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党领导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三代党领导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一、党的三代领导人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论文文献综述)

王联民[1](2021)在《传承太行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以伟大建?

赵丽英[2](2021)在《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孙贺[3](2021)在《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晋东南地区有丰富的抗战碑刻资料,且该地区的抗战碑刻在数量、树立时间的延续性上、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上都较山西其他地区突出。晋东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主要的活动范围。结合资料情况和地区抗战历史,将研究目光聚焦到晋东南地区的抗战碑刻上,将碑刻作为一种抗战文本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晋东南地区的抗战碑刻进行搜集、统计和分类,并对抗战碑刻的纪念对象、树立空间和树立时间特点以及抗战碑刻的纪念内涵等进行讨论。晋东南地区有深厚的抗战历史。依靠已出版的碑刻资料集和田野考察对山西省内的抗战碑刻进行搜集整理后发现,晋东南地区的抗战碑刻极具代表性。从数量上看,目前搜集到的山西地区821通抗战碑刻中,晋东南地区就占541通。从碑刻树立的时间来看,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树立的抗战碑刻。在空间上看,晋东南地区15个县有抗战碑刻的分布,碑刻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抗战碑刻物理形式和文本形式多样,且图文并茂。碑刻上的装饰图案和碑文结合能够更好的突显纪念对象的政治身份和树碑者的政治表达。晋东南地区的抗战碑刻类型多样。以碑文内容来进行分类的话,有抗战人物碑、抗战事迹碑、抗战建筑标识碑和抗战题词碑四大类。抗战英烈碑属于抗战人物碑的一种,其在晋东南地区的抗战碑刻中占很大比重。在晋东南地区抗战英烈碑的纪念对象里,中共抗战英烈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国民党抗战英烈和朝鲜援华的抗日烈士。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安抚民众,实现维持,也会为中国抗战英烈树碑。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抗战英烈的树碑主体主要有国家和地方。地方抗战碑刻的树立主体构成复杂,除了地方政府,家族和个人也会在树碑活动中产生影响。抗战碑刻的树立还能体现记忆与空间的关系。抗战碑刻树立的地点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特点。一些空间和地点因为承载了抗战纪念的功能,民众对此空间的历史记忆也会发生改变。抗战记忆有地区属性,地区民众对该区域内的抗战历史有深刻的记忆,为纪念英烈而更改地名是对当地民众集体记忆的一次塑造。关于抗战时期“反派人物”的记忆也是抗战记忆的一部分,高平地区的抗战碑刻上有关姬镇魁的记录展示了该地区民众对其的仇恨记忆。抗战碑刻的树立时间选择,与抗战纪念日和烈士纪念日相关。在国家级的抗战纪念日和烈士纪念日外,地方也会有自己的烈士纪念日。在晋东南地区壶关县的抗战碑刻上看到,当地民众会将传统民俗节日设为烈士纪念日。为抗战英烈树碑本身就是一种纪念活动,在晋东南地区,中共是举办抗战纪念活动的绝对主导。中共在不同时期会为同一抗战英烈举办纪念活动,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中共为同一抗战英烈举办纪念活动的原因和表达的政治内涵亦不相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武士敏在沁水牺牲,中共不同时期对武士敏的纪念活动最能体现不同时代下抗日英烈纪念活动的内涵差异。抗战碑刻不仅记录了抗战历史,而且透露出树碑者对抗战历史的认识、评价与记忆,这些内容通过开放性的碑刻文本传达给民众。

张咏婷[4](2021)在《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并多次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参观考察,反复强调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太行精神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之际产生,由太行军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共同孕育,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积淀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新时代,太行精神依然坚定着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顽强意志。大学生作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更需要从太行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艰苦奋斗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具体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太行精神的相关内容。首先,从地理优势、人文传统、社会实践、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五个方面论述了太行精神的生成条件。其次,习近平同志2009年5月24日在山西考察时对太行精神的内涵作了新的概括,以此为基础,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太行精神的基本内涵。再次,指出太行精神永不过时,大寨精神、右玉精神是传承太行精神的精神延续,申纪兰、李保国是弘扬太行精神的时代楷模。第二部分,对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审视。首先,指出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行,太行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契合、优势互补,并且有中北大学成功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典型案例可供借鉴。其次,指出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是提升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内在需要,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传承弘扬太行精神的时代需要。第三部分,对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太行精神融入的现实情况。其次,在整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太行精神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相对不易、高校弘扬太行精神载体建设不力、大学生学习太行精神能动性不足等困境。再次,对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太行精神具有地域局限性、大学生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削弱教育成效是其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改进育人方式的角度提出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要以太行山红色资源为基础,扎实推动实践育人;要以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为关键,深入推进文化育人;要以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抓手,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冯玉忠[5](2020)在《“旅游凝视”视角下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红色旅游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各地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红色旅游作为当前火热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借此机会当地政府迅速开始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构红色旅游地,目前该旧址已成为较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通过梳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从普通村落到红色旅游地的发展过程,再运用“旅游凝视”理论这一分析工具,研究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中不同主体所起到的作用力,来给其它革命老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相关主体和理论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描述了王家峪从村落到红色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从中分离出游客、当地人和政府三个主体在每个阶段的行为和表现。第三部分运用旅游凝视这一分析工具,研究三个凝视主体分别在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力。第四部分总结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过程中政府凝视、游客凝视与当地人凝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在三者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才对王家峪红色旅游地的形成起到了最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旅游凝视”来分析王家峪旅游地的建构过程,既丰富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又有效的分析了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过程中不同主体凝视的作用力。

