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分析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分析

一、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佳[1](2021)在《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机制研究 ——以Y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具有高层次教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在这一环境背景之下,国家也逐渐的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普及,从而扩大招生及高校建设规模,因此学校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关键的社会及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结业条件非常不乐观。有鉴于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已经发展为社会性问题。而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政府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技能服务于社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扶持性政策,但是归结于这些政策或具体措施的实施机制尚存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够理想。因此,基于这一基础上,本研究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同时基于国家、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以Y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深入化的探讨如何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有关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政府在引导大学生就业中所做的工作。基于以上基础,本研究将从相关研究理论着手,如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劳动力供求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等,并将以Y高校为主要的考察及研究对象,并通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相关研究方法来了解地方政府在指导和促进地方高校学生就业方面政策机制及其尚存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分析、总结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研究建议。本研究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以下五点对策优化政策设计,制定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开拓就业新渠道;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制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强化政府监督责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季道帅[2](2021)在《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全世界都进入了一段特殊时期,由于体育本身的特性主要以运动技能的表现为主,所以在特殊时期背的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就业方式、就业信息来源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压力增大;第二,体育学科专业性较强,就业局限大,体育专业在面试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当前特殊时期背景下,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通过对特殊时期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因素调查研究和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帮助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走出就业困境。本文以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困境为研究对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级至2021级体育专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找出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背景下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下降明显;第二,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就业观念、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自身条件等因素;来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现有条件因素;来自社会的供需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就业信息获取、信息筛选、笔试和面试的流程因素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影响。第三,在特殊时期给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恐不能顺利毕业,无法安心就业以及来自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很多体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困扰增多,导致就业面临困境。第四,学校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学校忽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这使处在特殊时期背景下的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够,给就业带了一定的难度。第五,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量2020年及以前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和2021年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同台竞争;同时受影响的企业为降低经济压力大幅度降低就业岗位甚至出现减员,这样造成了人才供给和岗位需要的不行匹配;此外,地区不同的运动项目、生活方式、气候等因素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第六,研究生整个就业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就业流程的各因素都转为线上,首先,特殊时期背景下,所有线下招聘都被取消,招聘信息来源大部分都来源于网络,招聘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笔试和面试的方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而言,招聘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各项基本和专项的技能展示,特殊时期居家隔离,限制外出,许多面试的动作因场地问题训练受到限制,同时线上的招聘方式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

付友录[3](2021)在《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逐渐加大,硕士及以上学位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研究生就业供求失衡,就业形势也由好变坏,供求关系给研究生就业带来了过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就业环境恶劣的影响下,篮球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上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也引起了社会和相关学者的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性较强、择业目标明确、产业流动小、社会需求小等原因,导致其就业领域相对狭窄。面对日益饱和的体育就业市场和职业局限性,近些年来,就业形势对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来说很不乐观。通过对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能够了解到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本文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和聊城大学的篮球方向体育硕士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三年内篮球方向毕业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方式、就业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中男生占了绝大部分,女生只占了小部分,政治素养高有利于就业,就业方式主要以自主择业为主。2、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选择学校就业,其中以小学为主,选择公务员以及其他职业的较少。3、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就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存在差距,研究生观念正在向合理转变。4、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认为影响研究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是体育硕士的不断扩招,而就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突出。5、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个人能力方面有待提高。6、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缺少相关的就业指导。根据调查结论,得出以下建议:1、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自身要提升综合素质。2、加强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促进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3、优化课程改革,打造实用性的复合人才培养体系。4、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欧阳润[4](2020)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遇到40年未有之复杂局面、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波动频繁,各类就业观念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为大思政格局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多元、多维、协同、系统的就业育人体系,选拔好、培育好青年大学生,增强思政育人实效,有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对于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大价值。本研究把“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互通”作为理论逻辑,对大思政和就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作了界定,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就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从理论视角和社会视角阐述了就业教育相关理论,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把“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价值逻辑,通过对双一流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大专高校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选择了部分学工干部、就业指导老师、一线辅导员、校外导师、企业HR、大学生个体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重点了解分析不同区域、男女生就业价值观的倾向,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参考依据。以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的分析结果和笔者近20年的就业教育工作经验为现实基础,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大学生六个方面追根溯源,探究原因,主要为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等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现实逻辑。