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实际应用

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实际应用

一、糯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实践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南晓洁,周伟,郭尚[1](2021)在《施用菌糠条件下播期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特定的气候、品种类型决定了玉米的适宜播期,播期变化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研究施用菌糠条件下糯玉米籽粒营养及品质成分,为菌糠循环利用及高品质糯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在施用双孢蘑菇菌糠条件下,以晋糯18为试验材料,设5个播期,研究其对晋糯18籽粒鲜食期和完熟期营养品质的影响。糯玉米籽粒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及品质成分对播期的响应各有不同。晋糯18籽粒鲜食期和完熟期蛋白质和脂肪相对含量随播期的推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即B1>B2>B3>B4>B5。在B4播期条件下鲜食期和完熟期的粗纤维、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总氨基酸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播期处理。而淀粉相对含量则是鲜食期时为B4处理高,完熟期为B5处理高。此外,鲜食期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苯丙氨酸、亮氨酸和总氨基酸平均相对含量高于完熟期8.89%、11.68%、0.59%、8.36%、20.82%和1.90%,而完熟期的淀粉、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较鲜食期增加2.04%、14.80%、12.38%、4.06%和4.86%。施用蘑菇菌糠不仅提高了糯玉米的品质,而且还改善了其食用口感。在山西省中晚熟地区,早播有利于晋糯18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相对含量的提高,适当推迟播期有利糯玉米籽粒中淀粉、粗纤维、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总氨基酸相对含量的提高。

陈杨[2](2021)在《有效积温与夏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磷钾积累定量化研究》文中认为探明有效积温与不同氮磷钾处理作物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定量化关系,为利用有效积温等气象因子建立作物营养的养分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现代农业作物的精准管理。本文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在精细的时间尺度上,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下夏玉米生长动态指标(叶龄指数、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积累动态指标(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钾素积累量)的差异性,并模拟了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生长指标和养分积累的动态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方程各项特征参数的差异性,利用实测值进行模型检验,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当适量施肥处理为氮肥(N 180 kg·hm-2)、磷肥(P2O590 kg·hm-2)、钾肥(K2O 90 kg·hm-2),随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磷素、钾素积累量增长曲线呈抛物线性变化,均以适量施肥处理最大。过量50%氮肥与适量氮肥相比,夏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仍存在增加的趋势,但未达到显着差异。2.在一定有效积温条件下,夏玉米叶龄指数、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前期缓慢增加、中期快速增长、后期逐渐平稳的趋势,使用Logistic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和生物学意义,拟合度R2在0.98以上;穗部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前期缓慢增加、中期快速增长、后期减速增长的趋势,均采用Gompertz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和生物学意义,拟合度R2在0.97以上;年际间钾素积累规律相比氮素和磷素存在较大差异,前期仍遵循S型曲线变化,但后期总积累量有所降低,总体来看,夏玉米钾素积累量使用Logistic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拟合度R2在0.96以上。3.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下夏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养分积累指标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增长速率的变化与大小与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在处理间表现为:适量施肥条件下,各指标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快下降也快的特点,过量施肥处理和减肥处理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慢下降也慢的特点。4.夏玉米播种后养分积累快增期有效积温范围为:氮素(482.31~1489.98℃·d)、磷素(531.28~1723.88℃·d)、钾素(597.41~971.45℃·d),播种后养分积累最大速率所需积温为:磷素(1127.58℃·d)>氮素(986.15℃·d)>钾素(784.43℃·d)。不施肥处理相比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养分积累指标达到关键期所需积温(进入快增期所需积温、进入缓增期所需积温、最大增长速率所需积温)明显增加,关键期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明显减小,不同氮磷钾施肥对作物的影响可通过生长发育参数和养分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利用有效积温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下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的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可以用来预测作物长势和最佳施肥时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叶玉秀[3](2021)在《水分胁迫影响糯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明水分胁迫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生理机制,试验于2014~2015年以国家南方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开花期(抽雄-吐丝)、籽粒建成期(授粉后1-15 d)]水分胁迫(干旱或渍水)对糯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从物质积累及转运、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光合作用、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方面分析了其影响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产量及物质积累与转运开花期和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降低了糯玉米每穗粒数和粒重,进而降低产量。苏玉糯5号的籽粒产量在开花期干旱(DW1)、开花期渍水(WW1)、籽粒建成期干旱(DW2)和籽粒建成期渍水(WW2)下分别降低了 15.15%、20.17%、27.35%和35.52%;渝糯7号分别降低了 11.95%、15.97%、21.70%和30.26%,表明渍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干旱,且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开花期。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均降低了籽粒干重,而籽粒含水量在DW1、DW2和WW1下均显着降低,WW2处理下籽粒含水量21 DAP前高于对照,21 DAP后低于对照,表明灌浆进程受抑。水分胁迫显着增加了糯玉米花前营养器官转运率和花前营养器官转运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降低了花后营养器官同化物转运量、花后营养器官同化物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对花前营养物质转运量的依赖性增强。2光合荧光特性水分胁迫(干旱或渍水)降低了叶片含水量、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抑制了叶片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提高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增加了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渍水对光合参数的影响程度大于干旱,且水分胁迫对苏玉糯5号的影响大于渝糯7号,表明苏玉糯5号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不同时期水分胁迫表明,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大于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开花期水分胁迫下的各指标基本能恢复到CK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n、Tr、Ch1 a、Ch1 b以及Car呈极显着正相关,而水分胁迫降低了叶片的Pn、NPQ以及光合色素等光合参数,增加了 Ci,进而影响糯玉米物质生产过程。