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定律在天体上的应用

开普勒定律在天体上的应用

一、开普勒定律在天体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禹轩[1](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事业也势必展开新一轮的改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式教育方法,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适合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以及对有关案例教学法文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案例教学法近几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知网相关内容的检索,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国外,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呈现出起步晚、研究少的现状,并在近几年还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总结归纳并整理出案例教学法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其次,通过问卷法调查了解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案例教学法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调查了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看法,为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针对课程背景,突出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在理论和事实的基础上,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将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付诸实践。最后,以“行星的运动”一节为教学案例,在实践学校选取情况相近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最终进行相同的自我评价表,对比测试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组在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相同的章末测试卷,实验组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可见,案例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的实践具有很大作用。本文以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导师和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常汉森[2](2021)在《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回顾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定海神针,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闪耀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光辉。为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贯彻与落实,2016年底,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其他学科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2020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明确表示:要抓准抓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目前,“课程思政”在高校层面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可塑性更强的高中阶段的开展与实施并不理想。文章以物理学科为例,对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结合“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基于人教版教材必修部分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进行了五项工作。第一,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从“课程”和“思政”两个维度界定“课程思政”核心概念,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结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当前实施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选取部分高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高中生和高中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程度和开展情况。第四,通过对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进行发掘和分析,找出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时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发掘出实验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设计了可行的教学片段,强调物理学科的独特性。第五,文章提出关于高中物理课堂“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议和教学设计,能为今后物理教学及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刘晗[3](2021)在《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天文一学自古有之。它源于哲学,应用算数,杂糅政治,融入社会,在实学导向下,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探求天意、编写历法的工具。西方天文科学自明末入华以来,与中国本土天文思想发生激烈碰撞。经过两个半世纪的博弈,直至晚清,二者在以《谈天》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天文学着作的翻译中达成会通,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本研究在翻译文化史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的观点,构建翻译摄动论。作者以《谈天》1859和1874版译本,及其1851和1869版底本Outlines of Astronomy(直译为《天文学纲要》)为一手资料,通过文本细读、比对,从译法选择、概念理解和译名废立,研究西方天文学概念的引入和科学思想的容受,分析西方天文学的翻译如何使中国古代天文思想偏离其原有轨道,进入近代天文学新轨道,并探讨其中的翻译摄动作用。研究发现,中西天文思想的博弈经历了激烈对垒、反复较量、吸收融会三个阶段。阻碍其翻译和传播的原因,有学科差异产生的天文知识的断层、西方科学理念与中国天人关系的矛盾、西学中源和夷夏之辨等主流社会思潮的抵制。即使在18世纪译有《崇祯历书》等着作,天文仍仅作修改历法之用,无法摆脱皇权的辖制。直至晚清,敏感于新学的士大夫与崇尚科学的新教传教士延续并发展了自明末以来的“西译中述”翻译模式,以李善兰为代表的秉笔华士调节儒学价值观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删述的方式,提纲挈领地将西方近代天文学集大成之作Outlines of Astronomy译成适于国人了解新天文学前沿的《谈天》。在新概念的翻译上,译者沿袭旧词或创立新词,在天算、天官、天文、天学等与astronomy的意义有所交叉的词语中选择“天文”为译名,以除旧立新;又新译nebulae为“星林”、gravitation为“摄力”,引入恒星天文学和天体力学两门新学问。本文认为,以《谈天》为中心的近代天文学译作体现了晚清学者在中西天文博弈和中国新旧天文思想承接上审慎的批判和选择。译者以翻译为媒介,引入新的研究范式,细化学科分类,在理论上满足重建天文学科的必要条件;在关键译名的确立上,以客观实体的“天”取代天人映射的研究主题,一方面解构实学,改变天文的学科性质,另一方面动摇天道观的哲学传统,在思想上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此后,官民合力兴建学堂普及天文教育,在物质上符合现代教育体制下对于开设新学科的要求。晚清译介西方近代天文学,借它山之石,使中国天文学思想发生了近代转向。

