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

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

一、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吉云,宋成功,李新峰,李玉青[1](2021)在《环状掺水流程井三相量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原油物性差,单井产量低,采用环状掺水流程集油,采用井口模拟回压和软件等方式量油,误差在15-30%之间,满足不了油田精细化开发需要。针对此问题,研究利用射频锁相阵列式油井三相计量装置进行油井计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集油环上油井总产液量、含水测量误差分别在±2.66%(液量)、±1.84%(含水)以内。并通过停用集油环上某一口油井,利用集油环总产量减去开机井产量得到被停机井正常生产时的单井产量。由于停用抽油机后改变集油环水力、热力条件,其它各井口节点压力变化影起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掺水,保持集油环出站压力或阀组间回油温度即可降低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控制在±9.17%以内,满足规范要求的油井量油误差在±10%以内的指标。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射频锁相含水分析仪阵列,分别检测含水油各个薄层的含水,并通过微积分计算综合含水获得较高的计量精度,并利用"减法"的方式,实现了在阀组间对单井进行计量。若配套数字化控制仪表,还可以在远程进行流程切换和自动量油,因此,该计量方式可以在计量间、阀组间的数字化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化验等费用。

刘旸[2](2020)在《油水气三相计量装置在油田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介绍基于使用高精度测量仪表进行井口产量计量的新型三相计量装置,提出了新型三相计量装置在分离系统的改进措施,通过阐述新型三相计量系统的设计,论述了该计量装置在技术上的优势。该三相计量装置已在油田使用推广,经现场实际标定,技术先进,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同时,随着生产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对三相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使用新型计量装置精确测量三相介质,为采油工艺进行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取得了优异的增产和节能效果,经济效益明显。

