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一、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郭亚荣[1](2021)在《去端肽胶原修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人类最常见的阻生齿,容易引起冠周炎、疼痛、张口受限、颌面部肿胀和间隙感染等。预防性拔除可导致邻近软组织、骨组织甚至邻牙出现问题的下颌第三磨牙已成为多数口腔临床医师的共识。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与邻牙之间骨间隔往往缺如,拔除后处理不当可造成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Teruplug去端肽胶原蛋白是一种网状多孔、表面粗糙的去端肽低抗原性生物材料,其表面网状结构不仅利于血液吸附和聚集,并且可以吸收周围组织细胞,使其在结构体中形成新生组织,表现出良好的骨组织愈合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1.评价Teruplug去端肽胶原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2.研究Teruplug去端肽胶原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经本院影像科同一技术人员使用同一台设备拍摄曲面体层片,同一医生术前测量第二磨牙远中颊侧的牙周探诊深度。对134名患者,采用涡轮钻微创拔除下颌第三磨牙168例,将上述患者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Teruplug去端肽胶原蛋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记录拔牙创出血情况、疼痛程度、开口度、拔牙创愈合情况和干槽症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且通过口腔检查和曲面体层片诊断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为水平中位阻生的患者32例。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前用标准牙周探针测量并记录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侧的探诊深度。常规不去骨微创拔除患牙,随机选择同一患者一侧拔牙窝作为实验组,植入Teruplug去端肽胶原,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常规植入胶质银明胶海绵。拔牙术后3个月和6个月测量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探诊深度,并由我院同一影像科医师用同一设备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我科同一医师在获得的CBCT图像中测量第二磨牙远中的新生骨的骨高度和骨密度,并利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新生骨的体积。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eruplug去端肽胶原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1)Teruplug胶原组术后的出血情况和张口受限程度均显着低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拔牙后自然愈合相比,拔牙窝内植入Teruplug胶原可有效缓解拔牙术后出血和张口受限。(2)实验组术后24h和2d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组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Teruplug胶原不会增加患者术后主观疼痛程度。(3)术后7d对照组有9例(10.7%)拔牙创裂开和3例干槽症(3.6%),而实验组仅有2例拔牙创裂开(2.3%)和1例干槽症(1%),拔牙创裂开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Teruplug去端肽胶原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均较术前(4.20±1.82,4.40±2.27)降低,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48h实验组(2.67±1.10)患者的主观疼痛症状严重性低于对照组(3.31±0.2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CBCT可见第二磨牙远中新生骨明显的骨小梁结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Teruplug胶原组新生骨的骨高度和骨密度均优先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Teruplug胶原组新生骨的骨体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新生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去端肽胶原可有效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出血,也可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有利于拔牙创的早期愈合。2.去端肽胶原有利于拔牙后牙槽骨缺损的重建和修复,也可降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的探诊深度。

李宁宁[2](2021)在《CGF行位点保存术对减数前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CGF用于位点保存术对正畸减数拔牙创口的愈合、尖牙移动及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效果。观察单独采用CGF行位点保存术后的正畸减数拔牙区骨高度、骨宽度的保存效果及骨密度的情况,比较间隙关闭过程中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比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为正畸减数关闭拔牙间隙提供足够的骨量和预防牙龈折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至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因正畸治疗需要拟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II类年轻患者23名(13~30岁),共46个拔牙位点。将患者拔牙窝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每例患者右侧拔牙窝),对照组(每例患者左侧拔牙窝),每组有23个拔牙位点。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下行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术,实验组拔牙窝采用CGF行位点保存术,对照组拔牙后常规处理,让新鲜血液充满牙槽窝,2周后由同一组医务人员行正畸直丝弓固定矫治。通过CBCT及临床检查测量记录对术前、术后3个月时上颌拔牙窝局部牙槽骨高度、宽度及拔牙窝骨密度进行测量,测量尖牙移动1个月的距离,测量计算间隙关闭过程中两组牙龈折痕的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测量指标行两组之间对比,探讨CGF用于位点保存术对正畸减数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牙槽窝骨密度: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牙槽窝区灰度值的测量数据,对比术后3个月拔牙窝区域CBCT影像灰度值,结果实验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牙槽嵴骨高度: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嵴高度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牙槽嵴宽度: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嵴宽度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4)尖牙移动距离: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尖牙远中移动1个月距离的测量数据,结果显示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牙龈折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龈折痕的出现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牙龈折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1)CGF应用于拔牙窝位点保存术可有效延缓牙槽骨吸收,增加牙槽窝骨密度,维持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2)正畸牙齿在位点保存术区移动,移动速度与在正常牙槽骨中移动无明显差别;(3)CGF应用于正畸减数拔牙窝内位点保存术可有效地减少牙龈折痕的发生,并能降低牙龈折痕的严重程度。

