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

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

一、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彭烨[1](2021)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的科技在上世纪后半叶开始飞速发展,本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金融领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会推动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储蓄行为上也是如此。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的业务品种、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以应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而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给金融竞争中的各金融机构增加了更大的压力。自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忽然发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规模,对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极大地冲击。尤其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余额宝业务,其出现以后立刻占据市场最耀眼的位置,六年的时间内其资产净值就近一万一千亿元人民币,互联网金融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大发展的时代。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其次阐述互联网金融及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城市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其中包含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货币基金对城市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影响,然后根据金融中介理论、长尾市场理论、技术溢出理论为基础,以将以江西银行2016年至2020年的财务报表为例,深入分析该行的业务现状、盈利状况以及用杜邦分析对其盈利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江西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相对领先银行如招商银行转型较晚,其中2016年至2020年初为转型前的探索期,通过其财务报表分析,具体指出了其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其中包括收入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信货结构不合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等,根据这些问题对江西银行的运营现状以及盈利能力提出营销模式转型、业务模式转型、人才模式转型和运营模式转型四个转型建议,指明其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盈利能力提升对策的选择,这些转型建议将对增强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稳定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同时2020年是江西银行正式的转型初年,本论文根据2020年的财务报表对转型效果加以分析,总结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威胁与机会、成本与风险管理、加快产业转型、扩大中间业务收入、调整信贷结构、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多点论断,同时以目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率的的方式转型得出了三点启示,即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零售业务开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运用金融科技加固利润屏障,这三点启示能为我国城商业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优化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方面的补充。

付梦洋[2](2021)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内涵逐渐深化,利率市场化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不单牵涉到许多的市场主体,并且有广泛的影响范围,这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多以资产负债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如果不作出改变,商业银行很难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存贷款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借助当前势头发展迅猛的金融科技,重点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不但可以优化商业银行当前的收入来源占比,还可以加速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进程。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研究背景,以中间业务的发展为研究内容,运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分析,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及金融市场现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从而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对于研究全市建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美嵩[3](2020)在《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于2006年结束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五年保护期,随后我国金融市场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竞争的外资银行数量日渐增多,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管理理念更加先进,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业务模式不断趋于完备,依托这些优势不断抢占我国市场份额。针对此种情况,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在经营发展中会面临着日益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就不得不开始逐步转变业务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三大支柱性业务,其中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在银行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不足20%,这一比例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中间业务能力和水平。基于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滞后这个问题,成都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已经开始树立和强化自我危机意识。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内陆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经营理念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陆地区的金融机构获得最新产品和理念的难度较大,竞争激烈程度不高,从而在中间业务开展的时候就会应用错误化的经营模式,从而对银行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针对怎样制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综合运用SWOT、波特五力竞争模型、PEST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工具,按照从宏观到微观、基于总述到分述的理念深入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成都银行为例进行分析,在理论体系应用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这些工具进行该行此业务发展策略的编制。寻找在我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中间业务发展策略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基于此业务概念和类型,立足产品和收入这两个视角深入研究这一业务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剖析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归纳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首先是转变经营理念,然后是制定基本的发展策略,包括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定价策略、对客户进行细分并为其提供差别化服务、服转并整合服务渠道、以及探索新的营销理念与手段。

