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巷道合理位置及交货时间的选择与优化

采矿巷道合理位置及交货时间的选择与优化

一、回采巷道合理位置与送巷时间的选择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范浩[1](2021)在《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下水长期赋存于煤层巷道围岩结构面和孔隙中,经与煤体基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引发围岩内部结构损伤、宏观力学性能劣化、承载能力下降、巷道变形破坏程度加剧,严重影响煤矿安全建设,因此,研究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与数值分析以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从宏细观分析了富水环境下煤体真三轴力学特性及劣化机理,研究了考虑煤体强度参数劣化的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优化了复合水泥浆液配比,揭示了注浆对破裂煤体的加固机理和对富水煤层巷道围岩的控制机理,提出了以注浆为核心的富水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开展了不同浸水时间煤体真三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获得了浸水煤体真三轴宏观力学行为以及空间破裂演化规律,揭示了煤体强度参数随浸水时间的劣化规律;结合浸水前后煤体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和矿物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揭示了水对煤体力学性能劣化的微观机理。(2)建立了非均匀地应力场下的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引入了富水煤体强度参数劣化系数,基于Mogi-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富水煤体强度参数劣化系数影响下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半径的理论表达式,结合算例揭示了富水环境下强度参数劣化系数、侧压系数和支护阻力等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3)开展了不同配比浆液粘度、流动度、析水率、凝结时间和结石体强度的正交试验,获得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复合水泥浆液材料配比;利用自行研制的注浆试验系统开展了破裂煤体注浆试验,结合超声波测速和真三轴压缩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水泥浆液加固体的波速特征、真三轴强度、变形和破裂特征,揭示了破裂煤体注浆加固机理。(4)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富水煤层巷道围岩注浆支护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注浆对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演化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注浆对富水煤层巷道围岩的控制机理;针对富水煤层巷道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以注浆为核心的围岩控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保障富水煤层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该论文有图101幅,表10个,参考文献209篇。

周亮[2](2021)在《主动式超前支护在长壁开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煤矿长壁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产生超前支承压力,为保障巷道的安全稳定,回采巷道超前工作面段在回采期间需加强支护,该支护过程即为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我国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超前支护形式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以及超前液压支架,但是煤矿开采条件复杂,上述支护形式在某些巷道中并不适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支护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型主动式超前支护形式,并且已经在国内多个矿区成功应用,然而对该超前支护形式的研究还尚处于初步阶段,现场多凭借工程经验选取主动式超前支护形式,缺乏合理科学依据,采用注浆锚索时尚未确定何种注浆理论指导注浆参数设计较合理,对于主动式超前支护设计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体系。本文以滨湖煤矿12219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主动式超前支护在长壁开采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现场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资料调研,充分了解该巷道的现场情况,掌握该巷道具备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其次通过对该巷道进行现场实测,得到了巷道顶板中裂隙演化特征,为该巷道选取适合的主动式超前支护形式提供设计依据,并且通过理论分析了解注浆在围岩控制中的作用机理,最终明确该巷道采用锚索支护结合注浆加固的主动式超前支护形式。(2)通过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对该工作面回采过程进行模拟,一方面根据回采巷道顶板的应力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得到超前支护的最小范围,另一方面根据顶板裂隙的时空演化规律,选择最佳的注浆时机,根据以上结果最终确定了主动式超前支护范围和注浆时机。(3)根据巷道现场条件对主动式超前支护的锚索进行选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FLAC3D模拟不同支护方案下预应力扩散情况,完成对中空注浆锚索的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设计,再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完成对注浆参数的合理设计,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论证了该超前支护方案具备现场应用条件。(4)将研究得到的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方案应用到现场超前支护中,为了掌握支护效果,在回采期间进行现场实测,得到回采期间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成功保障了巷道的稳定性,预示着主动式超前支护在该工程中成功应用,本文的设计思路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对推动智能化开采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53幅,表9个,参考文献102篇。

