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系统稳定吗?性能测试

你的系统稳定吗?性能测试

一、你的系统稳定吗? 性能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张坤[1](2021)在《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当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编程基础,引领他们全面地走入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编程教育应运而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于Python语言简单灵活,拥有强大的类库支持,在学术领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是不少新手程序员入门的首选语言。近年来,国内外在线编程学习平台逐渐兴起,图形化编程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但目前各大编程学习平台针对Python还没有配套的教学管理系统,无法引导学生系统高效地学习Python语言。本课题在BlockPY编程创作工具的基础上,搭建了面向师生的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快速走进Python世界,培养其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线编程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根据调研结果,对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而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随后详细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以及编程特征检测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分为在线编程学习平台和编程教学管理平台,后端使用基于web的Django框架技术,前端选择了轻量级的jQuery和Bootstrap开发框架。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个人信息、在线创作、人员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课程学习、我的课堂以及作品评估等模块。其中编程特征检测模块通过定义代码特征检测标准和解析AST语法树来提取学生上传代码的特征,为教师评估学生作品以及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最后,针对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接口响应时间均在100ms以内,验证了平台的功能实现符合预期效果,并确保系统可稳定高效地运行。目前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已经成功上线运行,为各个地区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学服务。

赵鹏[2](2021)在《星载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性能波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星载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简称脉管制冷机)作为航天红外相机载荷和低温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红外焦平面器件提供低温冷源,以提升红外相机的成像质量。“十二五”以来,我国的红外焦平面遥感技术发展迅速,促进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脉管制冷机的水平提升。而红外遥感载荷从预研转向业务应用的发展,也对星载脉管制冷机产品的性能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摆脱原有的研发型生产模式,建立长寿命、高可靠、高一致性、高效生产的货架式航天产品体系,以满足日益繁重的航天研制任务需求。星载脉管制冷机要实现型谱产品,其性能必须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因此确定影响制冷机性能的主要因素,降低制冷机性能波动,即提高制冷机性能的一致性,是本课题的任务和目标,也是一项较复杂且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智力。本文以某型号项目所使用的12W@85K型同轴脉管制冷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一台6W@95K型直线脉管制冷机进行辅助分析,并专门设计了一台可拆卸压缩机和冷指,开展变参数的专项验证实验。首先,针对在工艺控制范围内(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幅度较小)的各因素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其次,通过Logistic有序回归、基于机器学习语言的随机森林回归及XGBoost回归方法得出制冷机性能预测模型,并得出影响性能波动的各因素的特征重要度;最后,将回归模型结果与其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1)根据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基础理论,开展以下研究:首先,基于焓流调相理论建立脉管制冷机的整机相位图,分析脉管制冷机内部零部件的相位情况,并分析整机的相位最佳区域;其次,研究了制冷机主要零部件的能量损失状况,其中重点分析了回热器的损失情况,包括压降损失、表面换热损失、导热损失对制冷机效率的影响。(2)基于压缩机活塞的受力基础控制方程,开展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向量分析方法对压缩机活塞进行力学分析;其次,引入欧拉方程,将压缩机的控制方程和电压平衡方程转化为复数形式进行求解,再根据阻抗的定义,得出电机效率和压缩机的PV功转换效率的关系式,分析影响压缩机效率的因素。(3)设计并制造了90K温区的直线型及同轴型脉管制冷机,分别比较了两者的时均焓流、内部各零部件损失、压比变化、PV功与实际输入功。研究表明,直线型脉管制冷机具有更少的能量损失及更优的制冷性能,且热力参数结果与基础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度。通过对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为制冷机一维数值建模提供支撑,并为制冷机性能一致性提高提供了思路。2)脉管制冷机性能波动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首先,结合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12W@85K同轴型脉管制冷机的一维数值模型;之后,对理论上会导致制冷机性能波动的各影响因素,应用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得出各影响因素在工艺控制范围内(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幅度较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结果。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控制范围内,回热器丝网填充率(12W@85K制冷量的实际输入功变化为6.11Wac)和压缩机磁感应强度(12W@85K制冷量的实际输入功变化为3.52Wac)对制冷机性能影响程度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压缩机活塞与气缸的密封间隙、压缩机电机电阻、压缩机与冷指连管不同造型、回热器丝网填充深度、回热器丝网丝径、气库容积、惯性管1长度、惯性管2长度、充气压力、回热器热端温度等十项影响因素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得:要降低制冷机性能波动,需要重点控制回热器丝网填充率和压缩机磁感应强度的一致性。3)脉管制冷机的性能回归及影响因子的特征重要度研究在本文第4章的研究基础上,选取理论上对制冷机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或波动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的参数作为自变量,包括:压缩机活塞与气缸的密封间隙、压缩机磁感应强度、压缩机电机电阻值、回热器丝网填充率、回热器丝网丝径、回热器丝网厚度6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X,制冷机性能为因变量Y(12W@85K的实际输入功来表征制冷机性能)。通过Logistic有序回归、基于机器学习语言的随机森林回归和XGBoost回归三种方法对影响制冷机性能波动的6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表明:Logistic有序回归结果揭示影响制冷机性能的显着变量为回热器丝网填充率;随机森林及XGBoost回归结果均揭示影响制冷机性能的第一和第二重要特征分别为回热器丝网填充率和压缩机磁感应强度,此结论和第4章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余4个变量的特征重要度相对较低且在各模型里的排序略有差异;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和XGBoost回归,建立了制冷机性能与自变量的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5.62%和4.59%,确定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05和0.906,均可以对制冷机性能实现较好的预测,其中XGBoost回归具有更高的精确度。通过随机森林和XGBoost方法对制冷机性能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特征重要度,再对其进行改进和控制,可以降低制冷机性能波动,提高性能一致性。通过基于机器学习语言的统计分析与理论实验研究相结合,在航天制冷机领域尚属首次,随着将来星载制冷机样本数据增多,也将为回归模型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撑。