才伟苹[6](2020)在《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晋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三晋地区作为革命老区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不仅是因为独特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当地有着发达的农业基础、坚实的组织以及群众基础。同时,三晋红色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但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重拾红色革命的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增强人民的理想信念,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本文通过三晋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考察,理清了三晋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总体分布情况和特点,充分掌握了三晋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及其利用的现状,总结出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保护和利用三晋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合理的路径和对策。本文主要是从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出发,分析了三晋地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情况,并切实为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本文不但丰富了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今后对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打下基础,从而不断提升保护和利用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柏晓斐[7](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并未提出“军队形象”的概念,但其对八路军的形象给予了足够重视,为塑造八路军良好形象进行了持久努力。本研究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党史学、历史学为基础,借鉴或运用传播学、形象学、宣传学、图像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解决中共为何形塑八路军、如何形塑八路军、最终达到了何种效果、产生了何种影响的系列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积极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因。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前线。同时,中共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其中发动广大的群众参加抗战则是最重要一环。但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华北民众对中共及其军队存在误解,这使刚出征的八路军在动员、组织群众以及作战、生活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这不仅关乎全面抗战路线的践行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八路军的生存与发展。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打破民众的既存认知,消除误解,就成为中共必须迫切开展的工作。而随着抗战的推进,出于对中共的戒备和敌视,国民党不断造谣八路军“游而不击”,并诬蔑八路军“袭击友军”“擅自行动”,“破坏抗战”。日伪也积极进行宣传战,诬称八路军不堪一击,欺压百姓,并附和国民党,造谣八路军不对日作战,袭击国民党军队。受国民党、日伪造谣和诬蔑的影响,民间舆论一度也质疑或批评八路军未尽力抗战,妨害抗战。这又要求中共形塑八路军的活动必须持久开展。军队形象的塑造,以军队形象的定位为前提。全面抗战初期,立足于全国对日抗战的要求,依据红军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敌强我弱之实际,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快速找准了八路军的形象定位。在政治上,保证并声明八路军仍旧是党领导的军队;同时指出八路军依旧是人的军队,将为人民而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作风纪律上,强调要保持红军的优良作风,即官兵一致、民主团结,战斗勇敢、主动灵活,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等;同时仍旧要执行铁的纪律。在军事上,包含着两个互相依存并向前发展的方面:一是八路军将执行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二是,基于前,在地位和责任上,八路军将逐渐从战略支队转变为起决定作用和直接打垮日军的力量。军队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源像和媒介传播,但源像是媒介传播的依据。这就要求八路军在日常中必须有能获得外界认可的表现。对此,中共依据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并使之逐渐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建设,巩固了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进一步严格了八路军的群众纪律,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进行了整军运动与有限度的正规化,提高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同时,面对国民党破坏团结的新情况,始终不放弃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从而夯实了八路军坚决抗战、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乐于同国民党合作等形象的根本,为中共通过不同媒介和方法展示八路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八路军形象根本的同时,中共借助多种媒介和方法对八路军的形象信息进行传播扩散。文字方面,主要借助报刊或标语口号宣传八路军的战绩、战斗英雄、与民众良好的关系以及坚持和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对友军的帮助,并驳斥国民党的造谣等;语音方面,通过大量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阐释八路军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力争并取得了军民团结、有着严格的纪律,并直接驳斥国民党诬蔑等,还利用广播电台宣传八路军的战绩等;文艺方面,积极利用歌、剧、图画、照片和电影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八路军英勇作战、爱护民众并赢得了民众支持、艰苦奋斗等等。同时,抗战时期诸多中外记者和观察家曾进入中共根据地观察和考察,中共借机向他们大力展示八路军,通过接受采访,进行座谈,作报告,带领到访者参观部队、医院和作战前线等方式宣传了八路军以有效的战略战术坚决作战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有着优良的作风和纪律达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还积极维护同国民党合作等。军队形象最终作为认知主体对军队的评价和言说而存在。在中共形塑八路军之“行”与“言”的影响下,不同认知主体对八路军都持有认可态度。根据地民众认为八路军能打、有办法、不怕死,而且纪律严明,与民一家。日伪在事实上承认八路军的游击战登峰造极,并认为八路军是最坚决的抵抗者,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且纪律极严,获得了民众支持。外国记者和观察家也认为八路军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坚决抗战并乐于同国民党合作,还有着官兵一致、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在国统区民间舆论的真实言说中,八路军同样也是积极抗战、战绩优良,且纪律严明,重视民众并获得了民众支持。良好的军队形象具有重要感召力,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首先使八路军获得了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八路军发展壮大和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原因。其次扩大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影响,成为中共和八路军在根据地之外获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共战时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的构建,也与中共形塑八路军有密切关系。