张钦徽[4](2021)在《牛顿与胡克的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优先权之争》文中指出牛顿与胡克的有关平方反比与合成轨道运动分析法的优先权之争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柯瓦雷认为胡克坚持平方反比的优先权完全正确;科恩认为胡克最重要的功劳是对曲线轨道运动的分析;韦斯特福对牛顿和胡克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承认了胡克的平方反比和合成轨道运动分析法的优先权。无论优先权属于何者,可以确定的是,胡克的确影响了牛顿的引力思想。通过对牛顿的手稿、胡克的天体力学论文、两者间通信及前人的成果进行研究,认为胡克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向心力的核心概念。

龚枭[5](2020)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自1984年开始举办,距今已有三十六年。这项赛事目前已经作为选拔和培养优秀高中生的重要途径。每年有大批优秀学子通过物理竞赛打开了自己通往顶尖高校的大门。由于物理竞赛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对竞赛试题进行研究,分析考查其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要求,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SOLO分类理论,将试题考查的思维能力划分为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拓展抽象水平四个层次。并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26-35届复赛理论试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考查的思维能力层次逐一划分,统计分析历届试题考查的思维能力情况和各知识板块的思维能力考查情况。然后对四种思维水平的问题考查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另外选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五大板块的典型试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有以下主要特点:1.26-35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考查的题型、题量基本一致。大部分均为计算题,每届题目个数在8-9个。其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大板块中,力学板块分值占比最高,电磁学次之;热学、光学、近代物理三个板块考查占比基本持平,均约为十分之一。2.根据SOLO分类划分结果,26-35这十届复赛试题考查的各思维能力层次占比趋势高度一致,拓展抽象结构问题(E水平)考查最多,关联结构问题(R水平)次之,单点结构问题(U水平)和多点结构问题(M水平)考查很少。整体来看试题要求的思维能力很高。结合具体知识板块分析,五大板块均以考查拓展抽象结构水平问题为主,其次是关联结构水平问题。对五大知识板块考查的思维能力整体水平进行分析,考查的思维能力整体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电磁学、力学、热学、近代物理、光学。3.四种思维层次问题考查特征分析表明:单点结构水平和多点结构水平问题思维特征主要体现在考查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性质、物理规律等。关联结构水平问题思维特征体现在两种知识点的逻辑关联类型:“并联型”关联问题、“串联型”关联问题。拓展抽象问题的思维特征主要体现在四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分别为物理思想方法、物理特色解题方法、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工具的运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对物理竞赛教练的教学,物理竞赛生的学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使得竞赛教练和备赛学生对复赛试题考查的思维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竞赛教练更好地指导和训练学生,让参赛选手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赵岚月[6](2020)在《HPS教育与高中物理微课融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代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教育需要新的活力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微课发展蓬勃。微课的本质是实现知识的提炼和可视化,具体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以视频等声画材料为载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或活动以支持教学。微课一般具有精,短,趣,方便等优点,但目前仍有不足:(1)课程内容资源零散,缺乏核心指导思想;(2)制作水平良莠不齐,评价标准不明确;(3)利用率普遍偏低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与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理念结合的方法,作为微课的核心指导思想。HPS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科学教育中合理添加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实现科学教育背后凝结的价值。论文围绕微课设计和应用策略——“四轮驱动,八步进阶”作为框架,以HPS教育为本,以微课制作为体,以新课引入、教学小结、习题讲评为用进行研究,旨在对HPS教育融入高中物理微课以及该类微课的教学应用进行探讨尝试,主要从课题研究、制作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应用四个维度进行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理论梳理,即分析研究背景,界定所要研究的HPS教育、微课等概念,调查分析目前两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理论基础。第二部分,HPS教育融入高中物理微课的指导原则。该部分明确研究思路,讨论HPS教育有效融入微课的指导思路,HPS教育融入微课的具体步骤。指定融入理念,为素材选择,脚本编写,视频制作,提供基本理论遵循。第三部分,微课制作。该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制作技术,可细分为课题研究,微课设计,制作技术三个方面。第四部分,教学设计与应用。该部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应用。该部分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讨论在新课引入、教学小结、习题讲评三个方面设计微课应用。第五部分,结语。针对研究进行总结,提出不足与展望。