雷予曦[3](2021)在《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术后3天观察各项指标与单纯采用反角涡轮机拔除临床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后6个月牙槽骨变化的差异,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治疗方法,为微创拔除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要求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病例,共45例,按照纳入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共25例患者,其中男14名,女11名,年龄范围:18-47岁,平均年龄:28.20±7.20岁;对照组:采用反角涡轮机法,共20例患者,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范围:19-36岁,平均年龄:26.50±4.48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术后抗炎治疗3天,术后3天复诊,记录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诊拍摄CBCT,并测量拔牙窝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术后牙槽窝底部骨组织的形成高度。从手术至复诊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师操作,所有测量及记录均由同一位助手完成。所有CBCT拍摄均由由同一位技师完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排除,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月出现拔牙创肿胀,多次局部采用3%双氧水加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未见明显好转后,与患者沟通后,二次手术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坏死,将其移除后行局部清创,后肿胀消退;另1例为术后1.5月出现拔牙创肿胀,抗炎后未见肿胀消退,局部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已经完全愈合,创口内有少量食物残渣,清创后愈合良好。手术时间:实验组:36.68±2.78min,对照组:26.85±1.81min,t=13.64,P=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疼痛程度(VAS评分):实验组平均得分2.92±1.15分,对照组平均得分3.75±1.02分,Z=2.357,P=0.01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Z=2.048,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肿胀程度:实验组中度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多,重度肿胀较实验组少,Z=1.982,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张口受限程度:实验组以轻、中度张口受限为主,较对照组张口受限程度轻,Z=5.879,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2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74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1.96±0.59mm,Z=2.787,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16±0.41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45mm,Z=0.788,P=0.4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0.27±1.38mm,对照组平均值为9.22±1.58mm,秩和检验,Z=2.31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5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49±0.17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0.93±0.32mm,Z=4.60,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59±0.19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77±0.22mm,Z=2.72,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3.67±1.30mm,对照组平均值为11.13±1.51mm,Z=4.52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较采用反角涡轮机法拔除效果较好;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牙槽骨吸收少,牙槽窝骨形成量较多,可以有效恢复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减少远中牙槽骨的的缺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微创、高效”双重效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宝喆[4](2021)在《涡轮机法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涡轮机去骨与不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比分析二者术后疼痛、肿胀、干槽症、拔牙创出血及张口受限的程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140例,所有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术前均签署拔牙知情同意书,根据拔牙术中是否去骨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年龄为18~30岁。实验组患者术中使用涡轮机去除覆盖牙冠周围骨质至牙冠最大周径,对照组患者术中仅使用涡轮机分牙而不去骨。所有患者在术前准备、局部麻醉、切开翻瓣、牙槽窝处理及缝合创口上均由同一医生进行且方法上完全一致;术后给予同剂量抗生素;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1d、2d、3d疼痛情况;术后1d、2d、3d面部肿胀情况及肿胀持续时间;术后1周内干槽症的发生率;术后30min、1d、2d出血情况;术后2d、3d、7d张口受限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7.0±2.0min,对照组33.0±7.0min,手术时间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1d、2d、3d两组疼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去骨与不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术后疼痛程度影响不明显,同时结果表明疼痛程度在术后三天呈递减趋势。