3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水分胁迫提高了叶片和籽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O2-的产生速率,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水分胁迫对强势粒的影响小于弱势粒,而渍水对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干旱,从而能更有效的清除活性氧,减轻细胞膜损伤。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MDA、Pro、O2-含量呈显着负相关。4内源激素干旱或渍水增加了叶片和籽粒中脱落酸(ABA)含量,提高了乙烯释放速率(ETH),降低了赤霉素(GA3)、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和3-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水分胁迫对强势粒的影响程度小于弱势粒。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大于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开花期水分胁迫下的各指标基本能恢复到CK水平。水分胁迫对苏玉糯5号的影响程度显着大于渝糯7号,表明苏玉糯5号对水分更加敏感。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叶片、籽粒中ABA、IAA及Z+ZR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GA3和ETH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较低的GA3、Z+ZR以及IAA含量和较高的ETH释放速率可能是粒重下降的重要原因。5碳氮代谢相关酶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AGP)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叶片和籽粒中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合酶(合成方向)活性、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蔗糖合酶(分解方向)活性随着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叶片中淀粉含量、AGP活性、叶片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着灌浆进程逐渐下降。籽粒中淀粉含量随着灌浆进程逐渐上升。干旱或渍水使叶片和籽粒中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含量减少,且渍水的下降幅度大于干旱;干旱或渍水显着降低了淀粉合成相关酶、氮代谢相关酶、SPS、以及蔗糖合酶(合成方向)活性,提高了蔗糖合酶(分解方向)活性,影响以9 DAP时最大,且渍水影响程度显着大于干旱,籽粒建成期的影响程度大于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开花期各指标基本能恢复到CK水平,而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处理在复水后14 d仍然恢复不到CK水平,表明籽粒建成期水分胁迫对植株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叶片和籽粒淀粉含量、蔗糖含量、NR、GS、GOGAT、SPS、AGP、SSS以及SBE酶活性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这表明较高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有利于籽粒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汪李平[4](2020)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文中研究说明鲜食玉米,又称鲜食型玉米、菜用玉米、水果玉米等,为乳熟期采摘的青嫩果穗,可直接食用或用于加工。鲜食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欧洲人进入美洲大陆以后,鲜食玉米迅速发展成为庭院植物,以后逐步扩展为大田作物。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籽粒颜色有黄色、白色、紫色、黑色、黄白双色、五彩花色等;按口感品质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及笋玉米。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

裴志强[5](2020)在《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集约化设施菜田氮磷素积累日益增加,导致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氮磷环境风险增大。为减轻设施土壤氮磷素积累,本研究在设施菜田休闲期选用短时期内生物量大、深根系的鲜食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为供试材料,分别设计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即2018年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糯玉米6.75(WCD1)、10.50(WCD2)、13.50(WCD3)万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FSS1)、15.00(FSS2)、21.00(FSS3)万株/hm2六个处理;2019年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空闲处理(FS)、糯玉米6.75(WCDⅠ)、10.50(WCDⅡ)、13.50(WCDⅢ)万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FSSⅣ)、15.00(FSSⅤ)、21.00(FSSⅥ)万株/hm2七个处理和未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空闲处理(FS)、10.50(FSSⅠ)、15.00(FSSⅡ)、21.00(FSSⅢ)、26.25(FSSⅣ)万株/hm2,来研究不同处理对填闲作物生长、氮磷吸收量、设施土壤氮磷含量变化、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后茬作物生长初期土壤氮磷含量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填闲作物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会促进植株株高增加,但会抑制茎粗增大,对叶绿素没有显着影响。揭膜设施菜田两种填闲作物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分别在10.50、15.00万株/hm2时有最高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填闲糯玉米氮磷吸收量分别为227.48335.18 kg/hm2、65.74128.80 kg/hm2,且氮磷吸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别占总吸氮磷量的93.3%、92.5%以上;饲用甜高粱氮磷吸收量分别为280.82365.70 kg/hm2、95.24150.23 kg/hm2,且氮磷吸收也集中在地上部,分别占总吸氮磷量的89.8%、87.7%以上。未揭膜设施菜田增加填闲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能显着增加总生物量,但会降低植株根生物量,其中FSSⅡ和FSSⅣ处理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吸氮量,吸氮量分别为232.74kg/hm2、258.40kg/hm2,且没有显着差异。各处理吸磷量为62.9669.36kg/hm2,没有显着差异。(2)揭膜设施菜田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降低设施土壤表层全氮和总磷含量,填闲糯玉米平均降低率分别达21.4%、11.0%,饲用甜高粱平均降低率分别达21.3%、5.0%,FS处理降低土壤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34.8%、3.4%,则填闲作物可以阻控和降低设施菜田土壤氮磷素。未揭膜设施菜田夏季休闲和种植填闲饲用甜高粱均能显着降低土壤表层全氮含量,且FSSⅡ、FSSⅢ、FSSⅣ处理全氮含量显着低于FS处理,且较基础样降低了19.5%32.1%。各处理也能降低土壤表层总磷含量,其中FSSⅢ、FSSⅣ处理较基础样和FS处理均有显着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2.6%、12.8%;揭膜设施土壤休闲期间各土层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淋洗严重。填闲作物种植能显着降低设施土壤030cm、3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填闲糯玉米分别降低54.0%90.5%、38.0%80.4%,填闲饲用甜高粱分别降低80.1%90.3%、46.7%81.2%,糯玉米种植密度为10.50、13.50万株/hm2和饲用甜高粱10.50、15.00万株/hm2时也能显着降低6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未揭膜FS处理030、3060、6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较基础样均有显着增加,分别增加了225.0%、27.5%、19.2%。