樊鸿雁[8](2019)在《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武乡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优秀代表与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带领武乡人民浴血奋战,铸就了团结御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并形成了相应的物质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武乡红色文化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实地调研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八路军研究中心等地,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分析理论这一战略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武乡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在机会和威胁。这将为武乡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参考。论文内容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阐述了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理论。第三部分为武乡红色文化的概况,介绍了武乡红色文化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内涵与特征、形成与发展、存在形态和功能价值。第四部分为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列出武乡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第五部分为基于SWOT理论提升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基于SWOT分析进行战略组合,得出结论:通过挖掘武乡红色文化精髓、开发旅游学习专线、融入思政教学过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基地平台作用、依据人数配备解说员、新旧媒体结合宣传、发挥领导明星人物作用、融入高校学科建设、开拓网络宣传阵地、整合周边资源、融入党团工作等多种方式,弘扬武乡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增进对武乡红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其影响力,并为以革命老区为代表的地方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贺钰晶[9](2019)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山西红色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优秀的中华英雄儿女就在这片土地上,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英勇壮丽的史诗,积累起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也因此形成了宝贵的山西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特别是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挖掘整理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更加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四个自信,并且确立文化自信是其它“三个自信”的基础。山西红色文化为文化自信不断提供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山西红色文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研究山西红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权威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将山西红色文化定义为:山西红色文化是无数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的总和,具有重要的政治活动价值、经济发展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等社会价值。山西拥有数量十分庞大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其中,白求恩纪念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晋绥解放区革命烈士陵园、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军区司令部遗址、晋西北行政公署遗址、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陵园、朱德总司令在陵川旧址等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的红色文化意义价值重大,在政治活动方面有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人们坚定政治立场,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经济发展价值方面,山西红色文化能够促进山西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山西革命老区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山西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山西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文化教育价值方面,山西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促进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但客观来讲,山西相对于其他红色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山西的红色精神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山西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山西红色文化所发挥出来的当代价值作用的认同度也并不是很高,这并不符合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山西红色文化对社会发展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应当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职能,并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力度;其次,要将山西红色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出山西红色文化品牌并合理规划山西红色旅游路线;再次,还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力度与深度,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更要使红色文化教育大众化、终身化;最后,还应当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在利用新兴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红色文化传播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在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可以加快促进山西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的脚步,使之发挥出更加积极的重要作用。