术后三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肿胀的增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三天实验组最大肿胀增量值(2.0±1.4)与对照组最大肿胀的增量值(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造成实验组术后肿胀程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去骨范围大,手术创伤大。实验组肿胀持续天数(4.0±2.0)长于对照组(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0min、1d、2d的出血等级构成和术后2d、3d、7d的张口受限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干槽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干槽症发生率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不适。2.不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肿胀程度,缩短肿胀持续时间。3.去骨与不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术后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拔牙创出血、干槽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王路[5](2021)在《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传统的固定桥和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的方式相比,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邻牙,咀嚼效率高,患者使用舒适度更高等优点。目前,种植修复技术已被证为一种有效且成功率很高的治疗方法。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种植修复逐渐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缺牙的修复中。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修复缺失牙,传统种植术需要在拔牙窝愈合后植入种植体,虽然大多临床病例术后效果较理想,但随之也存在随着拔牙创愈合所产生的软硬组织缺损等风险,而即刻种植术能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修复治疗时间及一定程度上保留软硬组织。而磨牙区承担主要的咀嚼功能,即刻种植术能尽早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过往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组织感染的情况、生物并发症的概率和其边缘骨吸收量高于牙周健康者,且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率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得出结论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修复失败率高于牙周健康患者。但目前有一些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经过早期或同期完整牙周治疗后即刻植入种植体,与牙周健康患者比较,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修复体短期临床疗效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提示了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提出设想,探讨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的可行性及其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目的本文将通过对慢性牙周炎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病例和牙周健康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病例的观察研究,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磨牙区即刻种植与牙周健康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进行磨牙区单颗即刻种植修复的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仅纳入无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慢性牙周炎患者,另一组为对照组,牙周健康患者。术前一周,实验组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性治疗,种植手术中两组患者进行磨牙区单颗患牙拔除后立即植入一颗种植体,并在手术3个月后修复。使用影像学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3个月和冠修复3个月时边缘骨吸收量,同时收集冠修复3个月后牙龈指数、改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比,用SPSS 25.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代表有统计学意义,若P<0.01则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结果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共50颗,实验组共植入种植体35颗,其中男性患者植入22颗种植体,女性患者13颗种植体,平均年龄(45±2.4)岁,种植体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15颗,其中男性患者植入8颗种植体,女性患者7颗种植体,平均年龄(42±1.8)岁,种植体成功率为100%。边缘骨吸收量(Marginal bone resorption,MBR):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0.49±0.12)mm,冠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MBR平均为(0.69±0.11)mm,对照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时MBR平均为(0.44±0.11)mm,冠修复3个月后对照组MBR平均为(0.68±0.12)mm。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及冠修复3个月后的平均MBR,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两组患者冠修复后3个月复诊,实验组牙龈指数均值为0.32±0.61,对照组牙龈指数均值为0.36±0.68。P=0.814(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值:实验组冠修复3个月后平均为(2.54±0.43)mm;对照组冠修复3个月后平均为(2.45±0.28)mm,P=0.38(P>0.05),无统计学差异。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实验组冠修复3月时平均为0.71±0.70,对照组冠修复3个月时平均0.76±0.68,P=0.16(P>0.05),无统计学差异。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位点百分比:冠修复3个月时实验组BOP(+)3例,BOP百分比为8.6%,冠修复3个月时对照组BOP(+)1例,BOP百分比为6.7%,P=0.2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研究的限制范围内,在牙周炎情况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慢性牙周炎患者拔除磨牙区患牙后立即将种植体植入拔牙槽内,短期观察并不会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而且也会产生同样有利的组织整合类型。