填闲处理分别增加了-0.8%93.4%、-32.6%94.7%、-36.1%36.8%,其中FSSⅡ处理对各土层硝态氮降低效果最好,其次是FSSⅠ处理。FSSⅡ、FSSⅢ、FSSⅣ处理较FS处理能降低设施土壤3060、6090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降低率分别为8.1%%80.1%、30.5%55.1%,水溶性磷含量降低率分别为-9.4%49.5%、45.7%80.9%。揭膜设施菜田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降低和控制设施土壤Ca2-P含量,并促进磷素转化。未揭膜设施菜田休闲时期,能增加土壤Al-P、Fe-P、O-P含量,显着降低Ca10-P含量,但种植填闲作物能降低Al-P、Fe-P和O-P含量,并FSSⅠ、FSSⅡ和FSSⅢ处理能增加Ca8-P含量,有利于活化土壤难溶性磷。(3)种植填闲作物可以降低后茬作物生长初期氮素的供给能力,降低后茬初期设施土壤各土层硝态氮淋洗风险。饲用甜高粱能较好地控制后茬西兰花生长初期土壤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4)种植填闲作物较基础样可以提高土壤pH值,且饲用甜高粱各处理显着高于FS处理。种植填闲作物可以有效降低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且可以降低后茬西兰花生长初期水溶性盐总量,其中WCD1、WCD2、WCD3、FSS4、FSS5、FSSⅤ、FSSⅥ处理对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降低较明显。种植填闲作物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DOC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其中WCDⅡ、WCDⅢ、FSSⅣ、FSSⅤ处理较为明显。(5)夏季设施菜田休闲期间种植填闲作物吸氮量占全年蔬菜吸氮量的34.2%49.7%,吸磷量占全年蔬菜吸磷量的30.0%69.8%,对降低设施土壤氮磷含量均有重要意义。种植填闲作物能降低或控制设施土壤氮磷素积累,降低设施土壤氮磷环境风险。综合填闲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土壤氮磷素及其他养分变化等多层因素来看,夏季设施菜田揭膜时,适宜填闲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分别为10.50、15.00万株/hm2,种植饲用甜高粱对吸收土壤氮磷素,降低设施土壤氮磷环境风险更为有利。未揭膜设施菜田适宜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5.00万株/hm2。

段勇[6](2020)在《灌溉和种植方式对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我国糯玉米产业的发展,采取适宜的农业措施实现节水灌溉尤为重要。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和灌水是常用的几种农业措施,对糯玉米生长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探明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与灌水水平相结合下对糯玉米的土壤水热、耗水规律、生长及产量等的耦合作用,本文通过选择三种种植方式(全膜双垄宽窄行沟播,全膜双垄等行距沟播,裸地平作)和两种灌水模式(两次灌水和四次灌水)进行组合,形成6个试验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热、耗水规律、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各处理在全生育周期内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相同灌水水平下,覆膜处理对土壤含水率提升显着,宽窄行种植土壤平均含水量均高于等行距种植,但无显着性差异,这种提升在四次灌水下更加明显。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和灌水量对0-60cm土壤贮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相同种植模式下,四次灌水土壤贮水量与两次灌水相比也有所提升。在相同灌水水平下,覆膜处理、宽窄行种植可以明显减少植株耗水量。拔节期和成熟期四次灌水各处理耗水量显着增加,每次灌水水平后都会产生一个耗水高峰值。2、地膜覆盖可以使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并且平均比裸地平作土壤温度高1-2℃,有利于糯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宽窄行种植模式与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调整了植株间分布,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两种灌水水平对土壤温度基本没有影响。覆膜明显增高生育前期土壤温度,使糯玉米生育进程加快,缩短生育期。3、在相同的灌水水平下,与裸地平作相比,覆膜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糯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在茎粗方面,覆膜处理在苗期-拔节期对茎粗提升12.89%-62.34%,达显着性差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差异性逐渐减小。与等行距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模式对糯玉米株高提高0.48%-1.31%,对茎粗提升2.77%-10.24%,未达到显着性差异。在糯玉米全生育周期内,灌水量对茎粗的影响也未达到显着性差异。4、通过Logistic方程对糯玉米全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拟合,R2为0.988-0.998,拟合精度高,各处理的生长过程基本吻合该方程。研究发现,糯玉米拔节期株高增长速率最快,地膜覆盖可以加快糯玉米的生长发育,使生育期提前,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和增加灌水量都可以提高糯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理论最大值。5、各处理糯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相同的灌水水平下,覆膜处理相比裸地平作对干物质积累量提升13.72%-25.46%,达显着性差异。宽窄行种植、四次灌水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提升2.4%-7.54%,与等行距种植、两次灌水相比未达显着性差异。6、在相同灌水水平下,覆膜处理的籽粒产量与裸地平作相比提升29.66%-37.3%,具有显着性差异。宽窄行种植模式与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对籽粒产量提升1.18%-5.9%,达显着性差异。从糯玉米产量的各构成因素来看,覆膜处理主要提高了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减小了糯玉米秃尖,处理间达显着性差异,在穗长、穗粗和行数三个方面几乎相等或提升未达到显着性差异。宽窄行种植在穗长、穗粗、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等因素有所提升,未达显着性差异。7、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相同灌水水平下,覆膜处理、宽窄行种植模式对水利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显着。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下,与四次灌水相比,两次灌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59%-4.6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9.67%-23.52%,两次灌水下各处理产量对灌水的响应最高,节水效益最好。8、就糯玉米品质而言,覆膜处理明显降低了糯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裸地平作处理间差异显着。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下,两次灌水下粗蛋白含量提高4.57%-11.71%,减少可溶性糖含量11.12%-31.55%。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使糯玉米的同化作用增强,有利于作物粗蛋白含量的提高,但随着糯玉米果穗内水分的提高,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覆膜和宽窄行种植是实现糯玉米高产的重要的途径,全膜双垄沟播宽窄行种植是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糯玉米种植模式,在缺水或少水的地区可以使用两次灌水。