黄璜[3](2021)在《基于歌曲文本信息的音乐介绍智能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网络音乐机制不断完善,网络音乐平台的发展步入了成熟阶段。其中,歌曲介绍、用户评论等文本数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音乐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能使平台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目标歌曲的相关信息,音乐也能随之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交流和分享。因此,通过使用自然语言生成的技术手段实现优质音乐介绍文本的自动生成,对音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说明推荐,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音乐介绍生成的任务特点,对目标文本的语言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的音乐介绍生成方法。首先利用编解码模型结合预训练Bert模型生成歌曲的歌词摘要,通过歌曲类别、文本对比和关键词匹配的方式在搜集到的自然评论文本上进行筛选,再使用复述模型进行文本的改写生成,并结合VAE结构优化生成结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两部分模型生成的结果组合,得到最终由歌曲总结和歌曲分析两部分组成的音乐介绍文本。除了对模型算法的研究改进,本文使用数据采集和人工筛选的手段,进行了新数据集的制作,最终得到了 72个音乐类别下歌曲信息和对应评论文本的自制数据集。该数据集的领域能很好地贴合本文的研究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网络音乐文本的真实情况,能更好地验证生成算法的有效性。经过在公开数据集和自制音乐文本数据集上的大量对比实验,本文提出算法的结果和现有模型相比,在生成文本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多样性的表现上有所提高。自制音乐文本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生成算法的可行性,能够有效进行目标歌曲的介绍文本生成。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实现基于Web开发的音乐介绍智能生成系统,通过网页前端、系统后台和模型之间的服务请求和数据通信,能够完成音乐介绍文本生成功能的在线操作流程。最后通过系统的部署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音乐介绍智能生成系统的有效性。

李建川[4](2021)在《LSM-tree的合并操作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的获取和生产速度不断提升,由此对数据库系统的写入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LSM-tree为基础的键值数据库系统(如LevelDB、RocksDB等)依靠LSM-tree的高写入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大数据应用场景。LSM-tree将键值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并采用顺序写的方式以SSTable的方式持久化到磁盘中。SSTable在磁盘中被进一步组织成多层结构。随着数据不断写入SSTable,系统会不定期地触发合并(Compaction)操作来保持LSM-tree的多层有序结构。LSM-tree的合并操作不仅能通过归并排序将重复键值进行垃圾回收,还能在排序后提升键值数据库系统的读取性能。但是,合并操作需要读写大量的SSTable数据,这一过程会占用较多的磁盘带宽、CPU、内存等资源,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因此,如何优化LSM-tree的合并操作,是基于LSM-tree的键值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当前LSM-tree相关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以优化LSM-tree的合并操作为主要目标,研究了两种不同思路的优化方法。总体而言,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针对I/O密集型负载,本文提出了延迟顶层合并策略DLC(Delay Level-0 Compaction)。DLC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首先,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系统的磁盘带宽占用,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I/O带宽估计模型。我们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这一新的I/O带宽估计模型优于以往的方法。其次,针对长时间高负载情况下由于系统缺乏足够的I/O资源而导致吞吐下降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在高负载时延迟顶层合并操作同时在低负载时恢复顶层合并操作的设计。进一步地,针对持续的高负载情形,论文提出了一种及时合并的妥协策略,使得系统能够通过小时间段内的性能牺牲而保证系统在之后长时间里的性能稳定。我们在MyRocks上实现了 DLC,并使用OLTP负载与MyRocks和SILK(ATC 2019最佳论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DLC在吞吐和延迟两项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法。2.针对CPU密集型负载,本文提出了基于FaaS弹性计算架构的合并操作优化策略。在分布式环境中,为了降低合并操作对本地CPU资源的占用,我们提出将合并操作迁移至FaaS平台进行处理,从而不影响本地服务器的资源占用,保证性能的稳定性。基于FaaS的合并操作可以很好地利用FaaS平台的弹性计算能力,自动地为合并操作分配所需的资源,并根据合并操作请求的增加或减少自动增加或者减少资源。为了适应FaaS处理程序的设计结构,我们提出了一种微型合并操作方法,将一个较大的合并操作按生成文件的大小细分为几个微型合并操作,从而解决了 FaaS平台存在的超时问题与冷启动问题。我们在实际的FaaS平台和基于LSM-tree的键值数据库系统TerarkDB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LSM-tree合并操作优化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基于LSM-tree的键值数据库系统在处理大数据存取请求时的性能稳定性,降低了处理的平均延迟,对LSM-tree的优化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论文所提出的方法已应用于实际的企业云数据库系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王霄琨[5](2021)在《面向运维领域的智能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几年机器学习方法带动了多个领域的发展,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落地化应用正服务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客服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自动化客服系统的加持下,形成了机器与人工客服结合的新模式,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服务。由此,本文将针对当下研究热点并结合华融融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需求,开发一套针对该公司运维领域的智能客服系统,服务公司内部员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匹配、客服切换、系统管理、语料管理四个主要功能,并加入机器学习方法使客服系统更加智能化,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助力公司的内部建设。针对以上诉求,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阐述:(1)实现智能客服四大功能并与公司内部系统进行对接本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四个主要功能应用于智能客服系统,分别是:智能匹配、客服切换、语料管理和系统管理。作为服务的后端,合理设计了不同连接方式与公司内部产品系统进行对接,针对各部门的要求,设计实现不同的知识库,进行个性化服务。(2)设计实现智能客服文本匹配模型问题匹配是本智能客服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针对公司员工输入的问题,为员工匹配语料库中最相关的问题。由于传统关键字匹配不能很好地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本系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实现两种文本匹配模型,分别是:基于Word2Vec和TF-IDF的文本匹配模型以及基于自注意力和BiLSTM的文本匹配模型。模型相对于传统文本匹配极大地提升了匹配的准确率,改变了以往机器曲解意图的弊端,使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3)对系统进行模块化、封装化设计针对实际应用中发现的痛点问题,对系统框架进行模块化设计改进,形成了网络后端、异步通信后端、信息处理后端三部分,每个模块负责的工作更加细化,并实现了分布式异步架构,相比于传统的单流程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并发量。同时本系统使用pip以及docker等多种方法进行封装设计,避免系统迁移时还需要对系统环境进行配置,提升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封装后可使用命令行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避免直接对源代码进行改动,系统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李健[6](2021)在《高性能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实现温度的大范围高精度监测,在桥梁隧道、油气管线、智能电网等大型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应用前景。