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直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腮腺直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一、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苏荣彬,王朋辉,滕碧和[1](2021)在《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髁突骨折均得到良好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骨折对位良好;术后两组患者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及张口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B组的30.43%(P<0.05);A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2.61%(P<0.05)。结论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及腮腺前沿咬肌入路的髁突骨折手术均能令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收获较为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但相较于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为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实施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李豪培,李金超,李守宏[2](2020)在《下颌骨髁状突囊内骨折分类及手术治疗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髁状突是下颌骨解剖结构的薄弱区,当下颌骨受到损伤时,常伴有髁突的直接或间接骨折。而囊内骨折作为最常见的髁突骨折类型,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受力作用特点,常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对患者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此类骨折往往伴有关节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处理相对复杂,不同的处理方式其预后可有很大差异。回顾相关文献,本文从髁状突囊内骨折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一综述。

武卫民[3](2020)在《颌后腮腺前缘入路与颌后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本研究纳入下颌骨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2组(n=40),分别运用颌后腮腺前缘入路组(A组)和颌后穿腮腺入路组(B组)给予坚固内固定治疗(n=40)。术后3个月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经腮腺前缘入路术能更好的恢复患者咬合能力,改善下颌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丁超,阿地力·莫明[4](2019)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颌面部创伤正颌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9月因髁突骨折而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50侧)患者。采取耳屏前入路(PAA)、耳轮缘入路(AMA)、颌后入路(RMA)及颌下入路(SMA)4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髁突骨折,对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断髁突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询问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有无术后咬合紊乱、面神经麻痹、术区皮肤感觉异常、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及其恢复情况。结果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中,选择耳屏前入路18侧(36%),耳轮缘入路13侧(26%),颌后入路11侧(22%),颌下入路8侧(16%);术后面神经损伤出现17侧,占34.0%,其中耳轮缘入路组出现8侧(61.54%),面神经损伤率最高;43例患者在6个月以上随访中行数字化曲面体层片和/或下颌骨CT检查,结合临床检查,未发现术后假关节形成、骨不连、钛板钛钉排异反应、骨折断端未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对切口满意的有44侧,满意度为88%,其中耳轮缘入路组有12侧满意,满意度为92.3%。结论各手术入路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髁突囊内及颈部骨折,建议选用耳屏前入路及耳轮缘入路,对于髁突基底部骨折甚至更低位置的骨折可选择颌后入路。

杨双林,赵文杰,孙黎波,吴双江,付光新,肖金刚[5](2019)在《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入路与穿腮腺入路2种术式分别治疗髁突骨折,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髁突骨折病人,随机分为2组,改良切口组采用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术后随访6~36月,通过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及涎瘘发生率方面进行手术疗效的分析评价。结果:改良切口组:手术平均时间为79.60 min;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出现1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无涎瘘发生。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86.40 min;所有病人术后骨折复位、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出现5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1例永久性面神经损伤;4例发生涎瘘。结论: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的手术方法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面神经损伤和术后涎瘘的发生率,且缩短了手术时间,没有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丁超[6](2019)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应用于不同类型髁突骨折患者,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对于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术后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旨在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与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创伤正颌外科病房自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因髁突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3例(50侧)。术前行数字化曲面断层片和/或下颌骨CT明确骨折类型,将病例以手术入路分为耳屏前入路组、耳轮缘入路组、颌后入路组、颌下入路组共四组。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通过门诊复查调查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度,并记录面神经损伤以及咬合关系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随访的43例(50侧)患者中,通过耳屏前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8侧,耳轮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3侧,颌后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1侧,颌下入路治疗髁突骨折8侧。1.面神经损伤:术后面神经损伤出现17侧,其中耳轮缘入路组出现8侧,占23.5%,面神经损伤率最高。将四组面神经损伤率进行X2检验提示耳轮缘入路与颌后入路、耳轮缘入路比耳屏前入路相比有明显区别。2.患者满意度:在43例(50侧)髁突骨折患者中,对切口满意的有44侧,满意率为88%,其中耳轮缘入路组有12侧满意,满意率92.3%为最高。结论:各手术入路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髁突囊内及颈部骨折,建议选用耳屏前入路及耳轮缘入路,对于髁突基底部骨折甚至更低位置的骨折可选择颌后入路。

