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水质监测评价底栖指标体系研究

浑江水质监测评价底栖指标体系研究

一、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钰[1](2021)在《白洋淀底栖生态健康评价研究》文中提出

杜云彬[2](2021)在《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调蓄湖泊。近年来,围网养殖、工农业污染负荷输入、岸线高强度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洪泽湖水环境质量,威胁湖区水生态系统健康,对环洪泽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准确客观地评价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以此指导洪泽湖水质提升和水生态修复,对于改善洪泽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补充监测调查,全面分析了洪泽湖水质水生态现状和演变过程,诊断了水质水生态关键问题,为构建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价指标初筛、独立性优化和合理性优化,融合水质、水生生物、水文及形态学和社会服务功能要素,构建了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识别了影响洪泽湖生态健康的主要水质、水生生物和湖泊形态学指标;围绕洪泽湖水质提升和水生态改善目标,计算了洪泽湖入湖氮磷污染负荷以及水环境容量,构建了服务于重点湖区水质改善的区域污染负荷削减空间分配体系,优化了洪泽湖污染负荷削减量空间分配,提出了针对水质提升的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措施和针对水生态健康改善的水生态修复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洪泽湖湖区关键水质控制指标为总氮(TN)和总磷(TP),入湖河流关键水质控制指标为TN和氨氮(NH3-N),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重金属Hg污染较严重;洪泽湖7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2.76,10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2.05,优势种从单一的蓝藻变为多种藻类;7月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为1.05,10月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为1.5,底栖动物多样性状况较差。(2)根据洪泽湖水质水生态分析结果,融合水质、水生生物、水文及形态学和社会服务功能指标构建了洪泽湖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为“中”。与江苏省生态河湖状况评价地方标准相比,构建的评价体系突出了洪泽湖岸线形态及水文学指标,去除了蓝藻密度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3)根据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对影响洪泽湖水生态健康的关键水质指标TN和TP进行污染负荷总量控制。以III类水标准为目标,考虑水环境安全余量,TN和TP入湖负荷削减量应分别达到57973.19 t/a和2955.19 t/a。根据不同湖区水质现状与水质目标差异,以公平性为原则,提出了洪泽湖污染负荷削减量优化分配体系。淮河输入负荷TN削减量为33941.97 t/a,TP对应削减量为853.5t/a;沿湖的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盱眙县、淮阴区和洪泽区TN削减量依次为5422.33 t/a、2499.79 t/a、1976.29 t/a、5404.92 t/a、3132.82 t/a、2359.72 t/a,TP对应削减量依次为556.77 t/a、268.66 t/a、103.18 t/a、606.5 t/a、186.07 t/a、380.51 t/a。基于洪泽湖污染削减量分配结果和洪泽湖健康评价结果,提出了洪泽湖污染负荷控制措施。(4)根据影响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因子,基于“点(生物)→线(湖岸带)→面(湖面)”的思路,提出面向洪泽湖水生物种多样性恢复的生物调控措施;提出了以湖岸带植被恢复为目标,近湖区、一级缓冲区和二级缓冲区相结合的环湖滨岸带三级生态修复体系;提出了面向洪泽湖自由水面恢复的退圩环湖措施。

关倩[3](2021)在《浑河流域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矛盾日渐突出,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污染较为严重的大尺度流域和城市为主,地表饮用水源地典型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以社河控制单元为例,构建基于三水统筹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耦合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社河控制单元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模型,通过采集社河控制单元水质状况、污染负荷、人口规模等数据,对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估预警,结果显示:近几年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均处于临界超载预警状态。并设定常规发展型、经济发展型、水环境改善型、水资源改善型、综合发展型5种不同情景方案对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调控,调控结果显示:综合调控方案为最优方案,使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呈绿色无警状态。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通过对大伙房水库及社河控制单元水质现状分析,将总氮、总磷设置为主要控制对象。2014-2017年水体总氮浓度范围为0.61~9.17mg/L,平均值为2.76 mg/L,远超过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的0.50 mg/L,其中社河控制单元总氮浓度为2.65 mg/L。水库次要污染物为总磷,2014-2017年水体总磷浓度范围为0.01~0.05 mg/L,平均值为0.018 mg/L,个别月份超过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的0.025 mg/L,其中社河控制单元总磷浓度为0.031mg/L。(2)社河控制单元面源污染负荷占比较大、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率高。2018年面源负荷占比为98.6%,人均水资源量为1466.0 m3/人,低于国际公认的1600.0 m3/人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6.5%,超过国际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0.0%的合理限度。(3)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涵盖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产业排污强度、植被覆盖率、大型底栖动物BI指数、万元GDP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4)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均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近几年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变化不稳定,2016年(0.6472)>2013年(0.6100)>2017年(0.5833)>2018年(0.5368)>2014年(0.5212)>2015年(0.5100),承载力均处于临界超载状态。(5)2019-2025年5种调控方案的水环境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型(0.8117)>水资源改善型(0.7658)>经济发展型(0.7117)>水环境改善型(0.6824)>常规发展型(0.6725)。(6)社河控制单元适宜选用综合发展型调控方案,能够承载经济123740万元、人口3.71万人、总氮负荷54.13吨,促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梁涛[4](2021)在《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文中指出渔业生境退化是渔业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71%的淡水鱼类物种灭绝是由于栖息地丧失造成的,因生境萎缩和退化,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渔业产量减少35%以上。