧设备材料清单;给出了风电场一次侧设计的过电压保护方案及接地方案。给出了 50MW直驱永磁风电场用于并网的拓扑结构,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以不同的外界风速对风电场并网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低于额定风速、高于额定风速、等于额定风速三种情况下的仿真波形并分析研究,验证了 50MW直驱永磁风电场的并网可行性。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阐述了本文完成的工作与不足之处。

温惠婷[7](2020)在《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愈发严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生产中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以缓解因石油煤炭使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问题。因此,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发展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等可持续的低碳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2014年华能集团兴达电厂拆除后,处于电网末端的兴宁电网再无主干电源,随着兴宁地区负荷的高速发展,电力缺口越来越大,但兴宁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亟需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进行电源补充,本论文的200MW光伏发电项目应运而生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光伏新能源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其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其次,开展项目的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基于兴宁电网现状及负荷情况,开展电力平衡计算及站区太阳能资源分析,发现兴宁地区的光伏能源可以满足未来的负荷缺口。因此,进行了光伏电站、110k V升压站及并网接入线路的总体方案设计。第三,进行200MW光伏接入系统的设计。从200MW光伏接入系统方案展开设计,通过进行兴宁电网潮流计算及分析、短路电流水平计算、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预测获得基础数据;并依据以上基础数据,进行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信及集电线路设计。文章主要开展了光伏电站并网的光伏组件选型、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逆变器选型与设计、光伏发电单元计算、电气主接线、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通信自动化、35k V架空集电线路等方面设计。第四,200MW光伏项目的仿真与效益分析。本论文采用PVsyst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光伏矩阵不同倾斜角的仿真,确定最佳倾斜角为15°;仿真得出本项目的年均发电量为236426MWh;最后进行项目的效益分析发现,该项目5年即可收回成本,且利润丰厚。通过本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的设计,确定了光伏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光伏组件型号、矩阵运行方式、逆变器组合、升压站主变等)及接入系统的方式,能作为项目建设的支撑性技术文件;200MW光伏项目接入兴宁电网后既能解决电网的未来负荷缺口,又给业主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了能源、经济与环保等多重效益。

王佳庆[8](2020)在《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文中提出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化石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地球环境也在逐渐恶化,故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找到新型清洁、安全并且可靠的可再生或可持续能源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丰硕的太阳能源辐射就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无污染,用之不竭可再生的低成本清洁能源。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系统,该发电系统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进行传输。光伏发电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也不会排放任何污染,具有可持续供给、清洁、安全、无噪声的优点,对地球环境保护和解决一次性资源短缺的危机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光伏发电的目的与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发展现状。然后以通榆边昭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66kV光伏发电站的电气部分设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以及二次系统等的设计,分析了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原理,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的研究,选用合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光伏并网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直流汇流箱以及交流配电柜等相关电气设备,设计了发电站二次系统方案,以及此类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接地的相关方案。最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设计出一个完整可靠的光伏发电系统,建立了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66kV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系统工作稳定,利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此外,该发电项目应用范围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有效地解决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的问题。光伏发电站还具有建设周期短,资源成本低,组建方便快捷的优点,能有效解决光伏变电站对电网负载的持续可靠供电问题,有效地改善了通榆县地区电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电压低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谢川[9](2019)在《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简称DGT)通常指的是小型的、分散在用户附近的高效率发电方式,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小型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等发电方式。由于大型电网具有经济性较低,发生故障时范围较大等缺点,小型高效的分布式能源站得到广泛的发展及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已有四十年发展历史。我国起步较晚,但也有广阔发展前景。广州鳌头燃气分布式能源站是由广州电力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选址位于从化市鳌头工业基地内,采用热电联产模式,装机规模2×15MW燃气机组,二期规划增加二台机组。本文对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二期接入系统进行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根据从化电力系统及鳌头工业基地的电力现状和广州鳌头分布式能源站二期的工程概况,首先研究了从化电网的发展规划、电力需求预测。对从化电网进行电力平衡分析,论证鳌头能源站二期的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根据鳌头能源站二期近区电网情况,提出能源站接入系统的三种方案,并从供电可靠性、线路可实施性、潮流合理性和计量监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接入系统方案。其次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电气计算,对接入系统最佳方案的出线电压等级、回路数和导线截面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方案可实施性,提出系统对能源站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研究能源站电气主接线方案。最后对升压站的系统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进行了研究。

