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腺苷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单磷酸腺苷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一、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谭旭,欧艳,刘芳群[1](2018)在《阿糖腺苷在某三甲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使用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基础、阿糖腺苷的适应证以及阿糖腺苷的不良反应这3个方面,对某三甲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处方诊断出现的频次,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超适应证用药比较突出,约占88.86%;不合理用药占9.03%。结论医师应明确疾病诊断,严格掌握阿糖腺苷的适应证,避免不合理用药,慎重对待超适应证给药。

姚波[2](2017)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合成工艺与晶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磷酸阿糖腺苷,化学名为9-(β-D-阿拉伯呋喃糖)-腺嘌呤-5’-单磷酸酯,是一种抗脱氧核糖核苷酸病毒药物,可以抑制多种RNA病毒和DNA病毒,临床上主要用于乙肝的治疗。我们首次以焦磷酰氯应用于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采用正交法对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此外,还开发了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晶型,并对其结晶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液料比对单磷酸阿糖腺苷收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10 h,液料比10 mL/g,物料比1.3/1,平均收率可以达到85.9%。对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液料比、反应时间、物料比。结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混旋转晶条件下原研晶型A在50%以上乙醇-水溶液中在60℃以上混悬搅拌1-3h,即可顺利转化为目标晶型D;反应结晶实验条件下在20%以上乙醇-水中,以单磷酸阿糖腺苷粗品或已知晶型产品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法进行精制纯化,可以顺利得到目标晶型产品。

唐娜,黄佳,罗晶,戴涌[3](2016)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中的残留溶剂》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药中7种残留溶剂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使用DB-624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为色谱柱,以水为溶剂,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中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吡啶的含量。结果: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吡啶分离度好,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7种有机溶剂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7 90.999 5之间;3个水平的回收率分别在81%108%之间,各组分检出限在0.049 70.499μg·mL-1之间。结论:此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刘建军,陈芳,邢海燕,余士贝,周家军[4](2015)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RNA病毒抑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阿糖腺苷化学名为9-(β?D-呋哺阿拉伯糖腺嘌呤),是一种天然抗病毒化合物。最早通过化学全合成制备[1-2],后来逐步利用生物合成法合成。临床使用的是其单磷酸盐。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用于部分RNA病毒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为Ara-Amp临床使用提供依据。1 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相较于DNA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

王丽,李强[5](2015)在《409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4年7月10日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国内2个厂家的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14岁以下儿童(88.02%)居多,但说明书中却无儿童用药信息;联合用药215例,联用品种以抗生素为主(68.38%);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6.55%)为主,表现为皮疹(44.40%)和瘙痒(5.69%)等,但说明书中却无相关风险提示。结论重视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引发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罗川,赵海誉,边宝林,高波[6](2014)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2年12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在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后,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合计16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未实施盲法。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CHB有一定效果,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乙肝表面抗原(HBeAg)阴转率,且无严重ADR/AE;在降低肝癌发生率、提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上,华蟾素组未显示明显效果。但本系统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对整体效果还需要更为大量的文献支持。

欧银燕[7](2011)在《关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的探讨》文中认为本院使用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Vidarabine Monophosphate for Injection)是由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其主要成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该药说明书标明其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DNA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DN的A合成;

张明发,沈雅琴[8](2011)在《甘草酸治疗肝病的临床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草酸对多种类型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明和阐述,具有相当的抗肝炎病毒作用。在临床上,甘草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其中包括治疗重症和急、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化学性(如乙醇性和药物性)肝病及防治肝纤维化。甘草酸能显着增强其他抗病毒药(如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或氧化苦参碱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刘建勇[9](2009)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及HBV-DNA均阳性,且HBV-DNA>1×106cop/ml。60例随机分成两组:Ara-AMP联合干扰素(IFN)组30例,干扰素组30例,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对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0%、83%、90%,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6.6%、36.7%、43.3%;HBeAg转阴率均为7.1%、17.8%、17.8%;HBV-DNA转阴率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单用干扰素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LT复常率分别为66%、73%、80%;HBV-DNA转阴率3.3%、10.7%、12.3%,HBeAg转阴率均为5.2%;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比较HBV-DNA转阴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更明显。

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10](2009)在《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医抗病毒方法的结合、中成药制剂及协定效方与西药联用以中药单方及中药提取物结合西医治疗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抗乙肝病毒有效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指标,并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和耐药,尤其在降低血清HBV-DNA含量和控制乙肝病毒变异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同时概括了当今辨证尚缺乏统一的客观和微观标准、分型方法尚不一致以及协定的经验效方尚缺乏临床大规模的验证和考核、经验方研制的中成药抗病毒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认可、中药提取成分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