然而,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其传感信号为强度极弱的自发拉曼散射信号,且传感光缆多铺设于光纤损耗较大的野外恶劣环境,存在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较低的技术瓶颈。增加探测脉冲宽度可提高系统SNR,进而提高系统测温精度和温度分辨率,但会降低系统空间分辨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SNR,同时兼顾空间分辨率性能,是该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此外,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目前只能实现温度这一单参量检测,无法实现其它多种物理参量的协同检测以及对灾害前期温度突变位置的精准定位及预测,这也是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在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山西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基础理论与方法-仪器开发与研制-工程研究与应用”的系列研究工作。本论文基于改进型光纤拉曼传输方程的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多项关键方法和技术用以提升系统测温精度、温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性能。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斯托克斯光损耗分析及温度协同效应的双参量检测方案,实现了光纤沿线分布式温度和结构裂隙的协同监测。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前预警技术,解决了当前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在面向灾害安全监控领域无法进行预测报警的难题。基于上述新型传感方案,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研发了高精度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和双参量拉曼分布式光纤检测仪,并成功应用于山西省沁水输气管道和山西省西山煤田安全监控领域,为输气管网燃气泄漏、煤田采空区、煤矿巷道等治理区域自燃隐患点位置的精准判定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在高测温精度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针对系统测温精度受限于雪崩光电探测器(Avalanchephotodetector,APD)的光电响应增益、光纤温度敏感性、光纤色散和光纤突变损耗的科学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建立光纤拉曼散射温度调控模型,理论揭示了上述因素对系统测温精度的影响。然后基于改进型拉曼传输方程的理论机理研究,提出了多种新型传感解调方案用以提升系统测温精度。首先提出了一种动态增益校准方法用以校准因APD温漂导致系统测温精度降低的问题,在10.0 km的传感距离上将系统测温精度从6.4℃提高至1.2℃。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差分温敏补偿方法用以解决传感光纤温度敏感性随传感距离增加而逐渐恶化的问题,将系统测温精度提高至0.36℃。此外,在面向实际工程应用领域,提出了光纤色散差分补偿法和联合参考光纤温度的双端环路解调法,解决了因拉曼双波长差异和光纤突变损耗导致系统测温精度下降的问题。(2)在高温度分辨率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针对系统温度分辨率受限于SNR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差分衰减识别方法用以解决传统系统定标通道光干扰噪声对温度分辨率性能的影响。此外,该方法在温度测量前无需进行全光纤定标处理,简化了系统解调过程。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抑制定标光干扰噪声,该方法可以将系统SNR提高至13.32 dB,在17.0 km的传感距离实现了 0.18℃的温度分辨率性能。最后,在大温度测量范围下,本文仿真研究了单路解调系统、双路解调系统和光纤衰减对温度分辨率性能的影响。(3)在高空间分辨率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针对系统空间分辨率受限于光源脉冲宽度的科学问题,本文提出了 一种基于自发辐射源(Amplifier spontaneous emission,ASE)相关函数时域压缩解调的新机理和新方案。该方案以ASE源取代脉冲激光作为探测信号,首先建立了光纤ASE拉曼散射温度传感调控模型,通过对传感光纤激发的后向拉曼反斯托克斯散射信号进行时域差分重构,以此剥离出各个位置点携带ASE源时序特征的拉曼反斯托克斯信号。然后基于相关函数进行时域压缩解调,揭示了 ASE拉曼散射温度调制光场空间位置与ASE参考信号的相关特性,提出了光纤突变温度与相关峰峰值关系的解调方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10.0 km的传感距离下可以将传统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性能提升至7.5 mm,最为关键的是,该方案实现的空间分辨率性能与传感距离无关。(4)在基础设施结构健康安全监控领域,要求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可以同时监测结构裂隙和环境温度变化信息。针对此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斯托克斯光损耗分析及温度协同效应的新型双参量光纤传感方案,用以实现光纤沿线分布式温度和结构裂隙协同监测。该方案基于光纤环路温度解调方法进行光纤沿线分布式温度信息提取,基于光纤拉曼斯托克斯光损耗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裂隙范围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光纤沿线高精度温度测量的同时,基于拟合后的拉曼斯托克斯光损耗强度可以实现1.6 mm至5.6 mm的裂隙范围检测和0.4 mm分辨率的裂隙检测。(5)针对能源开发与运营安全监控领域要求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在各类灾害发生前快速精准测量出光纤沿线的温度突变位置信息的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光缆温度变化率与环境差异的热传递函数超前预警技术,解决了系统因传感光缆温度传递滞后效应带来响应时间恶化的难题,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温度传感响应时间可以从23.4 s优化至1.3 s。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阶实时移动平均法的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和融合预警技术,对光纤沿线的历史温度传感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实验实现了超前近60 s传感光缆沿线的温度变化准确预测,解决了当前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在面向灾害安全监控领域无法进行预测报警的难题。(6)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为满足山西省输气管道和煤田自燃安全监测领域对高精度和双参量协同监测的需求,本文基于上述提出的各项性能提升关键方法和技术,开展了新型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集成化、仪器化研究,研制了高精度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和双参量拉曼分布式光纤检测仪,并成功应用于山西省沁水输气管道和山西省西山煤田安全监测领域,为输气管网燃气泄漏、西山煤田采空区、煤矿巷道等治理区域自燃隐患点位置的精准判定提供了解决方案。

刘丹[7](2021)在《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齿型螺旋翅片结构是在传统连续型螺旋翅片结构上发展而来,其换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且更易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性能,提出对开齿部分做扭转和倾倒处理,目前关于开齿部分处理后的齿型螺旋翅片管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自主设计搭建的一套大型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性能测试系统对其性能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为研究不同开齿结构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性能,在高温烟道中对相同结构的折齿和平齿螺旋翅片管束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Re=6000-11000范围内折齿与平齿性能特点及比较结果,实验还研究了烟气含水量对折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折齿的综合性能优于平齿,且适当提高烟气中水蒸气含量,有利于提高换热管束性能,这为工程应用选择合适齿型和操作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对高温烟道进行改造并研究了高管间流速下一种新齿处理结构——倒齿的换热及阻力性能特点,主要研究了相同结构倒齿与平齿性能比较以及不同烟气流速,烟气入口温度和冷却水流速对倒齿换热管束性能特点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在本文研究的高管间流速范围内(vg=8-16 m/s),控制实验条件相同,倒齿的总传热速率、烟气侧换热系数及压降相对于同结构平齿均有所提高。倒齿的换热因子和摩擦因子分别比同结构平齿提高7.0-16.6%和7.9-23.3%,小翅片间距的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有利于促进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综合性能的提升。入口烟气温度升高使得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总换热量显着提高,当换热管束入口烟气温度从250℃升高到350℃时,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总换热量提高了64%左右。