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小鼠肝脏P4503A酶的影响

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小鼠肝脏P4503A酶的影响

一、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种小鼠肝P4503A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白梅荣,伊丽娜,韩晓静,王亮亮,廉荣梅[1](2017)在《蒙药枸杞子-7与P4503A和GSH-Px活性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蒙药枸杞子-7体内代谢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实验以小鼠的研究对象,以枸杞子-7为示例药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给药10d,提取微粒体,以酶标仪测定其P4503A和GSH-Px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蒙药枸杞子-7大、中、小剂量组肝脏组织中的GSH-Px活性显着降低(P<0.05),枸杞子-7中剂量组P4503A活性明显上调(P<0.05)。结论:初步认为蒙药枸杞子-7可能是GSH-Px抑制剂;枸杞子-7体内代谢与P4503A有关。

刘丽,季辉,彭麟,阮祥春,吉利伟,江善祥[2](2015)在《鸡肝原代细胞药物代谢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药物代谢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812周龄的雄性黄羽鸡肝细胞,比较在不同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下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利用MTT检测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q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中CYP450酶亚型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3种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离体灌流操作简便,获得的细胞存活率高达90%以上;用含0.5 mg·L-1牛胰岛素、10 g·L-1双抗(100 U·m L-1青霉素和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细胞,贴壁培养时可见到肝细胞较为明显的分化过程,贴壁后呈上皮细胞样生长,多角形,胞浆内容物均匀丰富,细胞核清晰透亮,少数有双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和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培养35 d时细胞状态稳定,并且在肝原代细胞培养的8 d内,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结论]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操作简便,分离的鸡肝原代细胞存活率高,用含0.5 mg·L-1胰岛素、100 U·m L-1青霉素、100μg·m L-1链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原代细胞效果最好,培养35 d是进行体外药物代谢等试验的最佳时机。

陈为烤[3](2009)在《脉络宁注射液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一脉络宁注射液对小鼠CYP2E1和CYP3A活性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小鼠CYP450总活性及CYP2E1和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595nm测定微粒体蛋白含量、450nm测定CYP450含量以及412nm测定甲醛含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给药组(正常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巴比妥组)小鼠在肝脏系数、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0含量及甲醛生成速率等方面存在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剂量脉络宁对小鼠肝脏系数和CYP450含量影响都不显着(P>0.05),但均能提高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两剂量脉络宁均可减少氨基比林的甲醛生成率;正常剂量处理后红霉素的甲醛生成率变化不明显(P>0.05),高剂量处理后生成率减少。结论:两种剂量脉络宁均可抑制CYP2E1的活性,正常剂量对CYP3A活性影响不显着,高剂量则可抑制CYP3A活性。二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目的:研究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评价3者作为Cocktail探针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建立以二氯甲烷为液—液萃取溶剂,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为检测手段的大鼠血浆中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同时测定的样品分析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n=7),即茶碱组、氯唑沙宗组和氨苯砜组,每组大鼠均进行前后2轮药动学试验。在第1轮试验中,3组大鼠分别单独灌胃给予茶碱(30mg·kg-1)、氯唑沙宗(50mg·kg-1)和氨苯砜(20mg·kg-1),按照各自的采血时程进行采血试验;经过14天的清洗期和恢复期后,采用相同的给药剂量,3组大鼠均同时灌胃给予3个探针药物,重复第1轮的采血试验。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探针的血药浓度,DAS1.0软件拟合计算t1/2、AUC、CL/F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同一组大鼠前后2轮试验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以判断3者合用时是否发生药动学上的相互干扰。结果:大鼠单独和同时给予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后,各探针的t1/2、AUC、CL/F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在统计学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茶碱、氨苯砜和氯唑沙宗在同时给药时,彼此之间不会发生药动学上的相互干扰,可作为Cocktail探针用于同时评价药物对CYP1A2、CYP3A4和CYP2E1活性的影响。三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1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7只,均进行前后2轮药动学试验。在第1轮试验中,2组大鼠均同时灌胃给予3个探针药物(茶碱,30 mg·kg-1;氯唑沙宗,50mg·kg-1和氨苯砜,20mg·kg-1),在24h内进行采血试验;次日开始,按照临床用药剂量,连续14天静脉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正常剂量组,2mL·kg-1;高剂量组,4mL·kg-1),第16天重复第1轮采血试验。用建好的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同时测定的血样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各探针的血药浓度,DAS2.0软件拟合计算t1/2、AUC、CL/F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同一组大鼠前后2轮试验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以判断经2种剂量脉络宁注射液处理前后,大鼠体内3个探针的药动学过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1个给药疗程(14天)内,大鼠给予正常剂量脉络宁注射液后,3个探针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给予高剂量脉络宁注射液后,与用药前相比,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着变化(P>0.05);而氨苯砜和氯唑沙宗的AUC0-24h均有升高趋势(P<0.05),给药后分别是给药前的1.44倍和1.28倍,同时氯唑沙宗的CL/F显着降低(P<0.05)。结论:正常剂量脉络宁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均无影响,而高剂量脉络宁对大鼠CYP2E1和CYP3A4均有弱抑制作用,但不影响CYP1A2活性。四脉络宁注射液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对大鼠体内水杨酸药动学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合并阿司匹林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大鼠体内水杨酸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建立以乙腈沉淀血浆蛋白,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为检测手段的大鼠血浆中水杨酸的样品分析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n=8)和合并用药组(n=8);2组大鼠均参照临床等效用量(阿司匹林,7.5mg·kg-1;脉络宁注射液,3mL·kg-1),每天单独给予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或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脉络宁注射液(合并用药组),连续8天,并分别在给药后的第1天和第8天于14h内进行药动学采血试验。用所建立的水杨酸血样分析方法,测定各时间点大鼠体内水杨酸的血药浓度,DAS1.0软件拟合药时曲线并计算t1/2、AUC、CL/F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同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单剂量和多剂量合并用药后,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大鼠体内水杨酸的药动学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单剂量给药后,相比于阿司匹林组,合并用药组大鼠体内水杨酸的t1/2、AUC0-14h和AUC0-∞显着减小,CL/F显着增大,Cmax变化不明显;而多剂量合并用药后,两组大鼠体内水杨酸的t1/2、AUC0-14h、AUC0-∞、CL/F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单剂量合并用药后,脉络宁注射液可加快阿司匹林在体内的清除;而多剂量合并用药后,脉络宁注射液对水杨酸的清除影响不显着。