龚丁[3](2020)在《基于储层条件的缝洞油藏驱替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量巨大,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今后油气接替的主要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对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规律、特别是溶洞内的驱油机理的认识不清,导致目前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很不理想。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是认识和研究缝洞储层渗流规律的主要手段,该类实验可反应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从而为预测单井产液规律,制定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等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传统的缝洞油藏实验无论是单个缝洞体参数特征,或是缝洞连通关系,以及温度压力等实验条件都与真实储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通过传统实验方法无法科学认识缝洞油藏真实的流动规律。针对目前缝洞油藏实验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缝洞油藏新的实验方法研究,提出了参数可控的缝洞油藏模拟岩心的制作方法、考虑重力作用和多参数监测的非均质缝洞岩心夹持器以及利用液面分异作用的油气水三相微量自动计量装置及方法,并利用新方法制作出的缝洞岩心进行了水驱/气驱流动实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采用石蜡塑造缝洞体,并由水泥浇筑成型的人造缝洞岩心制作方法,该方法具有制作简单,缝洞的形状、连通方式可控,壁面粗糙性、润湿性更接近于真实岩心,适用于高温高压实验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方法缝洞形状、连通方式控制困难,壁面粗糙性和润湿性与实际储层差别大,部分人造岩心不能承受高压的弊端。2)提出了十字形多监测组合缝洞岩心夹持器,该夹持器可实现高温高压组合缝洞岩心实验,使得不同缝洞体直接接触,能控制不同缝洞体相对的高度位置,且可实现不同分支缝洞体内多参数(温度、压力、油水界面)监测。该发明使得不同缝洞体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符合实际,充分体现重力在缝洞油藏驱替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解决了常规用管线连接不同缝洞体的多夹持器实验方法在驱替机理上与实际不符的弊端。3)提出了基于液面分异作用的油气水三相微量自动计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计量精度高,同步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了目前岩心流动实验中油气水难以同时计量,自动化程度和计量精度不够的弊端。4)利用新方法制作出的缝洞岩心进行了先水驱后气驱的流动实验,研究了裂缝产状、溶洞填充程度以及压力对储层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缝产状高、溶洞填充少,压力低的缝洞储层具有更高的原油采收率。总体来说单缝洞体的采收率较高在75.29%到85.57%之间。论文结合缝洞驱替实验的结果与可视化单裂缝和单溶洞实验的实验现象,探讨了裂缝和溶洞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方式。本论文提出的缝洞油藏驱替实验方法,使得实验条件更加趋近于实际储层条件,将为更加科学精准的缝洞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研究提供保障,同时,论文中对单缝洞体驱替实验的研究结果,也将深化人们对缝洞油藏驱油规律的认识,为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税丰收[4](2019)在《Q油田丛式井组撬装式产液计量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油井产量计量是分析储层变化情况、获取油井动态资料、制定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是原油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单井计量主要依靠cms单量仪器进行计量,现场存在单量井数量多,施工难度较大,设备维护工作繁重等缺点。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抽油机井的功图法产液量在线计量,现场操作过程中,功图在线计量的误差较大,校正周期长,计量不够准确。开展丛式井组产液计量研究与应用,实现丛式井组多井自动轮换计量,能够达到降低油井计量误差的目的。因此,本文首先从计量系统和PLC自动控制系统两方面进行方案设计,其中计量系统包括对电动阀、分离罐、计量罐和磁翻板液位计等元件的设计和选型,根据设计方案形成了计量工艺的整体流程。最终确定采用先分离后计量的丛式井组撬装式产液计量方案。其次,本文使用Fluent软件对分离工艺进行仿真模拟。首先通过Design Model建立分离罐的几何模型,然后流场网格划分采用Mesh模块完成,在完成网格无关系的分析后最终采用27W单元数的网格,模型选取Eulerian模型和RNG k-?湍流模型,算法采用Phase Coupled SIMPLE,通过设置各相的残差值都满足1 10-5的条件后计算结果收敛,最终得到了分离罐内整个流场的流动情况。为了使设计的分离罐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本文重点从气体分离效率方面考虑衡量分离装置的优劣性,通过对分离罐的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罐底外形和进液口高度四方面的对比,综合得出溢流口直径为100mm、底流口直径60mm、入口高度0mm的几何结构作为最终使用的分离罐,并对其从入口流速和含气率两方面进行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分离效率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底流口压降也会随着增大,而入口含气率的上升,分离效率和压力降都呈下降趋势。最后,在前两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设计好的丛式井组计量装置在Q油田进行现场实验,通过与实际日产量的对比,表明该区块多为低产低效井,并得到该计量装置在现场计量过程中的计量误差,计量结果表明该装置计量误差较低,在此基础上对误差进行分析,得到误差率随着产量增大而减小的规律,并通过现场实验得到的结果对六口丛式井组的轮换计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对丛式井组轮换计量有较好的适应性。

赵亚南[5](2019)在《CO2驱黄3试验区地面集油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文中提出CO2驱油技术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实现CO2地质埋存。目前我国部分油田的CO2驱油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结合长庆油田地面集输工艺特点及生产现状,研究设计了适用于长庆油田黄3试验区的集油系统方案,以期为CO2驱油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提供参考。首先,对黄3试验区的管网连接进行了路径规划,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确定了井场间管线连接布局,以实际地形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黄3试验区的三维地形模型,将地形模型的管网路径优化转化为求解已知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采用蚁群算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管道路径比人工设计路径缩短5%~40%。用现场实际压降数据筛选了适合于黄3试验区CO2驱集油管道压降计算模型。集油系统采用优化后的管道长度,运用PIPEPHASE软件进行模拟,对串接进站和直接进站两种集油流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在塬29-100井场位置合并增设一座增压点,并确定采用井口不加热单管分散集油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井场、增压点以及综合试验站的站内工艺流程,分析了CO2驱油技术对不加热集输工艺的适应性,对冻堵问题提出了防控措施。