吴刚[3](2020)在《基于捷联惯导的采煤机运行姿态高精度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化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需求和必然方向,基于三维空间尺度的采煤机运行姿态是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必需性基础信息。采煤机运行姿态的精确感知不仅能为探知、预测智能化工作面的生产状态提供途径,而且能为采煤机自主调高、记忆割煤等智能控制过程提供基础信息。已有工作初步实现了采煤机的定位定姿,但感知精度尚还欠缺,实时精确的采煤机运行姿态信息缺失长期阻碍了国内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发展。本文即针对此问题,引入捷联惯导技术,结合实验测试、误差补偿算法优化及单轴旋转调制等方法,以采煤机“惯性测量组件误差补偿——系统误差补偿算法——单轴旋转调制”为研究主线,围绕惯性导航应用于采煤机运行姿态高精度感知时的元件级、系统级与捷联惯导级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采煤机运行姿态的感知精度,为综采工作面的生产状态预测及采煤机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本文从捷联惯导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采煤机运行姿态的实时解算算法,建立了能够求解SINS系统状态最优估计卡尔曼滤波方程组。针对捷联惯导系统长航时的积累误差难以得到有效修正的缺陷,明确了捷联惯导系统主要误差项包括:惯性敏感器误差、初始对准误差及安装误差,并对主要误差项进行了逐一补偿。针对采煤机的强振动坏境对捷联惯导系统精度的影响,建立了采煤机振动力学模型,仿真获取了采煤机整机的振动响应特征,有效抑制了采煤机振动引起的圆锥误差与划船误差。在无法进一步提升惯性敏感器精度的条件下,提出了旋转调制误差自补偿技术,建立了实际转位机构的旋转模型,揭示了不同单轴旋转调制方案误差传播特性。基于不同单轴旋转调制方案的仿真结果,优选了最佳的旋转调制方案,推导了四位置转停时间与转位机构角加速度和调制角速度有关的表达式,理论证明了该方案可以完全消除陀螺仪零偏漂移的影响。设计了单轴旋转误差调制实验方案,研究设定了最佳的旋转调制参数,验证了单轴旋转调制能够有效提高惯导系统的姿态感知精度。研究了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的现场应用情况,误差补偿后的定位误差为补偿前的17%,航向角误差为补偿前的75%,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精度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提高井下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精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有助于充实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感知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为综采工作面的生产状态预测及井下开采设备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借鉴,最终为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该论文有图115幅,表15个,参考文献128篇。

张步初[4](2020)在《弱胶结地层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及开采实践》文中研究指明

李晓博[5](2020)在《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协同支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企业对地下开采煤炭资源产量及效率的提升,表现出生产设备大型化的特点,切眼巷道断面尺寸相应增大,运输、通风巷道的跨度在4.5 m6 m之间,而工作面切眼巷道的跨度在7 m10 m。分层围岩体的大跨度切眼巷道稳定性研究尚且较少,并且大跨度切眼巷道围岩控制问题随着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提高与跨度的增加而日益严峻,这些巷道具有大变形,离层的特点,不利于围岩的稳定与控制,特别是大跨度切眼巷道围岩由浅到深逐步离层裂隙相互贯通。研究分层围岩体的大跨度切眼巷道稳定性及控制技术对煤炭企业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万利一矿大跨度切眼巷道的支护效果,本文以该矿综采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岩破坏特点、掘进思路和支护技术。首先,为了解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直接岩层围岩条件复杂,表现出节理裂隙发育,裂隙水弱化破坏围岩等现象,易诱发切眼巷道顶板离层的不良状态,对生产掘进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现场切眼巷道表现出的问题,应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在未支护状态条件下围岩受力破坏特点,及多组结构面内聚力、内摩擦角及围岩渗流因素对切眼巷道的变形失稳特征,围岩表现出受力不均衡,变形量高,塑性破坏范围广的特点;然后,为了较为精确的计算顶板冒落高度,根据已有巷道顶板梁结构冒落文献,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顶板围岩破坏范围,应用顶板稳定性力学方程求得切眼巷道顶板冒落失稳的高度为5.595 m,并应用相关力学建模推导公式分析不同长度锚杆及锚索数量对切眼巷道顶板下沉量的影响,确定预应力钢锚杆+钢筋网+锚索+钢带+单体的协同支护方案、配合顶板疏导水的措施控制大跨度切眼巷道围岩变形;最后,在确定支护方案的基础上,优化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开挖方式,数值模拟3种开挖方案,比较围岩受力变形指标,选择5 m初次开挖支护,后2.6 m扩帮开挖支护方式对围岩干扰较小,现场钻孔窥视及锚索受力监测表明支护情况良好,为该矿其余切眼巷道的开挖支护提供参考。