张鹏[4](2020)在《中国银联云闪付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闪付作为中国银联推出的银行业统一支付产品,对于移动支付行业的稳健发展和行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迅速发展和普及,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坚持创新性引导和合规性监管,为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非银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监管环境。与此同时,非银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支付机构,也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迅速搭建各类支付场景,为日常生活场景支付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和优质的客户体验,也通过支付流量转化到理财等其他金融领域,中国银联的银行卡清算业务和传统银行业的资管等业务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分流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国银联与银行共同推出云闪付产品,在经过了大量市场活动后,注册用户规模迅速提升,但客户活跃水平和交易量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如何有效获取移动支付用户、提升客户日活(DAU)和月活(MAU)水平,是云闪付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五力模型、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理论等管理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先进实践经验,对云闪付的竞争战略选择和实施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三种竞争战略理论、五力模型、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等理论进行了基本介绍,并对于本次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和观点、理论进行综述,为本论文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的形式开展云闪付内外部环境调查,并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对云闪付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利用价值链理论模型等方法对云闪付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内外部环境因素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分析模型等工具,科学的分析、明确了云闪付的下一步战略方向以及具体业务的发展方向,为战略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撑。再次,在前文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云闪付实际业务发展,给出云闪付差异化竞争战略措施如下:一是引入专业调研机制、利用政策优势,形成产品差异化,在定位、功能上与竞争者形成差异,二是在产品形象、营销渠道和使用场景建设方面,形成营销方式的差异化,三是以专业的服务团队和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形成服务差异化。最后,从加强文化建设、优化团队结构、加快人员队伍建设、保持财务持续投入和及时引入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本论文根据云闪付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给出云闪付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战略选择。同时,本论文以SWOT分析、波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分析的结论为依据,结合企业资源和能力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差异化战略举措和保障措施,一方面为云闪付自身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可供传统金融行业在其他业务竞争中参考借鉴。

梁媛[5](2020)在《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银行Y分行凭借突出的专业优势和良好的声誉形象,依托本地授信企业开展联动营销带动了信用卡的爆棚式增长。然而,随着产品功能趋同、同业恶性竞争及信用风险抬头的出现,中国银行Y分行的信用卡业务正在丧失领先优势:一方面,经济下行趋势下信贷风险暴露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银行业争相布局信用卡市场以促进零售战略转型,导致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崛起也重创了信用卡的行业发展。面对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内忧外患”,中国银行Y分行要如何在营销竞争中赢得主动以提振信用卡业务的往日辉煌,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广泛查阅并梳理归纳国内外期刊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银行Y分行的信用卡业务经营实际,深入当前信用卡营销的环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Y分行的信用卡营销存在产品同质化、定价无优势、渠道多弊端和促销无差异问题。通过重新定位本地信用卡的四类目标市场,在数字化营销4C理论框架下构建了系统的营销策略方案:产品策略方面,要树立科学理念、实施差异化经营并推动产品创新,鼓励客户积极参与信用卡的价值创造;价格策略方面,要优化盈利结构并节约顾客成本,切实提升信用卡定价的动态调控能力;渠道策略方面,要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信用卡营销渠道服务体系,依托无缝衔接的价值递送实现目标市场的即时满足;促销策略方面,要整合优化广告、活动和数字化营销的渠道作用,通过引导品牌对话,切实增强促销交互。为保障营销策略方案的实施,本文还从组织架构、人力支持、文化氛围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传统4P组合由于客户的广泛参与而被赋予了互联的商业化内涵,运用顺应时代趋势的数字化4C组合分析解决企业在营销管理中的问题,是对营销理论前沿的探索、应用和继承,因此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立足于中国银行Y分行的信用卡经营实践,制定系统化的策略方案和保障措施,对于解决银行信用卡在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亦能给银行同业的卡业务营销带来有益借鉴。