王宁[6](2021)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骨量不足会对种植体植入及远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为增加骨量需要通过各种骨增量技术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尽管各种骨替代材料研究迅猛发展,但它们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来源有限、传播疾病风险、价格高昂等。自体牙本质因其化学成分与牙槽骨几乎相同,具有与皮质骨相似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所以作为一类新型骨替代品近来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病例观察评价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牙槽窝位点保存及种植术中骨增量手术的成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进行牙槽骨位点保存以及种植骨增量的患者13例,共植入17枚植体,年龄36~68岁。6例患者微创拔牙后,使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延期植入7枚种植体;5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使用PDADM进行GBR恢复唇侧牙槽骨缺损,植入6枚种植体;3例患者使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增加牙槽骨高度,植入4枚种植体(有一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位点保存及上颌窦提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植骨区愈合情况及轮廓外形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植骨区骨再生的状况。2例进行位点保存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种植术中使用环钻取得移植区骨组织进行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组织形态学分析。随访期间对患者术后反应、满意度、口腔卫生及口腔粘膜健康情况依据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一般状况评价:(1)所有病例均达到初期愈合,术后反应轻微,无感染、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所有植体在植入时均达到良好的初期稳定。(3)所有种植体在术后3-6个月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上部修复,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4)所有患者种植体在随访期间均100%存留,且未见骨吸收及牙龈病变。(5)随访期间对患者口腔卫生进行定期评价干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健康程度均明显改善。2.骨再生效果的评价:(1)位点保存术后即刻高度(H0)均值为14.60mm,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前)骨高度(H1)均值为13.39mm,相比较差异明显。说明位点保存后牙槽骨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吸收,这种不可避免地吸收同样也发生在使用Bio-oss以及其他异种骨移植材料进行位点保存的结果中。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后即刻)骨高度(H2)均值为12.65mm,位点保存术后12个月骨高度(H3)均值为12.14mm,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果稳定。(2)上颌窦底提升术前骨高度(H0)均值为3.81mm,术后3个月骨高度(H1)均值为11.22mm,术后12个月骨高度(H2)均值为10.99mm。分析比较得出:提升后3个月高度H1较提升前高度H0明显增高;提升后12个月高度H2较提升前高度H0差异明显,提升后骨量明显增加,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成骨效果良好。提升后3个月骨高度H1与提升后12个月骨高度H2可见两者无明显区别,说明PDADM成骨效果稳定。(3)即刻种植术前骨宽度(W0)均值为6.00mm,术后3个月骨宽度(W1)均值7.66mm,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均值7.53mm。统计学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宽度W1较术前宽度W0相比较明显增加;术前骨宽度W0与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对比说明两者差异明显,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植入跳跃间隙以及唇侧恢复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成骨效果。术后3个月宽度(W1)与术后12个月宽度(W2)相比较可见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PDADM术后长期成骨效果稳定。(4)因牙本质颗粒为部分脱矿,术后即刻CBCT可见骨移植再生区显示高阻射影,随访期间CBCT检查可见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骨移植再生区密度逐渐降低,是因牙本质颗粒逐渐被吸收,再生的新骨未完全成熟导致。(5)组织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3个月后牙本质颗粒与新骨直接结合,新生骨小梁排列混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不成熟的编织骨浸润包绕在移植物吸收的部位。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以拔牙后椅旁即刻制备的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在种植治疗相关的骨增量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研究发现,所有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所有病例均完成上部修复,术中术后均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随访一年期间所有修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患者自觉满意。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PDA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由于来源于自体,无排斥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且制作简单快捷效果确实。因此PDADM有望成为种植骨增量治疗中可选择的一种骨移植材料。