梁仕杰[10](2019)在《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长。过去我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填埋的方式处理,但是随着垃圾量的增多,需要用于填埋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为此需要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经验,将垃圾处理方式改为焚烧发电,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一个主流大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为设计人员参与了国内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工作,总结并阐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步骤与内容,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本期建设1台600t/d焚烧炉配置1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并规划预留有再安装1台同型号垃圾焚烧锅炉的条件,最终规模为日焚烧垃圾总量1200t/d。主要负责处理该地区的生活垃圾。为使垃圾焚烧处理能顺利进行,本文从电气一次系统和电气二次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内容。电气一次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负荷统计,根据负荷统计的结果确定用电规模,从而确定电气主接线的方案,通过校验主接线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确定个母线段的短路电流水平,从而确定导体及设备选型。进而完成雷击过电压保护与接地等方面的设计。在确定用电设备的布置及供电方式确定后,确定本厂的控制系统结构,重点讲述分散式控制系统电气部分及电气综保控制系统的设计。接着到远动通信、电气传动及继电保护配置的设计。最后,通过与实际竣工情况的结合,提出了以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展望。

二、发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
2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要点
    2.1 电气监控系统
    2.2 升压站网络监控
    2.3 各系统间网络通信
    2.4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
3 结束语

(2)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3.3.1 导体选择
        3.3.2 设备选择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3.4.1 6KV厂用电系统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3.5.1 单元机组UPS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3.6 直流系统设计
        3.6.1 直流系统方案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3.6.4 直流系统接线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3.8 元件继电保护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3.9 自动装置
        3.9.1 同期装置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3.9.3 故障录波装置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3.9.5 GPS时钟系统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4.1.1 定期管理
        4.1.2 台账管理
        4.1.3 设备管理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4.3.2 硬件功能要求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5.1 电气主接线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5.3.1 站控层
        5.3.2 通信层
        5.3.3 间隔层
    5.4 元件继电保护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安防系统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
    2.1 引言
    2.2 传统安防系统总体设计
    2.3 传统电厂安防子系统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宁电厂安防实施总体规划
    3.1 引言
    3.2 电厂现有安防系统
    3.3 南宁电厂安防系统规划原则
    3.4 整体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宁电厂安防前端系统设计
    4.1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4.2 智能巡检系统
    4.3 人员定位系统
    4.4 智能门禁及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电厂安防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5.1 安防集成一体化平台简介
    5.2 数据处理
    5.3 应用平台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宁电厂安防管理系统设计
    6.1 安全三维可视化管理
    6.2 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
    6.3 安全检查管理
    6.4 两票管理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宁电厂安防系统设备选型及工程建设估算
    7.1 软硬件配置
    7.2 设计投资预算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科技文本汉英翻译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二、文本特点
第二章 项目中的术语翻译难点
    一、术语的定义
    二、同一术语存在多种译法
    三、普通词用作电气专业术语
第三章 项目中的术语翻译策略
    一、一词多“译”的术语的处理
        (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对应译名
        (二)充分利用专业术语资源进行验证
    二、术语化普通词的翻译
        (一)利用网络资源推断词义
        (二)以直译为主,直意兼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原文及译文

(5)榆林地区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网规划建模分析研究现状
        1.2.2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1.2.3 电网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榆林地区新能源和电网现状
    2.1 榆林地区新能源资源情况
        2.1.1 风能资源
        2.1.2 太阳能资源
    2.2 新能源运行情况
        2.2.1 地区已并网新能源运行情况
        2.2.2 新能源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3 新能源发展形势及需求
    2.3 榆林地区电网基本情况
        2.3.1 电网规模
        2.3.2 供电区划分
    2.4 本章小结
3 榆林地区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分析
    3.1 负荷分析
        3.1.1 历史负荷分析
        3.1.2 电力负荷预测
        3.1.3 负荷特点
    3.2 电源情况
        3.2.1 常规电源建设
        3.2.2 新能源发展规划
    3.3 电力平衡分析
    3.4 调峰空间及送出需求分析
        3.4.1 调峰空间分析
        3.4.2 送出需求分析
    3.5 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
        3.5.1 郝家供电区消纳分析
        3.5.2 龙泉供电区消纳分析
        3.5.3 绥德供电区消纳分析
        3.5.4 消纳能力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新能源并网安全性分析
    4.1 周边电网情况
    4.2 新能源接入系统方案拟定
    4.3 安全性分析
        4.3.1 潮流分析
        4.3.2 短路电流计算及热稳定校验
        4.3.3 暂态稳定计算
        4.3.4 无功补偿
        4.3.5 适应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方法和方案
    5.1 引言
    5.2 新能源接入的电网网架优化模型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5.3.1 遗传算法原理
        5.3.2 遗传算法的改进
        5.3.3 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5.4 算例分析
        5.4.1 算例数据
        5.4.2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50MW风电场的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3 风电场宏观选址与微观选址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风电场的发电理论分析