贾贺坤[6](2018)在《简易称重法油井产量计量装置应用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油井是石油开采最重要的基本生产单元,其产量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准确计量油井的产量对于很好地掌握油田的生产动态、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检验各种油田开发措施的效果、实现油田生产经营绩效的量化考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油井产量计量现状的基础上,对单井高架罐量油、玻璃管量油、液位自动量油、翻斗量油和功图法量油等几种主要的计量技术的使用方法、技术原理、应用环境和相关特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对大港油田的功图法量油、大庆油田的玻璃管量油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不足,明确了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课题以大港油田的功图法量油和大庆油田的玻璃管量油为对比案例,将容积法量油和质量法量油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对大庆油田新建简易称重法油井产量计量装置进行应用试验研究,掌握新式计量技术的系统结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计量原理、技术特点、现场应用及安装、设备操作维护及标定。进一步对现场应用中的动态计量过程进行准确性和适用性分析,并对计量装置的实际计量误差先核算后分析,得出稠油挂壁、翻斗漏油、称重传感器的动态计量与计算问题、现场操作等误差影响因素,运用恰当的补偿算法、分段线性化方法、参数识别思路和现场实验等手段对各因素具体剖析。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消除外界干扰和误差的非线性校正,使计量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大庆油田油井产量计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孙婧,王春升,尚超,孙惠,张颖,孙钦[7](2018)在《海上油田稠油单井计量方案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稠油开发是目前海上石油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稠油黏度高、密度大、起泡严重、自然消泡时间长,海上油田普遍采用的分离计量方法无法适应稠油计量。本文认真调研了国内外稠油计量方法,结合海上油田的开发特点,详细分析了四种类型计量方法的适应性,并且给出了结论与建议,对海上油田稠油单井计量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金先,杨歧年,高科超,杨子,张珂,李召[8](2018)在《稠油计量新技术在渤海油田探井测试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油井产量计量是海上油田探井测试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及时的油井产量计量,对掌握油藏状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对稠油计量装置和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充分讨论,新型稠油计量装置及分离器改造升级保温技术可解决稠油低产量的有效计量,能为准确取全取准地层资料提供保障。经作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新型稠油计量装置能满足渤海油田稠油油藏探井测试产量精准计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梁世英[9](2018)在《油田单井多相流计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田单井计量是油田各项计量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油田的合理开发部署和经济效益。目前,胜利油田主要采用示功图量油的新型计量方式,根据抽油泵的有效排量折算油井产液量,但却无法实现产气量的精确计量。本文针对产气量无法精确计量的问题,根据现场需求、整机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的要求设计提出了一种集旋流器、导气管、文丘里计量一体的管式低成本高精度油井产气量计量装置,依据多相流管内分隔技术制定气液分离及气量测量方案,同时完成以气液旋流器为核心的整体设计。通过理论研究确定气液分割单元中旋流器的旋流片数目、厚度和夹角,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气液分离装置实物进行虚拟化,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旋流管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借助压力平衡方程求解了不同条件下的液位高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气液分离计量装置内部液位的方法,并且分析获得了装置可能存在运行临界点。基于设计搭建的气液分离计量装置样机在胜利油田进行装置性能测试研究,分别进行计量误差、压力损失、重复性、性能比较、工控软件的实验测试研究,所设计装置满足各项计量指标要求,结构可靠。

李杰训,贾贺坤,宋扬,刘扬,魏立新[10](2017)在《油井产量计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油井是石油开采重要的基本生产单元,油井的产量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准确计量油井的产量对于掌握油田的生产动态、科学制定和实施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检验各种油田开发措施的效果、实现油田生产经营绩效的量化考核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各油田采用的油井产量计量技术主要有玻璃管量油、液位自动量油、翻斗量油、功图法量油和不分离多相量油等技术。油井的产量计量综合反映了油田的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对计量技术的使用方法、技术原理、应用环境和相关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环状掺水流程井三相量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油田计量现状
二、射频锁相阵列式油井三相计量原理
    2.1射频锁相阵列式油井三相计量装置的设备构成
    2.2射频锁相阵列式油井三相计量装置的量油公式
        2.2.1产液量的计量
        2.2.2含水率的计量
        2.2.3产气量的计量
三、室内试验与研究
    3.1含水率-衰减率基础曲线的绘制及测量误差分析
        3.1.1配备标准目的液
        3.1.2绘制试验装置基础标准曲线
        3.1.3对试验装置基础标准曲线进行误差验证
    3.2绘制含水率-衰减率的现场工质标准曲线
        3.2.1标准目的液的配制
        3.2.2现场工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对试验装置现场工质标准曲线进行误差验证
四、现场试验
    4.1试验区基本情况
    4.2试验方案
    4.3试验装置对液量、含水测试精度现场验证
    4.4集油环油井总产量及含水测试精度验证
    4.5集油环计量周期的确定
    4.6单井产液量测试精度验证
五、效果分析
六、结论
七、建议