世界各国对于渔业生境的退化和修复极为重视,提出了多个相关的研究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且从理念上更关注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域辽阔,湖泊众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具有世界罕见的众多浅水湖泊,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作为重要渔业湖泊长期以来为我国渔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几十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型湖泊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大,如水体富营养化、挖沙、过渡捕捞以及各种水利设施导致江湖阻隔,渔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生境明显退化,渔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开展渔业生境评估,识别影响渔业生境退化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湖泊渔业生境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在收集数据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生物学评价、生物完整性评价和PSR模型等方法,从不同生境尺度评价鄱阳湖渔业生境,构建了综合渔业生境评价指标体系,为鄱阳湖渔业生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鄱阳湖2013年至2018年水质(溶解氧、p H、总氮、总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磷酸盐、水温、电导率、叶绿素、透明度、流速)数据、1952年至2020年水位数据、1980年至2018年不同年代鄱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底栖动物、渔业产量、人口密度、鱼类三场面积、蒸发量、输沙量等相关数据库。通过现场调查,丰富了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鄱阳湖不同类型渔业生境的环境数据(水深、流速、浊度、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a、p H、NO3-、NH4+、TN、TP);底栖动物数据和浮游动物数据库。(2)基于主成分分析对鄱阳湖重要渔业生境(湖口、星子和都昌3个断面)2013年~2018年间水质7项参数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口、都昌断面2013年~2015年水质呈下降趋势,2016年较差,2017年~2018年水质呈上升趋势;星子断面2013年~2014年水质呈下降趋势,2015年~2018年水质呈上升趋势;影响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等含氮有机物。结合2019年到2021年监测到的总氮、总磷数据看,鄱阳湖水质下降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好转。(3)基于6种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指数对鄱阳湖不同渔业生境评价结果表明,军山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生境健康状况较好,通江水道、青岚湖、主湖区、沙湖次之,五河尾闾地区较差。从季节看,春季生境健康状况最好,秋冬季次之,夏季最差。GBI指数、BPI指数分别与B-IBI指数显着相关,评价结果较为一致,GBI指数与BPI指数均可作为渔业生境快速评价指数。(4)构建了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80年~2019年数据资料,评价了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980年~2019年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状况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综合得分为1980s(81.6分)>1990s(72.64分)>2000s(61.56分)>2010s(59.76分);评价等级显示,20世纪80年代鄱阳湖渔业生境处于健康状态,90年代为良好,2000s和2010s均为一般。鄱阳湖渔业生境物理结构基本趋于稳定,影响渔业生境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因素、人类活动强度与水质因素。(5)鄱阳湖渔业生境目前面临的问题是:(1)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立法上的不足;(2)鄱阳湖水体水质仍需不断改善;(3)鄱阳湖秋冬季枯水位的常态化;(4)公众管理保护意识薄弱。作者结合国内外湖泊管理经验启示,从管理制度、整体规划、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仇倩雯[5](2021)在《基于正向演替的河道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技术研究 ——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河流受到污染,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如何治理河流污染,恢复河流生境,提升河流水质是当今环境保护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生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水体的沉淀、吸附及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对外源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因此通过增加水生生物数量,恢复河流水生生态系统,进而通过水生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提升河流水质,为河流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研究针对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流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水生生物链稳定性不强,构建了河道水生生物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水生生物链问题诊断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生生物越冬试验,提出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生生物培育与恢复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以及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流生境改善与水质提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1)河道水生生物链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水生生物链稳定性从上游到下游从良好逐渐过渡到较差状态,其中老官砬子断面至溪湖桥拦河坝河段和溪湖桥拦河坝至彩屯桥拦河坝河段为良好、彩屯桥拦河坝至团山子拦河坝河段为一般状态,彩屯桥拦河坝至团山子拦河坝河段水生生物链稳定性较差。(2)河流深潭及拦河坝深水区水生生物越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城区河道多闸坝分割形成的阶梯型水面,在河流深潭处及拦河坝前深水区域布置生态沉床,种植金鱼藻、菹草、人工水草等为鱼类提供隐蔽和觅食场所,可实现水生生物安全越冬。(3)在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乙线桥至兴安断面开展技术示范研究,对比示范前后,修复后河道栖息地指数从0.34增加到0.42,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到2.26,大型底栖动物提高到2.07。表明了本研究提出的河道水生生物培育与修复技术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秦成栋[6](2021)在《甘肃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演变及其修复效应评估》文中指出白龙江是甘肃南部地区重要河流。为诊断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状况,本文基于白龙江干流水文特性及水质变化状况,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正态云模型评价了白龙江干流甘南段、陇南段2011、2015、2019年河流健康状况,进而分析了白龙江干流2011年以来河流健康演变过程;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修复对策并评估了修复效应,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白龙江干流各水文站径流量年内分配基本一致,白云、舟曲、武都站6~10月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分别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59.75%、64.97%、63.40%,其中7~9月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分别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39.05%、41.19%、39.84%。