李玉萍[4](2008)在《无肝状态下大鼠芬太尼的代谢及小肠组织CYP3A1酶表达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芬太尼是临床肝移植手术中最常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与约10%的原形药由肾脏排出。肝移植手术中在无肝期失去肝脏的主要代谢作用后,芬太尼的代谢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影响其代谢的因素是什麽,通过哪种途径产生影响,目前对这方面的报道较少。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属于血红素蛋白基因超家族,编码一系列代谢酶系统,参与各类不同结构亲脂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增强代谢物水溶性,利于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外源化合物对机体靶器官的毒性效应。在CYP超家族中,涉及芬太尼代谢的CYP3A亚家族成员为CYP3A4(人),其在大鼠体内的同源蛋白为CYP3A1/2。肠内CYP450酶主要为CYP3A4亚族,分布于上皮细胞。已有的研究证实,肠内CYP3A与肝脏中的CYP3A酶cDNA序列一样。将芬太尼代谢酶表达活性的改变与药代动力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深入了解无肝期芬太尼代谢的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目的本实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小肠为研究对象,解剖分离并阻断肝门,模拟临床肝移植无肝期,观察入肝血流阻断前后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变化,计算其代谢的相关参数;观察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芬太尼代谢相关CYP3A1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观察CYP3A1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变化,为初步探讨芬太尼无肝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1.无肝状态下大鼠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变化。采用芬太尼标准品(1 g/ml,纯度99.9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仪,制备大鼠芬太尼血药浓度标准曲线,建立微量血样检测芬太尼浓度的实验方法。SPF级雄性大鼠25只,5只用于建立芬太尼标准曲线,其余随机分为对照组(A1)和处理组(A2)(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处理组阻断入肝血流,夹闭肝门,两组均由右侧颈深静脉置入24#静脉留置针,用于采血;右股静脉切开,置入24#静脉留置针,A1组直接,A2组于夹闭肝门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分别于注药后1、2、3、5、10、15、20、30、45、60、70、90 min等时间点由颈静脉各采血0.5 ml,同时回输等量乳酸林格液。采用LC-MS/MS方法检测各时相点血药浓度,并应用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测算芬太尼的消除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和药-时曲线下面积。2.芬太尼代谢相关CYP3A1酶活性的研究。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B1为对照组,B2为阻断肝门30 min组,B3为阻断肝门60 min组。大鼠麻醉后,B1组直接,B2、B3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纵行开腹,截取距胃幽门4 cm处小肠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比色法定量检测各实验组酶活性的变化。3.阻断肝门后芬太尼代谢相关CYP3A1在小肠表达和变化的研究。将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C1)组、阻断肝门30min(C2)组、阻断肝门60min(C3)组,n=10,大鼠小肠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实验组CYP3A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实验组CYP3A1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得芬太尼色谱图被测物与内标物两者峰形良好,分离完全,无杂质峰干扰,芬太尼及内标的保留时间良好;芬太尼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0156 x + 0.0072(r = 0. 9997),大鼠体内芬太尼最低检测浓度为0.5 ng/ml,检测方法精密优良。2.在阻断肝门的情况下,单次剂量注射芬太尼后其血药浓度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减缓,尽管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大,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无显着变化。3.阻断肝门后小肠组织CYP3A1酶活性比阻断肝门前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阻断肝门30 min和阻断肝门60 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4. CYP3A1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阻断肝门后30 min和60 min均高于阻断肝门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阻断肝门30 min和阻断肝门60 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微量血样检测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方法特异性强,日间日内变异小,线性范围广,简便准确。2.无肝期芬太尼的代谢特点为血药浓度下降缓慢,Vd、CL无明显改变,T1/2β延长,AUC明显增大。3.肝脏是芬太尼代谢的主要器官,无肝状态下芬太尼可能存在有其他代谢途径。4.小肠组织芬太尼代谢相关CYP3A1酶活性在无肝期明显增强,可能为无肝状态下,芬太尼肝外代谢的机制之一。5.小肠组织芬太尼代谢相关CYP3A1酶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在无肝期均增强,可能是使CYP3A1酶含量增多,促进芬太尼在小肠代谢的分子机制之一。同时酶含量增多,活性增强可能是芬太尼无肝状态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杨海峰,张玲玲,覃少华,江善祥[5](2007)在《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文中提出将60只40日龄依莎公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苯巴比妥(PB)诱导组和地塞米松(DEX)诱导组,进行体外肝微粒体酶活性测定和体内安替比林(AP)消除动力学试验,研究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B组和DEX组的肝微粒体酶活性显着提高(P<0.01),AP的代谢速率显着加快(P<0.01)。表明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体细胞色素P450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杨海峰,覃少华,江善祥[6](2006)在《地塞米松和利福平对鸡肝CYP450酶系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体外肝微粒体酶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地塞米松(DEX)和利福平(RFP)对鸡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将36羽公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DEX处理组(5 mg.kg-1,腹腔注射7 d)和RFP处理组(15 mg.kg-1,口服7 d),第8天处死实验动物,提取肝微粒体,进行微粒体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相对肝重、肝微粒体蛋白浓度、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的活性均显着升高(P<0.01),而RFP组各项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对鸡肝CYP450产生明显诱导作用,口服给予利福平对鸡肝CYP450无明显诱导作用。