王蕾[7](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性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指出“为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学习中要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下学科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团队协作形式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由此项目式学习能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路径。寻找项目式学习与物理课程的结合点,能够更好的促进物理课程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梳理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优势,接下来构建基于高中物理的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要素,包括项目主题选定、项目团队组建、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活动实施、项目作品展示和项目评价与反思六个要素,并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适用范围。为了增加其可操作性,从教师角度提出了设计项目课程应遵循的五条设计原则:主题具有真实性、公开的成果展示、项目的计划性和持续性探究,以及教师开发项目式学习课程可采取的教学策略:项目主题应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综合性、与课程标准一致,项目开始前为学生搭建支架,驱动问题的设计方法应指向学科的关键知识并且具有逻辑性,项目后期教师采取多元化评价体系。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可操作性,分别设计了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常规类课程的实施案例,指明了此类课程的特点,力图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实践基础。

骆敏[8](2020)在《变译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特点在译文中再现 ——以《方程式的奥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一篇关于《方程的奥秘—50个最伟大的的方程式及其原理》第二章汉译实践报告。原着作者为理查德·科克伦,2016年出版,是一部典型的科普着作。笔者摘译了本书第二章的16个方程式,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基于郭建中教授提出的科普着作四大特点,即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以及在源文文本内容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由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变译理论》中,黄教授强调科技变译的广泛性,认为科技作品最适于变译(科普作品是科技文本的一种变体。他认为翻译的过程考虑读者的需求非常重要,并为此提出了七大变通手段:增、减、编、述、并、改、缩。该翻译报告将以科普着作的四个主要特征为切入点,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七大变通手段,以解决实践的困难和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科学性方面来说,重点在专业词汇的翻译;在通俗性方面,需要多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异,确保译文通俗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学性方面,在描写、叙述以及部分修辞手法方面,需要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性方面,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实验和举例,配图是需考虑的。,因此,在科普读物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使用七大变通手段,尽可能地再现科普着作的四个主要特征。期望这份翻译实践报告总结的解决方法能对类似文本的有所帮助。

杜娅婷[9](2020)在《高中物理必修模块HPS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HPS意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同HPS在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PS教育理念提倡将HPS融入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成为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大量调查发现,我国中学科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都很欠缺。本文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视角,对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进行HPS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学效果评价。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探讨高中物理中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理论基础,确定本研究框架下科学本质的基本要素,归纳融入HPS内容的基本教学模式;二、以高中物理必修模块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教育目标和HPS内容要求,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的HPS内容及体现的科学本质;三、选择高中物理必修模块中“自由落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教学主题,基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分析,进行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研究;四、以“库仑定律”一节为例,实施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本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要求部分包含了HPS内容要求,但还需完善科学本质的具体内容要求;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系列融入的HPS内容数量丰富,呈现方式多样化,能体现科学本质的要素,但仍存在呈现失衡、遗漏、粗略的问题;通过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高中物理融入HPS内容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但是,需要进一步考虑HPS内容的难度与教学对象相适应,需要长期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