赵夺[7](2020)在《糯玉米自交系淀粉形成特性及其与品质的关系》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前期筛选的2个品质差异较大的糯玉米自交系MY13和XT1为试材,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的动态积累差异、淀粉粒度分布、淀粉的理化特性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鲜食采收期淀粉的理化特性对鲜食玉米质构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鲜食品质较优的XT1糯玉米的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吐丝期、乳熟期均显着高于MY13,气孔导度在两糯玉米自交系间无显着差异。在灌浆结实中后期XT1的百粒干重、百粒鲜重增加迅速、且显着高于MY13。XT1的百粒鲜重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MY13的百粒鲜重则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MY13、XT1授粉后籽粒含水率随发育时期的推进不断减少,且MY13的脱水速率更快。说明鲜食品质较优的XT1具有灌浆能力高和脱水速率慢的特性。2.灌浆结实期MY13、XT1两糯玉米自交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不断降低,支链淀粉含量逐渐提高。MY13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较快,MY13、XT1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灌浆结实前中期、后期表现更高。灌浆结实的中前期MY13可溶性糖含量高,在灌浆结实后期XT1的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均为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整个灌浆结实期,XT1的支链淀粉含量均高于MY13,且支链淀粉含量与可溶糖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品质好的糯玉米籽粒需要可溶性糖和支链淀粉含量协调兼顾。3.灌浆结实期MY13、XT1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在授粉后的各个时期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个时期MY13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均高于XT1,淀粉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在两糯玉米自交系随灌浆结实期的推进变化规律不明显,均在灌浆结实后期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得出,较低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淀粉分支酶(SBE)活性能降低可溶性糖向支链淀粉的合成,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4.灌浆结实期淀粉理化特性存在显着的基因型差异,XT1在灌浆结实中后期峰值粘度、鲜食期相对结晶度、灌浆结实初期溶解度、淀粉粒数目、淀粉粒凹陷程度、平均粒径、碘蓝值、碘结合力均显着高于MY13。MY13的膨胀势、SSS活性、峰值温度、起始温度、终值温度均显着高于XT1,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各理化参数间相关性显着,说明XT1表现较高的淀粉理化特性参数,利于糯玉米籽粒品质的改良。5.鲜食期MY13、XT1的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等质构参数随着的灌浆结实的推进不断升高,且MY13在整个鲜食期均高于XT1。鲜食期MY13的回生值显着高于XT1。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淀粉膨胀势和最大吸收波长与质构参数相关性最大。XT1鲜食期籽粒比MY13食用口感更好,由此可以得出鲜食品质优良的材料质构参数应具备如下特征:较低的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在糯玉米育种中,具有此类参数指标的糯玉米自交系可组配鲜食糯玉米杂交种,反之不具备这些参数指标但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可组配糯玉米杂交种专用于收获成熟糯玉米籽粒作为优质工业淀粉的原料。

冷益丰[8](2018)在《四川当前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类群及产量配合力研究》文中认为玉米(Zea mays L.)隶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饲料及工业原料之一,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其产量和品质一直以来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摸清新形势下四川玉米育种的种质特点,为未来四川玉米育种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十三五”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组8家骨干参加单位当前广泛使用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分析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策略对穗长等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靶点进行检测。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GBS技术在157份玉米自交系中开发了4,976个高质量SNP标记。SNP分子标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35个,平均为3.22个;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为0.14700.7512,平均为0.5066;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13710.7107,平均为0.4132,展现出四川省当前玉米育种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基于SNP分子标记的群体结构分析将该批自交系群体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亚群,即绵765等8份自交系划为Ⅰ群,18-599等63份玉米自交系与Mo17、齐319和掖478划为Ⅱ群,08-641等57份玉米自交系与丹340、B73和黄早4划为Ⅲ群,SCML104等20份玉米自交系划为Ⅳ群,其余9份自交系因与任何亚群的遗传相似性比例均低而划为混合亚群,其中Ⅱ、Ⅲ两亚群占比近80%。根据群内材料的系谱来源结合四川所在的生态位置属性,我们将Ⅰ、Ⅱ、Ⅲ、Ⅳ4个亚群分别命名为本地改良系(Impro-local)、温热I A群(Tem-tropic I A)、温热I B群(Tem-tropic I B)、热带改良系(Impro-tropic)。亚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Tem-tropic I B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Tem-tropic I A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mpro-local种质和Impro-tropic种质间遗传关系较远,Tem-tropic I A种质和Tem-tropic I B种质间遗传关系最近。157份自交系群体的平均LD衰减距离为1.051.10Mb。本研究结果证实,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育种过程中被大量引入到四川,形成了当前以温热种质为主的玉米育种资源。(2)四川当前主要玉米自交系的17个产量性状GCA效应在云南景洪和四川雅安鉴定结果表明:LH8012、T237、T278和T318具有较好的ELGCA效应,宜13B1-3和78599-211具有较好的BTLGCA效应,Y1018、Y1126、Y1114和绵1708具有较好的EDGCA效应,绵723、T309、C328、绵0232、Y1126、Y1018和绵1708具有较好的KRNGCA效应,08-641和SCML7275具有较好的KNRGCA效应,绵1834、T145、绵757和成自2142具有较好的CDGCA效应,绵0232和宜098具有较好的KLGCA效应,Y1114、热抗67、N29、T260和宜14A13具有较好的KWGCA效应,91(2)6983-0具有较好的KPRGCA效应,南942和德国X-02具有较好的KMGCA效应,Y1114和Y1018具有较好的EWGCA效应,Y1018和Y1114具有较好的KWPEGCA效应,承玉10号父本、宜14A2、南942和T96具有较好的CWGCA效应,Y1114和热抗67具有较好的HKWGCA效应,T318、苏湾1611、绵722、Y1126、Y1018、78599-211和绵1708具有较好的KTWGCA效应,91(2)6983-0、Y1018和Y1114具有较好的GYPPGCA效应,91(2)6983-0和Y1018具有较好的GYGCA效应。综合17个产量性状GCA评价,两个环境中产量性状GCA效应表现好且均衡的前十个自交系分别是Y0921、91(2)6983-0、T213、T42 L648、T71、Y1018、绵722、SCML30331、宜13B1-3和宜15B5。(3)635个测交组合就单株产量SCA而言,云南景洪试验点GYPPSCA位列前三位的杂交组合分别是双M9×LH8012、SCML7275×08WSC149-221、Y1018×Y1027,四川雅安试验点GYPPSCA位列前三位的杂交组合分别是宜ZB-8×Y1027、京科968母本×绵04185/SN8、T145×PH6WC。根据单株产量SCA效应对144份自交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144份玉米自交系在云南景洪和四川雅安两个试验点均被分为4个类群,但两个环境中的聚类结果不尽相同。(4)通过云南景洪和四川雅安两个环境中的GCA鉴定,基于4,976个高质量SNP,综合考虑群体结构、亲缘关系等对产量性状GCA进行GWAS分析。运用GLM模型,在-Log10P>3.70(P<1/4,976)水平下,产量性状GCA在两个环境中共检测到239个SNP位点,分布于玉米110号染色体上,单个SNP可以解释10.90%29.21%的表型变异;其中:穗长GCA共关联到5个显着位点、秃尖长GCA共关联到1个显着位点、穗粗GCA共关联到29个显着位点、穗行数GCA共关联到1个显着位点、行粒数GCA共关联到3个显着位点、轴径GCA共关联到7个显着位点、粒长GCA共关联到1个显着位点、粒宽GCA共关联到1个显着位点、出籽率GCA共关联到8个显着位点、含水量GCA共关联到18个显着位点、单穗重GCA共关联到28个显着位点、单穗粒重GCA共关联到28个显着位点、单穗轴重GCA共关联到19个显着位点、百粒重GCA共关联到5个显着位点、容重GCA共关联到9个显着位点、单株产量GCA共关联到38个显着位点、小区产量GCA共关联到38个显着位点。在-Log10P>3.00(P<0.001)水平下,穗粗GCA、穗行数GCA和行粒数GCA等12个产量性状GCA在两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的位点为25个。这些产量性状GCA关联SNP位点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关联分析在玉米上的应用,同时为今后玉米的配合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