杨海峰[7](2006)在《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体外微粒体酶生化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代谢法评价了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探讨了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CYP450的诱导作用。 1 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12只60日龄依莎公鸡颈静脉放血处死,应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肝微粒体,Bradford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酶系活性。结果显示: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为11.32±1.43mg·g-1,细胞色素P450含量为0.71±0.08nmol·mg-1,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力为3.01±0.26nmol·mg-1·min-1,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活力为2.36±0.18nmol·mg-1·min-1,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力为1.21±0.11nmol·mg-1·min-1,苯胺-4-羟化酶(AH)活力为0.25±0.03nmol·mg-1·min-1。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检测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CYP450的系统研究。 2 探针药物安替比林静注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健康鸡12只,一次静脉注射CYP450探针药物安替比林20mg·kg-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血浆中安替比林的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血浆中安替比林在0.1~30μg·mL-1浓度范围内,药物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1,低、中、高浓度(0.5、5.0、20μg·mL-1)的血浆标准品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3.44%、95.88%、97.21%,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5%。安替比林静注后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L=0.041±0.01L·kg-1·min-1,T1/2β=29.35±6.57min,AUC=503.25±92.34(μg·mL-1)·min。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安替比林血药浓度测定的RP-HPLC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安替比林消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安替比林静注后在鸡体内分布和消除均较快,所得药动学参数可为探针药物法评价鸡CYP450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3 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研究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酶生化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安替比林)代谢的方法,研究苯巴比妥(PB)和地塞米松(DEX)对鸡细胞色素P450(CYP450)有无诱导作用。将