高龙妹[6](2020)在《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升级,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移动智能设备逐渐普及,传统的支付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移动支付因其成本低、便捷性高、易推广、集成性强成为其中发展最迅速、普及率最高的产品之一。移动支付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人类金融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在内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国银联、各电信运营商等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都希望在移动支付这片红海中能够抢抓先机,占领竞争中的高地。本文以中国银行济南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其移动支付业务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做出系统分析,利用价值链分析模型对其资源、能力等内部条件进行深入探讨,结合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绘制EFE、IFE矩阵,得出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提出各类意见建议,并结合QSPM矩阵量化分析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差异化战略应作为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的首选。进而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基本活动入手推进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并通过调整组织架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辅助措施切实为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的研究,以期能为中国银行济南分行今后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中国银行其他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提供借鉴,并促进其他机构类似业务的开展。

邹伟[7](2020)在《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广州市国企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公司业务从国内ATM市场起步,通过自主开发研究摸索逐步掌握了ATM核心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集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内智能金融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现金类金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30%。随着移动支付技术成熟并广泛使用的冲击下,人们已习惯了无现支付;国内银行业出现了去柜台化、轻资产化等发展态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个性化的智慧银行业务;智能金融设备制造业开始进入衰退期。受此影响,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板块经营业绩出现了“量、价”双跌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智慧银行的发展带动了智能非现金融设备的采购量,但该品类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已基本成型。A公司作为国内掌握智能金融设备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如何应对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赢得发展和生存的新动力,引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因此A公司的智能金融设备业务需要通过全面的经营评估,制定适宜的经营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发现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拟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外部环境分析结合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挖掘智能金融设备存在的四大机会:银行网点去柜台化,非现金融设备需求增长;智慧银行发展,智能化综合设备需求采购量大幅提升;智能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综合跨平台的软件服务需求增加;海外智能金融设备市场还有增长空间。其次通过内部环境分析发现A公司在营销渠道建设、研发投入、售后服务及资金资源这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通过运用SWOT矩阵分析模型,细致的分析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在竞争中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结合母公司的发展期望,及行业发展的态势拟定出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的战略使命、战略定位。指出智能金融设备制造业务要从单一的设备生产商发展成为银行金融科技系统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提供商,通过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在智能金融设备产品、应用场景、财政支付、大数据四方面建立差异化的能力,通过细化价值链活动,在研发投入、产品开发、产业链建设方面实现竞争差异化,借助A公司的大平台优势,通过优秀人才的引进、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供应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打造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充分激发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的发展,努力践行“以创新的科技便利人类生活”企业愿景。

崔洁[8](2020)在《直销银行创新模式问题研究 ——以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为例》文中指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出,要把金融工作放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思考,要完善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改善配套政策环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建设规划。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对金融安全和风险防控提出更高要求。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技术向传统银行业延伸和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模式,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直接与客户进行交易,是金融创新的一大突破。国内直销银行在短期内得到迅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和银行转型的红利,然而因其体制结构及监管制度等尚不完善,直销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民生直销银行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直销银行,在市场竞争占有优势地位,是直销银行发展道路上的引领者,经过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运营模式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其创新模式基本代表了直销银行的业务创新水平。“集团钱包生态系统”是直销银行4.0模式下的代表之作,是银行和企业集团强强联合,使银企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企业管理普遍信息化和自动化致使银企直联业务需求日益增加,集团钱包是民生银行基于银企直联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结合企业文化进行银企综合开发,主要包括平台会员钱包计划、员工福利计划、分销增值计划等。集团钱包的运作模式起源于线上与三方企业组合的综合模式,运维过程中又借鉴线上+线下网点组合模式。集团Y钱包的方案设计解决对策是直销银行业务创新的具体体现,对直销银行的创新提供案例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销银行创新模式运营和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金融创新相关理论和直销银行相关文献研究这些问题内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重点以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为例展开直销银行集团钱包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民生银行基于Y集团的代发、支付、理财需求及集团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应用,利用直销银行账户功能进行业务创新,使用科技手段实现银企系统对接,完成Y钱包在集团内部投入使用。