Kendall、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结果表明,白云、舟曲、武都站1956~2019年年径流量呈显着递减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表明,白云、舟曲水文站年径流量在1990年发生突变,武都水文站年径流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2)2011~2019年期间,迭部、东江、碧口水质监测断面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45%~14.07%,-45.26%~-35.23%,-38.90%~-27.52%,263.64%~364.15%,-68.52%~-24.31%、178.91%~291.55%。碧口与迭部断面相比较,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多年平均值变化幅度分别为-1.22%、-21.84%、-2.45%、-7.69%、-23.92%、-9.64%。(3)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水文水资源准则层对河流健康影响最大,权重为0.3105。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鱼类保有指数、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权重分别为0.0975、0.0917、0.0868,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指标。(4)利用综合指数法、正态云模型法评价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比较得出综合指数法适宜于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评价。2011年甘南段、陇南段、白龙江干流健康评价分值分别为66.77分、63.35分、64.88分,2015年甘南段、陇南段、白龙江干流健康评价分值分别为74.03分、65.70分、69.44分,2019年甘南段、陇南段、白龙江干流健康评价分值分别为74.27分、72.03分、73.03分,河流健康等级均为“健康”。(5)河流健康演变过程分析表明,2011~2019年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状况呈现逐步好转。河流健康状况总分值由64.88分提高至73.03分,变化幅度为12.57%。水文水资源准则层分值由59.40分提高至76.77分,变化幅度为29.25%;物理结构准则层分值由43.07分(2011年)下降至38.67分(2015年),随后提高至39.90分(2019年),变化幅度为-7.36%;水质准则层分值由65.87分提高至72.77分,变化幅度为10.47%;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整体分值由83.25分提高至96.21分,变化幅度为15.57%。(6)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保障水电站下泄流量、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修复对策。采用R2-Cross法、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指标评估白龙江干流水电站枢纽2020年下泄流量表明:采取保障水电站下泄流量措施后,引水式水电站枢纽下泄流量满足减水河段生态流量要求,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指标数值为25.39%~201.65%。

高悦[7](2021)在《基于植物完整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湿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青西郊野公园位于青浦区西南部,淀山湖南侧,定位为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园区以湿地为特色,园内生物多样性高,水生植被因湿地面积占比大而覆盖度高,植物种类丰富,是一个生态系统多样化的湿地公园。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受人类围网养殖、修建旅游景点等活动的影响,青西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日益受损,生境退化的风险増大。本文于2020年10-11月对青西郊野公园的的2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植物完整性指数(V-IBI)体系,对青西郊野公园的健康进行评价,并分析了V-IBI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在对青西郊野公园植被多样性的采样调查中,采集出植物106种。隶属于3门6纲53目56科,其中双子叶植物纲在各个样点占比较大,各个样点的优势种分布具有一定差异。通过对21个备选指标的筛选分析,蔷薇科植物物种数、外来物种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敏感性植物百分比、本地物种百分化、总物种数、多年生植物百分化、蔷薇科植物盖度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比值法对青西湿地健康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健康、良好、一般和较差。本文得到的结果如下:(1)从类群组成来看,乔本科植物是青西郊野公园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的第一大类群。河流湿地采集的植被隶属3门5纲16目19科。其中种子植物门1纲9目12科,占总物种数的49.6%。其中蔷薇目植物所占比重最大为14%,沼泽湿地采集的植被隶属3门6纲25目30科,被子植物门2纲10目12科,占总物种数的44.4%。(2)不同湿地类型的优势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青西郊野公园的主要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垂柳(Salix babylonic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W.C.Cheng)、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Nees)、金鸡菊(Coreopsis basalis(A.Dietr.)S.F.Blak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其中湖泊湿地的植物优势种最多,其次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最少。总体来看,青西郊野公园的植物群落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湿地类型之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3)青西郊野公园的植物完整性指数由核心指标由M1(总物种数)、M2(蔷薇科植物物种数)、M6(外来物种丰富度)、M14(多年生植物百分化)、M15(本地物种百分化)、M22(蔷薇科植物盖度)、M26(香农多样性指数)M29(敏感性植物百分比)构成8个核心指标组成,采用比值法得到青西郊野公园的植物完整性指数值,确定青西郊野公园的健康评价标准:>4.99健康,3.74-4.99良好,2.30-3.74一般,0-1.24较差,评价结果表明青西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的样点数占总样点数的31.8%;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一般状态的样点占13.6%。因此,青西郊野公园45.4%的样地已经处于中度至重度干扰状态。(4)将各个样点的植物完整性指数值与大莲湖、芦苇迷踪、湿地荷塘等采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西郊野公园的植物完整性指数(V-IBI)与水体的铬、锰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小。本研究基于植物群落的调查,运用V-IBI指数对青西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参照点的植物完整性指数明显高于受损点,此外,结合水体相关理化因子,探讨影响青西郊野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青西郊野公园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60%的样地处于健康状态,河流湿地66%的样地处于一般状态,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外界干扰较大,55%样地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且沼泽湿地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低于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位于青西郊野公园的核心保育区,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较为严重,在青西郊野公园日后的生态保护中,应该更加注重沼泽湿地的规范化游览,沿景点沿线设置围栏,防止游客随意践踏植被行为的发生,且注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均匀度,减少单一植物群落的存在,提高青西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牛智航[8](2020)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典型入库河流健康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年