马永清,杨苗苗[7](2020)在《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用心电监护拔牙的糖尿病患者300人,随机平分为3组,实验组拔牙术后填塞胶质银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填塞医用明胶海绵,空白对照组则不置入任何材料。在术后30 min及24 h观察创口出血情况,在术后第3天、第7天复诊观察术区感染情况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出血率和感染率分别为5%和4%,对照组分别为12%和1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1%和20%,实验组术后出血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平均值要低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胶质银明胶海绵有着良好的止血和抗炎性能,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胡晴[8](2020)在《单颗上前牙唇侧骨壁部分缺损拔牙窝的即刻种植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评价单颗上前牙在唇侧骨壁局限性骨缺损位点与唇侧骨壁完整位点的即刻种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拟进行单颗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患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将唇侧骨壁缺损存在不超过冠方二分之一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进行翻瓣即刻种植,将唇侧骨壁完整的患者分入对照组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种植体留存率、术后并发症、唇侧骨壁吸收和粉/白美学评分等临床观测指标的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患者38例,(39.2±5.8,19-45岁),植入38颗种植体。其中试验组1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7,平均年龄37.6±5.3岁;对照组1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9/10,平均年龄40.8±6.7岁。在种植体植入后12个月的观察期内,整体种植体留存率为97.4%,仅对照组有1颗种植体脱落,余留种植体均未报告并发症。两组患者唇侧骨壁在术后6个月内均发生吸收,骨板厚度和高度均减少,试验组变化值:冠方厚度(1.32±0.74)mm,中部厚度(0.53±0.89)mm,根尖厚度(0.36±0.70)mm,高度(0.24±0.15)mm;对照组变化值:冠方厚度(1.24±0.57)mm,中部厚度(0.83±0.46)mm,根尖厚度(0.38±0.72)mm,高度(0.25±0.23)mm。最终修复完成时,两组均有良好的粉色美学评分(试验组8.80±2.53,对照组8.74±3.27)和白色美学评分(试验组6.93±1.97,对照组6.91±2.53)。组间对照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唇侧骨壁缺损不超过冠方二分之一的位点进行即刻种植能够获得与唇侧骨壁完整位点即刻种植相似的短期效果。

董事玲[9](2020)在《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背景】牙齿缺失后会发生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和改建,软组织的形态尺寸同时也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拔牙后前半年时间里。传统延期种植在拔牙后4-6月后植入植体,此时牙槽突已经历了大量的软硬组织改建,导致前牙缺失后缺牙区骨量不足以及软组织塌陷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开展多项临床治疗技术以保存骨量,如位点保存术、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以及即刻种植技术等。与传统的拔牙窝自然愈合相比,位点保存术通过拔牙后在牙槽窝内同期填入骨粉及胶原膜,可以更好地保存牙槽骨骨量,对生理性骨吸收和改建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然而,与即刻种植相比,位点保存术依旧缺乏时效性,存在二次骨增量的可能性。研究显示,即刻种植同期植骨可以缓解牙槽嵴吸收,但存在美学风险。结合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优缺点,有学者提出在拔牙后4-8周后进行早期种植治疗的概念。在现有资料中,我们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报告发现,即刻种植对于修复缺失前牙在功能和美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种植体失败及美学风险等方面仍存有较大争议。因此,需要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上颌前牙区不同种植时机的种植修复疗效。【目的】通过纳入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对前牙区单颗种植体的即刻种植与其他时机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方法】根据预设标准,电子检索Pub Med、EMBASE和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2月。所有检索结果导入Endnote X9软件进行重复文献的筛除,得到的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标准审查题目、摘要及全文得出最终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制定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种植体存留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牙槽骨吸收量、美学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结果为292篇,通过导入Endnote X9筛除重复得到208篇文章,2名独立研究员经标题及摘要初步筛选出20篇文献再经全文筛查后得到最终纳入的文献8篇。共计498颗前牙区单颗植体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及以上。纳入研究的文章总体为低偏倚风险。Meta结果显示,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存留率有显着差异(RR=0.94;95%CI:[0.95,1.02];P=0.04),位点保存组优于即刻种植组;即刻种植组美学评分与早期种植相比,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更佳(MD=1.06;95%CI:[0.78,1.36];P<0.0001);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以及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之间种植体存留率无显着性差异;即刻组与位点保存延期组关于边缘骨、粉红美学评分以及并发症的Meta结果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无论选择何时植入植体,种植体在1年的随访期里都显示出高存留率,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治疗相对于即刻种植显示出更高的存留率;即刻种植较早期种植粉红美学评分更高。二单颗前牙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研究背景】上颌前牙区牙缺失除了极大地影响功能,更影响患者的美观。随着口腔种植诊疗技术的发展,上颌前牙区种植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前牙种植治疗已然成为一个可靠且可预测的治疗程序。常规临床种植技术包括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即刻种植因其成功率高、诊疗次数少和疗程较短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有学者认为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低于传统种植方式,有些则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治疗方式的美学效果也有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即刻种植具有缓解牙槽突生理性改建的作用,可获得更好的美学结果,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即刻种植在软组织退缩上有更多的风险,可能影响最终的美学效果。