基于以上逻辑,本论文以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为基础,展开了对策研究:提出要构造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打造思政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四方协同的思政课堂,健全就业机制、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鄂义强[5](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提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谭娇[6](2020)在《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主要根据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激增,大学生就业竞争大,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出现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95后”“00后”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样化提出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关于就业指导服务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学生满意度、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以顾客满意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把学生作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对象,即顾客,编制了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问卷。以SN大学为例,探究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的情况,并且对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针对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现存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地方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过程如下:本文中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问卷分为五个维度,即就业指导服务理念与机制、内容与形式、设施条件、师资队伍、服务管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SN大学的学生满意度属于中等观测者,各纬度的满意度也不高。其次,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有显着差异。为了更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探究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就业指导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制度环境、构建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队伍、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和完善设施条件6个方面的对策。

孟芳宇[7](2020)在《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业是一个国家民生的基础,只有稳定就业才能保障国家繁荣。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尤其是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影响下,经济增长压力巨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岗位需求进一步缩水,各行各业就业都面临挑战,高校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就排在首位,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供应的主体,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高质量就业,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效,同时也是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高校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了未来的方向。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结合自身特色,加强并进一步改善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就业指导领域,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展开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回顾总结,提出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行业特色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就业指导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与就业指导工作相融合,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为应对就业问题提供有效策略。本研究具体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情况与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展开实证调研,考察当前行业特色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体现出的作用关系。为应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驱动、运行和反馈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尝试从系统和发展的角度,紧抓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薄弱、最为核心的要素。包括从前期准备和驱动环节以主体需求为内在动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进入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期运行环节强化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安排并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并尊重发展规律及个人情况;后期反馈环节打造“评价-反馈-优化”的闭环,建立行业特色高校双向互评体系,形成动态监管机制,以期为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路,进一步帮助行业特色高校确定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和教育规划,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高学生自身就业素养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马琳[8](2020)在《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受我国高校研究生持续大幅度扩招以及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渐升温。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是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人力资本进入某一社会分工的过程,相较于本科生和专科生,研究生具备高学历优势,本应是就业中的优势群体,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人意,其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持续下降、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等。就业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人才供求的结构矛盾与高校招生与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硕士研究生经两至三年的系统学习,若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必将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浪费。由于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学科特点、专业技能不同,因此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六所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毕业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就业满意度整体水平一般;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不强,专业就业竞争力较低;毕业生职业期望过高;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乡村、基层偏远地区就业。造成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与就业质量较低的原因可归结为国家、培养单位、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原因包括研究生持续扩招,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师范院校由三级向二级合并,中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学学科设置特点。培养单位层面的原因包括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偏离就业市场需求;研究生培养方案同质化、课程实践比例不足;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个人层面的原因包括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动机复杂,专业兴趣不够浓厚;大众教育时代的“精英就业情结”;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实践经验缺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要提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国家层面应推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改革;积极支持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投身西部、乡村、基层教育事业;构建四维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培养单位层面应做好人才培养分流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水平。个人层面上,毕业生应调整求职策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刘微微[9](2020)在《研究生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关系研究 ——基于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就业质量是学生个人能力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双一流”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作为学历金字塔结构的“精英层”,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受到教育过程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环境,采取什么样的压力管理策略和能力提升方法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是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压力交互作用、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支撑和就业压力、就业力与就业质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问卷调查对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利用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硕士学位类型、专业类别、与导师关系类型和本科学校层次之间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差异比较。探讨了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就业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的统合模型进行了模型的适配度检验和路径关系分析,进一步挖掘了变量间的关系程度,同时对就业力在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关系路径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各类别变量对就业质量影响机制模型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分析,构建了就业质量影响机制模型。通过研究发现:调查的“双一流”高校硕士生整体呈中等就业压力,高水平就业力,高就业质量的特点;不同性别、硕士学位类型、专业类别、与导师关系类型和本科层次下的群体差异显着;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显着负相关,就业力与就业质量显着正相关;就业力在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作用关系中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性别、硕士学位类型和学科类别这三个类别变量在本就业质量影响机制模型中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以上发现,本文对研究生个人发展提出建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效管理就业压力;培养规划意识,做好针对性的就业准备;知不足而学,加强与导师的有效沟通。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建议: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把握就业压力的不同影响;明确自身定位,特色发展,强化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完善改进硕士生的导师制,放大导师效应。