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使河流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全球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云水库是首都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其生态健康事关城市平稳运行,市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保障水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所研究白河和潮河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密云水库的健康,开展潮河和白河健康评价研究,对掌握两条河流的健康状况,进而采取有效的修复和管理措施,保障密云水库的用水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结合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期望,确定了潮河和白河健康内涵的定义:最大程度上保证两条入库河流的健康状况,使其自然生态功能可以良好的发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人类社会正常发展的需要,使人类对入库河流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2)选择河流水文、水质状况、河流地貌、生物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五个层面共16个指标构建了针对潮河和白河的健康评价体系,对两条河流进行健康评价。(3)将河流健康等级分为“理想状况”、“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病态”5个等级,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对每个健康等级赋予分值。(4)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构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MATLAB编程语言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白河得分86.92,潮河得分88.3,白河和潮河各断面以及整体的健康程度均属于“理想状况”,但两条河流的生物状况和白河的河流水文指标健康等级较低。(5)根据白河和潮河实际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了修复和治理的5项措施。

张伟国[9](2020)在《芡河湖生态安全评估》文中指出位于皖北的芡河湖作为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具有供水、防洪滞涝、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淮河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该湖泊进行生态安全评估研究,对保障湖泊生态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围绕芡河湖主体功能,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系统的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社会经济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保护调控管理措施评估。通过综合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压力、流域污染负荷、入湖河流水量水质、湖泊水环境质量、湖滨带开发利用状况、以及人类的反馈及生态系统的响应状况,对芡河湖生态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生态安全指数ESI。分析得到芡河湖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诊断出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根据流域内的污染分析,农业源、生活源仍是芡河湖流域主要污染类型。各乡镇排放占比差异较大,荆山镇的污染排放强度大,其次为万福镇,其COD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为16.69吨/km2、11.80吨/km2,超过流域平均水平9.23吨/km2。根据湖泊及其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芡河湖湖体水质呈现由西向东逐步增大的空间变化趋势,但富营养化状态则呈上升趋势,其差异较小;而水生态基本呈现由西向东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原因包括上游芡河来水污染物入湖、湖内生产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等因素。全湖平均重金属风险指数RI大于150,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湖体东部底泥污染较为严重,郑岗村断面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指数最高,接近240;水生生物多样性最差,状态指数仅为0.226,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指数处于极差状态。湖体中部杨圩村断面重金属风险指数相对较好,重金属风险指数为138.1;湖体中部(杨圩村断面)、西部(万福大桥断面)水生生物多样性优于东部。经系统评估,芡河湖生态安全指数ESI为75.3,处于“较安全”状态。总体上,近年来芡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使得湖体水质、资金投入力度、污染治理水平、监管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为芡河湖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贡献较大。而影响芡河湖生态安全因素主要为流域污染负荷高、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重、水源涵养功能低,这些将成为今后芡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解决的问题,其中,降低流域污染负荷是重中之重。

张瑞[10](2020)在《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是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瓶颈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将城市生活污水再生,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其用量及其在景观水体补给中的比例逐年显着增高。然而,由于再生水水质的特性,大量补给进景观水体,势必带来城市景观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其对城市景观水体产生的水质、生态风险及水生态健康等影响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特大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及其采用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建立了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估。首先,本文对再生水长期补给的城市景观河流开展跟踪监测,进行典型污染物(营养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邻苯二甲酸脂类(PAEs)、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的识别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长期补给城市景观河流存在TN、TP、Pb和VOCs的超标情况。其中,重金属、VOCs和PCBs表现出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其次,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包含3个层次、6个准则、15项指标,着重反映了城市景观水体再生水补给型、生态环境风险及社会景观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特色。采用该评价体系对长期再生水补给的北京市南护城河的水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满分5分情况下,该水系得分3.52,水生态健康等级为“较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风险是显着影响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其中,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水生植物覆盖度的不足,形成较差的河流底部生境,不利于生物群落生长繁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与有机物风险熵得分低,在极端状态下存在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上述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出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而且诊断长期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中确实存在重金属、特征有机污染物和生物体系不完整带来的生态健康风险。