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葛根汤加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

加味葛根汤加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

一、葛根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突发性聋(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李亚楠[2](2021)在《颈部七线法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颈部七线法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平均听阈值、常见伴随症状、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同时,分析颈部七线法的治疗作用及优势,并探讨颈部七线法治疗突发性聋的起效机理,丰富针刺治疗突发性聋的理论,为今后的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颈部七线法联合西药组)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每组18例。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中对突聋的不同分型,为对照组施行不同的西药治疗方案,总体基本治疗原则为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2天为1个疗程,若达到痊愈的标准就提前停止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颈部七线法针刺治疗,即第一线:后项部正中线(即督脉),取大椎、风府穴;第二、三线:双侧颈夹脊线(项部后正中线旁开0.5寸),选取第3、第4颈夹脊穴;第四、五线:双侧斜方肌项部隆起线(约足太阳膀胱经项部循行线),可选风池穴与供血穴连线中点与斜方肌项部隆起的交点处和其下1.5寸处;第六、七线:双侧风池下行纵线(当足少阳胆经项部循行线),选取风池、供血穴。每2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12天为一疗程。待试验结束后,将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的变化和临床有效率进行对比,同时比对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和心理焦虑状态的评分变化。结果1.通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听阈值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从临床有效率统计来看,颈部七线法联合西药组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但由于样本量太少,P>0.05,统计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可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予以证实。2.通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见伴随症状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试验组伴随症状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改善耳鸣、耳闷、眩晕等伴随症状方面,颈部七线法有突出成效。3.通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焦虑状态评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部七线法在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颈部七线法治疗突聋具有较好的疗效,首先在听力的改善方面,效果显着;其次,在常见伴随症状方面,它还起到了缓解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的作用;最后,在心理状态方面,可促进心理状态的恢复,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颈部七线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李楠[3](2021)在《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醒脑通窍针刺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耳聋耳鸣中耳电测听力测定、耳鸣程度TEQ量表评分等指标变化,分析和评估醒脑通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对耳聋耳鸣的治疗结果,并进一步证明醒脑通窍针刺法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醒脑通窍针刺组,主穴取:印堂、神庭、百会;局部穴位取耳门、听宫透听会(针刺听宫穴时针尖向下与皮肤呈80°角深刺1.0寸),翳风(均取患耳)。另一组则为常规针刺组,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均患耳)。两组受试者辨证相同即中医证型一致时,取相应的同证型配穴。持续针灸治疗3疗程后复查电测听力、再次评估耳鸣程度TEQ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指标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经试验剔除,本研究共收集病例共69例,实际完成研究63例(其中4例脱落,2例不耐受针刺疼痛),最终有33例患者纳入醒脑通窍针刺组,30例患者纳入常规针刺组。(1)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临床相关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2)同一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值相比均有改善,且醒脑通窍针刺组改善听力较常规针刺组更明显(P<0.05)。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耳电测听结果,根据听力疗效的评判标准,得出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96.97%、愈显率69.70%;而常规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33.33%。在治疗耳聋上,两个不同针刺方法临床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且两组间愈显率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同一组间患者针刺前、后的耳鸣程度量表评分TEQ均有下降,且醒脑通窍针刺组耳鸣减轻情况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90.91%、愈显率54.50%;常规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90%、愈显率16.70%。两组针刺方法在治疗耳鸣上,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都高于常规针刺组,且两组愈显率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比较醒脑通窍针刺法在治疗不同证型中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醒脑通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有效治疗耳聋和耳鸣,可减小听力阈值和改善耳鸣。2.醒脑通窍针刺法在治疗耳聋耳鸣上,更具有临床优越性。3.醒脑通窍针刺法在风邪外袭证、肝胆火盛证、肾精亏虚证,这三个证型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吴钟标[4](2021)在《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客观依据,以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方法:采取随机分配和单盲的方法,将收集到符合本课题要求的60例资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用药予以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消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周,统计其疗效。记录观察组、对照组前后的听力值,并对耳鸣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观察两组耳聋临床疗效和两组伴随耳鸣症状的耳聋疗效,客观的评价两组部分相关因素与耳聋的疗效关系,最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来评判本课题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比较,两组听阈值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耳鸣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听力情况均能通过这两种治疗方法得到提高,但在改善耳鸣症状方面,无明显疗效。(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1)改善听力方面: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平均阈值明显降低(P>0.05),两种临床干预手段对两组耳聋治疗的疗效显着。