李丽雪[10](2020)在《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及其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日益普遍,这一现象受到多重主体的影响,并折射出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与学习、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现实矛盾,以及导师与学生关系中潜在的张力。现实层面的矛盾反映了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制度与研究生自我发展需求之间不匹配。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探究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行为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用以解释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若干学术型研究生和导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来搜集实证材料,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心态变化,以及行为特点进行勾勒和深描。研究发现: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基于自身立场不同,可能对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行为持不同态度;学术活动与实习工作活动在时间和任务方面容易产生冲突。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对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产生间接影响;大学和实习单位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自主实习行为产生驱动或阻碍作用力;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求职意向等方面也会对其自主实习行为产生驱动或阻碍作用力。即不同利益相关方基于自身立场会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自主实习行为产生或驱动或阻碍、或强或弱、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力。从现实角度出发,为了解决或缓解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中的矛盾与冲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政府应该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制度改革,提高对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行为的认可度。

二、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机制研究 ——以Y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演绎分析法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大学生
        2、高等教育政策
        3、就业政策
        4、政府功能
    (二)理论基础
        1、凯恩斯就业理论
        2、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劳动力供求理论
二、国家层面大学生就业政策及现状分析
    (一)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基本发展历程
        1、新中国“统包统配”就业政策(1949-1978)
        2、新时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1978-2012)
        3、新时代“双创高质量”就业政策(2012-至今)
        4、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二)国家层面大学生就业政策基本内容概述
        1、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策
        2、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政策
        3、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政策
    (三)地方层面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1、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2、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三、Y高校大学生对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引导的满意度调查
    (一)Y高校就业概况及就业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1、Y高校大学生就业概况
        2、Y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二)Y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满意度分析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样本选取
        (2)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1)政策了解程度分析
        (2)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引导不足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就业政策引导存在的问题
        1、政府引导就业责任意识不足,政策宣传不到位
        2、就业政策执行不力,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3、政府推行学校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不充分
    (二)就业政策引导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度不够,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2、人才激励政策不健全,欠缺政策执行支持体系
        3、创业政策体系缺失,高教改革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4、对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引导不足
五、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引导的改进建议
    (一)制定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开拓就业新渠道
    (二)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建立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2、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三)制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加强创业宣传
        2、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四)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强化政府监督责任
        1、加强对高校监督
        2、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督
        3、加强对政府自身监督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1、加强学校专业结构设置
        2、优化高校实践教学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内容
致谢

(2)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特殊时期
        2.1.2 就业困境
    2.2 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研究
    2.4 关于特殊时期就业的研究
    2.5 关于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4.1.1 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因素
        4.1.2 学校因素
        4.1.3 社会因素
        4.1.4 就业流程因素
    4.2 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4.2.1 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4.2.2 学校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4.2.3 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4.2.4 就业流程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4.3 针对特殊时期所面临的困境的应对策略
        4.3.1 针对个人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4.3.2 针对学校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4.3.3 针对社会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4.3.4 针对就业流程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研究
        1.3.2 国外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研究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和政治面貌情况的调查
        3.1.2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式
        3.1.3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地区
        3.1.4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单位
        3.1.5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薪资水平
        3.1.6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所学专项与工作岗位相关程度
        3.1.7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所学满足工作所需情况
        3.1.8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
        3.1.9 山东篮球方向研究生就业成功与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3.2 影响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因素
        3.2.1 社会因素
        3.2.2 用人单位因素
        3.2.3 家庭因素
        3.2.4 个人因素
4 提高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
    4.1 社会因素
        4.1.1 充分了解社会环境
        4.1.2 准确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4.1.3 学校因素
    4.2 用人单位行为规范
    4.3 改变家庭观念
    4.4 研究生个人方面
        4.4.1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就业的准备
        4.4.2 提高研究生自身的综合实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研究述评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1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大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1.1.1 大思政的内涵
        1.1.2 大思政的基本特征
    1.2 大学生就业教育及相关概念
        1.2.1 就业概念
        1.2.2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涵
        1.2.3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
        1.2.4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历史进程
