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一例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一例

一、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强,杨成伟,封国超,陈显侠,甄平[1](2019)在《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spondyloepiphysealdysplasia tarda with progressive arthropathy,SEDT-PA)是一种进展性的、可致残性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畸形和继发性关节炎,临床极为罕见,这就阻碍了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报道了2018年4月在兰州

古新展,王秋萍[2](2018)在《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EDT-PA)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SEDT-PA同胞兄妹2例,摄双膝关节及腕关节、双肩关节、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颈椎、胸椎及腰椎正侧位片。结果:X线片均可见椎体普遍性变扁,前后径和横径加大,椎体前部上角凹陷。X线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狭窄,骨端膨大及明显骨质增生;股骨头增大,扁而宽,股骨颈粗短,髋内翻。结论:根据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能够明确SEDT-PA的诊断。

杨露露[3](2017)在《原因不明矮小症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矮小症是儿科内分泌常见病,发生率约为35%,其中部分病因已知,然而很多的矮小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典型,虽经系列的辅助检查其病因仍难明确,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虽常试用治疗,但由于病理机制的异质性,疗效并不确切,不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且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迄今矮小症的病因探讨已备受关注。随着分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测不明原因矮小症患者的基因变异及明确患者的分子病因已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不明原因矮小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变异、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明确这类患者的遗传性质,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就诊的矮小患者,已排除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小于胎龄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异常、明显骨骼发育异常及其他继发性身材矮小症等明确诊断的患者,最终纳入的81例患者临床诊断不明。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构建与生长相关的包含187个基因的候选基因panel,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对81例不明原因矮小患者进行二代测序,筛查候选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基因panel对81例不明原因矮小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5例存在致病性变异,1例存在可能致病性变异,另在5例患者发现4种意义不明确变异。致病性变异包括PTPN11基因3例、COL2A1基因和ACAN基因各1例。3例患者发现PTPN11基因存在已知致病性杂合错义变异,分别为c.215C>G(p.A72G)、c.844A>G(p.I282V)和c.1471C>T(p.P491S),确诊为Noonan综合征。1例患儿ACAN基因存在致病性变异c.7222dupA:p.D2407fs/杂合,患儿临床表现为矮小及骨龄偏大。1例患者COL2A1基因存在已知致病性变异c.2710C>T:p.R904C/杂合,确诊为Stickler综合征。另有一例患者COMP基因存在可能致病性变异c.1201G>A:p.D401N/杂合,可造成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另有5例(涉及4个基因)矮小患者存在变异,包括COL10A1:c.1228G>C:p.G410R/杂合(2例),GHSR:c.866C>A:p.S289Y/杂合,CENPJ:c.2462C>T:p.T821M/纯合,COL1A1:c.1583G>A:p.R528H/杂合,目前评估为意义不明确。结论:1.在81名原因不明的矮小症患者中发现11名存在基因变异(占13.5%),其中5名明确为携带致病性变异、1名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共占7.4%),另5名患者携带的变异目前评判为意义不明确,需进一步行功能检测及临床随访。2.在致病性变异中,新发现的的ACAN基因变异与骨龄发育提前的特发性矮小患者相关,丰富了特发性矮小患者的基因变异谱。3.某些综合征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被忽视,这些往往被归入一类不明原因的矮小。而通过该本基因panel,确诊3例Noonan综合征、1例Stickler综合征,同时为临床更有效地治疗提供科学依据。4.COMP基因c.1201G>A(D401N)变异,可能与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有关。5.利用该基因panel筛查不明原因矮小病因,可明确部分矮小患者的遗传背景和致病基因。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李光玲[4](2016)在《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矮小症依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大致可分为匀称性和不匀称性的身材矮小两大类,前者如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后者则可能提示骨及软骨相关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身材矮小、骨骼畸形等。