(2)改善耳鸣程度方面:对两组耳鸣程度数据分析比较,耳鸣程度评分下降无明显差别(P>0.05),故两组干预手段对耳鸣治疗无意义。(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1)耳聋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耳聋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耳聋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耳鸣临床疗效:观察组耳鸣总有效率70.3%;对照总有效率65.3%。两组耳鸣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耳鸣改善方面,两组的耳鸣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4)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相关性:(1)有无伴随耳鸣的症状是否会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经统计分析后,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伴或不伴耳鸣与两组疗效无相关性,但本课题样本量较小,有无伴随耳鸣症状对耳聋疗效是否存在影响,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2)伴或不伴耳堵塞感症状是否对两组突发性耳聋疗效有影响,经统计学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伴或不伴耳堵塞感与其疗效无相关性,但本课题样本量较小,有无伴随耳堵塞感症状对耳聋疗效是否存在影响,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结论:(1)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和西药两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均有效。(2)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改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耳鸣疗效相当。(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伴有或不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症状方面,两组治疗疗效相当;因此,本次研究得出有无伴随耳鸣、耳堵塞感症状对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无影响,但本次课题样本量较小,故有无伴随耳鸣、堵塞感症状对耳聋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黄聪敏[5](2021)在《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暴聋是一种在72h内突然发生的以听力明显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伴随耳鸣、耳闷及眩晕症状,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普遍,致身体素质越发下降,气血亏虚型暴聋发病率不断升高。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在西医基础治疗下,耳区隔姜灸结合针刺与常规针刺2种治疗方案对气血亏虚型暴聋患者的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及暴聋各项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差异,观察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临床疗效,为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提供临床依据,以期为该型暴聋的治疗总结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1.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采用简单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气血亏虚证型暴聋患者随机分为隔姜灸结合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各30例。2.2组患者均以连续静滴地塞米松5d为西医基础治疗。3.隔姜灸结合针刺组患者先于患耳耳区施行隔姜灸治疗后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而单纯针刺组直接行常规针刺治疗。4.耳区隔姜灸治疗为取面积4cm× 3cm、厚约2mm的姜片并穿刺数孔后,覆于患耳上,再取50:1的艾绒捏成艾炷,将艾炷置于姜片中间,燃烧9壮。5.常规针刺治疗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为主穴,直刺进针得气后,再取气海、双侧足三里为配穴,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9次,留针30分钟。6.耳区隔姜灸和针刺治疗均为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7.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和中医证候评分如主症评分、耳鸣评分、耳闷评分、眩晕评分、自我评分及总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患耳、听力曲线分型、听力障碍分级等基线资料以及2组患者治疗前的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和暴聋中医证候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2个疗程后,隔姜灸结合针刺组30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27/30)。单纯针刺组30例患者中,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24/30)。经统计学分析,隔姜灸结合针刺组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隔姜灸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均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且隔姜灸结合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4.治疗后,2组患者主症评分、耳鸣评分、耳闷评分、眩晕评分4个中医证候评分、自我评价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2种治疗方案对于耳鸣评分和眩晕评分的降低作用的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隔姜灸结合针刺组对主症评分、耳闷评分、自我评价积分及证候总积分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单纯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隔姜灸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疗效确切,均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暴聋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其中2种治疗方案对于耳鸣评分和眩晕评分的改善效果相当,但隔姜灸结合针刺对主症评分、耳闷评分、患者自我评价及证候总积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5.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脱落等情况,说明本研究方案安全性值得肯定。结论: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疗效确切,且与对比单纯针刺,隔姜灸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耳闷情况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朴成国[6](2020)在《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颈段夹脊穴对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模型小鼠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证明针刺颈段夹脊穴对突发性耳聋模型小鼠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颈段夹脊穴治疗SHL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研究选取60只耳廓反应灵敏的健康成年BALB/c小鼠,所有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小鼠无处理外,剩余小鼠采用联合注射庆大霉素及呋塞米制聋法建模,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除治疗组外其他组(包括正常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干预;治疗组小鼠则运用针刺颈部夹脊穴法进行干预,留针30 min/次,1d/次,持续30天。同时,治疗前后将全部动物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椎动脉血血浆粘度、低切变率(3/S)、高切变率(200/S)及全血粘度的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对所有动物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15d及30d时进行ABR阈值检测,并进行对比比较。结果:1.椎动脉血液流变学:治疗组动物经治疗15天及30天后,其血浆粘度、低切变率(3/S)及高切变率(200/S)及全血粘度,以及椎动脉FIB含量都较治疗前显着下降,且显着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动物在治疗后ABR阈值均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且显着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颈段夹脊穴可以显着改善SHL小鼠模型椎动脉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同时降低椎动脉FIB含量。2.针刺颈段夹脊穴可显着改善突发性耳聋小鼠的耳聋症状,降低ABR阈值。