苟菲[10](2019)在《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以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例》文中指出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2001年,我国课程改革开始关注不同学科间的整合衔接。2014年,上海浙江开始试行新高考改革,学生面临20种学科组合,意味着我国课程改革逐渐呈现出综合、统一的趋势。因此,关注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利用跨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教学既能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又能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学习进阶既能描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主题的学习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联结更多相关主题的过程,又能让教育工作者清楚地了解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并能用于解决不同学科间整合衔接问题,因此将其应用于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以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研究如何在学习进阶理论基础上进行物理与地理的融合教学。本研究中学习进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二、相应跨学科知识点在物理学科和地理学科的整合衔接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进阶理论。同样,物理与地理的融合教学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地理知识;二是在构建“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时利用了相关地理知识。本文主要内容有:(1)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利用在实习学校收集的学生成绩数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物理与地理学科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与物理的交叉内容作了梳理总结。(3)对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相关知识点作了梳理分析,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利用地理知识“风的形成”编制测试题目并进行实践,对学习进阶进行验证和修订。(4)在“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基础上,以“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物理教学,能降低物理学习的抽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相关知识主题的学习进阶并应用于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开普勒定律在天体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普勒定律在天体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概念的界定
    二、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
        (三) 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二、问卷的回收和整理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三) 描述性分析
        (四) 相关性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与结论
第四章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及教学设计流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 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二) 媒体技术,促进构建
        (三) 重视合作,注重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 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设计
        (二)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设计
        (三) 案例教学的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行星的运动”为例
    一、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课前准备工作
        (一) 教学环境分析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三) 教学目标分析
        (四) 教学内容分析
        (五) 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的课堂实施
        (一) 案例呈现
        (二) 案例讨论
        (三) 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的结果分析
        (四) 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的教学实践反思
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一) 案例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应用的效果
        (二) 案例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应用的前景
        (三) 案例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应用的问题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当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案例阅读材料一“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
    附录4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前测试题
    附录5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测试题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立德树人”的历史背景
        1.1.2 “立德树人”的现代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课程思政”核心概念界定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课程”的概念
        2.1.2 “思政”的概念
        2.1.3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区别
    2.2 必要性分析
    2.3 可行性分析
3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3.1 对于调查问卷的相关说明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问卷的对象和发放情况
    3.2 对于调查的分析
        3.2.1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分析
        3.2.2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分析
        3.2.3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效果分析
        3.2.4 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分析
        3.2.5 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分析
    3.3 调查结论
        3.3.1 物理课结合“课程思政”有充分的有利条件
        3.3.2 物理课结合“课程思政”有向好发展趋势,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3.3.3 学生喜爱的方式和内容多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3.3.4 课程思政已取得初步效果,但体现不完全
        3.3.5 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
4 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
    4.1 必修一思政元素
    4.2 必修二思政元素
    4.3 实验课教学片段设计
5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议和教学设计
    5.1 教师应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素养
    5.2 物理课堂教学环节要有更丰富的设计
        5.2.1 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物理学史
        5.2.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断优化
        5.2.3 加速传统教学评价的转变
    5.3 高中物理课堂“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6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附录2 高中物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译史研究:文史学的贡献
        2.1.1 专着类
        2.1.2 期刊类
    2.2 译者研究:宗教学的贡献
    2.3 译文研究:天文学的贡献
    2.4 问题和缺憾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基础:翻译文化史观
    3.2 新解: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
    3.3 建构:翻译摄动论
第4章 中西天文博弈历程
    4.1 钩沉:域外天文入华
        4.1.1 印阿天文中译
        4.1.2 西方天文中译
    4.2 冲突:天文传统对垒
        4.2.1 中国天文
        4.2.2 西方天文
    4.3 较量:明末接受与拒斥
        4.3.1 概述
        4.3.2 《崇祯历书》
        4.3.3 拒斥之因
    4.4 会通:晚清翻译终成
        4.4.1 概述
        4.4.2 《西国天学源流》
        4.4.3 《谈天》
        4.4.4 其他译作
    4.5 小结
第5章 《谈天》翻译研究
    5.1 译者剖析
        5.1.1 新教传教士译者
        5.1.2 秉笔华士
        5.1.3 翻译模式
    5.2 译介动机
        5.2.1 最初原因:“道”“器”之辩
        5.2.2 最终原因:时代因素
        5.2.3 形式原因与效率原因:译者的使命
    5.3 译法探究
        5.3.1 预翻译
        5.3.2 七条基本规则
        5.3.3 删述
    5.4 小结
第6章 核心译名与概念建构
    6.1 译名的沿用与创立
        6.1.1 沿用旧词
        6.1.2 创译新词
    6.2 学科名称翻译:定义中国近代天文
        6.2.1 术语的历史考察
        6.2.2 “天学”与“天文”
        6.2.3 “天文”的学科意义
    6.3 学科名词翻译:搭建天文话语空间
        6.3.1 星林词群:恒星天文学诞生
        6.3.2 摄力词群:天体力学的萌芽
    6.4 小结
第7章 天文学译介的影响
    7.1 学界接受考察
    7.2 知识体系:学科重心转移
    7.3 治学理念:实学传统解构
    7.4 哲学基础:天道观念嬗变
    7.5 物质资源:台站仪器投建
    7.6 教育准备:教材科普编译
    7.7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研究贡献
        8.1.1 译史梳理
        8.1.2 史料发现
        8.1.3 译本分析
        8.1.4 译名挖掘
    8.2 研究创新
        8.2.1 扩展翻译史研究范畴
        8.2.2 提出翻译摄动论假说
        8.2.3 增添学科史研究视角
    8.3 后续研究
附录1.《谈天》沿用的中国古代汉语词
附录2.《谈天》借用古汉语词形构建的新词
附录3.《谈天》创建的新词
    附录3.1 《谈天》新创译名中发生更改的部分
    附录3.2 《谈天》新创译名中延续使用的部分
参考文献