    1.3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1.3.1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通性
        1.3.2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性
第2章 就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就业教育相关的理论
        2.1.1 劳动分工理论
        2.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3 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2.2 中共历代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1 毛泽东有关就业教育的思想
        2.2.2 邓小平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3 江泽民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4 胡锦涛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5 习近平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3 就业教育的理论借鉴
        2.3.1 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2.3.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3.3 职业锚理论
        2.3.4 其他相关的理论
    2.4 实证分析的社会视角
        2.4.1 双元结构理论
        2.4.2 人力资本理论
        2.4.3 择业动机理论
第3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思路、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框架
        3.1.2 调查问卷的总体安排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开展
    3.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3.3.1 样本结果分析
        3.3.2 交叉性结果分析
第4章 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
    4.1 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
        4.1.1 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挑战
        4.1.2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问题
        4.1.3 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冲击
        4.1.4 封建传统腐朽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侵袭
    4.2 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
        4.2.1 政策引导有缺位
        4.2.2 就业监管有缺失
        4.2.3 信用体系不完善
        4.2.4 大学生实习管理及激励机制不健全
    4.3 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
        4.3.1 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4.3.2 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不紧密
        4.3.3 就业教育理念稍显滞后
        4.3.4 就业教育保障体系弱化
    4.4 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
        4.4.1 选才标准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匹配度还需提升
        4.4.2 用人标准存在歧视的现象
    4.5 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
        4.5.1 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4.5.2 参与就业教育主动性不够
    4.6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
        4.6.1 责任意识
        4.6.2 就业观念
        4.6.3 就业适应
        4.6.4 就业态度
第5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5.1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
        5.1.1 总体目标
        5.1.2 工作原则
        5.1.3 育人模式
        5.1.4 实施内容
    5.2 构造“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
        5.2.1 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
        5.2.2 政府要完善服务体系
        5.2.3 高校要创新育人方式
        5.2.4 用人单位要健全公平机制
        5.2.5 家庭要构建和谐环境
    5.3 实施大学生“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
        5.3.1 大学生自我教育
        5.3.2 职业素养教育
        5.3.3 职业规划教育
        5.3.4 社会实践教育
    5.4 打造“四方协同”的课堂思政
        5.4.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作用
        5.4.2 加强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教育
        5.4.3 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引导元素
        5.4.4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5.5 健全“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5.5.1 优化就业机制保障
        5.5.2 优化激励就业机制
        5.5.3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关于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三)市场失灵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
        (一) 选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国外就业指导服务研究
        (二) 国内就业指导服务研究
        (三) 学生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四)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三 概念界定
        (一) 地方师范院校
        (二) 就业指导服务
        (三) 学生满意度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理论基础
        (一) 就业指导服务的相关理论
        (二)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三) 顾客满意度理论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
    一 问卷设计
        (一) 问卷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二) 问卷评分标准
        (三) 问卷前测
        (四)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五) 研究对象分析
    二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描述统计
        (一) 服务理念与机制学生满意度描述统计
        (二) 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学生满意度的情况
        (三) 就业指导服务设施条件学生满意度情况
        (四) 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与形式学生满意度的情况
        (五)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学生满意度情况
    三 正态分布检验
        (一) 偏度、峰度
        (二) 数据的总体分布
    四 学生满意度在不同个体特征的差异性探究
        (一)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性别上的差异性
        (二)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专业上的差异性检验
        (三)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生源上的差异性分析
        (四)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五)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就业状况上差异性检验
    五 结果
第三章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问题探究
    一 就业指导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二 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
    三 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呈现层次不齐,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不合理
    四 就业指导服务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
        (一) 就业信息化建设与就业工作管理互动性不强
        (二) SN大学的就业信息渠道不流畅
第 四章 完善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
    二 构建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 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 打造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 完善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一)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
        (二) 加大就业指导服务的宣传力度
    四 强大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队伍
        (一)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 增加就业指导服务教师队伍数量
    五 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一)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二) 增加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六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设施条件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
    二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及其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 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及优势分析
        一、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
        二、行业特色高校的基本特征
        三、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优势
    第二节 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
        二、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三节 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与趋向分析
        一、学科具有特殊性
        二、就业情况具有特殊性
        三、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整体情况及趋势
第二章 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研究情况总述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二、问卷设计及回收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四、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二、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三、对学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建议
    第三节 问卷调查整体表现情况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三、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复杂多样