毛宏远[6](2019)在《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开拓巷道、掘进巷道、回采巷道布置是煤矿井下开采的前提,如何使采、掘、开巷道长期处于良好的维护状态,减少巷道维修次数和降低成本是煤矿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经过学者们的多年研究与实践,巷道支护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巷道围岩控制从被动支护逐渐走向主动支护,并提出煤炭深部开采技术的核心是巷道围岩控制。吕家坨矿为了实现在-950水平维持矿井稳产、高产目标,对矿井深部巷道支护技术进行探索,通过对国内外巷道支护理论的深度分析,结合自身地质条件对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进行改进,将普通锚索改为中空注浆锚索对矿井深部巷道进行支护。为了实现中空注浆锚索加固技术在吕家坨矿深部巷道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对吕家坨矿深部巷道进行空心包体三轴地应力测量,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对深部巷道的影响,并确定巷道围岩基本力学参数,通过窥视法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根据实验数据和巷道覆存地质条件进行支护方式分析;其次,对中空注浆锚索加固理论进行深度解析,进行吕家坨矿深部巷道支护设计,完成对锚杆、中空注浆锚索参数的理论推导,通过建立巷道围岩组合力学模型,推算出合理的注浆时间;最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技术的运用积累实践经验,为矿井长远发展提供成熟的巷道支护技术。

魏杰[7](2019)在《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及注浆加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及底板承压水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其附近工作面回采时突水危险性。实际工程中,为了避免突水事故发生,通常会留设宽度较大的断层防水煤柱,但同时造成煤炭资源大量浪费。本文以五沟煤矿F4断层实际地质情况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活化特征及注浆后的断层防水煤柱留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针对断层上下盘工作面开采应力传递规律构建应力传递力学模型,得出下盘工作面开采时断层对应力传递屏障作用更明显;针对断层活化机理构建力学模型,给出断层活化力学判据。(2)通过室内试验,针对注浆工程中对浆液物理性能的要求,选用水泥、膨润土、减水剂、水玻璃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对浆液的析水率、粘度、凝结时间、结石强度等物理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得出各项性能较优的浆液配比。(3)通过相似材料试验,系统的分析了断层上下盘工作面开采时应力传递规律,并得出了其差异性;分析了断层上盘工作面开采时底板应力演化规律,得出底板距离断层越近,受采动影响后应力峰值越大,破坏越严重;分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带应力演化规律,得出工作面距离断层越近,断层受采动影响越明显;分析了注浆前、后断层防水煤柱留设情况,得出对断层注浆加固后可有效缩小断层防水煤柱宽度。(4)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含水层水压、断层注浆等不同工况下断层上下盘工作面开采时,断层带应力演化规律、塑性破坏特征及渗流特征,得出断层带应力峰值与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呈负相关,与水压值呈正相关;塑性破坏范围与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呈负相关,与水压呈正相关;水流矢量与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呈负相关,与水压值呈正相关;相较于注浆前,注浆后断层带正应力增大,剪应力减小,塑性破坏范围变小,水流矢量减小。(5)通过工程实践,对F4断层进行注浆加固并进一步缩小断层防水煤柱宽度,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为矿井安全生产及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徐向晨[8](2017)在《长平煤矿Ⅲ4309工作面区段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无煤柱开采或留设区段小煤柱的工作面布置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区段小煤柱的留设却面临因工作面采动影响而支护困难的难题。因此,针对采动影响条件下区段小煤柱的稳定性进行加固支护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针对长平煤矿Ⅲ4309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煤岩赋存结构特征,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非注浆支护状态下区段小煤柱在采动影响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和位移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区段小煤柱的破坏变形规律,确定了小煤柱滞后注浆加固方案。注浆加固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对双液浆材料性能测试的试验,得到了不同配比条件下双液浆材料的凝胶时间、固结体强度、加固破碎煤体强度等性能参数,确定了适合试验工作面区段小煤柱注浆的双液浆的配比。针对矿井Ⅲ43092巷小煤柱具体情况,设计了煤柱注浆具体参数。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论文针对长平煤矿松散煤层留设小煤柱沿空巷道注浆加固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解决类似现场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霍少华[9](2014)在《西曲矿区段煤柱合理留设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西山焦煤集团西曲矿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计算,并使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综合验证的方法对西曲矿18503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进行了研究,而且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全套支护方案。