陈科[7](2019)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中、高位)髁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共29侧)下颌骨中高位髁突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将27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14例(15侧)患者采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对照组13例(14侧)采用传统切口即耳屏前拐杖型切口入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开口度、咬合关系、有无面神经损伤、有无涎瘘、有无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和颌面部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了解骨折断端的复位情况、是否出现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等并发症;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较短,且开口度、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无涎瘘、面瘫,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无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所有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断端解剖复位,无涎瘘、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发生;但3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的损伤,主要为面神经颞支及颧支的损伤,临床表现为抬眉障碍、额纹变浅及上眼睑下垂,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3位患者发现面瘫症状后,随即给予口服神经营养药及指导患者面神经分布区域局部按摩;3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右侧颞下颌关节在张口末闭口初出现弹响,但无下颌偏斜及疼痛,且张口度及面型正常;嘱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大张口,啃咬硬物等及定期进行理疗治疗并定期按时复诊,弹响症状渐改善。结论经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应用推广;但本研究病例数目少,随访记录时间较短,仍需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效果。

孙黎波,白晓东,江蓉,钟应权,兰玉燕[8](2018)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7-01收治的30例36侧髁突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其中21侧髁突中低位骨折,通过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15侧髁突高位骨折通过改良耳屏切口,经腮腺前、上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咬合关系、开口度、涎瘘及面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和开口度均恢复良好,无涎瘘的病例出现,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月后内恢复。结论: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视野暴露充分,切口隐蔽,利于保护面神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童永青,沈显军,金杯,陈申国,施更生,汪鹏[9](2017)在《颌后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复位手术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颌后经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4例共40侧髁突颈部或髁颈下骨折患者,采用颌后切口,经面神经两干间解剖分离腮腺组织,显露复位骨折断端,并用两块钛板在髁突前后缘行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髁突颈部或颈下部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两侧髁突形态对称,无吸收现象,钛板螺钉固定良好。术后无腮腺涎瘘及Frey′s综合症发生。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7.5%(7/40),均为暂时性轻微损伤。结论:颌后经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切口隐蔽,易于清晰显露,骨折复位固定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永春,李文超,王志强,林爱民[10](2017)在《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25例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择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入选的25例患者通过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其术后具有良好的咬合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并未出现面神经损伤患者,此外手术后无骨折再移位出现。结论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患者选择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效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二、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下颌的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情况和张口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下颌骨髁状突囊内骨折分类及手术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分类
2 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诊断
3 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
    3.1 髁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3.1.1 手术治疗原则
        3.1.2 手术治疗适应证
        3.1.3 手术入路选择
        3.1.4 术区空间显露
        3.1.5 髁突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

(3)颌后腮腺前缘入路与颌后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 组临床疗效与满意度情况比较
    2.2 2 组颞下颌关节功能、咬合关系比较
    2.3 2 组术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2.4 2 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 论

(4)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髁突骨折分类
    1.3 手术入路设计
        1.3.1 耳屏前入路设计
        1.3.2 耳轮缘入路设计
        1.3.3 颌后入路设计
        1.3.4 颌下入路设计
    1.4 复位与内固定
        1.4.1 复位方法
        1.4.2 内固定材料
    1.5 观测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髁突骨折分类
    2.2 不同髁突骨折手术入路选择
    2.3 术后涎瘘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2.4 不同入路术后面神经损伤比较
    2.5 不同入路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
    2.6 不同入路手术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
    3.2 内固定材料
    3.3 术后并发症

(5)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改良切口组
        1.2.2 对照组
    1.3 术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人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2.3.1 骨折复位情况
        2.3.2 咬合关系
        2.3.3 开口度
        2.3.4 面神经功能:
        2.3.5 涎瘘
    2.4 典型病例
3 讨论

(6)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随访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髁突骨折分类
        2.2 切口设计
        2.3 复位与内固定
        2.4 术后处理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7)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颌后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复位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2 结果
    2.1 咬合关系
    2.2 张口度
    2.3 张口偏斜
    2.4 面神经损伤情况
    2.5 骨折影像表现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10)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J]. 苏荣彬,王朋辉,滕碧和. 当代医学, 2021(32)
  • [2]下颌骨髁状突囊内骨折分类及手术治疗新进展[J]. 李豪培,李金超,李守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06)
  • [3]颌后腮腺前缘入路与颌后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效果[J]. 武卫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03)
  • [4]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评价[J]. 丁超,阿地力·莫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09)
  • [5]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对照研究[J]. 杨双林,赵文杰,孙黎波,吴双江,付光新,肖金刚. 口腔医学研究, 2019(04)
  • [6]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D]. 丁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7]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D]. 陈科.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8]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总结[J]. 孙黎波,白晓东,江蓉,钟应权,兰玉燕.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01)
  • [9]颌后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复位手术治疗[J]. 童永青,沈显军,金杯,陈申国,施更生,汪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04)
  • [10]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效果分析[J]. 张永春,李文超,王志强,林爱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4)

标签:;  ;  ;  ;  ;  

腮腺直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