        四、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需及时把握机遇
    第四节 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一、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二、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三、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不深
        四、就业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缺失
第三章 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驱动层面
        一、将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二、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建立健全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第二节 运行层面
        一、完善充实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把握学校专业特色和现实宏观情况
        三、尊重教学规律和个体差异
        四、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第三节 反馈层面
        一、重视信息反馈环节
        二、明确评价指标
        三、建立高校和学生双向层面的动态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8)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确定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教育学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
        (三)地方高校
        (四)就业满意度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五、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就业满意度的内涵研究
        (一)综合型定义
        (二)构面型定义
    二、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提升就业满意度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
        (二)中观层面的对策
        (三)微观层面的对策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择业效能感理论
第三章 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工具与方法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五、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论
第四章 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家层面
        (一)研究生持续扩招,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
        (二)师范院校由三级向二级合并,中师学校数量减少
        (三)教育学学科设置特点
    二、培养单位层面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偏离就业市场需求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同质化、实践课程比例不足
        (三)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
    三、个人层面
        (一)考研动机复杂、专业兴趣不够浓厚
        (二)大众教育时代的“精英就业情结”
        (三)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实践经验缺乏
第五章 提升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的基本策略
    一、国家层面
        (一)推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改革
        (二)积极支持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投身西部、乡村、基层教育事业
        (三)构建四维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二、培养单位层面
        (一)做好人才培养分流工作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水平
    三、个人层面
        (一)调整求职策略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积极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研究生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关系研究 ——基于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关键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
        (二)就业压力
        (三)就业力
        (四)就业质量
    五、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研究对象的创新
        (二)研究角度的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一)压力交互作用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及斯彭思信号传递模型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人职匹配理论
    二、文献综述
        (一)就业压力相关研究
        (二)就业力相关研究
        (三)就业质量的内涵与评价维度
        (四)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样本的选取
        (一)问卷调查样本来源
        (二)访谈样本来源
    四、研究工具的修订与检验
        (一)研究工具的选取与修订
        (二)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五、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情况介绍
        (一)被试基本情况
        (二)就业压力基本情况
        (三)就业力基本情况
        (四)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二、差异比较分析
        (一)性别差异比较
        (二)硕士学位类型差异比较
        (三)学科类别差异比较
        (四)与导师关系类型差异比较
        (五)本科学校层次差异比较
第五章 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
    (一)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的偏相关分析
    (二)就业力与就业质量的偏相关分析
    (三)就业压力与就业力的偏相关分析
    (四)就业压力与就业力组合类型间的差异
第六章 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模型建立
    一、模型适配度检验
        (一)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的统合模型
        (二)就业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的统合模型
    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一)就业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二)多样本调节作用分析
    三、就业质量影响机制模型生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被试者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二)不同性别、学位、学科、师生关系和本科层次的就业情况有差异
        (三)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
        (四)就业力在就业压力和就业质量作用关系中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
        (五)性别、硕士学位类型、学科类别在模型中具有显着的调节效应
    二、建议
        (一)对研究生个人发展管理的建议
        (二)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三、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记录
后记

(10)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及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高校学生实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第四节 基于多元主体的“驱力-阻力”分析框架的建构
第二章 背景分析:变革中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制度
    第一节 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历史变迁
        一、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单一(1977—1989 年):学术取向
        二、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分化(1990—2008):学术与应用并行
        三、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变化(2009 年至今):向应用取向转变
    第二节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制度
        一、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
        二、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现象描述
    第一节 “常态”或“越轨”
        一、常态:参加自主实习是学术型研究生群体的“内部常识”
        二、越轨:自主实习处于师生互动中的“灰色地带”
    第二节 “平衡”或“冲突”
第四章 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的“驱力-阻力”因素
    第一节 宏观层面:培养制度与就业市场
        一、来自培养制度层面的“驱力”与“阻力”
        二、来自就业市场的“驱力”与“阻力”
        三、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
    第二节 中观(组织结构)层面:大学与实习单位
        一、来自大学层面的“驱力”与“阻力”
        二、来自实习单位的“驱力”与“阻力”
    第三节 微观(个体)层面:学生个体
        一、学生个体因素中的“驱力”
        二、学生个体因素中的“阻力”
第五章 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投入的“驱力-阻力”因素
    第一节 中观(组织机构)层面:大学与实习单位
        一、来自大学层面的“驱力”与“阻力”
        二、来自实习单位的“驱力”与“阻力”
    第二节 微观(个体)层面:学生个体
        一、学生个体因素中的“驱力”
        二、学生个体因素中的“阻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讨论
        一、研究生培养制度层面
        二、研究生培养单位层面
        三、研究生个体层面
    第三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2 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3 伦理审查说明
后记

四、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机制研究 ——以Y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D]. 高佳. 延安大学, 2021(12)
  • [2]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季道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付友录.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 欧阳润. 南昌大学, 2020(02)
  • [5]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D]. 谭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行业特色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D]. 孟芳宇.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D]. 马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研究生就业压力、就业力和就业质量关系研究 ——基于2020届“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实证分析[D]. 刘微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及其价值[D]. 李丽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