叶亚琳[8](2006)在《雷诺嗪质量标准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雷诺嗪质量标准的建立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控制产品质量并阐明其在体内的基本代谢情况。为研究国产品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中国药典的方法,采用IR、UV、HPLC、GC对雷诺嗪的外观、熔点、溶解度、纯度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选用HPLC法测定了雷诺嗪的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GC法对雷诺嗪合成中可能残留的有害溶剂进行了检测。Sprague-Dawley大鼠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50、25、12.5 mg·kg-1)灌胃雷诺嗪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绘制平均药时曲线。在肝微粒体水平上,对大鼠灌胃雷诺嗪50 mg·kg-1,每日1次,连续7d后,采用UV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和红霉素脱甲基转移酶的活性,采用荧光法测定其中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烃酶的活性。 结果:在排除降解产物及中间体干扰的色谱条件下,测得雷诺嗪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含量<1.0%;雷诺嗪的回归方程为A=12.3400+6702.9351×C(r=0.9999;n=5),线性范围:0.102~2.034 mg·ml-1;有机溶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只有<0.15%的甲醇和<0.12%的乙醇残留,其余4种溶剂均未检出;雷诺嗪三批样品含量分别为(99.04±0.82)%,(98.85±0.90)%和(99.19±0.92)%。雷诺嗪血浆标准曲线为R=0.0134C+0.0236(r=0.9993,n=9),线性范围为0.05~20μg·mL-1,给出了大鼠灌胃给药(12.5、25、50 mg·kg-1)

牟英[9](2003)在《椒苯酮胺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椒苯酮胺为一首次合成的全新化合物,临床前药理研究已在多种离体与整体试验模型上证实其具有广泛的强心与扩血管作用,目前正拟申报一类新药。本文的工作旨在对其临床前动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做一整体评价,以支持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生物样品中椒苯酮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建立专属性好、稳定、线性范围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样品以氨水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其中的椒苯酮胺和内标地西泮,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样品中椒苯酮胺的浓度,仪器为Agilent 1100液相色谱仪,分析柱为SymmetryShieldIM RP18,流动相为乙腈、pH2.8的50mmol/L磷酸缓冲液和甲醇以一定体积配比,检测波长为330nm,流速为1mL/mim。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20000ng/mL,定量下限为8ng/mL。以质控样品(QC)计算该分析,方法的日内RSD为4.5%~9.6%,日间RSD为11.2%~13.2%,方法的准确度在-1.8%~6.7%之间。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0.2%。 椒苯酮胺在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于大鼠单次静脉推注给药(2、4和8mg/kg)、比格犬单次静脉推注给药(2.63、5和10mg/kg,剂量比为1:1.9:3.8)及猕猴单一剂量静脉滴注给药(2.8 mg/kg)后不同时间点取血,用上述建立的HPLC-UV法测定血浆中椒苯酮胺的浓度,根据所得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用中国药学会数学药理委员会编制的3p97程序求算药动学参数,进行药物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单次静脉推注给药后椒苯酮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呈一室模型,三种剂量下的AUC分别为705±190、2741±1450、10468±2088ng·min/mL(比例为1:3.9:14.8),t1/2分别为1.30±0.38、1.33±0.31、1.53±0.14min,且各剂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给药后CL分别为3.10±1.01、1.79±0.67、0.80±0.17L/min/kg,Vss分别为5.64±1.90、3.65±1.86、1.74±0.28L/kg。从对数浓度曲线的图形及AUC和CL、Vss等参数可以看出该药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即AUC与剂量不成比例增加,剂量越大清除率越IxFn药科人学帧上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慢,均提示体内药物处置可能涉及酶的转化、催化过程的饱和现象,提示有在饱和非线性药代动力学。而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二房室模型,AUC用非室模型法计算分别为4905土1421、10253土3616、24256i5471ng·min/mL什例为 1:2.l:4.9L二室模型拟合的 5、10 mg/kg剂量组的 AUC分别为 10088 士2219、22750土5399 ng·min/mL(*例为 1:2.2),与给药齐量近似成正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非室模型法,,0.9988),CL用非室模型计算分别为0.56土0.19、0.54土0.16、0.44土0.12 L/mi叭g,二室模型扣合白 5、10 mg/kg剂量组的CL分别为0.52土0。10、1.*土1.41/min/kg。用非室模型法计算的VSS分别为0.57土0.20、0.99土0.47、0.80土0.19 L/kg。二室椎型主合的 5、10 mg/kg齐量组的 Vc分别为 0.82土0.22、0.73土0.26 Ling。以上各参数各剂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中>0刀5人静脉滴注给药后椒苯酮胺在猕猴体内山于迅速消除而致血药浓度极低,只有一只动物可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其AUC为 322 ng·iinj*L,t IQ为 9*lthifl 儿L为 8*8 L/ii伙g,VSS为 120.35 L/kg。 椒苯酮胺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大鼠单次静脉推注椒苯酮胺叶mgilig)后于Zmin、6min。12min、30而n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器官,用 pH 2.8的 50 mmol几磷酸缓冲液制成 25%匀浆,取匀浆处理,用HPLC刀V法测定各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显示椒苯酮胺给药后在体内能很快分布于大多数器官和组织,并且血中药物浓度降低的速度要比组织中药物浓度降低的速度快,给药后2 min肺、肾、小肠中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药浓度,给药后 30 min时药物浓度较高的组织为胃内容物、胃、肺。给药后3O叫n内胃内容物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给药后2 h所有器官的药物浓度均很低或检测不到,药物原形在体内没有蓄积。 椒苯酮胺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 大鼠单次静脉推注椒苯酮胺N mg/kg)后收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记录体积,用HPLC刀V方法分析样品中椒苯酮胺的浓度。将尿及胆汁中药物浓度乘以相应的排泄尿量及胆汁量,并累加求和,计算药物的累积排泄量。结果显示大鼠静脉给药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泄的药物量分别约占总给药量的l。73%及 0刀8%,且在 lh内均己排泄了总排泄量的约 90%。给药后 3 h以后的尿液样品以及给药后 36 h内的粪便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药物原形。 椒苯酮胺的血桨蛋白结合率研究 3测羽药科人学颀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血浆加入椒苯酮胺使最终浓度达到 100,500,1000和 5000 "g/mL。每份加药血浆样品用平衡透析法在ooC冰浴条件下振荡透析18小时,透析结束后,用HPLC*V法分别测定血浆及缓冲液样品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