徐芳[7](2020)在《针刺少阳经腧穴对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针刺少阳经腧穴对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临床研究,探索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难治性突聋伴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筛选符合标准的难治性突聋伴失眠受试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深刺+中药组)、浅刺组(浅刺+中药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以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平肝潜阳、益气升清为治疗原则,口服中药汤剂,由我院统一熬煮,每日三次,每次约150ml。而深刺组及浅刺组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针刺穴位选取患侧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率谷、外关、中渚;双侧风池、头针晕听区、三阴交、照海、安眠以及四神聪。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其中深刺组为在耳门、听宫、听会深刺,其余穴位常规针刺。所有受试者每周工作日为治疗时间,双休日休息,总共治疗30次。在入组前及结束后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耳鸣评价量表(TEQ),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进行纯音听阈检查。所有治疗疗程完毕后,将所有数据统计起来建立数据库,然后使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来比较深刺、浅刺及中药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研究共纳入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及中药组,每组20例。1.三组在病程、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组间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纯音听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深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纯音听阈结果评分分析比较,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浅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纯音听阈评分比较分析,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药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纯音听阈结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改善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着,而且深刺比浅刺对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耳鸣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高。

柏博[8](2020)在《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针刺联合放血治疗突聋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脱落0例,有效病60例,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刺和放血,对照组只选用常规西药治疗。针刺以及放血治疗均为1天1次,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休息1天。疗效评价指标为患者患耳听阈值、起效时间、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耳听阈值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齐同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耳听阈值、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耳听阈变化值、起效时间、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案对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均有一定的作用,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耳听力,降低患耳听阈值。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更好,在总有效率以及总显效率上均高于对照组。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起效时间上要更早,对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也更明显。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蒋槺[9](2020)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突发性耳聋是指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发生毫无预兆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临床中,很难做到针对突聋的病因进行治疗。突聋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暴聋”的范畴,中医认为突聋的病机极其复杂,其中,“气滞血瘀”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机,也是最多学家所推崇的观点,临床中常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其中以补阳还五汤的应用较为广泛。既往有学者做过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突聋的meta分析,但由于其最终纳入的文献过少,且纳入文献的质量普遍不是很高,其最终未得出一个较肯定的结论。近些年来,运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主要中医干预手段治疗突聋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因此,本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求进一步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确切临床疗效,为其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主要从辨证论治的思想总结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相关经验,为临床中治疗突聋提供更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遵照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8篇文献共提供65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8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0%,P=0.71>0.05,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小,故选用固有效应模型进行最后的合并结果分析,显示:RR=1.24,95%Cl[1.16,1.33],Z=5.89(P<0.00001),试验组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增加临床中治疗突聋的疗效。