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若干认识

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若干认识

一、对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冯遵永[1](2019)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文中提出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必将推进大学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学生作为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理由,是大学组织内部构成和活动的主体,是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活动的重要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语境下,对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无论是在认识还是实践上都还存在不足: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利尚不明确,学生及学生组织的参与权力存在异化现象,学生权益的维护和救济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供给依然不足等问题突出。可见,相沿成习的大学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参与诉求。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权利,使学生适度有序地参与治理,成为我国现代大学治理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维护学生权利为价值取向,以学生权力为逻辑主线,从本质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探讨我国大学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依据、现实与策略;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外与国内等四个不同维度“全景式”考察政府、高校、学生三个主体在保障学生权利、行使学生权力方面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为提升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效果拓展新视野;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尝试回答为何需要学生参与、学生参与为何、学生如何参与等问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研究存在共识与差异、借鉴与启示、视角与视域的特点,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表现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本土化方略不实、创新性程度不强。以此为基础,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石,确认学生的角色定位,将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生主体置于中心位置,并以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现实基础为根据,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的基本立场是:我国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既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基础,也有迫切性、必然性的现实,更有与我国大学立德树人相一致性的目的。其次,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循着中外大学的发展进程,以学生权力发展为主线,对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源流、历史演进和当代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欧美国家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治理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参与治理须有体系性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须科学设计、学生参与治理的国际经验须理性借鉴等。同时,结合国内外大学内部治理典型经验,剖析国内外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社会背景、历史动因、发展逻辑、功能内涵、参与路径、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第三,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认知、内容、路径和价值四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设计访谈提纲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半结构型方式访谈,发现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隐而不显、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供给不足、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力异化、学生参与治理的边界和限度难以厘定、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建设滞后。据此尝试构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念、制度和机制三个层面的机理模式。最后,以机理模式为基础,提出推进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对策建议:一是通过倡导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参与治理的实现、树立法治理念以推进学生参与治理权力的落实、彰显服务理念以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改进现代大学治理理念。二是通过学生参与内部治理应以大学自主自治制度的建立为基础、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权力应以教育法律体系的健全为保障、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应以学生发展规则的健全为支点,健全学生参与治理制度。三是通过建立适度有序的学生参与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参与机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学生参与治理运行机制。

李奕[2](2019)在《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性质特点的现代高职院校管理制度,而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则是公办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主要借鉴权力制衡理论,结合对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的认识,剖析其现行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提出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设想。本文分四章对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问题进行论述,概述于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和权力制衡。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是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分析其治理结构问题的基础。权力制衡既是分析公办高职院校现行治理结构的工具,也是优化治理结构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将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作为逻辑起点,以权力制衡理论为工具对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第三章:深入分析当前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四川省高职教育和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情况;其次,利用自编问卷对选取的五所公办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第三,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汇总和分析,总结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第四,从权力制衡的视角,提出了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框架设计。第四章:提出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制度构想。本章对公办高职院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学术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性质定位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集中体现了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王仁琼[3](2018)在《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有力推进大学在管理上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其内部治理结构不仅关涉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治理水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关键在落实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上述五个维度对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云南省转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对策和优化路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缘起、本研究的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理论研究。