张帆[10](2018)在《论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文中提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初心也是使命。高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承担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意识的树立,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培养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文化的发展也逐步转向多元化。高校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其思想观念、理论信仰上开始出现动摇。武乡红色文化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具有革命先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将武乡红色文化贯穿并运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解决其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式,对武乡红色文化的来源、内核、形态结构以及表现方式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剖析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及武乡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成效,指出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教学方式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多重原因,而导致武乡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将武乡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这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及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和历史使命的需要。其既可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红色教育的机制体制;充分开发和保护武乡的红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及高校营造出浓厚的红色育人氛围;不仅要将武乡红色文化引进课堂,更要走向红色基地进行实地探索;一方面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其社会实践的历练。通过以上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人才力量。

二、党的三代领导人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的三代领导人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论文提纲范文)

(1)传承太行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行精神”从哪里来。
    (一)太行精神孕育于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二)太行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三)太行精神丰富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太行精神”是什么
    (一)太行精神是为抗击外敌入侵而激发的一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二)太行精神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三)太行精神是用鱼水情谊凝结成的一种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
    (四)太行精神是以鲜血和生命培育而成的一种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三、怎样传承“太行精神”

(3)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资料来源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在晋东南发现抗战碑刻
    第一节:全面抗战时期晋东南地区行政区划
    第二节 抗战碑刻的界定与选取
    第三节 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的数量情况
第二章 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的形式与类型
    第一节 晋东南抗战碑刻的形式及举例
        一、物理形式
        二、文本形式
        三、装饰图案样式
    第二节 晋东南抗战碑刻的类型——基于碑文内容的分类和举例
        一、抗战人物碑
        二、抗战事迹碑
        三、抗战建筑标识碑
        四、抗战题词碑
第三章 晋东南地区英烈碑所见的抗战英烈
    第一节 抗战英烈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永远铭记:为抗击侵略而牺牲的英烈们
        一、中共游击部队牺牲的英烈
        二、国民党军队的英烈纪念
        三、在晋牺牲的异乡人
    第三节 英烈纪念碑的树立主体
        一、中国不会忘记:国家与地方政府为英烈树碑
        二、光耀门楣:树碑的家族与个人
        三、包藏祸心:侵略者树立的碑刻
第四章 空间与记忆:抗战碑刻所见地理空间与抗战记忆
    第一节 抗战碑刻所处空间
        一、抗战碑刻的树立地点选择
        二、抗战纪念场所的历史记忆变迁
    第二节 乡村地名与烈士英名
        一、赵正中烈士和正中村
        二、张法中烈士与法中村
        三、李学孟烈士与学孟村
        四、任义汉烈士与义汉村
        五、石小平烈士与小平村
    第三节 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的上的“反派人物”
        一、高平有个姬镇魁
        二、碑刻上的姬镇魁
第五章 岁月留痕:抗战碑刻的树立时间特点
    第一节 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树立的年代情况
        一、晋东南各县各历史时段抗战碑刻数量分布情况
        二、碑文内容与树碑年份“冲突”
    第二节 纪念日与抗战碑刻的树立日期
        一、抗战碑刻树立月份的特点
        二、英烈碑所见烈士纪念日
    第三节 不同时期英烈纪念活动的内涵差异——以中共对武士敏将军的纪念活动为例
        一、武士敏将军生平及与中共关系
        二、1949 年之前中共对武士敏的纪念
        三、八十年代中共对武士敏的纪念活动
        四、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对武士敏的纪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太行精神概述
    1.1 太行精神的生成条件
        1.1.1 地理优势:太行山区的独特环境
        1.1.2 人文传统: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
        1.1.3 社会实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1.1.4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1.5 群众基础:太行军民的万众一心
    1.2 太行精神的基本内涵
        1.2.1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
        1.2.2 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1.2.3 锤炼坚忍不拔的品格,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1.2.4 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3 太行精神的当代延续
        1.3.1 传承太行精神的精神延续
        1.3.2 弘扬太行精神的时代楷模
第二章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审视
    2.1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2.1.1 太行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契合
        2.1.2 太行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
        2.1.3 中北大学——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案例
    2.2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2.1 提升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内在需要
        2.2.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2.2.3 传承弘扬太行精神的时代需要
第三章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3.1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2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3.2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3.2.1 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相对不易
        3.2.2 高校弘扬太行精神载体建设不力
        3.2.3 大学生学习太行精神能动性不足
    3.3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成因
        3.3.1 太行精神具有地域局限性
        3.3.2 大学生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
        3.3.3 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削弱教育成效
第四章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4.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4.1.1 讲好太行革命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4.1.2 用好太行文艺作品,创新教学方法
    4.2 以太行山红色资源为基础,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4.2.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