通过对煤柱及巷道上覆岩层的垮落活动规律以及相对应引起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理论分析,得出上区段采空区在垮落稳定后,老顶破断产生弧形三角块会对本区段煤体产生侧向压力,从而使煤体产生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和原始应力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窄煤柱和沿空巷道在不同时期的受力状态,从而也得出因此带来的在不同时期的围岩应力状态,得出沿空巷道的留设应在煤体减压区范围内,且窄煤柱留设后,工作的重点在于对煤柱及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通过对窄煤柱受力及破坏规律分析,得出煤柱变形与巷道围岩变形的关系,从而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并使用极限平衡法对煤柱的合理宽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以理论计算得出的煤柱宽度为基础,使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悬吊理论和组合梁理论,对煤柱及巷道提出了相应的合理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计算得出的煤柱宽度及支护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后结果。

孙允聪[10](2013)在《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回采巷道的布置与支护是采矿工程研究的重要问题,面对煤炭资源需求加大、煤炭资源枯竭的严峻现实,如何合理的在老采空区下合理布置回采巷道并进行支护,对前期不合理开采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行回收,研究合理开采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6号煤层6203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来确定回采巷道支护方案。根据压力拱理论和支撑压力带理论,得出采空区下围岩具有稳定性,应在采空区下煤层的应力降低区内布置回采巷道;运用弹塑性理论力学,并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的结果,指出合理区段煤柱宽度为25m左右;应用松动圈理论进行工程类比分析,确定回采巷道采用复合支护,即锚网+工字钢棚支护方案。对现场实测结果分析可知,在采空区下的应力降低区内布置回采巷道,经过3-4周后,巷道两帮位移量和顶板下沉量都趋于稳定,分别控制在43mm和50mm左右;通过锚杆拉拔力检测得出锚杆受力水平为40kN~50kN,达到设计强度范围。对锚杆预紧力检测得出,在围岩破碎地区要对锚杆实施二次拧紧,使锚固力达到15MPa。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方案满足矿井安全、高效回收煤炭资源的要求。

二、回采巷道合理位置与送巷时间的选择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采巷道合理位置与送巷时间的选择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富水环境下煤体真三轴力学特性与劣化机理试验研究
    2.1 真三轴试验系统
    2.2 富水煤体试样制备
    2.3 富水环境下煤体真三轴力学特性
    2.4 富水煤体力学性能劣化的微观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富水煤体强度参数劣化富水煤体强度参数劣化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理论分析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理论分析
    3.1 力学模型的建立
    3.2 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
    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水泥浆液配比优化及破裂煤体注浆加固机理试验研究
    4.1 复合水泥浆液配比优化试验
    4.2 破裂煤体实验室注浆加固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注浆的富水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工业性试验研究
    5.1 基于注浆的富水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机理数值模拟
    5.2 工业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主动式超前支护在长壁开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回采巷道顶板破坏特征分析
    2.1 工程背景
    2.2 顶板内部裂隙演化特征
    2.3 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超前支护范围与注浆时机的确定
    3.1 模型的建立
    3.2 模拟结果分析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超前支护技术方案设计
    4.1 顶板锚固体支护预应力研究
    4.2 注浆参数的设计
    4.3 超前支护效果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工业性试验
    5.1 现场超前支护技术方案
    5.2 超前支护支护效果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捷联惯导的采煤机运行姿态高精度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案
2 基于捷联惯导的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理论
    2.1 采煤机运动与姿态特征
    2.2 捷联式惯性导航原理
    2.3 采煤机运行姿态解算算法
    2.4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2.5 捷联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采煤机捷联惯导惯性敏感器误差分析与补偿
    3.1 捷联惯导误差来源分析
    3.2 惯性敏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3.3 陀螺仪零偏误差补偿
    3.4 加速度计零偏误差补偿