二、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阿糖腺苷在某三甲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使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抗病毒治疗方案
    3.2 阿糖腺苷的药理作用、抗病毒谱及适应证
    3.3 阿糖腺苷不良反应
    3.4 用药分析
        3.4.1 超适应证用药
        3.4.2 不合理用药
4 总结

(2)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合成工艺与晶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性质及其应用
    1.1 核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含硫核苷类似物的研究
        1.1.1.1 核苷碱基含硫化合物
        1.1.1.2 嘧啶核苷化合物
        1.1.1.3 核苷上糖基含硫化合物
        1.1.1.4 核苷酸上磷酸根含硫的化合物
    1.2 嘧啶核苷类似物的研究
    1.3 糖基修饰核苷类似物的研究
第二章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研究进展
    2.1 药理药效研究综述
        2.1.1 药理研究
        2.1.2 临床应用研究
    2.2 原料药的合成研究综述
        2.2.1 化学合成
        2.2.2 生物合成
    2.3 晶型研究情况
    2.4 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2.5 课题研究的方案与创新点
第三章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焦磷酰氯在磷酸酯类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3.2 正交法及其在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3.2.1 正交表的设计原理
        3.2.2 正交表的极差分析法
        3.2.3 正交表的方差分析法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3.3.2 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因素和水平选择
        3.3.3 极差分析
        3.3.4 方差分析
        3.3.5 正交最优化实验条件验证试验
        3.3.6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定性分析与鉴定
        3.3.7 单磷酸阿糖腺苷粗品的精制与质量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晶型研究
    4.0 晶型研究方法综述
        4.0.1 物质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4.0.2 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4.0.3 药物晶型质量研究方法
    4.1 单磷酸阿糖腺苷新晶型的发现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
    4.3 实验部分
        4.3.1 混旋转晶
        4.3.2 反应结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附录

(3)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中的残留溶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样品前处理
    2.3 分离度试验
    2.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试验
    2.7 回收率试验
    2.8 样品的测定
3 讨论

(4)单磷酸阿糖腺苷对RNA病毒抑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NA 病毒
2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 RNA 病毒感染的 临床疗效
    2. 1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
    2. 2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病毒性消化道感染
    2. 3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3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 RNA 病毒抑制作用 机制

(5)409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2.2 用药剂量
    2.3 给药途径及溶媒
    2.4 既往不良反应史
    2.5 发生时间
    2.6 临床表现
    2.7 联合用药情况
    2.8 不良反应转归
    2.9 药品说明书
3 讨论
    3.1 性别与年龄
    3.2 给药时间
    3.3 临床表现
    3.4 联合用药
    3.5 药品说明书
4 建议

(6)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1.5 资料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概述
        2.1.1 数据库检索结果
        2.1.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2.1.2. 1 研究类型
        2.1.2. 2 研究对象
        2.1.2. 3 干预措施
        2.1.2. 4 指标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3 有效性
        2.3.1 肝癌发生率
        2.3.2 HBV-DNA转阴率
        2.3.3 HBe Ag转阴率
        2.3.4 ALT复常率
    2.4安全性
3讨论和结论

(9)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抗乙肝病毒方法及药物简述
2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医抗病毒方法的结合治疗
3 中成药制剂及协定效方与西药联用的治疗
4 中药单方及中药提取物结合西医治疗
5 展望

四、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阿糖腺苷在某三甲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使用情况分析[J]. 谭旭,欧艳,刘芳群. 中南药学, 2018(04)
  • [2]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合成工艺与晶型研究[D]. 姚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7(02)
  • [3]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中的残留溶剂[J]. 唐娜,黄佳,罗晶,戴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11)
  • [4]单磷酸阿糖腺苷对RNA病毒抑制的研究进展[J]. 刘建军,陈芳,邢海燕,余士贝,周家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03)
  • [5]409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王丽,李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15(01)
  • [6]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J]. 罗川,赵海誉,边宝林,高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7)
  • [7]关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的探讨[J]. 欧银燕.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2)
  • [8]甘草酸治疗肝病的临床再评价[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1(02)
  • [9]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刘建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07)
  • [10]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J]. 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5)

标签:;  ;  ;  ;  

单磷酸腺苷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