然而,作为首次使用银企直联的模式进行实体企业综合开发的创新案例,在项目开发、方案实施、业务推广、后期维护等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和归纳,结合金融创新相关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基本归结为体制和监管问题、风险管理问题、产品及服务等问题,在对策和建议方面,运用金融创新理论和技术推进等相关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并对直销银行集团钱包模式的总体定位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及互联网银行的可取之处对直销银行创新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解决了Y钱包当前运营和发展中的问题,促进集团钱包生态系统更加成熟和完善;集团钱包系统是适合银企综合开发的成功模式,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帮助银行打开了更多获客渠道,使业务规模有质和量的飞跃,对直销银行发展意义深远;本文提出的对策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直销银行创新业务模式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的建议对直销银行整体业务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都有积极引导作用。Y钱包的开发是民生银行综合开发民企战略客户的成功案例,是集团钱包模式的具体呈现,这种创新模式运用直销银行创新技术手段完成集团内所有员工的综合开发,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它的成功上线使银行和企业达成双赢,这种业务创新模式将会赢得更多企业和平台的青睐,为今后的战略客户综合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直销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多元化创新提供了一种思路,使直销银行呈现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民生直销银行不断改革创新,定制个性化方案满足市场需求,并能积极应对风险和监管问题,对金融创新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规避监管理论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我国直销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创新模式的成熟尚需时日,需要进一步调整体制结构、完善产品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督、拓宽获客渠道、加强建设直销银行人才队伍等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无论对直销银行银企合作模式、还是银行转型发展、金融创新模式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监管政策的完善,直销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使其业务创新得到稳健持续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改革和金融稳定。

柳静[9](2020)在《国有BC商业银行益农通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国有BC商业银行SD省分行创新产品益农通的开发案例,通过复盘该案例的创意提出、需求挖掘、创意孵化、试点落地和全国推广过程,总结归纳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创新产品的开发方案。本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在产品创新开发中的经验与问题。从该创新产品开发的背景环境、目标客户群分析、结构设计、风险控制、盈利模式、推广策略等方面,对该行创新产品开发的方向、流程、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需求发掘、创新孵化流程和落地支持等创新管理办法,帮助优秀创意项目快速完善、孵化、投产。首先,为全面分析益农通创新产品的特点和研发背景,本文着重分析益农通产品的市场环境,从市场需求现状和同业同类业务情况着手分析业务需求,结合相关法律非法规和BC商业银行的SD省业务管理能力、业务现状,以及总行、分行发展战略多方面因素剖析产品研发背景。以此得出创新产品需要符合的市场背景环境的因素分析。之后,结合用户画像、用户画布、用户旅程等创新开发工具,对该金融产品目标客户群进行划分并对客户群需求、痛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该创新产品的开发需求。根据客户需求情况和SD省分行业务实际,提出益农通产品的结构设计,明确该产品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其实现方式、获客模式、风险控制和盈利模式,对盈利水平进行测算。分析该产品国有BC商业银行SD省分行益农通产品推广策略和运营效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产品推广模式。最后,总结归纳探寻适宜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的创新产品开发方法,形成基本分析框架和开发体系,改善产品创新模式,提高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产品创新效率,为商业银行的创新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赵梓邑[10](2020)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对金融业的渗透逐步加深,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以其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面貌和人们的金融需求,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发起挑战,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因此探索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国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对中国建设银行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论文从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的基础理论入手,界定了金融产品策略创新的概念,分析了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的动因,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建设银行丹东分行金融产品策略创新的基本情况。就分析结果来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的产品策略创新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是金融产品策略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策略创新层次不高,创新方法相对单一,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借鉴美国和德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出其产品策略创新的经验,即全能化的金融经营模式、严格有序的监管体系、渗透到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意识、科学的组织架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科技兴行的战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策略创新提供实践渊源。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在论文的最后重点探索了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策略创新改革、创新、发展、完善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提出了商业银行产品策略创新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二、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综述
        1.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的研究综述