包括主要概念界定、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建构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就是根据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进行内部治理结构和模式的变革,并在系统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第三章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证研究。通过对大学章程文本解读、师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9所转型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关情况进行剖析。研究认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如党委统筹学校发展全局;校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治校;教授治学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师生民主管理权益有效得到落实;社会参与治理得到推进。但是当前还存在最高决策权与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之间权责不清晰;各级学术机构建设不完善,共同治理色彩较淡薄;师生权利义务规定、维权机制建设欠完善;社会参与重视不够,转型意识缺乏的问题。第四章域外高校内部治理案例研究。包括了解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有效做法,总结、梳理、凝练国内外相关内部治理实践的经验。经过分析发现,域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为:实行校最高决策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实施推进行政与学术双轨并行治理;开展学术组织主导下的专门委员会分工治理;科学有效落实校——院(系)分层治理;学校内部管理与社会外部参与管理相结合。第五章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对策研究。结合域外高校内部治理经验和云南实际,提出推进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就是在系统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将“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各个维度深入推进实践并整体优化,要明确定位,完善并落实应用型本科大学章程建设;建立健全机构,推进党委的核心领导能力建设;科学有效遴选校长,保障校长治校职业化;推进并落实从“教授治学”向“合作治学”转变;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师生权益、民主权和监督权;重视社会参与机构的建制,明确责任和利益分配。

吴鹏[4](2018)在《我国地方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校院两级权力配置路径研究,既是大学适应外部环境所需,也是大学内部自身发展规律之必然。校院两级权力配置改革主要在于校级向院级放权,转变校级行政职能部门职能,重新划分并明确校级与各二级学院的职责,激活二级学院自主办学权,降低大学内部管理重心。众多研究者将此次改革形象地称为是“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型,同时这也是继外部关系——高校与政府调整后,对大学内部关系的“链接”式调整。由于校院两级在权责划分、职能调整、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惯性依赖”,以经验主义主导校院两级权力配置,缺少对新局势演进的分析,改革最终也只是“换瓶不换酒”,其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本文以探析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为主要内容,以权力配置路径为起点和目的,以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关系发展历史为分析背景,对目前我国大学内部校院两级权力配置现存问题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所选取个案校院两级管理发展历程、现存校院两级管理机构设置以及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改革后权力运行实际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案例法对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问题深入分析归纳。经研究发现,该校在校院关系认识及校院管理关系认识上存在滞后性;学校职能部门对权力的“占据”是导致校级权力难以下放的重要因素;校级放权与院级治理结构调整不同步是校级权力下放失效的主要原因;学院民主决策体制不完善,基层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是院级自主管理效果不高的原因。因此,需要从校院两级权力结构调整、权力实施路径、权力参与主体方面同时作出调整,包括校长个人权力与校级职能部门横向分权、校级与二级学院纵向分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同管理,最终以规范校级协调监督权力为要,形成以学院自主管理为主的多元权力主体的校院两级权力配置模式。

吉明明[5](2018)在《学院治理:结构·权力·文化》文中研究指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其目的是使大学回归学术组织本真,改革和完善中国大学治理结构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大的症结在于“行政化倾向”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行政化倾向”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因此最理想的路径应该是自上而下进行以“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的系统改革。但是总体来看,政府缺乏自我改革的动力,“自上而下”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进展。事实上,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所缺少的不是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是政府制定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而是来自大学内部基层自生的变革力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问题症结难以自身破解,学院治理改革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最佳切入口。大学二级学院不仅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同时还具有行政性、科层性,因此在大学改革的背景下,学院治理改革是大学实现“基层变革”的重要路径。二级学院治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学院治理研究作为突破口,从学院的治理结构改起,也许是自上而下路径不通的情况下最可行的一条路径。改革学院治理结构,以实现通过建立“现代学院制度”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同时,学院治理改革也是学院激发办学活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院治理能够激发基层活力,进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般而言,学院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设置的,其内部管理以学术为主体,如基于项目设立的研究所,基于课程设置的教研室,基于专业设置的系等,学院不是法人组织,其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执行。学院内部治理的改革基于学术活动的需要,随着学术水平的提高而变化,事关教师学术利益,学生的学业前途,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根基所在。学院是学校办学实体,学校内部治理的各项举措都要落实到学院,并以学院活力能否激发,办学水平能否提高为检验。本研究依托治理理论、组织理论、场域理论等基础理论,采取多学科系统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知识,从治理结构、权力关系和治理文化三维度进行学院治理研究。借鉴国外大学学院治理经验,结合中国大学治理的国情,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提出完善我国大学学院治理路径构想,通过改善学院治理结构、权力和文化,构建符合治理理念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此协同学院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管理与学院管理的关系,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促进学院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论文在结构上分为七部分:导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相关概念界定,介绍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梳理与学院治理相关的治理理论、组织理论、场域理论并分析其在学院治理中的适用性;第一章进行学院治理的理论探讨,从理论上分析学院治理的内涵、要素和特征;第二章为现实解读部分,从治理结构、权力关系和治理文化三维度探索我国学院治理的现状;第三章为案例研究部分,以教育部三所试点学院B大学J学部、T大学T学院和S大学N学院的治理改革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深度剖析三所试点学院的治理结构的运作过程与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变革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比较研究部分,研究英国、美国、德国三个国家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的特点,分析三国大学学院治理中的治理结构、权力关系、治理文化,探寻对我国大学学院治理的启示;第五章为改革构想部分,通过理论探讨、现状分析、历史比较、国际比较提出我国大学二级学院治理改革的路径选择及策略;结语部分再次从“结构—权力—文化”分析框架对学院治理所应持有的理念进行分析,分析了研究局限与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周娜[6](2017)在《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作为大学治理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理应作为大学治理的主体。