研究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初步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更有优势。但因为此次研究最终所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纳入的各个文献存在多个不明偏倚的风险项,可能会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继而影响研究的结论,因此,期待今后学者做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以进一步肯定此结论。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可有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痰火郁结、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情志不畅等,涉及到全身各个脏腑。张勤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突聋,其最终病机变化均会导致“气滞血瘀”,故张勤修教授在临床中治疗突聋善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具有补气、活血、通窍作用的中药复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机,临证加减药物。同时,张勤修教授提倡在临床中治疗突聋时,除了单纯的予以药物、针灸等治疗外,还应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开导,建议患者采取一些舒畅情志的方法,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陈琪[10](2020)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探求电针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效用,为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选取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知情同意后加入本研究方案。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疗法10天(药物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电针。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完成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并填写耳鸣及耳闷等临床症状观察表及VAS评分量表,观察电针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包括听力改善及伴随症状耳鸣、耳闷等的改善情况),并探讨比较不同证型间以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情况下电针的临床效用、以及起病时伴或不伴眩晕症状患者的疗效情况。研究结果:(1)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后平均听阈值均提高,且治疗组平均听阈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53.33%,治疗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轻-中-中重度耳聋时两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重度-极重度耳聋时两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听力曲线表现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时两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痰火蕴结型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风邪外犯、肝火上扰型、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耳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在耳鸣疗效疗效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耳闷改善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单纯针刺治疗与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均有显着疗效,但后者疗效高于前者。2.在治疗听力损失程度为轻-中-中重度耳聋时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轻-中-中重度耳聋治疗后疗效优于重度-极重度耳聋,疗效与听力损失程度密切相关。不同听力曲线型耳聋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电针治疗痰火蕴结型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针刺。3.电针治疗在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方面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在改善耳闷症状方面两组治疗方法未见明显差异。

二、葛根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突发性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葛根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突发性聋(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2)颈部七线法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1. 现代医学对突聋的认识及治疗
        1.1 突聋的定义及发病率
        1.2 耳部解剖
        1.3 突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突聋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突聋的认识及治疗
        2.1 突聋的中医病名
        2.2 突聋与经络的关系
        2.3 突聋的病因病机
        2.4 突聋的中医治疗
    3.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听力曲线分型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耳部及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3.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
    4. 讨论
        4.1 选题的必要性及创新性
        4.2 颈部七线法的理论依据
        4.3 颈部七线法对耳部及耳部之外伴随症状的影响
        4.4 颈部七线法对焦虑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西医对耳聋耳鸣的认识
        1.1.1 耳聋的分类和伴随的耳鸣性质
        1.1.2 突发性耳聋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1.2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耳聋耳鸣病因病机研究
        1.2.2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
        2.3.1 研究对象
        2.3.2 西医诊断标准
        2.3.3 中医诊断标准
        2.3.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5 纳入标准
        2.3.6 排除及剔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分组方法
        2.4.2 治疗方法
        2.4.3 观察指标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4.5 针刺时注意事项
        2.4.6 意外情况的处理
        2.4.7 统计学方法与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1.4 两组患者听力障碍程度比较
        3.1.5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比较
    3.2 观察指标比较
        3.2.1 两组患者听阈值(d B)比较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量表评分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临床疗效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后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3.3.3 醒脑通窍针刺组在不同证型中临床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关于醒脑通窍针刺法
    4.2 研究结果分析