        1.2.3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研究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与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
    2.1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2.1.2 数据金融
        2.1.3 移动性金融服务
    2.2 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
        2.2.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
        2.2.2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类型
    2.3 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3.1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影响
        2.3.2 P2P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2.3.3 互联网货币基金对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及理财业务的影响
    2.4 互联网金融与盈利模式的理论基础
        2.4.1 金融中介理论
        2.4.2 长尾市场理论
        2.4.3 技术溢出理论
第3章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3.1 江西银行发展现状
        3.1.1 江西银行简介
        3.1.2 江西银行的互联网化发展现状
        3.1.3 江西银行的经营现状
        3.1.4 江西银行的财务分析状况
    3.2 江西银行转型前的盈利模式分析
        3.2.1 江西银行转型前的盈利模式现状
        3.2.2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盈利情况分析
    3.3 互联网金融对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的挑战
        3.3.1 利差收入逐步收窄
        3.3.2 江西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3.3.3 江西银行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
    3.4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
        3.4.1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3.4.2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时遇到的障碍
第4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4.1 营销模式转型
        4.1.1 优化数字化转型
        4.1.2 洞察客户需求
    4.2 业务模式转型
        4.2.1 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紧密合作
        4.2.2 提高中间业务发展空间优化收入结构
    4.3 人才模式转型
        4.3.1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4.3.2 提高服务质量
    4.4 营运模式转型
        4.4.1 提高资产利用率
        4.4.2 试点资产证券化
    4.5 转型效果分析
        4.5.1 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
        4.5.2 优化渠道建设,零售存款破千亿
        4.5.3 非利息收入稳步增加
        4.5.4 不断优化资债结构
第5章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加快业务模式转型
        5.1.2 加快经营模式转型
    5.2 案例研究的启示
        5.2.1 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
        5.2.2 发展零售业务开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5.2.3 运用金融科技加固利润屏障
参考文献
致谢

(2)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2.1.2 中间业务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金融创新理论
        2.2.3 PEST分析法
        2.2.4 波特五力分析
第三章 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3.2.3 新进入者威胁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行业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能力
第四章 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建设银行M支行简介
    4.2 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4.2.1 各产品收入情况
        4.2.2 系统内情况
        4.2.3 同业情况
    4.3 问卷调查
        4.3.1 问卷设计
        4.3.2 调查结果分析
    4.4 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4.4.1 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
        4.4.2 中间业务产品营销方式单一
        4.4.3 缺乏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第五章 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建议
    5.1 增加中间业务种类
        5.1.1 加强银政合作
        5.1.2 深化银企合作
        5.1.3 大力开展银医合作
    5.2 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
        5.2.1 产品的创新
        5.2.2 服务的创新
    5.3 开拓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5.3.1 微信营销
        5.3.2 短视频和直播营销
        5.3.3 线上商城营销
    5.4 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5.4.1 重视员工理论知识学习
        5.4.2 建立有效的轮岗制度
        5.4.3 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
        5.4.4 完善考核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致谢

(3)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及思路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银行中间业务
        2.1.1 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
        2.1.2 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比较
        2.2.2 国内外关于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银行中间业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2.3.1 多元化理论
        2.3.2 协同效应理论
        2.3.3 金融创新理论
第三章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成都银行发展介绍
    3.2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2.1 成都银行业务情况
        3.2.2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种类
        3.2.3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概况
        3.2.4 成都银行主要中间业务收入项目概况
    3.3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与其他银行的对比分析
        3.3.1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和国有四大行比较