    3.5 随机漂移误差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捷联惯导初始对准与安装误差分析与补偿
    4.1 采煤机捷联惯导初始对准误差补偿
    4.2 采煤机捷联惯导安装误差补偿
    4.3 采煤机捷联惯导振动误差补偿
    4.4 本章小结
5 捷联惯导单轴旋转误差调制机制研究
    5.1 旋转调制技术原理
    5.2 单轴连续旋转调制方案
    5.3 单轴连续正反旋转调制方案
    5.4 四位置转停调制方案
    5.5 最佳旋转调制方案的确定
    5.6 本章小结
6 捷联惯导单轴旋转误差调制实验
    6.1 实验方案设计与参数设定
    6.2 单轴旋转误差调制实验
    6.3 单轴旋转误差调制效果分析
    6.4 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现场应用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协同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及理论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技术理论发展水平
        1.2.2 工作面切眼巷道支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方案
    1.5 论文技术路线
2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受力变形特征分析
    2.1 万利一矿基本概况
    2.2 207切眼巷道现场调研初步分析
    2.3 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2.3.1 数值模拟目的
        2.3.2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模型建立
        2.3.3 分层围岩体岩层力学参数
        2.3.4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模型运算过程
        2.3.5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受力变形结果分析
    2.4 多因素对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2.4.1 数值模拟目的
        2.4.2 不同类型结构面力学参数
        2.4.3 不同类型结构面对围岩破坏结果分析
        2.4.4 渗流条件下切眼巷道围岩破坏结果分析
    2.5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顶板的失稳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顶板断裂冒落力学分析
    3.1 分层围岩体结构与破坏特征
    3.2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顶板断裂力学解析
    3.3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顶板冒落特征算例分析
    3.4 207工作面切眼巷道顶板围岩冒落分布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分层围岩体大跨度切眼巷道协同支护技术研究
    4.1 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支护技术对策
    4.2 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锚杆(索)支护稳定性力学分析
        4.2.1 锚杆支护力学稳定性分析及其参数确定
        4.2.2 锚索悬吊稳定性分析及其参数确定
    4.3 207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主动协同支护技术方案研究
        4.3.1 切眼巷道主动协同支护设计
        4.3.2 切眼巷道主动协同支护方案技术要求
    4.4 本章小结
5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围岩稳定性模拟研究
    5.1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掘进的围岩稳定性影响问题
    5.2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围岩受力破坏模拟分析
        5.2.1 数值模拟分析目的
        5.2.2 切眼巷道开挖方式模拟对比方案设计
        5.2.3 切眼巷道开挖方式模拟步骤
        5.2.4 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围岩受力破坏对比分析
    5.3 207工作面切眼巷道掘进技术工序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掘进协同支护效果评价
    6.1 207切眼巷道顶板围岩钻孔窥视反馈分析
        6.1.1 顶板围岩钻孔窥视实施方案
        6.1.2 顶板围岩钻孔窥视情况反馈评价
    6.2 207切眼巷道顶板锚索构件支护稳定性反馈分析
        6.2.1 顶板锚索测力计布置方案
        6.2.2 顶板锚索构件支护稳定性评价
    6.3 207切眼巷道支护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6.3.1 协同支护预应力场效果模拟评价
        6.3.2 协同支护加固围岩效果模拟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成果
致谢

(6)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巷道支护理论及支护方式发展综述
        1.2.1 国外巷道支护理论及支护方式发展综述
        1.2.2 国内巷道支护理论及支护方式发展综述
    1.3 注浆技术在煤矿企业巷道围岩控制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参数分析及支护方法研究
    2.1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围岩地质参数分析
        2.1.1 地应力测试概述
        2.1.2 空心包体三轴地应力测量原理
        2.1.3 空心包体三维地应力测量准备
        2.1.4 地应力测量地点确定和测量工序概述
        2.1.5 吕家坨深部巷道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分析
    2.2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围岩基本力学参数测量