最后,本文构建了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层次、3个系统、7个准则、19项指标,重点体现了再生水补给、城市景观和社会影响功能需求等特色指标。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再生水补给的北京陶然亭湖和土城沟河进行案例评价,在满分5分情况下得分为3.35与2.92,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效果等级分别为“良”与“一般”。评价结果表明,陶然亭湖水生态系统结构经修复工程的实施,恢复效果良好,但以藻类多样性与水生植物覆盖度主导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依然需要改善。土城沟水生态系统结构基本恢复,但其水生生物体系不完整,生态亲和度差。此外,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为进一步提升土城沟河景观及社会功能,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水质,构建亲水性强、和谐的景观效应。上述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地的反映出评价对象所采用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并诊断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本文构建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北京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和水生态修复效果,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选择与优化生态修复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二、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内涵
        1.2.2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2.3 水环境容量研究
        1.2.4 污染总量控制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水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气象
        2.1.3 社会经济
        2.1.4 开发利用
        2.1.5 水环境与水生态
    2.2 水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2.2.1 监测点位布设与样品采集
        2.2.2 水质检测与分析方法
        2.2.3 底栖动物鉴定与分析方法
        2.2.4 浮游植物鉴定与分析方法
        2.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3 洪泽湖水环境状况分析
        2.3.1 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分析
        2.3.2 湖区水质特征分析
    2.4 洪泽湖水生生物状况分析
        2.4.1 底栖动物
        2.4.2 浮游植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3.1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内涵
        3.1.2 评价指标筛选与标准化
        3.1.3 权重计算与评价模型构建
    3.2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
        3.2.1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要素层评价结果
        3.2.2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3.2.3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布
        3.2.4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3.3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比分析
        3.3.1 评价指标体系对比
        3.3.2 对比分析指标计算
        3.3.3 对比分析结果
        3.3.4 综合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洪泽湖污染负荷总量控制与水生态修复对策
    4.1 针对洪泽湖水质提升的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对策
        4.1.1 洪泽湖湖区水环境容量计算
        4.1.2 洪泽湖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4.1.3 洪泽湖污染负荷削减空间优化分配
        4.1.4 洪泽湖污染控制措施
    4.2 针对洪泽湖水生态健康改善的水生态修复对策
        4.2.1 生物调控与保护
        4.2.2 湖岸带修复
        4.2.3 退圩环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浑河流域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进展
        0.3.1 国外研究进展
        0.3.2 国内研究进展
    0.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1章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体系
    1.1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1.1 构建原则
        1.1.2 框架设计
    1.2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2.1 系统动力学法
        1.2.2 层次分析法
        1.2.3 熵值法
    1.3 水环境承载力预警
        1.3.1 水环境承载力预警分级
        1.3.2 水环境承载力调控
第2章 浑河控制单元划分
    2.1 浑河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断面水质情况
    2.2 划分原则
    2.3 划分结果
    2.4 控制单元选择
第3章 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3.1 社河控制单元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污染物负荷概况
        3.1.4 断面水质概况
    3.2 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
        3.2.1 基础调研
        3.2.2 指标初选
        3.2.3 指标精选
    3.3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构建
        3.3.1 数据收集
        3.3.2 模型构建
        3.3.3 模型主要变量及方程
        3.3.4 历史检验
    3.4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
        3.4.1 指标权重确定
        3.4.2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
第4章 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调控
    4.1 调控参数确定
    4.2 调控方案设计
    4.3 调控结果分析
        4.3.1 五种调控方案调控结果
        4.3.2 调控方案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4)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渔业生境研究概况
    1.2 渔业生境退化与修复
        1.2.1 渔业生境的基本要素
        1.2.2 渔业生境退化主要特征
        1.2.3 渔业生境退化修复的标准
    1.3 渔业生境健康评价
        1.3.1 生态健康评价
        1.3.2 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体系
        1.3.3 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指标
        1.3.4 渔业生境健康评价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
第2章 研究区域、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特征
        2.1.5 社会经济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历史数据的收集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第3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鄱阳湖重要渔业生境水质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3.1.2 数据来源