一直以来,学生参与都是西方国家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我国大学治理的学生参与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术界对此虽有一定呼吁,但实际上在各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欲通过督促高校制定大学章程一事来推动高校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但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大学治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和采取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使得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章程流于形式,大学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也仅仅流于表面,从而一定程度造成了“政府主张、高校推诿”的客观现象。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也意识到此类问题,也在逐步进行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有关尝试,但这些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的方式和渠道都较为有限,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太到位,学生实际参与治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治理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与此同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十分到位,而关键点在于尚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该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大学治理理论的基石,以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分析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理论演绎法对大学治理的学生主体地位加以归纳论证,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实验法对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进行实验验证,得出了“学生是大学治理的主体,理应参与大学治理”的结论。之后,从“干扰”与“推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因素。最后,本着求真务实、循序渐进的思想理念,运用系统分析法尝试性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一整套机制,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参与原则、参与范围、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参与激励、参与保障等一系列设计,既为我国大学治理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指明了清晰可见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道路,也为我国多元主体大学治理机制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该研究除导论和结束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借由大学自治与大学共治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与高校、校长与教授在大学治理中的关系,指出自治与共治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统一的,但仅有自治和共治还不是完整的大学治理的理念。与此同时,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运用,指出大学治理的主体应是与大学使命高度相关的利益相关群体,大学治理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并从学生、政府、教师、社会力量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参与大学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状况。其后得出“学生参与”是大学“自治”和“共治”的共同要求。第二章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的角度阐明了学生理应处于大学治理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指出了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强调学生应从过去传统的被管理逐步向未来的共同参与管理进行转变,即从“被治”走向“共治”。同时从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的困境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出发,通过分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面临的现状与问题等,对当前学生在大学治理中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从政府、学校、学生等层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埋下伏笔。第三章以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地位问题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加以论证。文中选取重庆某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控制实验现场环境、选择实验对象、实验调查内容设计等环节的把控,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实验结果合理可信。随后通过实验评价模型构建、实验结果分析比较,验证得出了大学治理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的结论,并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也得到一些启示。第四章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三个方面,概括分析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全球趋势和国家战略、大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主观认识和个体差异等。这些因素中既包括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推手作用的力量,也包括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推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也具有根本性作用。第五章从务实与渐进的角度,强调学生参与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落实到行动上,系统提出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参与原则、参与范围、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参与激励与参与保障。这六大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为依托,分别为整个机制的良好、有序运作提供条件支持、动力驱动和环境保障,有着较强的内在运作机理,能够较好推动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有效实施。

张青[7](2015)在《公立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高校科层化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原有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沿用至今,并导致“高校行政化”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去行政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屡屡被人提及并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但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进展。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2005年发出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人听来振聋发聩,整个社会对高校去行政化方面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我国的公立高校为研究对象,从高校治理的角度努力探索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首先理清了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概念,以及高校去行政化和去行政的区别;再次从高校外部关系和内部权力关系入手,直指高校的核心本质,并论证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现状、成因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借鉴美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给予启发,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路径。本文认为,要实现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应以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发挥宏观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引导高校建立新的高校管理体制,以《大学章程》为主导,重塑大学精神,依法治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共同治理,强化“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民主管理,公正、合理分配高校内部各项资源,让高校回归学术科研的本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高校成为能正确处理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与高校等关系的独立法人,使高校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进发出新的生机,和引领社会前行的活力。