        3.3.2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与国外水平比较
        3.3.3 成都银行与宁波银行中间业务的对比
        3.3.4 成都银行与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对比
    3.4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同“蚂蚁金服”对比分析
        3.4.1 业务整体规模的对比
        3.4.2 业务运作模式方面对比
        3.4.3 科技金融与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关联性分析
    3.5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5.1 个人中间业务发展艰难
        3.5.2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缓慢,贡献率偏低
        3.5.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有待优化,创新程度不够
        3.5.4 缺乏中间业务专业人才
        3.5.5 科技力量投入不够、能力不足
第四章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分析与评价
    4.1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
        4.1.2 行业环境
    4.2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4.2.1 机会分析
        4.2.2 威胁分析
        4.2.3 优势分析
        4.2.4 劣势分析
    4.3 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4.3.1 环境分析小结
        4.3.2 未来战略定位
        4.3.3 战略发展目标
        4.3.4 未来战略指向
第五章 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5.1 重视理财业务发展及创新
    5.2 .盈利模式创新
    5.3 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发展中间业务
    5.4 完善中间业务组织管理结构,实现中间业务管理创新
    5.5 加快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5.6 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银联云闪付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竞争战略理论
        2.1.2 网络外部性
        2.1.3 引爆点理论三法则
        2.1.4 双边市场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移动支付的经济学本质
        2.2.2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2.2.3 不同移动支付产品间的市场竞争
        2.2.4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竞争
第3章 云闪付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P)
        3.1.2 经济环境分析(E)
        3.1.3 社会环境分析(S)
        3.1.4 技术环境分析(T)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支付行业分析
        3.2.2 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
        3.2.3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
        3.2.4 “五力模型”分析
    3.3 机会与挑战
        3.3.1 面临的机会
        3.3.2 面临的挑战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分析
第4章 云闪付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云闪付概况
    4.2 云闪付的发展现状
    4.3 云闪付价值链分析
        4.3.1 需求分析与产品开发
        4.3.2 产品发布与宣传
        4.3.3 市场营销与活动推广
        4.3.4 客户服务
        4.3.5 人力资源
        4.3.6 企业基础
    4.4 优势与劣势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内部要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第5章 云闪付业务竞争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5.1 云闪付的战略愿景和使命
    5.2 产品的SWOT分析
    5.3 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5.3.1 成本领先战略
        5.3.2 集中化战略
        5.3.3 差异化战略
    5.4 基于QSPM矩阵的竞争战略选择
第6章 云闪付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6.1 产品差异化
        6.1.1 构建专业的需求分析调研团队职能
        6.1.2 利用资源政策优势引入差异化功能
    6.2 营销差异化
        6.2.1 树立专业安全的金融支付产品形象
        6.2.2 紧抓金融业线下营销渠道
        6.2.3 重点发力使用场景建设倒逼客群增长
    6.3 服务差异化
        6.3.1 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
        6.3.2 建立适当的应急处理机制
第7章 云闪付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
    7.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2 优化团队组织架构
    7.3 加快人员队伍建设
    7.4 保持财务持续投入
    7.5 及时引入新技术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营销组合理论
        2.1.2 STP理论
    2.2 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法
    2.3 研究综述
第3章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3.1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社会文化因素
        3.1.4 技术因素
    3.2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微观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环境分析
        3.2.2 内部环境分析
    3.3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第4章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存在问题
    4.1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
        4.1.1 业务背景
        4.1.2 发展历程
        4.1.3 经营策略
        4.1.4 营销业绩
    4.2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问题
        4.2.1 产品同质化
        4.2.2 定价无优势
        4.2.3 渠道多弊端
        4.2.4 促销低质效
第5章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方案设计
    5.1 营销目标确定
    5.2 营销战略选择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市场定位
    5.3 营销策略方案制定
        5.3.1 产品策略
        5.3.2 价格策略
        5.3.3 渠道策略
        5.3.4 促销策略
第6章 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2 人力保障
    6.3 文化保障
    6.4 信息化保障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移动支付及相关理论
        2.1.1 移动支付的概念
        2.1.2 移动支付的特征
        2.1.3 移动支付相关理论