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short stature related with bone and cartilage diseases,BCD)病种繁多,且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33例BC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以提高对BCD的认识,同时对rh GH治疗BCD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BCD患儿合理选择rhGH促生长治疗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矮小门诊的33例BC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中11例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是否接受rhGH治疗将33例患儿分为rh GH治疗组(short stature related with bone and cartilage diseases treatment group,BCD-T)和rhGH非治疗组(short stature related with bone and cartilage diseases untreatment group,BCD-C),纳入与BCD-T组匹配的接受rhGH治疗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21例(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treatment group,GHD-T),BCD-T和GHD-T组患儿均每晚皮下注射rhGH,分析随访前后及不同组间生长速度(growth velocity,GV)、身高(Height,Ht)、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等指标变化,并评估rhGH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33例患儿平均7.74岁,Ht-SDS平均为-4.50,其中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良(achondroplasia/hypochondroplasia,ACH/HCH)18例(54.5%)、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alasia,SED)为5例(15.2%)、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ial dysplasia,MED)为3例、其他7例。共11例患儿行基因检测且均发现有突变,包括:FBN1、FGFR3和COL2A1突变各2例,COL9A1、NPR2、TRAPPC2、RUNX2和CENPJ突变各1例。BCD-T组共15例,平均起始rhGH剂量为(0.13±0.03)IU/(kg·d),治疗前后的GV分别为3.41cm/y和7.45cm/y,Ht-SDS增长0.35,治疗12个月GV和Ht-SDS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BCD-C组随访前后GV、Ht-SDS均无显着变化(p>0.05)。GHD-T组平均起始rhGH剂量为(0.12±0.02)IU/(kg·d),治疗前后的GV分别为3.75cm/y和10.88cm/y,Ht-SDS增长1.0,治疗12个月GV和Ht-SDS均得到显着改善(p<0.05)。随访12个月,BCD-T组的GV优于BCD-C组(p<0.05),BCD-T组的GV不如GHD-T组(p<0.05),且BCD-T组应用的rhGH剂量显着高于GHD-T组(p<0.05)。rhGH治疗后BCD-T组和GHD-T组IGF-1的水平均得到显着提升(p<0.05),随访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之,BCD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适量的rhGH治疗可以明显改善BCD患者GV和Ht-SDS,但其治疗效果较GHD差。rhGH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立旻[5](2013)在《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基因突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SED)是一组罕见的以脊柱和骨骺畸形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该病的共同特征是累及椎体和骨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躯干型身材矮小、胸部畸形和关节退行性变。影像特点包括椎体扁平、骨骺发育不良及关节软骨破坏。依照《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10年版)》,可根据SED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的不同表现分为九种临床类型:(1)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 SEDC);(2)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T);(3)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with progressive arthropathy, SEDT-PA);(4) Omani型SED(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Omani type, SED-OT);(5) Kimberley型SED(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Kimberley type, SEDK);(6) Wolcott-Rallison型SED(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Wolcott-Rallison type, SED-WR);(7)轻度SED伴早发性关节炎(Mild SED with premature onset arthrosis);(8)SED伴跖骨短缩畸形(SED with metatarsal shortening);(9)常染色体隐性晚发型SED(Late onset SED, autosomal recessive type)..