罗春明[8](2015)在《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缺少有效监控而引发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呈现出腐败领域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窝案、串案较多,以贪污、受贿为主要形式,腐败影响恶劣等特点,影响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加强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监控,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既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领导权力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与界定,厘清高校领导权力的构成要素、内涵、特点以及高校三种权力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特点。提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具有相对封闭性、相对集中性、相对随意性等特点。这是进行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以及对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影响,进而对《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大学章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意见》和现阶段各高校相继出台的大学章程从三个方面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产生正面作用。接着,从权力监控和治理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和客体系统,以及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四大监控机制,并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五种形式,即:专权、越权、侵权、以权谋私和谋取特权;同时,结合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六大主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研判,深层次剖析了造成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高校管理体制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经验,本文提出:需要通过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构建合理大学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决策集体化、透明化;增强行政管理制度刚性;强化行政领导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等工作来夯实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基础。进而,通过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改进审计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途径,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在创新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方面,本文也提出了新建议,包括:改进对高校的巡视工作制度,建立高校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制度,建立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以及改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制度。

宋任刚[9](2015)在《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可自主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正处于体制改革与转型期的我国公立高校,由于实际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两种权力,以及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高校行政化倾向日渐明显,甚至出现了行政权的错位、滥用。高校行政权力的泛化,弱化了高校学术权力,不利于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构建内部治理结构清晰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从高校行政权力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出发,研究了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运用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治理理论,分析了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选取吉林大学监督改革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行政权力监督的案例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对策,即:增强我国公立高校相关利益群体、组织和个体的监督意识,建立健全公立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立法及相关制度,切实推进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究等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高校行政权力的监督需要以打破“官本位”意识和提高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为前提;以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健全的监督机制作保障,配套使用内外监督等多种手段,扎实推进过程监督。

张勇[10](2014)在《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急剧发展,依法治校理念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学生的维权意识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渴求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张力和冲突。近二十年来,关于高校授予学位引发的司法纠纷层出不穷,学位申请者的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犯,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也无法得到落实和保障。三十年前制定的涉及高等教育和学位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以此建立起来集权模式下的学位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现今的形势和发展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学位制度,需要有新的内涵定义和调整。本文拟从行政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角度对高校学位授予权进行剖析,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体法、法学理论、教育学原理和实务管理,从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来源入手,分析学位授予权的历史发展——从大学专有权利到国家权力再到大学权利的进程,归纳其中学术权力让渡和回归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本质内涵和法律性质进行分析,立足于我国学位实体法的规定和实务界的现状,分析学位授予权的法律性质和渊源。从而将高校学位授予权进行权力解构,其核心权力——学术评价权是教师享有的宪法和法律权利,是高校内生享有的学术权利;而对学术评价结果的确认——颁发学位证书权是高校通过办学审批获得的行政权力。高校一旦通过办学审批获得办学许可证,就获得了授予相应学位的资格和权利。高校自主授予学位权力的确立,使得我国学位制度自然从国家学位制度过渡到学校学位制度。为落实高校学位授予自主权,必须先解决合法性问题,包括高校自主授予学位的权力、学校学位制度和高校授予学位细则的合法性问题,厘清学位授予过程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行使主体、运行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探讨当前实体法、司法和实务方面的困境。本文最终的目的,是从高等教育的基层——高校视角,提出对我国学位制度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以及对《学位法》提出相应的立法设想,以期达到“依法治校”和“学术自由”的和谐共生。

二、对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述评(Research Review and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Possible Innovations and Deficiencies)