雷军荣,黄启福,李辉,罗永康,谢飞,陈飞鸿,闫鲲,李小顺,陈勇[10](2002)在《应用骁悉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功能不良》文中研究指明

二、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种小鼠肝P4503A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种小鼠肝P4503A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枸杞子-7与P4503A和GSH-Px活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处理方法:
    2.2 P4503A和GSH-Px活性测定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3)脉络宁注射液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符号&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药物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酶
    2.中药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3.脉络宁注射液的研究概况
    4.研究内容
第2章 脉络宁注射液对小鼠CYP2E1和CYP3A活性的影响
    1.前言
    2.药品、试剂、仪器与实验动物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2.3 实验动物
    3.实验内容
        3.1 动物分组及给药处理
        3.2 肝微粒体制备与蛋白含量测定
        3.3 细胞色素P450含量测定
        3.4 体外温孵及甲醛含量测定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
        5.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5.2 甲醛标准曲线
        5.3 肝脏系数、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CYP450含量比较
        5.4 甲醛生成率测定结果及其比较
    6.讨论
第3章 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
    1.前言
    2.药品、试剂、仪器与实验动物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2.3 实验动物
    3.大鼠血浆中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同时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3.1 溶液配制
        3.2 色谱条件
        3.3 样品预处理
        3.4 分析方法确证
    4.实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4.1 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4.2 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
    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实验结果
        6.1 茶碱、氯唑沙宗和氨苯砜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6.2 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
    7.讨论
第4章 脉络宁注射液合用阿司匹林对大鼠体内水杨酸药动学影响的研究
    1.前言
    2.药品、试剂、仪器与实验动物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2.3 实验动物
    3.大鼠血浆中水杨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3.1 溶液配制
        3.2 色谱条件
        3.3 样品预处理
        3.4 分析方法确证
    4.实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实验结果
    7.讨论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无肝状态下大鼠芬太尼的代谢及小肠组织CYP3A1酶表达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无肝状态下大鼠芬太尼的代谢及小肠组织CYP3A1 酶表达变化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无肝状态下芬太尼血药浓度变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无肝状态下大鼠小肠组织CYP3A1 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无肝状态下大鼠小肠组织CYP3A1 酶mRNA 和蛋白表达和变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细胞色素P4503A 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药品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设计
    1.3 鸡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分析
        1.3.1 肝微粒体的制备
        1.3.2 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测定
    1.4 鸡体内AP消除动力学试验
        1.4.1 给药与血样采集
        1.4.2 血浆中AP浓度的测定
        1.4.3 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B和DEX对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生化指标的影响
    2.2 PB和DEX对鸡体内AP代谢的影响
3 讨 论