    4.3 耳电测听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第七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TEQ)

(4)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理论回溯
    一、西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1 突发性耳聋的定义
        1.2 突发性耳聋病因及机制
        1.3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二、中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2.1 突发性耳聋的病名溯源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2.3 突发性耳聋中医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1.6 质量控制
2.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指标检测
    2.5 安全性分析
    2.6 疗效判断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4.观察指标比较
    4.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平均听阈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耳鸣评分情况比较
    4.3 两组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4.4 两组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4.5 两组伴随或不伴随症状的耳聋疗效比较
5.不良事件
6.讨论
    6.1 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的渊源
    6.2 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机理
    6.3 选择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刺法依据
    6.4 选择气滞血瘀证型的依据
    6.5 穴位的选择依据
    6.6 地塞米松磷酸钠、前列地尔、甲钴胺的选取依据
    6.7 指标选择依据
7.研究结果分析
    7.1 临床疗效分析
    7.2 部分因素与耳聋疗效关系分析
    7.3 本课题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机理分析
8.突发性耳聋的防护
9.课题创新之处
10.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暴聋的研究概况
        1.1.1 概述
        1.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对暴聋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暴聋的研究概况
        1.2.1 古代医家对暴聋的认识
        1.2.2 中医病因病机
        1.2.3 祖国医学对暴聋的治疗
    1.3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案
        2.2.1 随机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案
        2.2.3 观察指标
        2.2.4 临床疗效标准
        2.2.5 不良事件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统计学方法
        2.3.2 基线资料比较
        2.3.3 临床疗效比较
        2.3.4 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意义
    3.2 研究理论依据
        3.2.1 针刺选穴、手法操作依据
        3.2.2 艾灸的作用机理
        3.2.3 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可取性
    3.3 疗效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器材
    2.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2.5 实验方法
        2.5.1 突发性耳聋模型的建立
        2.5.2 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2.5.3 椎动脉血液流变学的测定
        2.5.4 听性脑干反应检测(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2.5.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小鼠突发性耳聋模型的建立
    3.2 颈夹脊穴治疗对突聋小鼠椎动脉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3.3 颈夹脊穴治疗对突聋小鼠ABR阈值的检测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对突发性耳聋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关于动物模型的选择
    4.3 中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4.4 颈段夹脊穴的选穴依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概况
    1.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主要治疗药物
    2.当代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针刺少阳经腧穴对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1.1 突发性耳聋的定义
        1.2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
        1.3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机制
        1.4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1.5 难治性突发性聋与失眠
        1.5.1 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的发病机制
        1.5.2 失眠是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伴随症状
        1.5.3 失眠影响突难治性发性聋的恢复
        1.5.4 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的危险因素
        1.5.5 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的治疗
        1.5.5.1 西药治疗
        1.5.5.2 中药治疗
        1.5.5.3 推拿治疗
        1.5.5.4 针刺治疗
        1.5.5.5 行为干预
        1.6 耳鸣与失眠
        1.6.1 耳鸣与失眠互为因果
        1.6.2 耳鸣伴失眠的治疗
    2 中医学对暴聋的认识
        2.1 暴聋的定义
        2.2 暴聋的病因病机
        2.3 暴聋的辨证论治
        2.4 针刺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筛选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随机对照分组
        3.2 治疗方法
        3.2.1 分组及疗程
        3.2.2 针刺操作
        3.2.3 中药组操作
        3.3 评价指标
        3.3.1 基线指标
        3.3.2 疗效观察指标
        3.3.3 疗效评价
        3.3.4 研究的安全性评价及评价标准
        3.3.5 不良反应事件
        3.4 质量控制及保证
        3.4.1 随机设定
        3.4.2 盲法选择
        3.5 统计学分析
        3.6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的基本情况
        4.2 治疗前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4.3 治疗后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4.4 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4.5 治疗后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结果分析
        4.6 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分析
        4.7 安全性比较
    5 讨论
        5.1 基线数据分布情况分析
        5.2 治疗前后PSQI、TEQ、SAS、纯音听阈等量表评分比较分析
        5.3 疗效评价分析
        5.4 不良反应
        5.5 本研究针刺治疗耳聋伴失眠的依据