        4.2.2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4.3 以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为关键,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4.3.1 打造太行精神校园文化品牌
        4.3.2 举办太行精神革命纪念活动
        4.3.3 创建太行精神红色社团
    4.4 以构建网络思政平台为抓手,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4.4.1 充实太行精神网络教育资源
        4.4.2 创新太行精神网络传播方式
        4.4.3 加强太行精神网络传播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其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旅游凝视”视角下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田野调查与样本收集
        1.4.1 田野调查
        1.4.2 样本分布情况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红色旅游文献综述
        2.1.1 红色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2.1.2 国内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2.2 王家峪相关研究
    2.3 “旅游凝视”理论
        2.3.1 “旅游凝视”理论的由来
        2.3.2 国内“旅游凝视”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王家峪红色旅游地的发展过程概述
    3.1 王家峪和红色旅游地概况
        3.1.1 王家峪概况
        3.1.2 王家峪红色旅游地概况
    3.2 王家峪红色旅游起源
        3.2.1 战争历史
        3.2.2 红色记忆
    3.3 王家峪红色旅游地的发展过程
        3.3.1 探查阶段(1961 年~2003 年)
        3.3.2 参与阶段(2004 年~2010 年)
        3.3.3 发展初期阶段(2011 年~至今)
    3.4 小结
第四章 政府凝视在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中的作用力
    4.1 政府凝视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力
        4.1.1 政府凝视下文化权力的生成
        4.1.2 政府凝视下经济权力的支配
    4.2 政府凝视在旅游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力
    4.3 小结
第五章 游客凝视在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中的作用力
    5.1 王家峪红色旅游地的图像表征内容
    5.2 游客的行为特征
    5.3 游客凝视的作用力
        5.3.1 游客凝视的文化作用力
        5.3.2 游客凝视的经济作用力
    5.4 小结
第六章 当地人凝视在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中的作用力
    6.1 当地人凝视
        6.1.1 参与旅游业的当地人:积极凝视
        6.1.2 未参与旅游业的当地人:消极凝视
    6.2 旅游业参与者分析
        6.2.1 影响当地人参与旅游业的因素
        6.2.2 乡村精英与旅游业参与者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
    六、相关概念阐释
        (一)红色文化资源
        (二)三晋红色文化资源
第一章 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
    一、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二、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一)物质形态资源
        (二)非物质形态资源
    三、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多样性
        (二)广泛性
        (三)独特性
第二章 保护和利用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
        (一)发挥了游击战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三)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四)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传承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当代价值
        (一)政治价值
        (二)经济价值
        (三)文化价值
        (四)教育价值
        (五)生态价值
第三章 三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一、三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得以制定
        (二)三晋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的修缮
        (三)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文献得到梳理
        (四)三晋红色文化旅游得到初步发展
    二、三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二)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效果不突出
        (三)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广不到位
    三、三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存着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保护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不强
        (二)三晋红色文化资源旅游业起步较晚
第四章 三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路径
    一、加大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
        (二)创新保护模式
        (三)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二、加强对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加强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
        (三)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教育方式
        (四)发展三晋红色文化旅游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2.1 军队形象塑造研究
        0.2.2 八路军形象塑造及与八路军形象塑造问题相关的研究
        0.2.3 已有研究评价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
    0.5 概念界定
第1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缘起与动因
    1.1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与八路军立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1.1.1 中国走向全面抗战与红军改编出征
        1.1.2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八路军的抗战路线
        1.1.3 华北民众对中共军队的既存认知及其影响
    1.2 应对多方对八路军诋毁、造谣或质疑的客观要求
        1.2.1 国民党的舆论诋毁与造谣
        1.2.2 日伪的舆论攻击与造谣
        1.2.3 民间舆论的误解与质疑
第2章 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
    2.1 政治形象定位
        2.1.1 党领导的军队
        2.1.2 人民的军队
    2.2 作风纪律形象定位
        2.2.1 作风优良
        2.2.2 纪律严明
    2.3 军事形象定位
        2.3.1 敌我军事实力的审度
        2.3.2 游击战争:灵活的战略战术与从战略支队到起决定作用
第3章 夯实形象根本:积极作战、加强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共合作
    3.1 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
        3.1.1 配合友军作战与展开战略部署
        3.1.2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与创建根据地
        3.1.3 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
        3.1.4 在严重困难中坚持敌后抗战
        3.1.5 反攻与夺取抗战胜利
    3.2 加强军队建设
        3.2.1 八路军的思想政治建设
        3.2.2 八路军的作风纪律建设