(6)地塞米松和利福平对鸡肝CYP450酶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给药
    1.3 肝微粒体的制备
    1.4 肝微粒体酶生化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细胞色素P450概述
    2 影响CYP450活性的因素
    3 CYP450与药物代谢
    4 CYP450的研究方法
    5 CYP450研究的应用前景
    6 禽类CYP450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探针药物安替比林静注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细胞色素P450诱导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雷诺嗪质量标准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雷诺嗪质量标准的研究
    1.1 性状
    1.2 鉴别
    1.3 检查
    1.4 含量测定
    1.5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雷诺嗪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2.5 雌雄大鼠体内代谢产物初步比较
    2.6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雷诺嗪对大鼠肝微粒体P450酶系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成果
致谢
综述
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椒苯酮胺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第一章 生物样品中椒苯酮胺的定量分析方法
    1.1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1.1.1 溶液的配制
        1.1.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1.2 HPLC分析条件
    1.3 分析方法确证
    1.4 分析方法的实施
    1.5 数据处理
    1.6 讨论
        1.6.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6.2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1.6.3 内标的选择
第二章 椒苯酮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1 椒苯酮胺临床前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1.1 椒苯酮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1.2 椒苯酮胺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1.3 椒苯酮胺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2 讨论
        2.2.1 给药剂量的选择
        2.2.2 椒苯酮胺临床前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
第三章 椒苯酮胺大鼠组织分布研究
    3.1 椒苯酮胺大鼠组织分布试验设计
    3.2 椒苯酮胺大鼠组织分布试验结果及分布特点
    3.3 讨论
第四章 椒苯酮胺自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
    4.1 大鼠胆汁及尿粪排泄试验设计
    4.2 大鼠胆汁及尿粪排泄试验结果
    4.3 讨论
        4.3.1 给药剂量的确定
        4.3.2 尿液采集方案的确定
第五章 椒苯酮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5.1 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设计
    5.2 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结果
    5.3 讨论
        5.3.1 试验浓度的确定
        5.3.2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意义
第六章 椒苯酮胺对肝药酶含量影响研究
    6.1 椒苯酮胺对大鼠肝药酶含量影响试验设计
    6.2 椒苯酮胺对大鼠肝药酶含量影响试验方法
        6.2.1 溶液的配制
        6.2.2 超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
        6.2.3 Lowry法测蛋白
        6.2.4 双光束分光光度法测肝微粒体酶P450含量
    6.3 椒苯酮胺对大鼠肝药酶含量影响试验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椒苯酮胺在大鼠体内、体外代谢产物的初步推测
    7.1 用LC/ESI-MS~n法推测大鼠静脉给药后血浆中椒苯酮胺的代谢产物
        7.1.1 大鼠血浆样品的制备
        7.1.2 大鼠血浆样品的HPLC-MS~n分析条件
        7.1.3 大鼠血浆样品的LC/MS~n分析结果
        7.1.4 大鼠血浆样品中代谢物的结构及代谢途径推测
    7.2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寻找椒苯酮胺的代谢产物
        7.2.1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
        7.2.2 样品处理及分析条件
        7.2.3 分析结果
    7.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应用骁悉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功能不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种小鼠肝P4503A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枸杞子-7与P4503A和GSH-Px活性相关性研究[J]. 白梅荣,伊丽娜,韩晓静,王亮亮,廉荣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10)
  • [2]鸡肝原代细胞药物代谢模型的建立与优化[J]. 刘丽,季辉,彭麟,阮祥春,吉利伟,江善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 [3]脉络宁注射液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 陈为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4]无肝状态下大鼠芬太尼的代谢及小肠组织CYP3A1酶表达变化的研究[D]. 李玉萍.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
  • [5]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J]. 杨海峰,张玲玲,覃少华,江善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 [6]地塞米松和利福平对鸡肝CYP450酶系的影响[J]. 杨海峰,覃少华,江善祥. 畜牧与兽医, 2006(10)
  • [7]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初步研究[D]. 杨海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8]雷诺嗪质量标准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 叶亚琳.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9]椒苯酮胺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 牟英. 沈阳药科大学, 2003(01)
  • [10]应用骁悉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功能不良[J]. 雷军荣,黄启福,李辉,罗永康,谢飞,陈飞鸿,闫鲲,李小顺,陈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06)

标签:;  ;  ;  ;  ;  

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对昆明小鼠肝脏P4503A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