邢云滈[9](2017)在《糯玉米植株生长动态模拟及其新组合评价筛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糯玉米组合津农糯1502生长过程进行数学模拟,以数学形式来模拟糯玉米各个器官生长过程,来做为糯玉米可视化动态仿真的基础。糯玉米组合津农糯1502出苗后,对其叶序、叶长、叶宽、叶面积、茎粗、株高、新叶叶片展开长度、雌穗穗长、雌穗穗粗、雄穗长、雄穗分支长、雄穗分支角进行持续调查,能够发现叶序与叶长和叶序与叶宽符合一定的函数关系,在单片叶上,叶长与叶宽仍符合一定的函数关系。在糯玉米叶面积随天数的改变的变化过程符合logistic函数方程,糯玉米的茎粗、株高、雌穗长、雌穗粗随天数的改变的变化过程均符合logistic函数方程。在叶片展开长度与天数变化符合线性函数方程。叶脉的生长变化可以用物理学中的斜抛运动来进行模拟,雄穗的生长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方程,雄穗的分支展开过程可以通过数学中的空间结果来说明,分支的展开时间可通过logistic函数的反函数来进行描述。利用前人研究得到的糯玉米评价体系,对糯玉米新品种进行评价,进而来以此验证前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适用性,为今后糯玉米育种工作减轻不必要的工作量。种植前一年所配的N1501、N1502、N1503等72个糯玉米组合,并进行评价筛选打分,来淘汰劣质组合,保留优良组合,通过对72个糯玉米组合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与前人构建的评价标准作为比对,整体上来筛选糯玉米的好坏。主要的调查指标有糯玉米生育期、糯玉米鲜果穗产量性状、糯玉米抗性性状、糯玉米商品性状、糯玉米农艺性状、糯玉米食味品质6大方面。对72个糯玉米组合的评价筛选结果是仅有N1502与N1513通过前人研究的糯玉米评价体系中的所有指标标准。

解颜宁[10](2016)在《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产量比较试验,选取其中植株性状最优良的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方法研究。实验结果概括如下:1.通过对比行粒数、穗长、穗粗、穗重、穗行数、每亩产量及百粒重等果穗性状,选择出产量较大的且果穗各个性状较好的一组进行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重、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穗行数和籽粒产量的数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当施肥量达到N6(250kg/公顷)时,各个性状均达到最大值,平均单穗重达到314.82克,比施肥量0kg/公顷的N1组单穗重提高61.18克,同时百粒重也提高了3.6克,极大的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可以看出,通过合理增加施肥量,可以达到高产增收的显着效果。3.在这6个密度的处理中,5.8万株/公顷是糯玉米品种吉糯13的最适密度,产量达到了16741.4kg/公顷。而播种密度最高的试验组M6(7.2万株/公顷)的产量为16054.5kg/公顷,播种密度过低而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当播种密度大于最适播种密度时(5.8万株/公顷)播种密度低植株产量较低的原因是:播种密度低,使玉米的双苞率变高,导致平均行粒数有所降低,土地和养分等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是播种密度过低而产量不高。4.玉米果穗产量受播期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播种日期的后延,玉米的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都显着下降,原因就是随着播期延后,温度落差较大,积温相应减少,对玉米籽粒的灌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以至于产量下降糯玉米从播种到作物成熟,所需的有效积温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是否达到积温标准,玉米能够取得高产的首要条件就是满足积温条件。所以适宜的播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糯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实践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糯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施用菌糠条件下播期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分析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影响
    2.2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淀粉相对含量的影响
    2.3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脂肪相对含量的影响
    2.4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粗纤维相对含量的影响
    2.5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苯丙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6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赖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7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苏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8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缬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9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亮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10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异亮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2.11 播期对晋糯18不同生育期籽粒总氨基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施用菌糠对糯玉米营养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3.2 糯玉米不同生育期籽粒营养及品质成分变化
    3.3 播期对糯玉米营养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2)有效积温与夏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磷钾积累定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积温概念及其起源
    1.3 作物生长模型
        1.3.1 作物生长模型的定义与分类
        1.3.2 作物生长模型的作用
    1.4 作物生育指标的模拟研究
        1.4.1 叶龄指数
        1.4.2 株高
        1.4.3 叶面积指数
        1.4.4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1.5 作物氮磷钾养分的模拟研究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植株表观长势指标测定
        2.4.2 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和养分积累量测定
        2.4.3 气象指标获取
        2.4.4 作物生长模型及其推导
        2.4.5 数据归一化及其模型应用
        2.4.6 模型有效性检验
        2.4.7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定量模拟和产量分析
    3.1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定量模拟
        3.1.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3.1.2 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生长模型的检验
        3.1.3 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3.1.4 夏玉米最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特征参数分析
    3.2 不同氮磷钾施肥夏玉米产量分析及其与穗部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
        3.2.1 不同氮磷钾施肥夏玉米产量分析
        3.2.2 夏玉米产量与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分析
    3.3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定量模拟
        3.3.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量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3.3.2 夏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量生长模型的检验
        3.3.3 夏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3.4 讨论
        3.4.1 不同氮磷钾施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4.2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模型
        3.4.3 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增长曲线及特征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表观长势指标定量模拟