(4)牛顿与胡克的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优先权之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胡克提出优先权
    1. 有关合成轨道运动的优先权
    2. 有关平方反比律的优先权
二胡克的重要贡献:向心力
三牛顿从未承认胡克的优先权
四结论

(5)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物理竞赛试题的研究现状
        1.2.2 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2.1.2 思维能力
    2.2 SOLO分类理论
第三章 26-35届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分析
    3.1 历年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考查内容统计分析
    3.2 26-35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统计分析
        3.2.1 基于SOLO分类的试题思维能力层次划分标准
        3.2.2 26-35届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对思维能力层次的考查统计分析
        3.2.3 试题总体统计分析
    3.3 四种思维能力层次试题考查特征分析
        3.3.1 单点结构水平问题考查特征
        3.3.2 多点结构水平问题考查特征
        3.3.3 关联结构水平问题考查特征
        3.3.4 拓展抽象结构水平问题考查特征
第四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物理复赛典型试题分析
    4.1 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4.2 电磁学部分试题分析
    4.3 光学部分试题分析
    4.4 热学部分试题分析
    4.5 近代物理部分试题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对物理竞赛教学的启示
        5.2.1 对教师的启示
        5.2.2 对学生的启示
    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HPS教育与高中物理微课融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HPS教育概念界定及研究进展
    第三节 微课概念界定及研究进展
    第四节 HPS与微课结合研究现状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Miller科学本质认识概论
    第三节 Rubba和 Andersen的科学知识本质模式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HPS教育融入高中物理微课的指导原则
第三章 融入HPS教育的高中物理微课编制
    第一节 惯性定律
    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 科学方法发展
第四章 微课制作流程
第五章 融入HPS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第一节 结合微课视频,融入HPS教育理念备课
    第二节 融入HPS教育微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融入HPS教育微课的应用设计说明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成果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个人简历