(2)油水气三相计量装置在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油田采油三相计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人工计量方式
    1.2 称重计量方式
    1.3 双容积计量方式[2]
    1.4 功图计量方式[3]
2 新型三相计量装置的应用
    2.1 新型三相计量系统简介
    2.2 气液分离系统的改进
    2.3 新型三相计量系统性能提升
3 使用效果
4 结束语

(3)基于储层条件的缝洞油藏驱替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塔河缝洞型储层概况
        1.2.1 储集空间与运移通道
        1.2.2 缝洞配合关系
        1.2.3 储层流体性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物理模型实验
        1.3.2 国内物理模型实验
        1.3.3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难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缝洞储层模拟岩心的制作及参数设计准则
    2.1 参数可控的缝洞储层模拟岩心制作方法
        2.1.1 当前岩心制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2.1.2 人工岩心制作步骤
        2.1.3 人工岩心实现功能及优点
    2.2 模拟岩心参数设计准则
        2.2.1 相似准则
        2.2.2 参数计算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缝洞油藏室内驱替实验仪器设计
    3.1 重力多参数监测的非均质缝洞岩心夹持器
        3.1.1 仪器结构
        3.1.2 仪器功能及实现方法
        3.1.3 仪器主要特点
    3.2 油气水三相微量自动计量装置
        3.2.1 仪器结构
        3.2.2 仪器功能及实现方法
        3.2.3 仪器主要特点
    3.3 室内物理模型实验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拟岩心的缝洞油藏驱替实验
    4.1 实验目的及方案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方案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条件
        4.2.3 实验步骤
    4.3 实验现象与结果
        4.3.1 不同裂缝产状缝洞体驱替实验
        4.3.2 不同溶洞充填程度缝洞体驱替实验
        4.3.3 不同压力下缝洞体驱替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缝洞油藏多相流渗流机理分析
    5.1 单缝洞体可视化流动机理实验
        5.1.1 实验前准备
        5.1.2 实验方案设计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缝洞储层岩心驱替产液规律及驱替模式研究
    5.3 单缝洞体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Q油田丛式井组撬装式产液计量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井产量计量技术
        1.2.2 气液分离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丛式井组撬装式产液计量方案设计
    2.1 计量总体方案设计
    2.2 计量工艺流程设计
    2.3 计量系统
        2.3.1 电动阀
        2.3.2 分离罐
        2.3.3 计量罐
        2.3.4 磁翻板液位计
        2.3.5 工业及压力管道
    2.4 自动控制系统
    2.5 丛式井组计量装置计量原理
        2.5.1 工作原理
        2.5.2 气液分离器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离罐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3.1 分离罐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1.1 控制方程
        3.1.2 湍流模型
        3.1.3 多相流模型
        3.1.4 计算方法
    3.2 分离罐液相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3.2.1 几何模型
        3.2.2 网格划分
        3.2.3 网格无关性
        3.2.4 边界条件与参数设置
        3.2.5 收敛性判断
    3.3 模拟结果分析
        3.3.1 流体迹线
        3.3.2 速度场分布特性
        3.3.3 压力场分布特性
        3.3.4 液相分布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离罐结构优选数值模拟分析
    4.1 气体分离效率
    4.2 分离罐结构优选
        4.2.1 溢流口直径
        4.2.2 底流口直径
        4.2.3 底部出口优选
        4.2.4 入口高度
    4.3 分离罐分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3.1 进口流速
        4.3.2 进口含气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丛式井组计量装置现场应用研究
    5.1 现场实验步骤
    5.2 实验结果
    5.3 现场实验效果分析
    5.4 井组轮换计量适应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CO2驱黄3试验区地面集油系统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道三维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2.2 多相流混输管道压降研究现状
        1.2.3 CO_2驱集油工艺流程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黄3试验区集油管道路径规划研究