迄今,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 Professional2012.3)收录的SED相关致病基因共8个,分别为COL2A1, TRAPPC2(SEDL), WISP3, CHST3, ACAN(AGC1), EIF2AK3, MATN3和PAPSS2,目前已有6个与SED临床类型相对应的致病基因得到了证实。虽然SED是罕见的遗传性骨病,其中较常见的临床类型的发病率尚不足2/100万,但SED所致的骨骼畸形不仅能影响患者的自身形象及正常运动能力,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该病还可能导致多系统受累,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总结SED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相关致病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也有望为选择国内热点突变进行中国人群SED致病基因建立者效应的相关研究,并藉此指导婚配,实施产前诊断,建立有效的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对纳入本研究的尚未基因诊断SED的19个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在所有临床诊断或拟诊SED的患者中筛查和检测8个能够导致SED的致病基因,确定SED患者的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3.选取确诊SED的患者,对其相应的突变蛋白进行功能预测,并尝试探讨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4.通过文献复习,对在中国人群中高发的SED类型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分析,以期为SED的临床分类以及分子遗传学诊断和评估提供证据支持,进一步丰富SED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数据库。方法1.研究对象: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自2006年至今收集的可以临床诊断或拟诊SED的19个家系。2.研究方法:(1)对19个SED家系先证者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分析;(2)对19个SED家系先证者及其家系中有类似表现的亲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针对8个可导致SED的致病基因(COL2A1, SEDL, WISP3, CHST3, AGC1, EIF2AK3, MATN3和PAPSS2)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如发现新的错义突变则在50例无关健康对照中进行验证;(3)选取遗传学确诊的SED患者,应用SIFT和Polyphen-2进行突变体蛋白功能预测,并对其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4)通过文献复习,对在中国人群中高发的SED类型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分析。结果1.确诊SEDT-PA患者2例,其临床症状相似,均为男性,3-5岁起病,最初表现为双手指间关节肿大,逐渐累及双肘、髋、膝、踝等关节,存在关节疼痛和四肢多关节活动障碍。查体发现短躯干型身材矮小、脊柱侧弯、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及行走困难。影像学上均存在椎体扁平,椎体前缘不规则,四肢关节骨骺/干骺端增大及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基因检测证实了3个WISP3突变,其中c.624delA(K208fsX24)和c.105dupT (G36fsX10)为新发现的突变,c.342T>G (C114W)为国内多次报道的已知突变。文献复习发现SEDT-PA是随年龄增加呈进行性进展的疾病,患者起病越早,病程越长,临床表现可能越严重。c.866dupA, c.1000T>C, c.342T>G和c.341G>A存在于多个无血缘关系的中国SEDT-PA家系,提示在中国人群中可能存在WISP3基因的建立者效应。2.确诊SEDT患者2例,其临床症状相似,均为男性,儿童期起病,以短躯干型身材矮小为特征。影像学方面表现为椎体扁平,椎体前部上下缘凹陷、中后部呈特征性的“驼峰状”突起。基因检测证实了2个SEDL突变,分别为无义突变c.364C>T(R122X)和缺失突变c.191192delTG (G64fsX24),两者均为先前报道过的重复突变。3.确诊SEDC患者1例,为女性,自幼起病,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短躯干型身材矮小、鸭步步态、膝外翻、足外翻和脊柱侧弯。影像学上存在胸腰椎椎体扁平,密度减低,多发椎体楔形变。基因检测证实了COL2A1基因错义突变c.34463447GA>TC(G1149V),此为新发现的突变。应用SIFT和Polyphen-2对突变体蛋白进行功能预测显示该突变可严重损害II型胶原的正常功能。结论对纳入本研究的19例可以临床诊断或拟诊SED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通过PCR技术在每位患者中逐一筛查和检测了8个能够导致SED的致病基因,最终确诊了SEDT-PA患者两例,SEDT患者两例,以及SEDC患者一例。共发现致病基因突变6个,其中WISP3基因突变3个,分别为c.624delA(K208fsX24), c.105dupT(G36fsX10)和c.342T>G (C114W); SEDL基因突变2个,分别为C.364C>T (R122X)和c.191192delTG (G64fsX24);以及1个COL2A1基因突变c.34463447GA>TC(G1149V)。c.624delA (K208fsX24),c.105dupT (G36fsX10)和c.34463447GA>TC(G1149V)为目前尚未报道的新突变。对错义突变c.342T>G(C114W)和c.34463447GA>TC(G1149V)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突变均可严重损害相关编码蛋白的正常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了COL2A1、SEDL和WISP3基因是可以导致SED的致病基因,丰富了SED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数据库。