但升温对倒齿的总换热系数、Nu数和流动阻力影响不大。在管间流速为8-16 m/s范围内,烟气流速增大促进了Nu数和流动阻力的增大。冷却水流速增大有利于换热的强化,当冷却水流速从0.5 m/s增大到0.6 m/s时,管束总换热量、总传热系数和Nu数分别增大了2.9%、3.7%和1.7%,但是冷却水流速改变对于管束的阻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扩展研究了不同齿结构及翅片参数对倒齿螺旋翅片管特性的影响。本文共对9个翅片管束模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中变量包括开齿部分倾倒方向和角度,开齿部分是否扭转,翅片厚度(0.8-1.2 mm)和翅片间距(4.23-8.47 mm)。通过对9个模拟对象数值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对开齿部分做倾倒、倾倒并扭转均可以强化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的换热性能,对齿同时做扭转和倾倒处理强化换热效果会强于只做倾倒处理的齿型翅片管,开齿部分倾倒角度及扭转处理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强于齿倾倒方向的影响。翅片间距减少有利于强化换热,但是阻力效果更差,对j/f分析发现翅片间距小的综合性能更好,但工程应用选择时还需考虑换热器重量,工作环境的因素。保证其他结构不变时,翅片厚度增大能够强化换热,但同时阻力也会有所增加,翅片厚度对齿的综合性能影响不明显。此外本文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齿型螺旋翅片管进行减料处理(即切除尾迹部分翅片达到减少翅片耗材)对其性能的影响。尾迹翅片切除后对总换热量以及烟气流动均影响很小,其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后续螺旋翅片管束设计时可以考虑适当切除翅片管束尾迹流动区域的翅片来减轻翅片管束的重量,节约生产成本。

李海鹏[8](2021)在《基于子空间估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海洋探索的深入,声纳系统在深远海作业时面临着信号长距离传播能量衰减,水面载体、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干扰等问题,导致接收数据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SINR)降低,成为声纳系统稳定工作的瓶颈因素,是目前不可避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子空间类算法在合作式声纳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以提升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检测能力为需求背景,以线性相位特性的子空间投影为手段,以抑制干扰提升系统接收SINR为目标,开展了基于子空间估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实现了对干扰的有效抑制,提高了声纳系统性能。对于声纳系统而言,SINR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不影响期望信号的幅相特性的前提下抑制干扰是提升声纳系统性能的主要研究目标,子空间线性投影的线性相位特性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合作式声纳系统为背景,建立了子空间理论框架下的接收信号模型,以此为基础证明了通过空间投影抑制干扰的可行性,推导了正交投影和斜投影两种典型投影方式的表达式和二者的关系并给出了不同数据条件的使用场景。针对常规的基于信息量准则的子空间维度估计方法在低采样点数和低信噪比条件下稳健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广义贝叶斯信息量准则(Generalized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GBIC)的子空间维度估计算法。该算法同时考虑了观测量的概率密度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并将信号模型中的信号子空间作为未知参数进行估计。针对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别给出了子空间维度估计的表达式。算法既适用于窄带信号模型也适用于宽带信号模型,并且对于低采样点数和低信噪比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的子空间维度估计算法的检测成功率和收敛速度均优于现有方法,而且对于采样点数和信噪比都具有最优的稳健性。水池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方法都几乎失效的情况下,该算法在信噪比小于0d B时仍能准确估计子空间维度。针对干扰存在时信号子空间与干扰子空间纠缠导致无法准确估计信号子空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匹配广义似然比检测(Matched-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M-GLRT)的子空间估计算法。该算法将广义似然比检测的期望作为统计量,结合系统参考信号估计与信号子空间最匹配的特征向量矩阵,以此构造投影矩阵对接收数据进行线性投影以实现对干扰和噪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克服了干扰导致的子空间纠缠问题,准确估计了期望信号子空间,进而通过空间投影有效抑制了干扰和噪声。水池试验中将算法应用于目标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特别是在干扰的相关性强于期望信号时,算法仍然能够有效抑制相关干扰,准确估计目标位置。针对干扰存在时现有算法对时变子空间的追踪性能明显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匹配约束子空间跟踪(Matched Constrained Subspace Tracking,MCST)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全部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估计平均信号子空间并以此约束信号子空间的可行域,然后将子空间跟踪问题转换成无约束最小化问题,并通过递归最小二乘方法求解该优化问题,最后构造投影矩阵对接收数据进行线性投影以抑制干扰和噪声。与常规的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算法相比,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由O(N3)下降到O(Nr),同时保证了递归过程中特征向量的正交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干扰存在时的子空间跟踪速度和精度都优于现有算法,经过空间投影后能够得到更高的输出SINR和更低的时延估计误差,特别对于相关干扰的情况,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明显优于现有方法。水池试验中将算法应用于目标定位,试验结果显示:在静态测试时,本文算法与非时变类算法的定位结果非常接近,且较处理前有明显提升。在动态测试时,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优于现有方法,将定位误差由处理前的2.869m降低到0.163m。

王皓[9](2021)在《面向零售行业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零售行业是我国最悠久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支撑行业之一,是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对消费者提供生活或者工作所需要的商品以及附带相关服务。网上购物的便捷之处在于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自己有意向的产品并且可以进行产品质量、功能和价格的对比,同时可以经常获得各种相对传统零售行业更大的优惠力度。同时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运作成本不断升高,传统零售行业逐渐迈入了寒冬。这一现状就要求零售行业必须进行突破,需要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世界里完成自我的救赎,走出一条路。所以说针对零售行业电商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将会围绕如何设计和构建一个零售行业电商系统平台展开论述,最终实现一个可以用于零售行业电商交易的系统,本文在设计和实现零售行业电商系统方面做了如下的主要工作:1、研究了电商系统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法。本文针对电商系统的实现从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全过程,包括实际操作过程选用的开发工具、中间件等都做了详细的归纳和介绍。以微服务架构思路为核心进行设计和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面向零售行业电商系统的开发设计模型。2、研究了如何提升电商系统用户体验的方法。本文从系统功能设计上、数据库高效使用上以及针对具体业务中数据库查询优化等方面入手,采用合适的中间件通过合理的部署应用以及具体业务过程查询方法优化等方式。提高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的效率,从而改善用户的系统访问体验。3、研究了用户和权限管理的方法。在涉及到用户和权限管理方面,本文研究过以人、角色、机构为核心的用户和权限管理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构或者部门,角色负责权限的控制,人通过赋予不同角色从而获得不同的权限。这套方法具有便捷管理和灵活的权限控制的特性。4、设计了一套快速迭代开发的方式。本文以快速设计和实现零售商业电商系统为核心。针对快速这一落脚点,设计了一套开发、测试、交付的迭代模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明确一个开发周期的任务目标,并且以这一目标制定计划并实施通过不断的迭代,逐步的交付成果。