    2.1 规划原则及算法简介
        2.1.1 管道路径规划原则
        2.1.2 蚁群算法简介
    2.2 基于蚁群算法的管道三维路径规划方法
        2.2.1 构建数学模型
        2.2.2 模型求解过程
        2.2.3 参数的影响及选择
    2.3 黄3试验区集油系统管道路径规划
        2.3.1 黄3试验区管网初步规划
        2.3.2 求解曲面两点间最优路径
        2.3.3 黄3试验区集油系统管网规划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O_2驱黄3试验区集油系统设计方案优选
    3.1 集输模型及计算参数
        3.1.1 集输模型
        3.1.2 计算参数
    3.2 压降计算相关式的比选
        3.2.1 压降计算式初选
        3.2.2 压降计算式对比
    3.3 黄3试验区集油系统方案设计
        3.3.1 井口不加热单管分散集油流程
        3.3.2 井口不加热串接集油流程
        3.3.3 方案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O_2驱集油流程工艺设计分析
    4.1 长庆油田油气集输关键工艺技术
        4.1.1 丛式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
        4.1.2 油井功图法计量
        4.1.3 同步回转油气混输装置输油工艺
    4.2 站点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4.2.1 井场工艺流程
        4.2.2 增压点工艺流程
        4.2.3 综合试验站工艺流程
    4.3 不加热集输工艺适应性分析
        4.3.1 CO_2驱不加热集输工艺的适应性
        4.3.2 不加热集输工艺中的冻堵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简易称重法油井产量计量装置应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概述
    1.1 单井高架罐量油
    1.2 玻璃管量油
    1.3 液位自动量油
    1.4 翻斗量油
    1.5 功图法量油
    1.6 三相分离式量油
    1.7 不分离多相量油
    1.8 计量技术对比分析
第二章 功图法量油技术分析研究
    2.1 功图法量油技术背景
    2.2 功图法量油技术原理
    2.3 功图法量油技术特点
    2.4 功图法量油技术应用
        2.4.1 现场应用情况
        2.4.2 应用效果评价
第三章 玻璃管量油技术分析研究
    3.1 玻璃管量油技术原理及特点
        3.1.1 玻璃管量油技术原理
        3.1.2 玻璃管量油技术特点
    3.2 玻璃管量油现场应用
第四章 简易称重法量油技术初步研究
    4.1 称重转子式油井产量计量仪
        4.1.1 装置简介
        4.1.2 装置结构组成
        4.1.3 主要技术参数
        4.1.4 装置现场安装说明
        4.1.5 计量仪现场操作说明
    4.2 简易称重法计量原理
    4.3 简易称重法技术特点
        4.3.1 技术优势分析
        4.3.2 技术缺陷分析
    4.4 现场设备维护与标定
        4.4.1 现场设备维护
        4.4.2 计量仪标定
第五章 简易称重法量油技术试验研究
    5.1 动态计量
        5.1.1 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5.1.2 动态计量误差控制方法
        5.1.3 交接计算方法
    5.2 简易称重法量油现场试验情况及数据分析
        5.2.1 现场试验情况
        5.2.2 试验数据准确性分析
        5.2.3 试验数据适用性分析
    5.3 简易称重法量油误差分析及其修正
        5.3.1 系统误差分析及其修正
        5.3.2 操作误差分析及其修正
        5.3.3 综合误差分析
第六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量仪动态称重过程研究
    6.1 人工神经网络
        6.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6.1.2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6.1.3 通用神经元模型
        6.1.4 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要点
    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量仪动态称重过程问题分析
        6.2.1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
        6.2.2 计量仪动态称重系统网络模型的建立
        6.2.3 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确定
        6.2.4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描述
        6.2.5 BP神经网络模型在线训练及现场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海上油田稠油单井计量方案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分离器计量稠油的弊端
2 几种单井计量方法比选分析
    2.1 多相流量计计量
        2.1.1 海默多相流量计
        2.1.1. 1 测量原理
        2.1.1. 2 测量准确度
        2.1.1. 3 应用成果
        2.1.2 斯伦贝谢多相流量计
    2.2 称重式计量装置
        2.2.1 装置工作原理[3]
        2.2.2 装置缺点
    2.3 自平衡双罐稠油计量装置
        2.3.1 装置结构和工艺流程
        2.3.2 装置计量原理[4-6]
        2.3.3 装置主要特点
        2.3.4 应用成果
    2.4 泡沫原油油气分离器 (改进的计量分离器)
        2.4.1 装置工作原理[7]
        2.4.2 装置结构特点
        2.4.3 应用成果
3 结论与建议