        2.2.1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围岩试样采集
        2.2.2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围岩试件加工
        2.2.3 岩石力学参数测量所需实验设备
        2.2.4 巷道围岩基本力学参数测量
    2.3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测量
        2.3.1 松动圈测量的意义
        2.3.2 松动圈测量方法
        2.3.3 钻孔窥视仪的选择及性能描述
        2.3.4 松动圈现场测试与分析
    2.4 根据现有地质数据进行支护方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空注浆锚索加固理论研究及围岩应力-应变分析
    3.1 鉴于吕家坨深部巷道地质条件巷道围岩控制原则分析
    3.2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分析
    3.3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支护设计
        3.3.1 锚杆支护相关参数设计
        3.3.2 中空注浆锚索相关参数设计
    3.4 集中轨道巷注浆设计与围岩应力-应变分析
        3.4.1 注浆设计综述
        3.4.2 集中轨道巷围岩应力-应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950 二采区集中轨道巷中空注浆锚索加固数值模拟
    4.1 模型建立
    4.2 两种支护方式数值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践
    5.1 吕家坨矿概述
        5.1.1 吕家坨矿井田及交通
        5.1.2 吕家坨矿地质概况
    5.2 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工程实践
        5.2.1 -950 水平二采区集中轨道巷锚杆、锚索参数确定
        5.2.2 -950 水平二采区集中轨道巷中空注浆锚索加固支护工艺
    5.3 -950 水平二采区集中轨道巷矿压观测及分析
        5.3.1 矿压观测布置
        5.3.2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
    5.4 集中轨道巷支护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及注浆加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断层带应力阻隔效应及断层活化力学分析
    2.1 断层基本分类
    2.2 断层应力阻隔效应
    2.3 断层活化影响因素及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3.1 浆液影响因素分析
    3.2 材料选择及测定方法
    3.3 试验方法
    3.4 浆液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及注浆加固相似材料试验
    4.1 地质概况
    4.2 试验目的
    4.3 试验理论依据
    4.4 试验设备
    4.5 试验设计
    4.6 模型制作及开采方案
    4.7 试验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及注浆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型的构建
    5.2 研究内容与计算方案
    5.3 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践
    6.1 工程概况
    6.2 理论计算
    6.3 注浆孔设计
    6.4 注浆情况分析
    6.5 注浆效果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长平煤矿Ⅲ4309工作面区段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段小煤柱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区段小煤柱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3 煤柱注浆技术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区段小煤柱破坏变形规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Ⅲ4309工作面概况
        2.1.2 煤岩赋存结构特征
        2.1.3 回采巷道支护概况
    2.2 区段小煤柱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
        2.2.1 区段小煤柱受力过程分析
        2.2.2 不同采动条件下小煤柱变形过程分析
        2.2.3 区段小煤柱破坏原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区段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3.1 注浆材料性能测定
        3.1.1 注浆材料的选择
        3.1.2 双液浆凝胶时间测定
        3.1.3 固结体力学性能测试
        3.1.4 双液浆加固破碎煤体强度试验
    3.2 区段小煤柱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3.2.1 注浆加固煤柱机理
        3.2.2 注浆方法的选择
        3.2.3 注浆加固具体参数
    3.3 本章小结
4 现场试验及加固效果分析
    4.1 现场注浆工艺
    4.2 监测方案及效果分析
        4.2.1 测区布置及监测方案
        4.2.2 监测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西曲矿区段煤柱合理留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研究、发展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沿空掘巷上覆岩层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
    2.1 沿空掘巷上覆岩层破断基本规律
    2.2 老顶结构与沿空巷道围岩稳定的关系
    2.3 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2.3.1 采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3.2 煤层走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4 沿空掘巷窄煤柱应力分析及变形破坏机理