    4.1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叶龄指数定量模拟
        4.1.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叶龄指数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4.1.2 夏玉米叶龄指数生长模型的检验
        4.1.3 夏玉米叶龄指数生长模型的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4.2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株高定量模拟
        4.2.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株高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4.2.2 夏玉米株高生长模型的检验
        4.2.3 夏玉米株高生长模型的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4.3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定量模拟
        4.3.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4.3.2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生长模型的检验
        4.3.3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4.4 讨论
        4.4.1 不同氮磷钾施肥对夏玉米各生育指标的影响
        4.4.2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各生长发育指标模型
        4.4.3 夏玉米各指标增长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养分积累量定量模拟
    5.1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氮素积累量定量模拟
        5.1.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氮素积累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5.1.2 夏玉米相对氮素积累量生长模型的检验
        5.1.3 夏玉米相对氮素积累量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5.2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磷素积累量定量模拟
        5.2.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磷素积累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5.2.2 夏玉米相对磷素积累量生长模型的检验
        5.2.3 夏玉米相对磷素积累量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5.3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钾素积累量定量模拟
        5.3.1 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钾素积累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及模型模拟
        5.3.2 夏玉米相对钾素积累量生长模型的检验
        5.3.3 夏玉米相对钾素积累量增长速率及特征参数分析
    5.4 年际间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5.5 讨论
        5.5.1 不同氮磷钾施肥对夏玉米养分积累的影响及其养分积累特性
        5.5.2 基于有效积温的夏玉米养分积累模型
        5.5.3 夏玉米养分积累增长速率与特征参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水分胁迫影响糯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物质转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中水分含量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物质转运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 产量与光合特性参数的相关性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3 产量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性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3.3 产量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糯玉米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3.3 产量与碳氮代谢的相关性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方向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类型
    1.1甜玉米
    1.2糯玉米
    1.3甜糯玉米
    1.4笋玉米

(5)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方案设计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夏填闲作物不同密度种植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研究
    3.1 夏填闲作物不同密度处理对作物生长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作物不同部位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养分的影响
    4.1 设施土壤全氮含量状况
    4.2 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垂直分布状况
    4.3 夏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脲酶活性和后茬初期表层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4.4 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磷养分的影响
    5.1 设施土壤总磷含量状况
    5.2 设施土壤各土层有效磷含量状况
    5.3 设施土壤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状况
    5.4 不同处理对设施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的影响
    5.5 设施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后茬初期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状况
    5.6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土壤pH、含盐量、C/N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状况
    6.1 设施土壤pH状况
    6.2 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状况
    6.3 设施土壤C/N和微生物量碳状况
    6.4 设施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6.5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夏填闲饲用甜高粱种植对未揭膜设施土壤氮磷素的吸收及土层间运移影响研究
    7.1 试验设计
    7.2 不同处理填闲饲用甜高粱生物量和养分吸收状况
    7.3 不同处理对未揭膜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
    7.4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
    8.1 试验田间管理
    8.2 全年蔬菜氮磷吸收量和夏填闲作物种植氮磷吸收量状况
    8.3 年际间设施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变化状况
    8.4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9.1 综合讨论
    9.2 主要结论
    9.3 论文研究创新点
    9.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6)灌溉和种植方式对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硏究现状
        1.3.1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3.2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3.3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4 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5 行距配置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6 行距配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量指标及方法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处理对土壤水热的影响
    3.1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1.1 地膜覆盖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1.2 行间配置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1.3 灌水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全生育期0-60cm土壤贮水量差异