这一方式在成果交付效率和质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李小明[10](2021)在《广元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结合目前供电公司传统督查督办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广元供电公司下属部门多,人员复杂且专业多样,导致执行重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反馈不及时,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一直牵制着工作任务的正常执行。本文将以广元供电公司督查督办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单位重点工作管理、推进工作部署落地以及闭环管理等方面的梳理,完成广元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任务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的设计、实现和部署。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目前供电公司处理工作任务的信息化管理现状、特点和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2)结合广元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的特点,根据督查督办服务的需求,梳理得到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系统所需要提供的服务。该服务参与的对象包括广元电力公司的领导、办公室和部门职员;服务应涉及重点工作任务的生成、执行、反馈、监督协调,支持各环节相应的信息推送,达到及时通知当事人处理任务的效果。用户进入系统,能够将公司全部工作任务的进展一览无余,包括正在进行的、完成的、逾期的,并且能够协调处理当前某项任务存在的困难,确保各项任务的正常展开。同时,系统还具备各类汇总数据的表格导出,为公司对职员的提拔和部门的考核提供数据支撑。(3)利用JAVAEE技术、SSM框架实现了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系统,这是一套完整、稳定、小巧、实用的软件系统,这套系统集合了PC端和手机端督查督办工作流管理、信息统计等功能,具有操作方便、处理及时等特点,这是很多单一PC端督查督办系统所不具备的,而本文克服了这个缺陷,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参数等,测试功能的结果基本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达到预期。

二、你的系统稳定吗? 性能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你的系统稳定吗? 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在线编程教育平台
    2.2 BlockPY编程介绍
        2.2.1 BlockPY平台介绍
        2.2.2 BlockPY作品介绍
    2.3 编程特征检测
        2.3.1 编程特征检测综述
        2.3.2 抽象语法树解析技术
    2.4 平台开发技术介绍
        2.4.1 前端开发技术
        2.4.2 后端开发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2 平台架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个人信息模块
        3.3.2 权限管理模块
        3.3.3 在线创作模块
        3.3.4 人员管理模块
        3.3.5 班级管理模块
        3.3.6 课程管理模块
        3.3.7 课程学习模块
        3.3.8 我的课堂模块
        3.3.9 作品评估模块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1 用户相关数据库设计
        3.4.2 作品相关数据库设计
        3.4.3 课程相关数据库设计
        3.4.4 学校班级数据库设计
        3.4.5 其他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编程特征检测的研究与实现
    4.1 BlockPY编程特征静态分析
    4.2 BlockPY编程特征检测模型设计
        4.2.1 BlockPY编程特征提取
        4.2.2 BlockPY编程特征检测
    4.3 BlockPY编程特征检测的实现
        4.3.1 编程特征提取模块
        4.3.2 编程特征检测模块
        4.3.3 编程特征可视化模块
        4.3.4 系统验证与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的实现
    5.1 系统总体架构实现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个人信息模块
        5.2.2 权限管理模块
        5.2.3 在线创作模块
        5.2.4 人员管理模块
        5.2.5 班级管理模块
        5.2.6 课程管理模块
        5.2.7 课程学习模块
        5.2.8 我的课堂模块
        5.2.9 作品评估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个人信息模块
        6.2.2 在线创作模块
        6.2.3 人员管理模块
        6.2.4 班级管理模块
        6.2.5 课程管理模块
        6.2.6 课程学习模块
        6.2.7 我的课堂模块
        6.2.8 作品评估模块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接口响应时间测试
        6.3.2 接口压力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2)星载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性能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脉管制冷机各影响因素对制冷机性能研究现状
        1.2.1 小型低温制冷机的分类及简介
        1.2.2 压缩机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1.2.3 冷指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1.2.4 连管、惯性管、气库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1.2.5 制冷机运行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性能波动控制研究现状及方法
        1.3.1 产品性能波动(一致性)研究现状
        1.3.2 脉管制冷机性能波动研究的理论和数值计算软件简介
        1.3.3 性能波动的数据分析方法
    1.4 历史研究的借鉴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
    2.1 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分析
        2.1.1 脉管制冷机的热力学理论基础
        2.1.2 脉管制冷机的时均焓流分析
        2.1.3 脉管制冷机的相位分析
    2.2 脉管制冷机的实际损失分析
        2.2.1 连管损失
        2.2.2 换热器损失
        2.2.3 脉冲管损失
        2.2.4 回热器损失
        2.2.5 其他损失
    2.3 压缩机活塞动力学分析
    2.4 压缩机电机效率的分析
    2.5 同轴型及直线型脉管制冷机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脉管制冷机实验装置
    3.1 脉管制冷机实验装置
        3.1.1 实验制冷机
        3.1.2 制冷工质
        3.1.3 驱动控制电源
        3.1.4 直流加热电源
        3.1.5 温控系统
        3.1.6 真空系统
    3.2 数据测量系统
        3.2.1 驱动电参数测量
        3.2.2 活塞位移量测量
        3.2.3 制冷温度、散热面温度及制冷量测量
        3.2.4 压力测量
        3.2.5 Q-test波形数测量
        3.2.6 数据显示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参数对脉管制冷机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4.1 制冷机运行参数及数值模拟建模
        4.1.1 一维热力学模型建模
        4.1.2 电磁建模
    4.2 压缩机及连管参数对性能波动的影响研究
        4.2.1 压缩机活塞与气缸的密封间隙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2.2 压缩机磁感应强度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2.3 压缩机电机阻值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2.4 压缩机连管造型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3 冷指参数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3.1 回热器丝网填充深度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3.2 回热器丝网丝径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3.3 回热器丝网填充率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4 气库及惯性管参数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4.1 气库容积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4.2 惯性管长度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5 制冷机运行参数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5.1 充气压力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5.2 回热器热端温度对性能波动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机器学习语言的制冷机性能回归分析