王颖芳,杜红卫[6](2012)在《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PPD)又称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with progressive arthropathy,SEDT-PA)或儿童进行性假类风湿性关节病(arthropathy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of childhood,APPRC),是一种进展性的、可能致残的遗传关节病,属于常染

孙静[7](2012)在《WISP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研究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家系WISP3基因突变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WISP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遗传因素占60-90%。WISP3基因编码Wntl诱导信号通路蛋白3,调控软骨及骨发育,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易感基因之一。目的:探讨WISP3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表型包括骨密度、脆性骨折及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源自PK-VF研究,系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地区随机抽样1570名汉族绝经后妇女,以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脆性骨折表型,通过阅读胸腰椎X线片确定椎体骨折表型,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WISP3基因所有标签及功能区的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采用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二分类逻辑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SNP位点基因型和单体型与骨质疏松表型的关系。结果:1、WISP3基因rs1230345位点的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显着关联,其少见等位基因纯合子(TT)是另两种基因型(GG及GT)携带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1.554倍(OR=1.554,95%可信区间1.116-2.165,P=0.009),同时TT基因型携带者股骨颈骨密度低于GG及GT基因型携带者(P值分别为0.028,0.027)。2、WISP3基因rs4947163位点的多态性与椎体骨折关联,其少见等位基因纯合子比常见等位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椎体骨折患病风险增加3.8倍(OR=4.833,95%可信区间1.002-22.85,P=0.047)。3、WISP3基因rs9400518位点的多态性与椎体骨折关联,其少见等位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比常见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椎体骨折患病风险增加57%(OR=1.567,95%可信区间1.008-2.435,P=0.046)。4、单体型b(AGCGTTA)与腰椎骨密度关联,携带2条单体型b的个体是携带1条或不携带单体型b个体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1.5倍(OR=1.503,95%可信区间1.048-2.157,P=0.027)。5、WISP3基因多态性及单体型与全髋骨密度无关。6、WISP3基因多态性及单体型与脆性骨折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WISP3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基因,其中WISP3基因rs1230345位点的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显着关联,rs4947163位点和rs9400518位点的多态性与椎体骨折关联,该结论有待在其他人群和更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家系WISP3基因突变分析背景:Wntl诱导信号通路蛋白3(WISP3)是细胞外基质蛋白,调节骨软骨发育,其编码基因WISP3突变会引起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EDT-PA),一种以短躯干型身材矮小及四肢关节退行性变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的:分析2个SEDT-PA家系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检测其致病基因WISP3的突变类型。方法:2个SEDT-PA家系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表现、骨骼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先证者及患者为SEDT-PA;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进行WISP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别在WISP3基因的第3、5和6外显子发现4个不同突变。其中c.342T>G/p.C114W和c.716722delAAATGAG/p.E239fs*16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000T>C/p.S334P和c.866867insA/p.Q289fs*31是中国人已知的突变类型。4例患者WISP3基因分别是上述突变的复合杂和形式,患者父母均是携带相应突变的杂合子。结论:临床、基因诊断2个家系的SEDT-PA患者4例,发现WISP3基因新突变类型。

胡艳,陈黎[8](2009)在《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误诊8例分析》文中认为

夏同敬,杨文江[9](2009)在《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文中研究表明病例女,14岁,双髋关节疼痛不适、跛行2年,加重半月。查体身材矮小,相当于6~8岁儿童的身高,鸭形跛行,智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HLA-B27阴性,类风湿因

苗重昌,史良玉,张永刚,颜广林[10](2009)在《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EDT-P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SEDT-PA同胞姊妹3例,摄双手及腕关节、双肘关节、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双膝关节及脊柱正侧位片;均行胸腰椎MRI扫描。结果X线片及MRI片均可见椎体变扁,呈"横置花瓶"状和"子弹头"状改变,椎间隙明显变窄。X线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狭窄,骨端膨大及明显骨质增生。MRI上可见椎间盘变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不能分辨。结论根据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能够明确SEDT-PA的诊断。