        3.2.2 不同处理各生育时期0-60cm土壤贮水量差异
    3.3 不同处理对全生育期内总耗水量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4.1 覆膜处理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
        3.4.2 不同灌水水平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生长的影响
    4.1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株高的影响
    4.2 株高Logistic模型及其特征值
    4.3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茎粗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5 叶面积指数修正Logistic模型
    4.6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7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8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5.2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耗水量与糯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5.5 不同处理对糯玉米品质的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糯玉米自交系淀粉形成特性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淀粉特性研究进展
        1.1.1 淀粉理化特性
        1.1.2 淀粉合成相关酶
        1.1.3 籽粒质构特性
        1.1.4 光合参数
        1.1.5 营养组分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光合参数测定
        2.3.2 籽粒性状测定
        2.3.3 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测定
        2.3.4 淀粉合成酶的测定
        2.3.5 淀粉提取
        2.3.6 淀粉理化特性测定
        2.3.7 鲜食籽粒质构特性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灌浆结实期糯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差异
        3.1.1 净光合速率
        3.1.2 蒸腾速率
        3.1.3 气孔导度
        3.1.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3.2 灌浆结实期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形成特性差异
        3.2.1 籽粒性状差异
        3.2.2 籽粒可溶性糖及支链淀粉含量差异
        3.2.3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差异
        3.2.4 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差异
        3.2.5 淀粉特性相关分析
    3.3 鲜食采收期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形成特性差异
        3.3.1 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3.3.2 支链淀粉含量差异
        3.3.3 淀粉理化特性差异
        3.3.4 籽粒质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糯玉米光合参数对品质的影响
        4.2.2 糯玉米籽粒性状对品质的影响
        4.2.3 糯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对品质的影响
        4.2.4 糯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酶对品质的影响
        4.2.5 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对品质的影响
        4.2.6 鲜食采收期糯玉米质构特性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8)四川当前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类群及产量配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玉米种质资源的形成与利用
        1.1.1 玉米的起源与驯化
        1.1.2 玉米的传播与分布
        1.1.3 玉米的种质多样性与分类
        1.1.4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1.2 DNA分子标记与测序技术的发展
        1.2.1 分子标记的类型
        1.2.2 传统(一代)测序技术简介
        1.2.3 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的突破
        1.2.4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
        1.2.5 各类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
    1.3 植物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群划分
        1.3.1 配合力的概念
        1.3.2 配合力的测定及评价
        1.3.3 配合力在植物中的研究概况
        1.3.4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的研究进展
        1.3.5 基于配合力的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
        1.3.6 基于分子标记的玉米类群划分
    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对重要性状的研究进展
        1.4.1 连锁不平衡(LD)的概念及原理
        1.4.2 影响连锁不平衡(LD)的因素
        1.4.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发展
        1.4.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1.4.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基于SNPs的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遗传特征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DNA样品制备
        2.1.3 玉米GBS文库构建与测序
        2.1.4 SNP基因型鉴定
        2.1.5 SNP统计分析
        2.1.6 亲缘关系评估
        2.1.7 群体结构分析
        2.1.8 连锁不平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因组DNA提取
        2.2.2 Illumina xten测序
        2.2.3 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2.2.4 SNP的鉴定与筛选
        2.2.5 SNP特征分析
        2.2.6 Kinship分析
        2.2.7 群体结构分析
        2.2.8 主成分分析
        2.2.9 系统发育树分析
        2.2.10 亚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2.2.11 连锁不平衡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2.3.1 GBS提供经济高效的基因分型技术
        2.3.2 四川当前玉米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2.3.3 四川当前玉米育种自交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距离
        2.3.4 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与利用
第三章 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产量配合力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杂交组合配制
        3.1.3 田间试验设计
        3.1.4 产量相关性状调查
        3.1.5 性状资料的整理与描述
        3.1.6 表型差异显着性检验
        3.1.7 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3.1.8 表型相关性分析
        3.1.9 杂种优势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群体表现
        3.2.2 组合间的表型方差分析
        3.2.3 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3.2.4 亲本配合力效应与杂交组合表型的相关性
        3.2.5 144个自交系的综合评价
        3.2.6 杂种优势分析及杂优类群划分
    3.3 讨论与结论
        3.3.1 玉米产量性状及其配合力相关性
        3.3.2 配合力评价中测验种的选择