    3.2 结果
        3.2.1 鄱阳湖重要渔业生境水质参数特征及变化
        3.2.2 鄱阳湖重要渔业生境水质主成分分析
        3.2.3 鄱阳湖重要渔业生境的水质状况评价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指数的鄱阳湖不同渔业生境健康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
        4.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4.1.3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鄱阳湖不同渔业生境底栖动物物种组成
        4.2.2 鄱阳湖不同渔业生境评价
        4.2.3 不同底栖动物评价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4.2.4 不同底栖动物评价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指数对不同渔业生境健康评价的适用性
        4.3.2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淡水水体生态健康评价
第5章 基于PSR模型的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综合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
        5.3.1 物理评价指标
        5.3.2 水质评价指标
        5.3.3 生物评价指标
        5.3.4 人类活动指标
    5.4 权重的确定
    5.5 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综合评价
    5.6 讨论
第6章 鄱阳湖渔业生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6.1 湖泊管理现状分析
        6.1.1 我国湖泊管理法律体系
        6.1.2 我国湖泊管理模式
        6.1.3 鄱阳湖渔业生境面临的问题和管理
    6.2 国外湖泊管理模式的启示
    6.3 鄱阳湖渔业生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6.3.1 制定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6.3.2 建立健全鄱阳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6.3.3 严格执行鄱阳湖十年禁渔策略,保护水生生物安全
        6.3.4 改善鄱阳湖水体水质
        6.3.5 深入研究鄱阳湖渔业生境的问题
        6.3.6 加快新兴环保技术在生境治理和修复中的应用
        6.3.7 吸引群众参与保护管理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不同年代鄱阳湖渔业生境数据
附录B 鄱阳湖不同渔业生境景观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正向演替的河道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技术研究 ——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进展
        0.2.1 河道水生生物链问题诊断研究进展
        0.2.2 河道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研究进展
    0.3 研究内容
    0.4 技术路线
第1章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水生生物链问题诊断与评估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水生生物调查
        1.2.1 采集地点、方法和时间以及鉴定依据
        1.2.2 水生高等植物调查结果分析
        1.2.3 藻类调查结果分析
        1.2.4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分析
        1.2.5 鱼类调查结果分析
    1.3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
        1.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1.3.2 监测点位的选择
        1.3.3 各指标的计量及计算方法
        1.3.4 权重计算方法
        1.3.5 评价指标等级确定
        1.3.6 结果与分析
    1.4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水生生物链稳定性评价
        1.4.1 指标体系构建
        1.4.2 指标数据获取
        1.4.3 指标标准确定
        1.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1.4.5 结果与分析
    1.5 诊断结果分析
第2章 低温条件下水生生物生存状态试验研究
    2.1 水生生物生存状态实验室模拟试验
    2.2 水生生物生存状态现场试验
    2.3 水生生物越冬条件分析
第3章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方案
    3.1 理论基础
    3.2 恢复目标
    3.3 河道仿自然生境构建方法
    3.4 河道水生生物的恢复技术
        3.4.1 河道高等植物的恢复技术
        3.4.2 河道水生动物的恢复技术
    3.5 恢复方案与技术示范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6)甘肃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演变及其修复效应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河流健康概念
        1.3.2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水系
        2.1.4 气候条件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3 水能资源开发状况
    2.4 水环境现状
        2.4.1 水功能区区划
        2.4.2 水环境状况
    2.5 经济社会状况
第三章 白龙江干流水文特性及水质变化分析
    3.1 水文特性
        3.1.1 流域几何特征
        3.1.2 径流量变化分析
    3.2 径流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
        3.2.1 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3.2.2 径流变化突变分析
    3.3 水质动态变化分析
        3.3.1 水质时间变化
        3.3.2 水质空间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演变过程
    4.1 河流健康评价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2 评价模型
        4.1.3 评价基准
        4.1.4 评价河段划分
        4.1.5 单指标评价
        4.1.6 指标权重确定
        4.1.7 河流健康评价结果
    4.2 河流健康演变分析
        4.2.1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
        4.2.2 物理结构准则层
        4.2.3 水质状况准则层
        4.2.4 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
        4.2.5 河流健康目标层对比分析
    4.3 河流健康存在问题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流健康修复对策与效应评估
    5.1 修复对策
    5.2 修复效应评估
        5.2.1 减水河段生态流量评估
        5.2.2 非减水河段生态流量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植物完整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湿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1.1.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内涵
        1.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述
    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国外研究进展
        1.2.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国内研究进展
    1.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1.3.1 生物完整性指数法概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完整性指数法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2.2.2 研究位点的选择