2 理论基础与理性审视
    2.1 理论基础(Theoretical Analysis)
    2.2 相关概念辨析(Concepts and analysis)
    2.3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理性审视(Rational Analysi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2.4 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Theory Analytical Framwork ofResearch)
3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流变
    3.1 欧美国家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演进(Historical Progres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3.2 我国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历史考量(Historic Review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3.3 欧美国家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启思(Rethinking of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andAmerican Universities)
4.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设计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4.2 基于学生主体的问卷调查(Student-centered Questionnaire)
    4.3 基于多主体的访谈调查(Interview Survey Based on Multi-subject)
5.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结果分析
    5.1 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Analysis of Data about
    5.2 基于访谈调查的文本分析(Analysis of Interview)
    5.3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主要问题表征(Main Problem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5.4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机理模式的探寻与阐释(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odels abou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6.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之策
    6.1 改进学生参与治理理念(Re-establish new Ideas of governance of modern universities)
    6.2 健全学生参与治理制度(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6.3 完善学生参与治理机制(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7.2 未来研究展望(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公办高职院校
        1.2.2 治理结构
    1.3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2 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和权力制衡
    2.1 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
        2.1.1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
        2.1.2 国家行政授权主体
        2.1.3 学术组织
    2.2 公办高职院校权力制衡
        2.2.1 权力的内涵及特征
        2.2.2 权力制衡理论概述
        2.2.3 权力制衡理论的适切性
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四川省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3.2 四川省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情况
    3.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府校关系不协调,自主办学受限制
        3.3.2 党政分工不明确,权力边界不清晰
        3.3.3 政学关系不平衡,学术自治难实现
        3.3.4 民主监督不健全,师生权利难保障
        3.3.5 校企合作不完善,制度建设待加强
    3.4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实施框架
        3.4.1 权力制衡: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设计原则
        3.4.2 四维制衡: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权力体系
        3.4.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框架设计
4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优化设计
    4.1 建立党委主导的董事会决策制度
        4.1.1 董事会的职能定位
        4.1.2 董事会的产生方式
        4.1.3 董事会的运行方式
        4.1.4 董事会的保障措施
    4.2 探索校院(院系)二级管理体系改革
        4.2.1 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4.2.2 大处室制:校(院)级管理机构的优化
        4.2.3 权力下移:校院(院系)管理体系的优化
    4.3 公办高职院校学术机构改革
        4.3.1 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4.3.2 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范围
        4.3.3 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4.3.4 学术委员会的保障措施
    4.4 公办高职院校民主管理与监督机构改革
        4.4.1 监督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4.4.2 监督委员会的职能范围
        4.4.3 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4.4.4 监督委员会的保障措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要求
        二、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问题是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建设的关键
        三、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四、研究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有利于推进区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高校内部治理的理论研究
        二、高校内部治理的实践研究
        三、域外高校内部治理的研究
        四、从不同视角研究高校治理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应用型本科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和应用技术大学
        二、大学治理
        三、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要素与标准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内容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理想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意义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系统论
第三章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二、基于大学章程分析的应用型本科内部治理情况
        三、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的应用型本科内部治理情况
        四、基于综合维度分析的应用型本科内部治理情况
    第二节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决策权与以校长为首的执行权之间的权责不清晰
        二、各级学术机构建设不完善,共同治理色彩较淡薄
        三、师生权利义务规定、维权机构和机制建设欠完善
        四、社会参与重视不够,向应用型发展的认知不充分
        五、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域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内部治理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概述
        二、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的内部治理概况
        三、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内部治理的特点
    第二节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的内部治理
        一、英国多科技术大学概述
        二、伯恩茅斯大学的内部治理概况
        三、伯恩茅斯大学内部治理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内部治理
        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概述