        3.3.3 四川当前育种自交系配合力评价与后续应用
        3.3.4 四川当前玉米育种自交系的杂优类群划分
第四章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试验和性状调查
        4.1.3 基因型鉴定
        4.1.4 亲缘关系、LD和群体结构评估
        4.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关联分析模型的选取
        4.2.2 产量性状GCA显着位点
        4.2.3 两个环境中的一致性GCA位点
        4.2.4 本研究中产量GCA位点与早期结果的比较
    4.3 讨论与结论
        4.3.1 适合关联分析表型性状的选择
        4.3.2 关联分析群体构建
        4.3.3 LD大小及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3.4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位点研究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5.1 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遗传结构
    5.2 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产量性状配合力
    5.3 基于四川当前玉米种质的GCA分子位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糯玉米植株生长动态模拟及其新组合评价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现状
        1.2.1 作物生长模拟概念
        1.2.2 作物生长模拟发展历史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研究意义
    1.3 鲜食糯玉米概况
        1.3.1 糯玉米简介
        1.3.2 糯玉米的特性和用途
        1.3.3 玉米评价筛选研究
        1.3.4 玉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3.5 鲜食玉米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1.3.6 鲜食糯玉米组合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应用
        1.3.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糯玉米植株生长动态模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测定项目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玉米叶片动态模拟
        2.2.2 糯玉米株高茎粗变化动态模拟
        2.2.3 糯玉米雄穗动态模拟
        2.2.4 糯玉米雌穗生长动态模拟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三章 糯玉米新组合评价体系的应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测定项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糯玉米产量评价
        3.2.2 糯玉米抗逆性评价
        3.2.3 糯玉米农艺性状评价
        3.2.4 糯玉米组合生育期
        3.2.5 糯玉米食味评价
        3.2.6 糯玉米商品品质评价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前言
    1.1.糯玉米特点
        1.1.1 糯玉米主要成分
        1.1.2 口感及消化率
    1.2 研究意义
        1.2.1 糯玉米的工业价值
        1.2.2 糯玉米的饲用价值
        1.2.3 糯玉米的经济效益
    1.3 国内外糯玉米发展情况
        1.3.1 国外糯玉米发展情况
        1.3.2 国内糯玉米发展情况
    1.4 综合发展前景
    1.5.生育特性
        1.5.1 糯玉米的植株性状
        1.5.2 糯玉米的苗期生长特点
        1.5.3 糯玉米的干物质积累特点
        1.5.4 糯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
    1.6 研究影响鲜食糯玉米口感品质的因素
        1.6.1 糯玉米营养品质及不同收获期的品质变化
        1.6.2 栽培方法对糯玉米品质的影响
        1.6.3 鲜食糯玉米最适采收期的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高产糯米各品种产量比较试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法试验
        2.2.1 糯玉米氮肥肥力试验设计
        2.2.2 糯玉米播种密度试验设计
        2.2.3 糯玉米播种期试验设计
    2.3 试验调查项目和统计分析方法
        2.3.1 田间调查项目
        2.3.2 室内考种项目
        2.3.3 品质分析
        2.3.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糯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
        3.1.1 糯玉米各品种的主要物候期表现调查
        3.1.2 糯玉米各品种的田间农艺性状表现
        3.1.3 糯玉米各品种穗部性状表现
        3.1.4 糯玉米各品种的田间抗病性表现
        3.1.5 糯玉米各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
        3.1.6 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
    3.2 氮肥效果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追肥水平对吉糯13性状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
        3.2.2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各性状的方差分析:
    3.3 糯玉米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的结果与分析
        3.3.1 播种密度对糯玉米吉糯13号的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3.2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糯玉米各性状的方差分析
    3.4 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播期不同对糯玉米吉糯13号的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4.2 播期不同,糯玉米吉糯13号之间百粒重性状多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糯玉米高产栽培条件
第五章 结论
    5.1 优质高产糯玉米高产品种筛选分析结果
    5.2 不同肥力条件下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结果分析
    5.3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结果分析
    5.4 不同播期条件下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结果分析
    5.5 综合分析种植条件对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糯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实践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施用菌糠条件下播期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南晓洁,周伟,郭尚.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2]有效积温与夏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磷钾积累定量化研究[D]. 陈杨.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水分胁迫影响糯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D]. 叶玉秀. 扬州大学, 2021
  •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0(18)
  • [5]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D]. 裴志强.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6]灌溉和种植方式对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D]. 段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糯玉米自交系淀粉形成特性及其与品质的关系[D]. 赵夺.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四川当前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类群及产量配合力研究[D]. 冷益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7)
  • [9]糯玉米植株生长动态模拟及其新组合评价筛选研究[D]. 邢云滈. 天津农学院, 2017(01)
  • [10]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解颜宁.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实际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