        2.2.3 候选指标的筛选
    2.3 植被调查
    2.4 水样采集
    2.5 数据分析
第3章 青西郊野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
    3.1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群落组成及分布
        3.1.1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3.1.2 不同湿地类型植被分布
    3.2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3.3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
        3.3.1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Shannon-Weiner指数的比较
        3.3.2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Pie Lou指数的比较
        3.3.3 不同湿地类型植物Margalef指数比较
        3.3.4 不同采样点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青西郊野公园植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建立
    4.1 参照位点的选择
    4.2 植物完整性的候选指标
    4.3 候选指标筛选
    4.4 小结
第5章 青西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1 V-IBI评分
    5.2 青西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2.1 上海青西郊野公园完整性评价标准
        5.2.2 结果
    5.3 V-IBI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5.3.1 水体理化因子的特征分析
        5.3.2 V-IBI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3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青西郊野公园植被组成
        6.1.2 青西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6.2 展望
        6.2.1 不足之处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青西郊野公园植被调查名录
致谢

(8)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典型入库河流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3.1 河流健康内涵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国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在河流健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典型入库河流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气象
        2.1.4 河流水资源
    2.2 密云水库流域典型入库河流概述
        2.2.1 典型入库河流概况
        2.2.2 水环境现状
        2.2.3 入库河流健康内涵
    2.3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云水库流域典型入库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3.1 河流健康评价尺度
        3.1.1 空间尺度
        3.1.2 时间尺度
    3.2 河流健康评价原理和选择
        3.2.1 河流健康评价原理
        3.2.2 河流健康评价原理选择
    3.3 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
        3.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3.2 评价体系构建步骤
        3.3.3 评价体系构建
        3.3.4 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4 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确定
        3.4.1 河流健康状况分级
        3.4.2 河流健康评分方法
        3.4.3 河流健康评分标准
    3.5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概述及确定
        3.5.1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概述
        3.5.2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选择
    3.6 构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3.6.1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步骤
        3.6.2 模糊合成算子简介
        3.6.3 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潮河和白河健康评价
    4.1 潮河和白河监测数据获取
        4.1.1 潮河和白河监测点布置
        4.1.2 数据来源
    4.2 权重计算
        4.2.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4.2.2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4.2.3 用于计算权重的MATLAB代码和解释
    4.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潮河和白河健康评价
        4.3.1 潮河各断面健康评价
        4.3.2 白河各断面健康评价结果
        4.3.3 综合评价结果
        4.3.4 河流修复措施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专家调查表

(9)芡河湖生态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态安全
        1.2.2 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
        1.2.3 评估案例
    1.3 研究湖泊基本概况
        1.3.1 湖泊流域自然环境
        1.3.2 土地利用状况
        1.3.3 湖泊水环境特征
    1.4 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评估标准及方法
        2.3.1 参照标准的确定原则
        2.3.2 权重的确定
        2.3.3 生态安全分级标准
第三章 流域内的污染分析
    3.1 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3.1.1 行政区划
        3.1.2 人口概况
        3.1.3 经济概况
    3.2 流域水污染源概述
        3.2.1 系统界定
    3.3 流域点源污染状况
        3.3.1 工业企业污染
        3.3.2 城镇生活污染
        3.3.3 规模养殖污染
    3.4 流域面源污染状况
        3.4.1 农村生活污染
        3.4.2 农业种植污染
        3.4.3 分散养殖污染
        3.4.4 城镇地表径流
        3.4.5 水土流失污染
    3.5 流域内源污染状况
    3.6 流域污染负荷分析
        3.6.1 污染负荷总量分析
        3.6.2 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3.6.3 面源污染负荷分析
        3.6.4 内源污染负荷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泊及其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4.1 流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4.1.1 湖区水质情况、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4.1.2 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
    4.2 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4.3 湖区底质现状调查
        4.3.1 湖区底质调查点位布设
        4.3.2 湖区底质物理指标
        4.3.3 湖区底质化学指标
    4.4 湖泊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4.4.1 浮游植物现状及变化趋势
        4.4.2 浮游动物现状及变化趋势
        4.4.3 底栖动物现状及变化趋势
        4.4.4 水生植物现状与变化趋势