        3.2.3 开展整军运动与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3.3 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3.3.1 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维护
        3.3.2 国民党计划闪击延安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再次维护
第4章 多样“发声”与“展示”:积极宣传八路军
    4.1 文字宣传
        4.1.1 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
        4.1.2 标语口号的运用
    4.2 语音宣传
        4.2.1 讲与说: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
        4.2.2 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与军事宣传
    4.3 形象宣传
        4.3.1 歌、剧的创作及其表演
        4.3.2 图画:年画、壁画等宣传画的运用
        4.3.3 图像:电影、照片的拍摄与传播
第5章 人际宣传的典范运用:“他者”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1 1937-1939 年外国记者和观察家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2 1940年陈嘉庚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3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4 美军延安观察组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5 国民党将领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第6章 来自“他者”的肯定: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
    6.1 根据地民众言说中的八路军
        6.1.1 军事形象:能打、有办法、不怕死
        6.1.2 政治、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一家亲
    6.2 日伪言说中的八路军
        6.2.1 军事形象:登峰造极的游击战
        6.2.2 政治形象:最坚决的抵抗者、政治信仰坚定
        6.2.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极严、军民协力
    6.3 外国记者和观察者言说中的八路军
        6.3.1 军事形象: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
        6.3.2 政治形象:坚定的抗战者、真诚的合作者
        6.3.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团结、艰苦奋斗
    6.4 国统区舆论对八路军的真实言说
        6.4.1 政治、军事形象:积极抗战、乐于同国民党合作
        6.4.2 作风纪律形象: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军民关系融洽
第7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历史影响
    7.1 获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7.1.1 参军
        7.1.2 支前、拥军、劳军
        7.1.3 掩护、救护八路军
        7.1.4 收集、传递情报,掩护物资
    7.2 扩大影响与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支持
        7.2.1 中外记者和观察家对中共、八路军的宣传与支持
        7.2.2 少数国民党将领对中共和八路军的协助
    7.3 回击质疑与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之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1 红色文化概述
        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3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2 SWOT分析理论概述
        2.2.1 SWOT分析理论的内涵
        2.2.2 SWOT分析理论的规则
        2.2.3 SWOT分析理论的步骤
        2.2.4 SWOT分析理论的应用
        2.2.5 SWOT分析理论的作用
    2.3 SWOT理论与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3.1 SWOT理论是分析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
        2.3.2 分析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SWOT理论的有效运用
第三章 武乡红色文化的概况
    3.1 武乡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3.1.1 武乡红色文化的内涵
        3.1.2 武乡红色文化的特征
    3.2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2.1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成
        3.2.2 武乡红色文化的发展
    3.3 武乡红色文化的存在形态
        3.3.1 红色旧居旧址
        3.3.2 红色器物
        3.3.3 红色文献
        3.3.4 红色纪念建筑
        3.3.5 红色意识形态
        3.3.6 红色文学艺术
    3.4 武乡红色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3.4.1 坚定理想信念
        3.4.2 传承革命精神
        3.4.3 增强爱国情感
        3.4.4 加强国防教育
        3.4.5 增进军民情谊
        3.4.6 开展红色旅游
第四章 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4.1 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红色资源丰厚,史实资料齐全
        4.1.2 基础设施完善,衣食住行便利
        4.1.3 设立培训学院,地方特色鲜明
        4.1.4 运用科技手段,表现形式多样
        4.1.5 建设高校基地,平台搭建广阔
    4.2 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4.2.1 地理位置偏僻,影响范围有限
        4.2.2 参观流于形式,解说配备欠缺
        4.2.3 宣传方式单调,新媒体运用不足
        4.2.4 高素质员工少,专业人才缺乏
        4.2.5 资源利用率低,有效转化率不高
    4.3 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4.3.1 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4.3.2 全国性的红色文化旅游热潮蓬勃兴起
        4.3.3 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对红色文化的强烈需求
        4.3.4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红色文化的现实需求
        4.3.5 当前大学生政治迷茫和理想信念缺失对红色文化的迫切需求
    4.4 影响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威胁Threats)分析
        4.4.1 西方强势文化对武乡红色文化的影响
        4.4.2 大众流行时尚文化对武乡红色文化的冲击
        4.4.3 网络文化泛滥对武乡红色文化的威胁
        4.4.4 知名红色文化对武乡红色文化的替代压力
        4.4.5 左权、黎城等周边同类教育资源的竞争
第五章 基于SWOT理论提升武乡红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5.1 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
        5.1.1 响应国家号召,研究挖掘武乡红色文化精髓
        5.1.2 开发武乡红色文化旅游学习专线
        5.1.3 把内涵丰富的武乡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
        5.1.4 将形式丰富的武乡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5.1.5 发挥基地平台作用,进行政治引导和理想信念教育
    5.2 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5.2.1 发挥领导与明星人物作用,提高武乡红色文化影响力
        5.2.2 依据参观人数配备解说员,普及武乡红色文化知识
        5.2.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宣传,提升武乡红色文化知名度
        5.2.4 与高校合作引进人才,提高武乡景区员工素质
        5.2.5 将武乡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科建设,实现资源有效转化
    5.3 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5.3.1 利用其红色基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3.2 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武乡红色文化精品