    5.1 回归自变量参数的选取
    5.2 基于Logistic的制冷机性能回归分析
    5.3 基于随机森林的制冷机性能回归分析
        5.3.1 决策树及分类
        5.3.2 随机森林算法构建
        5.3.3 随机森林回归结果分析
    5.4 基于XGBoost的制冷机性能回归分析
        5.4.1 XGBoost理论基础
        5.4.2 XGBoost算法构建
        5.4.3 XGBoost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歌曲文本信息的音乐介绍智能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深度学习模型
        2.1.1 RNN类模型
        2.1.2 Seq2Seq模型
        2.1.3 自注意力模型
        2.1.4 VAE模型
    2.2 迁移学习
    2.3 生成结果评价指标
        2.3.1 困惑度
        2.3.2 BLEU
        2.3.3 Rouge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音乐介绍文本智能生成算法
    3.1 音乐介绍文本生成任务分析
    3.2 模型和算法
        3.2.1 基于预训练的歌词摘要模型
        3.2.2 评论文本的筛选
        3.2.3 结合VAE结构的评论复述模型
        3.2.4 复述文本的处理和组合
        3.2.5 自定义生成配置
    3.3 训练过程
        3.3.1 数据准备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实现细节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环境
        3.4.2 实验过程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音乐介绍文本智能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用户功能性需求分析
        4.1.2 管理员功能性需求分析
        4.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总体架构设计
    4.3 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交互模块
        4.3.2 数据处理模块
        4.3.3 请求响应模块
        4.3.4 模型管理模块
        4.3.5 文件存储模块
        4.3.6 异常处理模块
    4.4 系统测试
        4.4.1 系统部署环境
        4.4.2 系统功能测试
        4.4.3 系统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LSM-tree的合并操作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针对数据结构的优化
        1.2.2 针对合并策略的优化
    1.3 论文研究内容
        1.3.1 I/O密集型负载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1.3.2 CPU密集型负载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工作概述
    2.1 LSM-tree的架构介绍
        2.1.1 LSM-tree的接口设计
        2.1.2 LSM-tree的基础结构
        2.1.3 LSM-tree的读写操作与合并操作
    2.2 LSM-tree的三大主要问题
        2.2.1 读写放大与空间放大
        2.2.2 突发高延迟与临时吞吐降低
        2.2.3 写停顿与写停止
    2.3 相关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2.3.1 针对特殊负载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2.3.2 针对分布式系统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I/O密集型负载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3.1 LongPeak负载的问题分析
    3.2 I/O带宽估计模型
        3.2.1 现有I/O带宽估计模型的不足
        3.2.2 一个更精确的I/O带宽估计模型
    3.3 延迟顶层合并调度策略
        3.3.1 延迟顶层合并机制
        3.3.2 延迟顶层合并机制的适用负载
        3.3.3 速率限制器的使用
    3.4 及时合并的妥协合并调度策略
        3.4.1 完全恢复顶层合并操作
        3.4.2 部分恢复顶层合并操作
    3.5 实验与分析
        3.5.1 实验环境配置
        3.5.2 OLTP周期性变化负载对比实验
        3.5.3 及时合并的妥协策略实验分析
        3.5.4 L0层的文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PU密集型负载的合并操作优化方案
    4.1 TerarkDB和FaaS
        4.1.1 TerarkDB介绍
        4.1.2 FaaS介绍
    4.2 FaaS合并架构设计
        4.2.1 FaaS合并体系结构
        4.2.2 算法设计及执行过程
        4.2.3 FaaS合并细节分析
        4.2.4 可并行的微型合并设计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配置
        4.3.2 系统稳定性实验对比
        4.3.3 系统吞吐实验对比
        4.3.4 读写尾延迟实验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面向运维领域的智能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客服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本匹配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模型侧相关技术介绍
        2.1.1 Word2Vec
        2.1.2 TF-IDF
        2.1.3 全连接神经网络
        2.1.4 循环神经网络
        2.1.5 自注意力
    2.2 系统侧相关技术介绍
        2.2.1 Tornado框架
        2.2.2 Celery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本匹配模型设计与应用
    3.1 数据集
        3.1.1 数据集简介
        3.1.2 数据处理
    3.2 基于Word2Vec和TF-IDF的文本匹配模型
        3.2.1 设计与应用
        3.2.2 模型训练
        3.2.3 模型评估
    3.3 基于自注意力和BiLSTM的文本匹配模型
        3.3.1 设计与应用
        3.3.2 模型训练
        3.3.3 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客服系统的需求分析
    4.1 功能性需求分析
        4.1.1 智能匹配功能
        4.1.2 客服切换功能
        4.1.3 系统管理功能
        4.1.4 语料管理功能
    4.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2.1 性能需求
        4.2.2 安全性
        4.2.3 可维护性
        4.2.4 可靠性
        4.2.5 易用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客服系统的概要设计
    5.1 架构设计
    5.2 功能结构设计
    5.3 接口设计
    5.4 封装设计
        5.4.1 命令行封装设计
        5.4.2 Docker封装设计
    5.5 数据库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客服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1 智能匹配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1.1 功能流程
        6.1.2 分层设计与实现
    6.2 客服切换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2.1 功能流程
        6.2.2 分层设计与实现
    6.3 系统管理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功能流程
        6.3.2 分层设计与实现
    6.4 语料管理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功能流程
        6.4.2 分层设计与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能客服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功能测试
        7.2.1 智能匹配功能测试
        7.2.2 客服切换功能测试
        7.2.3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7.2.4 语料管理功能测试
    7.3 性能测试
        7.3.1 系统启动时间测试
        7.3.2 系统响应时间测试
        7.3.3 系统并发量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性能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1.1.2 温度解调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1.2 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2.1 测温精度和温度分辨率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2.2 空间分辨率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2.3 预警响应速度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1.2.4 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研制进展及现状