        4.4.5 鱼类现状与变化趋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湖泊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查
    5.1 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调查
        5.1.1 饮用水服务功能调查
        5.1.2 水产品供给服务功能
        5.1.3 栖息地服务功能
        5.1.4 拦截净化功能调查
        5.1.5 人文景观功能
    5.2 湖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查
        5.2.1 环保投入调查
        5.2.2 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2.3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
        5.2.4 生态建设
        5.2.5 监管能力
        5.2.6 长效机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结论和建议
    6.1 方案层评估
        6.1.1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6.1.2 水生态健康评估
        6.1.3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6.1.4 调控管理评估
    6.2 目标层评估
    6.3 结论和建议
        6.3.1 研究结论
        6.3.2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6.3.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10)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水景观回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2.3 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况
        2.1.1 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对象
        2.1.2 水生态修复工程研究对象
    2.2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
        2.2.1 实验所用药品
        2.2.2 实验所用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采样方法及预处理
        2.3.2 分析方法
        2.3.3 数据处理方法
        2.3.4 指标评价方法
        2.3.5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3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现状与风险分析
    3.1 河段水文概况
    3.2 河段水质现状
        3.2.1 河段常规水质概况
        3.2.2 河段重金属分析
        3.2.3 河段有机污染物分析
    3.3 河段生态风险分析
        3.3.1 河段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3.3.2 河段有机物生态风险分析
    3.4 河段浮游植物与底栖动物分析
        3.4.1 浮游植物分析
        3.4.2 底栖动物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评述
        4.1.2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获取
    4.2 权重确定
        4.2.1 专家打分确定权重
        4.2.2 判断矩阵构造与解析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方法与结果分级
        4.3.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4.3.2 评价体系计算方法
        4.3.3 评价结果分级
    4.4 北京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评价与诊断
        4.4.1 评价数据获取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4.3 案例水生态健康改善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1 再生水补给型景观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分析
        5.1.1 现有景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对比
        5.1.2 龙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5.1.3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5.1.4 潮白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5.1.5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
        5.1.6 国内外城市河湖水生态修技术分析与建议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方法评述
        5.2.2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获取
    5.3 权重确定
        5.3.1 专家打分确定权重
        5.3.2 权重计算
    5.4 评价方法与结果分级
        5.4.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5.4.2 评价体系计算方法
        5.4.3 评价结果分级
    5.5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5.1 评价数据获取
        5.5.2 评价结果及分析
        5.5.3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与升级改造建议
    5.6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6.1 评价数据获取
        5.6.2 评价结果与分析
        5.6.3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与升级改造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众调查问卷
附录B 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C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打分结果汇总表
附录D 定性指标专家评价打分表
附录E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打分结果汇总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清单
致谢

四、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洋淀底栖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 孟祥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研究[D]. 杜云彬.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浑河流域社河控制单元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D]. 关倩. 辽宁大学, 2021(12)
  • [4]鄱阳湖渔业生境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D]. 梁涛. 南昌大学, 2021
  • [5]基于正向演替的河道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技术研究 ——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为例[D]. 仇倩雯. 辽宁大学, 2021(12)
  • [6]甘肃白龙江干流河流健康演变及其修复效应评估[D]. 秦成栋. 兰州大学, 2021(09)
  • [7]基于植物完整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湿地为例[D]. 高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典型入库河流健康评价[D]. 牛智航.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9]芡河湖生态安全评估[D]. 张伟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10]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 张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浑江水质监测评价底栖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