上前牙区常常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病例面临骨增量的需要。前牙区骨增量术包括GBR、骨劈开术、Onlay植骨术等,其中GBR技术具有安全、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骨增量技术。即刻种植一般认为仅需在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的间隙内进行植骨即可,但部分学者提出在间隙内植骨的同时唇侧骨板额外植骨能获得更稳定的骨量。目前这部分研究较少,即刻种植与传统延期种植同期GBR之间疗效比较也尚未明确。【目的】分析比较上颌切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同期唇侧植骨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度在南京市口腔医院行上颌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即刻组(28例)和延期组(29例),两组均同期行GBR。所有患者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查,并通过影像分析软件定位测量种植体肩台下2 mm和10 mm处唇侧水平骨量。两组患者在最终冠修复3月后进行满意度及美学评分。【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在T2时间节点时,即刻组患者在2个位点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少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在2个位点处唇侧剩余骨厚度>2 mm的患者均多于延期组,且即刻组获得更好的粉红美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结论】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体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均能获得高成功率。相较于延期组,即刻种植同期行唇侧植骨术更有利于缓减牙槽骨吸收,维持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张宇辉[10](2020)在《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磨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下颌第三磨牙(Lower Third Molar)拔除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th Factor)单独或联合异体骨移植材料促进下颌第二磨牙(LM2)远中骨缺损区域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患者(80人)随机分为四组(20人),依据M3拔除术后M2远中骨缺损区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Bio-Oss组、CGF组、及CGF+Bio-Oss组。临床检查测定M2远中附着最低点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AL)与牙周探诊深度(PD),影像学检查采用锥形束CT测定下颌神经管上壁至M2远中牙槽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H),按照标准流程行阻生齿拔除术后,依据不同分组于拔牙窝放入相应材料后,6个月复查结果与基线情况比对,评估牙周恢复骨缺损的情况。临床观察与随访术后反应,通过VAS量表评估术后疼痛,记录术区及面部肿胀、下唇麻木等。最终通过统计分析数据,评估CGF在LM3拔除术后对LM2远中骨缺损再生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50人,组间性别分布比例及年龄分布相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测得第二磨牙远中CAL值水平显示一致。Bio-Oss组、CGF组、及CGF+Bio-Oss组均较空白对照组获得更好骨再生(p<0.01),其中应用Bio-Oss组与Bio-Oss+CGF组成骨效果优于CGF组(p<0.01),而CGF+Bio-Oss组和Bio-Oss组无统计学差异(p=0.823,0.979)。CGF组与CGF+Bio-Oss组较空白对照组与Bio-Oss组在术后疼痛上反应更轻(p<0.01),各组在面部肿胀与下唇麻木方面表现并无明显差异。结论CGF单独应用于阻生LM3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修复上有促进牙槽骨再生的效果,与骨替代材料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CGF效果更好。CGF能有效缓解患者阻生齿拔除术后的疼痛。CBCT可以作为精确测量骨缺损的影像学手段。

二、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去端肽胶原修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去端肽胶原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并发症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1.3 手术方法
        1.4 观察时间点和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出血、疼痛程度和开口度比较
        2.2 术后拔牙创愈合情况和干槽症比较
    3 讨论
        3.1 拔牙创止血的机理
        3.2 去端肽胶原可有效预防MTM拔牙后出血
        3.3 去端肽胶原对拔牙创愈合及干槽症发生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部分 去端肽胶原修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的自身对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评估
        2.2 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
        2.3 术后新生骨的高度和密度
        2.4 新生骨体积
    3 讨论
        3.1 第二磨牙骨缺损预后的影响因素
        3.2 去端肽胶原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中的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颌第三磨牙对邻牙远中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CGF行位点保存术对减数前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主要材料与器械设备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前准备
        1.3.2 CGF制备过程
        1.3.3 预备拔牙创
        1.3.4 拔牙创处理
        1.3.5 术后医嘱
        1.3.6 正畸矫治方法
    1.4 研究指标的测量方法
        1.4.1 CBCT扫描方法
        1.4.2 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评价标准
        1.4.3 尖牙远移距离的测量比较
        1.4.4 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牙槽骨宽度比较
    2.2 牙槽骨高度比较
    2.3 牙槽骨骨密度比较
    2.4 牙齿移动速度的比较
    2.5 牙龈折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牙齿缺失后牙槽窝软硬组织的改建及对正畸治疗的影响
    3.2 CGF在位点保存术中应用的优势
    3.3 位点保存术后进行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3.4 牙龈折痕的预防