        5.3.3 利用网络功能开拓武乡红色网络文化宣传阵地
        5.3.4 与知名红色文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长处
        5.3.5 整合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互补与联动效应
    5.4 WT战略: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5.4.1 借用红色影视作品,扞卫主流思想阵地
        5.4.2 构建校园红色文化环境,营造高校武乡红色文化氛围
        5.4.3 发挥校园媒体作用,宣传武乡红色文化
        5.4.4 开设武乡红色文化选修课程,进行网络共享
        5.4.5 开展武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融入党团日常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文化自信视域下山西红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文化自信
        二、山西红色文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第二章 山西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山西红色文化的形成
        一、山西主要红色遗址的分布
        二、山西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山西红色文化的发展
        一、山西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表现
        二、山西主要红色艺术作品
    第三节 山西红色文化的突出精神
        一、太行精神
        二、吕梁精神
        三、大寨精神
        四、右玉精神
第三章 山西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政治活动价值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节 经济发展价值
        一、促进山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
        三、促进山西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节 文化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
        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第四章 提升山西红色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政府积极发挥作用
        一、发挥地方政府引导职能
        二、加大对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第二节 地方旅游资源优化整合
        一、打造山西红色文化品牌
        二、合理规划山西红色旅游路线
    第三节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力度与深度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加强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
    第四节 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一、利用新兴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
        二、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者的综合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论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武乡红色文化的相关论述
    2.1 红色文化
        2.1.1 文化
        2.1.2 红色文化的概念
        2.1.3 红色文化的内容
    2.2 武乡红色文化
        2.2.1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成
        2.2.2 武乡红色文化的内核
        2.2.3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态结构
        2.2.4 武乡红色文化的特征
3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现状
    3.1 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3.1.1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
        3.1.2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表现
    3.2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中的不足
        3.2.1 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自身认知不足
        3.2.2 高校对于武乡红色文化重视度不够
        3.2.3 高校的红色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3.2.4 尚未形成科学合理较为完善的体制
    3.3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现状不足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原因
        3.3.2 高校自身原因
        3.3.3 大学生自身原因
4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4.1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4.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4.1.2 历史使命的需要
        4.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4.1.4 高校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
    4.2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功能体现
        4.2.1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4.2.2 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提高
5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进举措
    5.1 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
        5.1.1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5.1.2 加强红色基地的保护开发
        5.1.3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5.2 高校制定红色教育的建设方案
        5.2.1 建立健全高校红色教育的机制
        5.2.2 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5.2.3 武乡红色文化“引入”高校课堂
        5.2.4 高校学生“走向”红色教育基地
    5.3 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党的三代领导人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太行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N]. 王联民. 太行日报, 2021
  • [2]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赵丽英.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晋东南地区抗战碑刻研究[D]. 孙贺. 山西大学, 2021
  • [4]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张咏婷. 山西大学, 2021
  • [5]“旅游凝视”视角下王家峪红色旅游地建构研究[D]. 冯玉忠. 山西大学, 2020(01)
  • [6]三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D]. 才伟苹. 大理大学, 2020(05)
  • [7]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D]. 柏晓斐. 湘潭大学, 2020(12)
  • [8]武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 樊鸿雁.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9)
  • [9]文化自信视域下山西红色文化研究[D]. 贺钰晶.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10]论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 张帆.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三代党领导关心太行老区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