    2.2 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2.2.1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2.2.2 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
    2.3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研究
第3章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五力模型分析
        3.2.2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3 机会与威胁分析
        3.3.1 机会分析
        3.3.2 威胁分析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4章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4.1.1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简介
        4.1.2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4.2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资源与能力分析
        4.2.1 基本价值活动
        4.2.2 辅助价值活动
    4.3 优势劣势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5章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2 竞争战略选择
        5.2.1 成本领先战略
        5.2.2 聚焦战略
        5.2.3 差异化战略
    5.3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第6章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6.1 竞争战略的实施
        6.1.1 加强研发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
        6.1.2 实施差异化运营,提升处理效率
        6.1.3 做强差异化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6.1.4 提升差异化服务,优化客户体验
    6.2 竞争战略的保障
        6.2.1 基础设施保障
        6.2.2 机制保障
        6.2.3 信息科技保障
        6.2.4 企业文化保障
        6.2.5 风险管理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础理论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五力模型分析
        2.3.1 新进入者威胁
        2.3.2 供应商议价能力
        2.3.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3.4 替代品的威胁程度
        2.3.5 行业竞争分析
        2.3.6 五力模型小结
    2.4 机会与威胁
        2.4.1 机会
        2.4.2 威胁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内部资源分析
        3.1.1 A公司平台资源
        3.1.2 人力资源
        3.1.3 渠道资源
        3.1.4 资金资源
    3.2 内部能力分析
        3.2.1 研发能力
        3.2.2 营销能力
        3.2.3 生产制造能力
        3.2.4 服务能力
    3.3 优势与劣势
        3.3.1 优势
        3.3.2 劣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营战略制定
    4.1 SWOT分析
    4.2 经营战略
        4.2.1 A公司战略使命
        4.2.2 智能金融设备业务战略定位
    4.3 经营战略选择
    4.4 价值链设计
    4.5 价值链战略环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营战略实施
    5.1 战略目标分解
    5.2 战略实施策略
    5.3 战略实施保障举措
        5.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5.3.2 研发技术创新
        5.3.3 完善激励机制
        5.3.4 企业文化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直销银行创新模式问题研究 ——以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综述
2 直销银行创新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
    2.1 直销银行创新模式概述
        2.1.1 直销银行的概念
        2.1.2 直销银行的特征
        2.1.3 直销银行创新模式与其他业务模式的区别
    2.2 直销银行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
        2.2.1 “金融创新”理论
        2.2.2 “技术推进”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长尾理论”
    2.3 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类对比
        2.3.1 国外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类
        2.3.2 我国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类
3 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概况
    3.1 直销银行发展背景分析
        3.1.1 直销银行创新发展历程
        3.1.2 我国直销银行宏观市场分析
        3.1.3 我国直销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 直销银行创新模式的迭代升级
        3.2.1 直销银行1.0“互联网化”
        3.2.2 直销银行2.0“四朵云”
        3.2.3 直销银行3.0“开放银行”
        3.2.4 直销银行4.0“金融云+产业云”
4 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案例分析
    4.1 民生直销银行开发Y钱包的案例背景
        4.1.1 民生直销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4.1.2 Y集团背景介绍
        4.1.3 Y钱包的开发背景分析
        4.1.4 民生银行与Y集团的战略合作
    4.2 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方案设计
        4.2.1 Y钱包的个性化功能
        4.2.2 银企直联简化开户流程
        4.2.3 优化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4.2.4 “Y钱包”成果展示
    4.3 Y钱包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3.1 用户对产品满意度不高
        4.3.2 客户维护处于被动地位
        4.3.3 产品赎回和账户功能受限
        4.3.4 账户安全问题突显
    4.4 Y钱包业务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产品及服务体系不完善
        4.4.2 直销银行内部体制的制约
        4.4.3 监管政策对业务发展的限制
        4.4.4 风险管理缺失带来安全问题
5 改善集团钱包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5.1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用户体验
        5.1.1 完善产品服务体系
        5.1.2 客群精准定位和分类
        5.1.3 定制化营销服务新体验
        5.1.4 强化业务创新理念
    5.2 改善运营模式,加速体制改革
        5.2.1 线上线下结合助力账户升级
        5.2.2 借助空中客服实现线上维护
        5.2.3 与母行协作加强运营体系建设
        5.2.4 提高内部沟通和协作效率
        5.2.5 强化直销银行自主经营权
    5.3 重视外部监管,加速金融创新
        5.3.1 采用特殊监管适应创新发展
        5.3.2 顺应监管要求进行产品创新
    5.4 敬畏风险,加强风控管理