(8)稠油计量新技术在渤海油田探井测试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稠油油藏地面计量现状
2 稠油精准计量的解决方案
    2.1 分离器计量方法
        2.1.1 分离器壳体及管线加热及保温
        2.1.2 分离器旋流消沫装置的安装
    2.2 稠油液位精确计量
        2.2.1 差压式变送器计量装置
        2.2.2 磁浮式液位计计量装置
        2.2.3 聚结式过滤器与精密气体计量管汇的组合
3 应用效果评价
4 总结

(9)油田单井多相流计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多相流计量技术研究现状
        1.2.1 多相流技术简介
        1.2.2 多相流计量的技术现状
    1.3 多相流计量的研究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总体设计
    2.1 现场需求研究
    2.2 技术方案的确定
        2.2.1 多相流管内相分隔技术的提出
        2.2.2 可行性分析和验证性实验
        2.2.3 伴生气测量技术方案
    2.3 计量装置总体设计
第3章 分离装置设计
    3.1 气液分隔单元设计
        3.1.1 几何模型选择
        3.1.2 湍流参数、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3.1.3 网格无关性验证
        3.1.4 叶片个数对旋流器效果的影响
        3.1.5 旋流片夹角对旋流器效果的影响
        3.1.6 旋流片厚度对旋流器效果的影响
    3.2 平衡管长度的模拟计算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工况的设计
        3.2.2 气液分离装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2.3 研究结论
        3.2.4 分隔效果验证实验
    3.3 气体采集单元设计
        3.3.1 界面含气率模型的确定
        3.3.2 气芯直径的确定
第4章 计量装置的设计
    4.1 气体流量计的选型
    4.2 文丘里流量计设计
    4.3 数据处理单元设计
        4.3.1 控制功能简述
        4.3.2 硬件设计
        4.3.3 软件设计
第5章 计量装置现场实验研究
    5.1 现场实验研究概况
    5.2 实验数据及分析
        5.2.1 计量误差测试
        5.2.2 压力损失测试
        5.2.3 重复性测试
        5.2.4 与传统计量方式对比
        5.2.5 工控软件测试
    5.3 现场实验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油井产量计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油井产量计量的意义
2 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方法
    2.1 玻璃管量油
    2.2 液位自动量油
    2.3 翻斗量油
    2.4 功图法量油
    2.5 三相分离式量油
    2.6 不分离多相量油
3 油井产量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4 结论

四、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环状掺水流程井三相量油技术研究[A]. 刘吉云,宋成功,李新峰,李玉青. 2021IPPTC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论文集, 2021
  • [2]油水气三相计量装置在油田的应用[J]. 刘旸. 仪器仪表用户, 2020(07)
  • [3]基于储层条件的缝洞油藏驱替实验研究[D]. 龚丁.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Q油田丛式井组撬装式产液计量研究与应用[D]. 税丰收.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8)
  • [5]CO2驱黄3试验区地面集油系统设计方案研究[D]. 赵亚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6]简易称重法油井产量计量装置应用试验研究[D]. 贾贺坤.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7]海上油田稠油单井计量方案选择[J]. 孙婧,王春升,尚超,孙惠,张颖,孙钦. 石油规划设计, 2018(03)
  • [8]稠油计量新技术在渤海油田探井测试中的应用与分析[J]. 陈金先,杨歧年,高科超,杨子,张珂,李召.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8(05)
  • [9]油田单井多相流计量技术研究[D]. 梁世英.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油井产量计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李杰训,贾贺坤,宋扬,刘扬,魏立新. 石油学报, 2017(12)

标签:;  ;  ;  ;  ;  

原油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