        1.2.5 性能提升及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改进型拉曼传输方程的高测温精度拉曼光纤传感
    2.1 基于光纤拉曼散射温度调控模型的测温精度理论分析
        2.1.1 APD光电响应增益对系统测温精度的影响
        2.1.2 光纤群速度色散对系统测温精度的影响
        2.1.3 光纤突变损耗对系统测温精度的影响
    2.2 多级恒温控制方案与动态增益校准法抑制APD温漂
        2.2.1 多级恒温控制系统结构与实验结果
        2.2.2 动态增益校准方法与实验结果
    2.3 差分温敏补偿法校准光纤温度敏感性
        2.3.1 差分温敏补偿法解调原理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联合参考光纤温度的双端环路解调法补偿光纤突变损耗
        2.4.1 实验装置及温度解调原理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光纤色散差分补偿法校准拉曼波长差异
        2.5.1 光纤色散差分补偿法原理
        2.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差分衰减识别的高温度分辨率拉曼光纤传感
    3.1 影响系统温度分辨率的理论分析
    3.2 动态差分衰减识别方法原理
        3.2.1 面向DDP解调方案的动态差分衰减识别原理
        3.2.2 面向SDP解调方案的动态差分衰减识别原理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DDP解调方案实验结果与分析
        3.3.2 SDP解调方案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大温度测量范围下温度分辨率性能仿真
        3.4.1 DDP解调方案的温度分辨率性能仿真
        3.4.2 SDP解调方案的温度分辨率性能仿真
        3.4.3 温度分辨率性能与光纤衰减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相关函数时域压缩解调的高空间分辨率拉曼光纤传感
    4.1 影响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分析
        4.1.1 系统空间分辨率限制因素
        4.1.2 激光脉冲传输特性及散射光强叠加特性分析
    4.2 相关函数时域压缩解调原理
        4.2.1 光纤ASE拉曼散射传输温度调控模型建立
        4.2.2 基于时域差分重构的信号解析与重构理论
        4.2.3 探测定位理论
        4.2.4 相关函数时域压缩温度解调理论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定位结果与分析
        4.3.2 温度解调仿真结果与分析
        4.3.3 空间分辨率结果与分析
        4.3.4 温度灵敏度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拉曼损耗及温度效应的双参量拉曼光纤传感
    5.1 双参量解调原理
        5.1.1 基于拉曼斯托克斯光损耗分析的结构裂隙检测原理
        5.1.2 基于环路拉曼斯托克斯光解调反斯托克斯光技术的温度检测原理
    5.2 双参量系统实验装置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分布式温度传感实验结果
        5.3.2 结构裂隙检测实验结果
        5.3.3 分布式温度及结构裂隙协同传感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响应拉曼光纤传感
    6.1 基于传感光缆热传递函数的温度超前预警技术
        6.1.1 传感光缆温度传递滞后效应
        6.1.2 超前预警模型建立及实验结果分析
    6.2 基于多阶实时移动平均法的数据挖掘和融合预警技术
        6.2.1 技术原理分析
        6.2.2 温度预警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型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研制及工程应用
    7.1 仪器研制与开发
        7.1.1 高精度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研制
        7.1.2 双参量拉曼分布式光纤检测仪研制
    7.2 LabVIEW联合MATLAB上位机软件系统开发
    7.3 工程应用
        7.3.1 山西省沁水县输气管网泄漏安全监测
        7.3.2 山西省西山煤田采空区自燃安全监测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翅片管换热强化传热研究现状
        1.2.1 翅片管强化传热原理
        1.2.2 结构参数对不同翅片结构的翅片管换热器特性影响
        1.2.3 操作条件对换热器特性影响
        1.2.4 齿型翅片管换热器特性关联式
        1.2.5 齿型翅片管翅片效率计算与换热器特性综合评价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折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及阻力特性强化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系统及研究对象
        2.2.1 实验系统组成
        2.2.2 数据测量采集系统
        2.2.3 研究对象
    2.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3.1 实验方法
        2.3.2 数据处理方法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换热平衡
        2.4.2 平齿与折齿换热性能的比较
        2.4.3 平齿与折齿阻力性能的比较
        2.4.4 平齿与折齿阻力综合性能比较及相关关联式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烟气含水量对折齿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换热平衡
        3.3.2 含水量对折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换热特性的影响
        3.3.3 含水量对折齿型螺旋翅片管束阻力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倒齿螺旋翅片管束热力性能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系统及研究对象
        4.2.1 实验系统组成
        4.2.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4.3.1 实验方法
        4.3.2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操作条件对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及阻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装置和测量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入口烟气温度对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5.3.2 烟气流速对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5.3.3 冷却水流速对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倒齿结构参数对倒齿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及阻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6.1 引言
    6.2 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
        6.2.1 物理模型
        6.2.2 控制方程及求解方法
        6.2.3 边界条件设置
        6.2.4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验证
        6.2.5 数值模拟结果数据处理方法
    6.3 模拟结果可靠性验证
        6.3.1 数值模拟换热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6.3.2 数值模拟阻力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6.4 模拟结果分析及讨论
        6.4.1 齿型结构的影响
        6.4.2 翅片间距的影响
        6.4.3 翅片厚度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翅片尾迹切除对齿型螺旋翅片管束换热及阻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7.1 引言
    7.2 模拟对象
    7.3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7.3.1 翅片尾迹切除对换热的影响
        7.3.2 翅片尾迹切除对阻力的影响
        7.3.3 翅片尾迹切除对综合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8.3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教育经历
    项目经历
    获奖经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子空间估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合作式声纳系统发展现状
        1.2.2 干扰抑制算法研究现状
        1.2.3 子空间估计算法研究现状