    3.5 CBCT在牙槽骨骨量变化测量中的运用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伦理学证明
附录B 实验病例
综述 位点保存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的纳入
        2.1.2 超声骨刀
        2.1.3 反角涡轮机
        2.1.4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即邦)
        2.1.5 其他实验器材
    2.2 外科手术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过程
    2.3 复诊
    2.4 观察指标测量方法
        2.4.1 术后疼痛程度
        2.4.2 术后肿胀程度
        2.4.3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
        2.4.4 术后并发症
        2.4.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3.2.1 术后疼痛
        3.2.2 术后肿胀
        3.2.3 术后张口受限
        3.2.4 术后并发症
        3.2.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第4章 讨论
    4.1 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2 超声骨刀临床效果
    4.3 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4 缺陷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拔除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涡轮机法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牙周炎即刻种植修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设备与相关材料
    4.病史采集及手术过程
    5.随访观察
    6.临床评价及测量方法
        6.1 种植成功标准
        6.2 术后反应评价
        6.3 牙槽骨宽度高度测量评价
        6.4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情况的评价
        6.5 组织学评价
        6.6 满意度评价
结果
    1.应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临床效果观察
    2.应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临床效果观察
    3.应用PDADM通过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观察
    4.骨高度及宽度评价结果
    5.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6.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检查结果
    7.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7)
典型病例展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2 实验材料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单颗上前牙唇侧骨壁部分缺损拔牙窝的即刻种植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英文缩略词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美学区即刻种植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无牙颌修复
        病例1:下颌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一例
        病例2:上颌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一例
    上前牙美学区缺失的种植修复
        病例3:上前牙美学区外伤后即刻种植修复一例
        病例4:正畸患者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一例
        病例5:上前牙美学区外伤根折后的即刻种植修复一例
    单牙同期行GBR的种植修复
        病例6:单颗下颌后牙同期植骨的种植病例
临床工作总结
致谢

(9)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美学区拔牙后牙槽突的改建
    1.2 牙槽嵴保存技术
    1.3 前牙骨增量技术
    1.4 前牙种植体的三维位置
    1.5 种植时机的分类及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颗前牙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
致谢

(10)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磨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设计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手术方法
    1.1.4 数据收集
    1.1.5 统计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
    1.2.2 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2.3 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
1.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恢复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去端肽胶原修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的研究[D]. 郭亚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CGF行位点保存术对减数前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D]. 李宁宁.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3]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D]. 雷予曦. 南昌大学, 2021(01)
  • [4]涡轮机法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临床研究[D]. 张宝喆.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D]. 王路.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D]. 王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胶质银明胶海绵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马永清,杨苗苗. 口腔医学研究, 2020(12)
  • [8]单颗上前牙唇侧骨壁部分缺损拔牙窝的即刻种植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D]. 胡晴. 武汉大学, 2020
  • [9]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D]. 董事玲. 南京大学, 2020(09)
  • [10]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磨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评估[D]. 张宇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