    2.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总体结构
    2.2 风力机的数学模型
        2.2.1 风能利用系数
        2.2.2 最大风能捕获原理
        2.2.3 桨距角控制策略
    2.3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2.3.1 坐标变换
        2.3.2 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参数
    2.4 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2.4.1 机侧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2.4.2 网侧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2.4.3 变流器仿真模型及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分析
    3.1 风电场选址区域环境概况
    3.2 风电场加密观测站测风概况
        3.2.1 测风塔分布
        3.2.2 测风塔风况参数分析
    3.3 风机预装轮谷高度风能资源分析
        3.3.1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内变化
        3.3.2 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
        3.3.3 风功率密度及风速24h变化
        3.3.4 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
        3.3.5 风频曲线及威布尔参数
        3.3.6 50年一遇最大风速
        3.3.7 风电场风能资源总体分布
    3.4 风电场风能资源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电场机组选型与发电量计算
    4.1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4.1.1 机型方案
        4.1.2 容量系数与机型选择
        4.1.3 轮谷安装高度对比
    4.2 风电机组总体布置
    4.3 年发电量计算
        4.3.1 计算条件
        4.3.2 计算结果
    4.4 风电场综合效益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部分一次设计
    5.1 电气主接线及集电线路设计
        5.1.1 风电场电气主接线
        5.1.2 110kV升压站电气主接线
    5.2 短路电流计算
        5.2.1 电气元件参数统计
        5.2.2 短路计算
    5.3 主要电气设备
    5.4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5.4.1 过电压保护
        5.4.2 接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风电场仿真研究
    6.1 风机并网的拓扑结构
    6.2 风机并网仿真分析
        6.2.1 低于额定风速下的风电场并网仿真
        6.2.2 高于额定风速下的风电场并网仿真
        6.2.3 等于额定风速下的风电场并网仿真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项目需求分析
        2.1.1 兴宁电网现状及发展
        2.1.2 兴宁电网电力平衡
        2.1.3 太阳能站区资源分析
        2.1.4 项目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2.2 兴宁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概况及总体设计方案
        2.2.1 项目概况
        2.2.2 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 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设计
    3.1 接入系统设计与发电量预测
        3.1.1 接入系统设计
        3.1.2 电气计算
        3.1.3 200MW光伏发电项目年上网电量计算
    3.2 200MW光伏接入项目电气一次设计
        3.2.1 光伏组件设计与选型
        3.2.2 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
        3.2.3 逆变器设计与选型
        3.2.4 光伏发电单元设计
        3.2.5 光伏电站主接线设计
        3.2.6 站用电接线设计
        3.2.7 主要电气设备设计与选型
        3.2.8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设计
    3.3 200MW光伏项目电气二次设计
        3.3.1 电站的设计原则与运行方式
        3.3.2 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3.3.3 调度自动化设计
        3.3.4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设计
        3.3.5 电气测量信号二次接线设计
    3.4 通信设计
        3.4.1 系统通信方案设计
        3.4.2 站内通信方案设计
    3.5 35kV架空集电线路设计
        3.5.1 35kV集电线路规划
        3.5.2 导地线、绝缘子金具设计与选型
        3.5.3 架空线路防雷设计
第四章 200MW光伏发电项目仿真及效益评价
    4.1 PVsyst及仿真流程
    4.2 项目设计仿真
        4.2.1 太阳轨迹仿真
        4.2.2 光伏组件方阵倾斜角设计仿真
        4.2.3 光伏组件及逆变器模拟
        4.2.4 仿真结果分析
    4.3 效益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分布式光伏发电优缺点
    1.3 光伏发电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1.3.2 国内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
第2章 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2.1 系统组成与原理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2.2.1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2.2.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2.2.3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3.1 站区总布置
    3.2 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
        3.2.1 太阳能电池原理
        3.2.2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相关计算
        3.2.3 太阳能电池组件方位角和倾斜角的设计
        3.2.4 安装方式以及位置场所
    3.3 逆变器的选型
    3.4 直流汇流箱的设计
    3.5 控制器的设计
    3.6 交流配电柜设计
    3.7 DC/DC变换器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次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继电保护方案
        4.1.1 系统概况
        4.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4.1.3 系统技术要求
        4.1.4 系统调度自动化
    4.2 计算机监控系统
        4.2.1 计算机监控系统任务
        4.2.2 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
    4.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3.1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
        4.3.2 各元件保护配置
        4.3.3 安全自动装置
    4.4 二次接线
        4.4.1 光伏电站电气测量
        4.4.2 防误操作闭锁系统
        4.4.3 互感器配置
    4.5 变电站控制系统
    4.6 电气二次设备配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5.1 设计工程概况
        5.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5.1.2 技术原则
    5.2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5.2.1 短路电流计算
        5.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5.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5.3.1 过电压保护措施
        5.3.2 避雷器选型
    5.4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5.4.1 雷击的简介
        5.4.2 无外部防雷接地装置设计
        5.4.3 有外部防雷接地装置设计
        5.4.4 防雷接地设计总结
    5.5 消防措施
    5.6 劳动安全卫生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发展意义