二、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2)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原因不明矮小症致病基因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说明
研究背景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1.1 临床评估内容
        2.1.2 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
        2.1.3 统计分析
    2.2 材料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耗材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3 方法
        2.3.1 DNA抽提和定量
        2.3.2 二代测序平台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
        2.3.2.1 RNA探针制备
        2.3.2.2 基因组DNA打断
        2.3.2.3 样本文库准备
        2.3.2.4 样本文库和RNA探针杂交
        2.3.2.5 捕获磁珠准备
        2.3.2.6 捕获目标区域DNA文库
        2.3.2.7 DNA文库进行富集(Post-PCR反应)
        2.3.3 样本测序及数据分析
        2.3.4 基因变异验证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1.1 临床评估
        3.1.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2 NGS测序基因变异筛查结果及Sanger测序验证
        3.2.1 明确为致病性变异和可能致病性变异NGS结果
        3.2.2 Sanger测序验证致病性变异和可能致病性变异
        3.2.3 意义不明确变异NGS结果
        3.2.4 Sanger测序验证意义不明确变异
    3.3 基因变异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3.3.1 致病性变异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3.3.1.1 明确为致病性变异和可能致病性变异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3.3.1.2 致病性变异部分患者GH治疗效果分析
        3.3.2 意义不明确变异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及撰写的文章

(4)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及软骨相关疾病与矮小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1.1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1.1.1 先天性SED
        1.1.2 迟发性SED
        1.1.3 迟发性SED伴进行性骨关节病
        1.1.4 Omani型SED
        1.1.5 Kimberley型SED
        1.1.6 Wolcott-Rallison型SED
    1.2 课题组前期研究情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2.3 实验主要试剂
        2.2.4 常用基因分析软件及在线数据库网址
    2.3 实验方法
        2.3.1 临床资料采集
        2.3.2 血液标本采集
        2.3.3 DNA样品提取
        2.3.4 SED相关致病基因的引物设计
        2.3.5 PCR扩增8个SED致病基因目的片段
        2.3.6 PCR产物鉴定
        2.3.7 PCR产物测序
        2.3.8 DNA序列突变分析
        2.3.9 突变体蛋白功能预测
三. 结果
    3.1 SE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3.1.1 SEDT-PA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3.1.2 SEDT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3.1.3 SEDC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3.2 SED患者基因突变分析
        3.2.1 WISP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2.2 SED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2.3 COL2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3 SED患者错义突变蛋白功能预测分析
四. 讨论
    4.1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EDT-PA)
        4.1.1 SEDT-PA临床特点
        4.1.2 WISP3基因突变分析与总结
        4.1.3 WISP3蛋白结构及功能
        4.1.4 SEDT-PA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
        4.1.5 小结
    4.2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T)
        4.2.1 SEDT临床特点
        4.2.2 SEDL基因突变分析与总结
        4.2.3 Sedlin蛋白结构及功能
        4.2.4 SEDT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
        4.2.5 小结
    4.3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
        4.3.1 SEDC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4.3.2 COL2A1基因突变分析与Ⅱ型胶原蛋白结构及功能
        4.3.3 SEDC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
        4.3.4 小结
    4.4 研究的局限性分析(其他家系未检测出SED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6)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7)WISP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研究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家系WISP3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WISP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研究
    第二部分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家系WISPS基因突变分析
ABSTRACT
    Part 1 Polymorphisms in the WISP3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Low Lumber Spine BoneMineral Density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Part 2 Mutation Analysis of WISP3 Gene in Two Chinese Pedigrees with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误诊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误诊情况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1例报告[J]. 张亚强,杨成伟,封国超,陈显侠,甄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9(04)
  • [2]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J]. 古新展,王秋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2)
  • [3]原因不明矮小症致病基因相关研究[D]. 杨露露.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4]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D]. 李光玲. 河北北方学院, 2016(03)
  • [5]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基因突变分析[D]. 刘立旻.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01)
  • [6]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王颖芳,杜红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6)
  • [7]WISP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研究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家系WISP3基因突变分析[D]. 孙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2)
  • [8]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误诊8例分析[J]. 胡艳,陈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21)
  • [9]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1例[J]. 夏同敬,杨文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5)
  • [10]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J]. 苗重昌,史良玉,张永刚,颜广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5)

标签:;  ;  ;  ;  ;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