(7)高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研究
        1.2.2 项目式学习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研究
        1.2.3 项目式学习的应用领域研究
        1.2.4 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1.2.5 总结与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项目
        2.1.2 项目式学习
        2.1.3 项目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比较
    2.2 理论基础
        2.2.1 实用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发现学习理论
3 项目式学习融入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3.1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优势
        3.1.1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1.2 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3.1.3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3.1.4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1.5 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
    3.2 项目式学习实施要素
        3.2.1 项目主题选定
        3.2.2 项目团队组建
        3.2.3 项目计划制定
        3.2.4 项目活动实施
        3.2.5 项目成果展示
        3.2.6 项目评价与反思
    3.3 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适用范围
4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
    4.1 项目式学习设计原则
        4.1.1 主题具有真实性
        4.1.2 公开的成果展示
        4.1.3 项目的计划性
        4.1.4 持续性探究
    4.2 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
        4.2.1 项目主题的选择
        4.2.2 为学生搭建支架
        4.2.3 驱动问题的设计
        4.2.4 提升团队合作的有效性
        4.2.5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5 项目式学习融入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1.1 制作类项目:自制电动机
        5.1.2 情景类项目: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认识过程
    5.2 常规类课程:胡克定律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项目计划书
    附录2 学生自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变译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特点在译文中再现 ——以《方程式的奥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dures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Translation Tools
    2.2 Translation Process
Chapter Three Popular Science and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1 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Popular Science
    3.2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2.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2.2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2.3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to the Practice
Chapter Four Case Studies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Representing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4.1 Translation Methods of Representing“Scientificalness”
        4.1.1 Amplification
        4.1.2 Compilation
    4.2 Translation Methods of Representing“Popularity”
        4.2.1 Omission
        4.2.2 Combination
        4.2.3 Compilation
    4.3 Translation Methods of Representing of“Literariness”
        4.3.1 Compilation
        4.3.2 Narration
    4.4 Translation Methods of Representing of“Interesting”
        4.4.1 Amplification
        4.4.2 Remodeling
Chapter Five Evaluation and Conclusion
    5.1 Evaluation
    5.2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9)高中物理必修模块HPS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与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构思及行文结构
第一章 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HPS和科学本质的内涵
        (一)HPS内涵
        (二)科学本质及其基本要素
    第二节 HPS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育功能
        (一)HPS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二)HPS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
        (三)HPS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科学事业的本质
    第三节 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孟克和奥斯本的融入模式
        (二)互动历史小片段(IHVS)
        (三)锚定历史(AIH)模式
    小结
第二章 高中物理必修模块HPS内容及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第一节 新版课程标准科学本质内容与必修模块HPS内容要求分析
        (一)新版课程标准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二)新版课程标准HPS内容要求分析
    第二节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系列HPS内容分析
        (一)HPS内容的统计说明
        (二)人教版教科书必修系列HPS内容分类量化分析
        (三)人教版教科书必修系列HPS内容子类目分析
        (四)人教版教科书必修系列HPS内容呈现方式分析
    第三节 人教版教科书HPS内容编写特点及体现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一)HPS内容编写特点与选编建议
        (二)HPS内容体现的科学本质分析
    小结
第三章 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一)“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分析
        (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研究
    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一)“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分析
        (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研究
    第三节 “库仑定律”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一)“库仑定律”内容分析
        (二)“库仑定律”教学研究
    小结
第四章 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教学实践——以“库仑定律”为例
    第一节 “库仑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标显性化
        (二)融入HPS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库仑定律”课堂教学有效性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目的
        (二)测量工具
        (三)学生科学本质观前后测试设计
    第三节 “库仑定律”课堂教学有效性测量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测量结果分析
        (二)教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 本课题研究总结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部分重要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提出的科学本质观内涵要素
    附录2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系列HPS内容统计
    附录3 中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4 中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5 教师调查问卷

(10)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以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物理与地理融合教学研究
        1.2.2 学习进阶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跨学科和交叉科学
    2.2 学习进阶
3 高中物理与地理的相关性分析及内容梳理
    3.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与物理的交叉内容
    3.2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 和必修2 相关知识点分析
    3.3 高中物理与地理学科的相关性分析
4 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学习进阶研究
    4.1 构建“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
        4.1.1 确定学习进阶起点
        4.1.2 确定学习进阶终点和进阶水平
    4.2 “曲线运动”学习进阶的验证与修订
    4.3 “曲线运动”的学习进阶
    4.4 小结
5 学习进阶下“曲线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
    5.1 《圆周运动》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反馈
        5.1.1 《圆周运动》教学案例设计
        5.1.2 《圆周运动》教学案例实践反馈分析
    5.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例
        5.2.1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例设计
        5.2.2 教学案例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开普勒定律在天体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刘禹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D]. 常汉森.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3]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D]. 刘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牛顿与胡克的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优先权之争[J]. 张钦徽. 科学文化评论, 2021(02)
  • [5]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研究[D]. 龚枭.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HPS教育与高中物理微课融合的研究[D]. 赵岚月.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高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研究[D]. 王蕾.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变译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特点在译文中再现 ——以《方程式的奥秘》为例[D]. 骆敏.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9]高中物理必修模块HPS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视角[D]. 杜娅婷.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以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例[D]. 苟菲.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开普勒定律在天体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