    1.3 子空间估计算法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子空间理论下的信号模型
    2.1 引言
    2.2 子空间理论下的信号模型
    2.3 子空间投影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广义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的子空间维度估计
    3.1 引言
    3.2 基于信息量准则的子空间维度估计
    3.3 基于广义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的子空间维度估计算法
        3.3.1 确定信号的子空间维度估计算法
        3.3.2 随机信号的子空间维度估计算法
    3.4 仿真分析
        3.4.1 确定信号
        3.4.2 随机信号
    3.5 水池试验数据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匹配广义似然比检测的子空间估计
    4.1 引言
    4.2 子空间纠缠问题
    4.3 基于匹配广义似然比检测的子空间估计算法
        4.3.1 确定干扰下的信号子空间估计算法
        4.3.2 随机干扰下的信号子空间估计算法
    4.4 仿真分析
        4.4.1 确定干扰
        4.4.2 随机干扰
    4.5 声源定位水池数据处理
        4.5.1 单点静态试验
        4.5.2 直线轨迹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匹配约束子空间跟踪
    5.1 引言
    5.2 匹配约束子空间跟踪算法
    5.3 仿真分析
        5.3.1 时变子空间估计性能仿真分析
        5.3.2 干扰抑制性能仿真分析
    5.4 声源定位水池数据处理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面向零售行业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和工具介绍
    2.1 原型设计工具
    2.2 建模工具
    2.3 开发工具
    2.4 项目管理工具
    2.5 数据库
    2.6 服务框架和分布应用管理工具
    2.7 缓存工具
    2.8 服务部署工具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业务需求分析
    3.1 项目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商品的搜索
        3.2.2 选择商品添加购物车
        3.2.3 订单流程
        3.2.4 订单查询
    3.3 需求的分析整理
    3.4 非功能新需求设计
        3.4.1 系统性能设计需求
        3.4.2 系统可靠性设计需求
        3.4.3 系统安全性设计需求
        3.4.4 系统扩展性设计需求
        3.4.5 数据库设计需求
    3.5 界面原型的设计
    3.6 需求的交付
    3.7 设计约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技术架构
        4.1.2 网络架构和系统硬件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2.1 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系统数据库的整体架构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3.3 数据库和查询的优化
    4.4 系统接口设计
        4.4.1 用户地址管理查询
        4.4.2 查询用户订单情况
        4.4.3 添加购物车接口
        4.4.4 添加订单接口
        4.4.5 订单的修改接口
        4.4.6 物流情况查询接口
    4.5 登录系统设计
    4.6 支付系统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模块设计
    5.2 代码介绍
        5.2.1 系统相关类
        5.2.2 系统工具类(Utils)
        5.2.3 业务层级类
        5.2.4 文件上传类FileService
        5.2.5 商品类目类ItemCatService
        5.2.6 购物车管理类
        5.2.7 订单管理模块类
        5.2.8 前端页面效果展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6.1 单元测试
    6.2 测试用例
    6.3 模块测试
        6.3.1 系统首页测试
        6.3.2 登录模块测试
        6.3.3 添加购物车测试
        6.3.4 订单页面测试
        6.3.5 用户信息模块测试
    6.4 系统迭代开发
        6.4.1 开发与测试迭代
        6.4.2 测试系统的部署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广元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技术选型
    2.1 开发工具
    2.2 技术选型
        2.2.1 B/S架构简介
        2.2.2 JAVAEE技术
        2.2.3 SSM框架简介
        2.2.4 My SQL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后台管理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3.2.2 工作任务督查督办模块需求分析
        3.2.3 工作任务催办模块需求分析
        3.2.4 工作任务延期模块需求分析
        3.2.5 工作任务数据统计模块需求分析
        3.2.6 个人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7 我的消息模块需求分析
    3.3 系统角色分析
        3.3.1 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3.3.2 公司领导用例分析
        3.3.3 办公室用例分析
        3.3.4 部门负责人用例分析
        3.3.5 主办部门用例分析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3.4.1 安全性
        3.4.2 先进性
        3.4.3 易操作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4.2.2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4.2.3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设计
        4.3.1 系统整体设计流程说明
        4.3.2 后台管理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4.3.3 工作任务督查督办模块设计
        4.3.4 工作任务催办模块设计
        4.3.5 工作任务延期模块设计
        4.3.6 工作任务数据统计模块设计
        4.3.7 个人管理模块设计
        4.3.8 我的消息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5.1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1.1 后台管理系统的主界面
        5.1.2 应用程序主界面
        5.1.3 工作任务督查督办模块实现
        5.1.4 工作任务催办模块实现
        5.1.5 工作任务延期模块实现
        5.1.6 工作任务数据统计模块实现
    5.2 系统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单元测试
        5.2.3 集成测试
        5.2.4 测试分析
        5.2.5 性能和安全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你的系统稳定吗? 性能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BlockPY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坤.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星载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性能波动研究[D]. 赵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基于歌曲文本信息的音乐介绍智能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LSM-tree的合并操作优化技术研究[D]. 李建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5]面向运维领域的智能客服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霄琨.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高性能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关键技术研究[D]. 李健.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7]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特性研究[D]. 刘丹. 浙江大学, 2021(01)
  • [8]基于子空间估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李海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02)
  • [9]面向零售行业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广元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小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你的系统稳定吗?性能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