        5.4.1 提高风险防范,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5.4.2 加强运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6.1.1 研究结论
        6.1.2 不足之处
    6.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国有BC商业银行益农通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1.2.1 创新工作坊相关理论基础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第2章 益农通产品的产品概况和研发背景
    2.1 益农通产品概况
        2.1.1 益农通产品愿景分析
        2.1.2 益农通产品开发目的与内容
        2.1.3 益农通产品特点
    2.2 创新产品益农通开发的市场环境分析
        2.2.1 我国及SD省农业农村三资监管现状与政策要求
        2.2.2 市场同业同类业务情况
    2.3 创新产品益农通产品开发合规性分析
        2.3.1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相关法规和基本环节要求
        2.3.2 SD省分行相关业务管理现状
    2.4 益农通产品与BC商业银行SD省分行发展战略关系研究
        2.4.1 国有BC商业银行总行及SD省分行发展战略
        2.4.2 SD省分行现阶段创新产品开发战略需求分析
第3章 益农通产品目标客户群分析
    3.1 益农通客户群划分依据
        3.1.1 干系人分析
        3.1.2 用户画像
    3.2 益农通客户群需求分析
        3.2.1 用户场景梳理
        3.2.2 用户旅程梳理
        3.2.3 益农通客户诉求挖掘
        3.2.4 创意寻找、优先级排序
        3.2.5 未来体验蓝图设计和需求框架
第4章 益农通产品结构设计
    4.1 益农通“三资”代管账户管理体系
    4.2 益农通银企直连系统结构及公私联动模式
        4.2.1 银企直连结构
        4.2.2 公私联动模式
    4.3 益农通系统功能设计
        4.3.1 资金监管功能
        4.3.2 村务经济合同及工程管理
        4.3.3 民主议事及阳光村务管理
        4.3.4 村集体产权交易及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管理
        4.3.5 村级行政便利化管理
    4.4 获客模式
        4.4.1 对公账户获客模式
        4.4.2 个人账户获客模式
    4.5 益农通风险控制
        4.5.1 益农通产品风险分析
        4.5.2 益农通对农村相关问题风险控制措施
    4.6 盈利模式分析
    4.7 益农通盈利水平测算
第5章 推广策略实施及运营效果
    5.1 推广策略实施
    5.2 运营效果
        5.2.1 盈利情况
        5.2.2 内外部满意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总体研究评价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2.1 互联网金融
    2.2 市场营销理论
    2.3 银行服务营销及相关理论
        2.3.1 服务营销概念及策略理论
        2.3.2 银行服务营销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2.4 产品策略及产品策略创新理论
        2.4.1 产品组合策略理论
        2.4.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理论
        2.4.3 产品品牌策略理论
        2.4.4 新产品开发策略理论
        2.4.5 产品策略创新理论
第3章 建行丹东分行公司概况及产品策略现状
    3.1 建行丹东分行公司概况
        3.1.1 公司的成立
        3.1.2 公司的发展
        3.1.3 建行银行的组织结构
    3.2 建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现状
        3.2.1 产品组合策略现状
        3.2.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现状
        3.2.3 产品品牌策略现状
        3.2.4 新产品开发策略现状
    3.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产品策略创新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3.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产品策略创新必要性分析
        3.3.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产品策略创新可行性分析
第4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行丹东分行现有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产品组合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产品组合策略存在的问题
        4.1.2 产品组合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存在的问题
        4.2.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 产品品牌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产品品牌策略存在的问题
        4.3.2 产品品牌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 新产品开发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新产品开发策略存在的问题
        4.4.2 新产品开发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5 产品策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5.1 产品策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4.5.2 产品策略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建议及保障措施
    5.1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建议
        5.1.1 产品组合策略创新建议
        5.1.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创新建议
        5.1.3 产品品牌策略创新建议
        5.1.4 新产品开发策略创新建议
        5.1.5 产品策略创新建议
    5.2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保障措施
        5.2.1 组织保障
        5.2.2 人力资源保障
        5.2.3 技术保障措施
        5.2.4 产品策略创新信息平台建设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D]. 彭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建设银行M支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 付梦洋. 河北大学, 2021(02)
  • [3]成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范美嵩.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中国银联云闪付的竞争战略研究[D]. 张鹏. 山东大学, 2020(05)
  • [5]中国银行Y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梁媛. 山东大学, 2020(05)
  • [6]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移动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高龙妹. 山东大学, 2020(05)
  • [7]A公司智能金融设备业务经营战略研究[D]. 邹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直销银行创新模式问题研究 ——以民生直销银行Y钱包为例[D]. 崔洁. 河南大学, 2020(02)
  • [9]国有BC商业银行益农通产品开发研究[D]. 柳静. 吉林大学, 2020(08)
  • [10]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产品策略创新研究[D]. 赵梓邑.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加快银行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