    1.2 分布式能源站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的技术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系统现况及能源站概况
    2.1 从化电力系统现状
    2.2 鳌头工业基地供电现状
    2.3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概况
    2.4 气源供应情况和发电燃料耗量介绍
        2.4.1 燃料来源
        2.4.2 燃料输送
        2.4.3 燃料品质
        2.4.4 电厂燃料耗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及电力平衡
    3.1 机组规模及参数
        3.1.1 机组规模
        3.1.2 机组出力
    3.2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3.2.1 从化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3.2.2 从化区电力需求预测
        3.2.3 电源、电网发展规划
        3.2.4 电力平衡分析
    3.3 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
        3.3.1 工程建设必要性
        3.3.2 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鳌头能源站接入系统总体方案
    4.1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理论
        4.1.1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4.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内容
    4.2 接入系统方案论证
        4.2.1 电厂投运前电厂近区电网情况
        4.2.2 电厂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4.2.3 接入系统方案设想
    4.3 电气主接线
        4.3.1 主接线方案
        4.3.2 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
        4.3.3 厂用电电压等级选择
    4.4 接入系统方案比较
        4.4.1 总体比较
        4.4.2 潮流分析比较
        4.4.3 电能质量比较
        4.4.4 经济比较
        4.4.5 电厂接入系统推荐方案
    4.5 接入系统方案短路计算分析
        4.5.1 主要电气设备参数选择
        4.5.2 接入系统方案电气计算分析
    4.6 继电保护
    4.7 调度自动化
        4.7.1 自动化现状
        4.7.2 远动系统
        4.7.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4.7.4 自动化设备
        4.7.5 通道的要求
        4.7.6 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
        4.7.7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4.8 系统通信
        4.8.1 需求分析
        4.8.2 光缆通信线路
    4.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国外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1.3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1.4 垃圾发电的优缺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电气一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2.1 系统概述与设计原则
    2.2 负荷类别划分与统计方法
        2.2.1 负荷类别划分
        2.2.2 负荷统计方法
    2.3 厂用电配电方式
        2.3.1 明备用与暗备用
        2.3.2 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2.4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5 导体及设备的选型原则
        2.5.1 线缆类别的确定原则
        2.5.2 导体截面的确定原则
        2.5.3 设备参数的确定原则
    2.6 防雷
        2.6.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2.6.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2.6.3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
        2.6.4 建筑物内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2.7 电气系统接地
        2.7.1 接地分类
        2.7.2 高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2.7.3 低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2.7.4 等电位联结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气二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3.1 计算机系统控制电气设备
        3.1.1 控制方式划分
        3.1.2 分散控制系统电气部分
        3.1.3 发电厂监控管理系统
        3.1.4 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
        3.1.5 微机五防系统
    3.2 发电厂自动装置
        3.2.1 同步装置
        3.2.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3.2.3 故障录波装置
        3.2.4 励磁系统
    3.3 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原则
    3.4 操作电源系统类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应用分析
    4.1 本工程简介
    4.2 工艺流程概述
    4.3 电气部分设计概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5.1 负荷统计
    5.2 电气一次主接线
    5.3 短路电流计算
    5.4 导体及设备选择
        5.4.1 绘制设备平面布置图
        5.4.2 确定电缆布置与选型
    5.5 建筑物防雷设计
    5.6 发电厂接地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6.1 电气开关控制的方案确定
    6.2 DCS电气部分设计
        6.2.1 DCS网络构架
        6.2.2 电气部分控制策略
    6.3 电气综保后台设计
    6.4 远动通信
        6.4.1 远动信息要求
        6.4.2 远动装置配置
        6.4.3 时间同步配置
        6.4.4 电能量计量及数据传输
        6.4.5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及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6.5 电气传动
    6.6 继电保护配置设计
    6.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发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J]. 刘美龙,段洪旺,窦鹏冲. 光源与照明, 2021(05)
  • [2]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3]智慧电厂安防系统研究及工程设计[D]. 王鑫. 广西大学, 2020(07)
  • [4]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D]. 王逸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5]榆林地区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规划研究[D]. 田宝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50MW风电场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 刘煜鸿.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7]广东兴宁某200MW光伏接入系统项目设计[D]. 温惠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D]. 王佳庆.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9]鳌头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研究[D]. 谢川.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10]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D]. 梁仕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电厂升压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