结论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浅析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件二 耳鸣严重程度自评表
附件三 焦虑自评量表(SAS)

(8)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1.1 纳入病例情况
        1.2 一般资料分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本次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中止标准
        3.5 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周期及治疗观察时点
        4.2 设计方案
        4.3 随机方法
        4.4 盲法运用
        4.5 试验具体方案
        4.6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5 试验观察的项目
        5.1 患者个人资料
        5.2 病史资料
        5.3 安全性指标
        5.4 诊断性指标
        5.5 疗效性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6.1 听阈值变化
        6.2 起效时间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前疗效指标分析
        1.1 治疗前患者患耳纯音测听结果
        1.2 治疗前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疗效指标分析
        2.2 不良事件观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突发性耳聋的现代研究进展
        1.1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
        1.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理
        1.3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2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突发性耳聋的病名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2.3 突发性耳聋的辨证分型
        2.4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
        2.5 放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3 治疗手段、对照组的选择依据及选穴方义分析
        3.1 选择针刺联合放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依据
        3.2 选择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3.3 穴位选择依据以及具体定位
    4 本研究的疗效评价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6 运用针刺联合放血的体会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随机数字表
附录 B: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附录 C:VAS听力评分卡
附录 D:知情同意书
附录 E:病例报告表
附录 F: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参考文献

(9)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
    1.研究背景、水平和意义
    2.研究方法
        2.1 技术思路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5.1 初筛
        2.5.2 复筛
        2.5.3 数据提取
        2.6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2.7.1 疗效结果分析
        2.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2.7.3 敏感性分析
        2.7.4 亚组分析
    3.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指标
        3.5 安全性评价指标
        3.6 文献质量评估
        3.7 meta分析结果
        3.7.1 疗效结果分析
        3.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3.7.3 敏感性分析
        3.7.4 亚组分析
    4.讨论
    5.结论及展望
第二部分 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
    1.突发性耳聋概况
    2.张勤修教授个人简介
    3.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主要学术思想
        3.1 驱邪为辅,扶正为主
        3.2 治病先治人
        3.3 神经针法
    4.张勤修教授对于突发性耳聋的辨证论治典型医案举隅
        4.1 气滞血瘀证
        4.2 气血亏虚证
        4.3 外邪侵袭证
        4.4 肾精亏损证
        4.5 痰火郁结证
        4.6 肝火上扰证
    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西医治疗
    2.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各时期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1. 中医对SD的认识及治疗
        1.1 病名源流
        1.2 SD与经络的关系
        1.3 SD与脏腑的关系
        1.4 SD的针灸治法
        1.5 SD的中医辨证论治
        1.6 SD的其他治法
    2. 现代医学对SD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2.1 SD的定义及发病率
        2.2 SD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2.3 S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4 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病例分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病程、听力曲线、听力损失程度、证型分布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听阂值及耳鸣、耳闷等伴随症状比较
        3.5 两组患者听力恢复疗效比较
        3.6 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与听力曲线、证型治疗后疗效比较
        3.7 两组耳鸣与耳闷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电针治疗SD的理论基础与机制探讨
    3. 选穴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5. 电针治疗SD的机制探析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葛根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突发性聋(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颈部七线法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D]. 李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D]. 李楠. 青海大学, 2021(02)
  • [4]旴江谢氏上补下泻针法治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D]. 吴钟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耳区隔姜灸治疗气血亏虚型暴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聪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突发性耳聋作用机理的研究[D]. 朴成国. 延边大学, 2020(05)
  • [7]针刺少阳经腧穴对难治性突发性聋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临床研究[D]. 徐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针刺联合放血治疗肝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 柏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D]. 蒋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加味葛根汤加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