        2.4.1 沿空掘巷窄煤柱应力分布
        2.4.2 沿空掘巷窄煤柱变形破坏机理
    2.5 影响煤柱工作状态的因素分析
    2.6 沿空巷道不同时期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2.7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2.7.1 窄煤柱变形的影响因素
    2.8 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2.8.1 煤柱合理留设的原则
        2.8.2 煤柱合理宽度方案选择
        2.8.3 巷道合理位置估算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护方案设计
    3.1 项目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矿山地质条件
        3.1.3 巷道围岩及煤柱煤体物理学性质
    3.2 沿空掘巷窄煤柱巷道锚杆支护原理
        3.2.1 18503 副巷初始支护设计
        3.2.2 顶板锚杆参数设计
        3.2.3 巷道锚索补强加固支护设计
    3.3 两帮支护设计
        3.3.1 煤柱帮支护
        3.3.2 回采帮支护
    3.4 巷道支护主要技术参数
    3.5 特殊条件下的巷道支护
    3.6 窄煤柱掘巷安全技术措施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值模拟研究
    4.1 FLAC~(3D)简介
        4.1.1 概述
        4.1.2 FLAC~(3D)软件的功能
        4.1.3 FLAC~(3D)的应用范围
    4.2 数值模拟
        4.2.1 模拟区域地质概况
        4.2.2 数值模拟主要内容
        4.2.3 主要计算参数
        4.2.4 模型建立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5.1 试验准备
        5.1.1 相似材料配比
        5.1.2 应力测量装置
    5.2 模型铺设
    5.3 模拟试验
    5.4 试验结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
    2.1 工程地质概况
    2.2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稳定性理论分析
        2.2.1 巷道布置依据
        2.2.2 巷道顶底板破坏深度分析
        2.2.3 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
        2.2.4 巷道布置与巷道控制基本途径
        2.2.5 区段煤柱与回采巷道稳定性关系
    2.3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2.3.1 软件简介
        2.3.2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
        2.3.3 采空区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2.3.4 区段煤柱与回采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2.4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分析
    3.1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思想分析
    3.2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机理分析
        3.2.1 锚杆支护机理分析
        3.2.2 锚网复合支护机理分析
        3.2.3 锚网支护失效分析
    3.3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3.4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效果现场实测
    4.1 回采巷道稳定性监测
    4.2 回采巷道支护效果检测
    4.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回采巷道合理位置与送巷时间的选择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富水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D]. 范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2]主动式超前支护在长壁开采中的应用研究[D]. 周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基于捷联惯导的采煤机运行姿态高精度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吴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弱胶结地层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及开采实践[D]. 张步初.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5]分层围岩体切眼巷道不同开挖方式协同支护技术研究[D]. 李晓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6]吕家坨矿深部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加固研究与应用[D]. 毛宏远.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7]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及注浆加固应用研究[D]. 魏杰.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长平煤矿Ⅲ4309工作面区段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研究[D]. 徐向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2)
  • [9]西曲矿区段煤柱合理留设技术研究[D]. 霍少华.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3)
  • [10]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 孙允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采矿巷道合理位置及交货时间的选择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