        二、中州科技大学的内部治理概况
        三、中州科技大学内部治理的特点
    第四节 域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的整体分析
        一、完善最高决策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大力实施推进行政与学术双轨并行治理
        三、开展学术组织主导的专门委员会分工治理
        四、科学有效地落实校—院(系)分层治理
        五、学校内部管理与社会外部参与管理相结合
第五章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完善并落实应用型本科大学章程建设
    二、建立健全机构,推进党委的核心领导能力建设
    三、科学有效地遴选校长,有效保障校长治校职业化
    四、推进并落实从“教授治学”向“合作治学”转变
    五、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师生民主权和监督权的发挥
    六、重视社会参与机构的建制,明确责任和利益分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云南省转型试点建设高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云南省转型试点建设院校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C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附录E 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F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我国地方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校院两级管理权力调整是激活大学内部办学活力的基本要求
        (二)校院两级权力调整是大学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三)校院两级管理权力调整是适应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必然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院两级管理
        (二)大学权力
        (三)权力配置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内部权力及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理论概述
    一、权力相关理论
        (一)法学视角下的权力观
        (二)政治哲学视角下的权力观
        (三)社会组织理论视角下组织与权力的关系
    二、大学内部权力的来源
        (一)组织社会学中大学权力来源观
        (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权力来源观
    三、大学内部权力的结构
        (一)纵向结构
        (二)横向结构
    四、校院两级权力配置模式
        (一)以学术自由为导向的权力配置模式
        (二)以官僚控制为导向的权力配置模式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权力配置模式
第三章 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
        (一)建国初期校级“一元化”管理体制时期(1949-1968 年)
        (二)改革开放后院级管理体制的探索阶段(1978-1993 年)
        (三)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恢复及完善时期(1993 年-至今)
    二、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的特征
        (一)大学校院两级权力集权化现象
        (二)大学校院两级权力行政化现象
        (三)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丢失”现象
    三、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改革的动力
        (一)外部动因
        (二)内部动因
第四章A校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分析
    一、A校基本情况背景简介
    二、A校校院两级管理管理权力配置的演变轨迹
        (一)建校到文革前期——党委一元化管理体制
        (二)“文革”时期受到的重创
        (三)拨乱反正后对科学管理的重新审定
        (四)新世纪时期对管理体制的革新
        (五)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正式确立
    三、A校校院两级管理权力路径探析
        (一)纵向放权与职能部门职能转变
        (二)院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
        (三)校长角色的转变
    四、A校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改革问题分析
        (一)校院两级管理理念不明确
        (二)校院两级管理权责划分不匹配
        (三)校院两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四)校院两级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
        (五)教师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
第五章 A校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问题原因探析
    一、学校办学自主权受限
    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对权力的“占据”
    三、管理办法上过多“模仿”和“依赖”
    四、校级放权与院级管理结构调整不同步
    五、校院两级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
第六章 对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的建议
    一、落实“校办院”向“院办校”观念的转变
    二、“更新”二级学院内部权力结构布局
    三、明确校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
    四、增强二级学院权力主体建设力度
    五、强化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决策影响力
    六、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其他类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5)学院治理:结构·权力·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学院治理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学院治理的内涵
        一、大学治理
        二、学院治理
    第二节 学院治理的要素
        一、学院治理结构
        二、学院治理权力
        三、学院治理文化
    第三节 学院治理的特征
        一、学院治理的基础性
        二、学院治理的学术性
        三、学院治理的自主性
第二章 学院治理的现实解读
    第一节 学院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一、党政主导下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
        二、大学主导下的学院外部治理结构
        三、学院治理结构的问题与不足
    第二节 学院治理权力现状分析
        一、学院“自主权”与学校“控制权”
        二、教师“学术权”与学院“行政权”
        三、学生“主体权””与教师“主导权”
    第三节 学院治理文化现状分析
        一、理念:治理,一个意义不明的概念
        二、制度:学院,深陷于官僚制的“旋涡”
        三、传统:变革,能否实践“外来”的治理
第三章 试点学院治理改革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B大学试点学院治理改革
        一、J学部治理改革内容及举措
        二、J学部治理改革条件与保障
    第二节 T大学试点学院治理改革
        一、T学院治理改革内容及举措
        二、T学院治理改革条件与保障
    第三节 S大学试点学院治理改革
        一、N学院治理改革内容及举措
        二、N学院治理改革条件与保障
    第四节 试点学院改革成效与问题
        一、丰富性:学院治理改革的成效
        二、表面化:学院治理改革的问题
第四章 学院治理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英国大学学院治理
        一、院为实体的治理结构
        二、底部沉重的治理权力
        三、学术自治的治理文化
    第二节 美国大学学院治理
        一、董事主导的治理结构
        二、分散共享的治理权力
        三、实用主义的治理文化
    第三节 德国大学学院治理
        一、学术民主的治理结构
        二、教授自主的治理权力
        三、国家主义的治理文化
第五章 完善学院治理路径构想
    第一节 多中心的“结构”:由“统治”走向“共治”
        一、从“科层制”到“多中心治理”
        二、完善教学性学院治理结构,明确学院的人才培养核心任务
        三、优化学术性学院治理结构,提升学院的“轴心”引领作用
        四、重塑支持性学院治理结构,保障学院的良序运行
    第二节 “三权分立”的制度:自治与均衡
        一、教学权:教学为本,坚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
        二、学术权:学术自治,坚守对“真理”的追求
        三、支持权:服务为先,保障学院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的职能
    第三节 治理时代的文化:开放与民主
        一、大学及其学院发展的时代文化特征
        二、治理精神的时代文化背景
        三、以治理精神引领大学的发展
结语
    一、研究结论与展望
    二、研究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外文部分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顺应历史发展之必然趋势
        (二)推动理论发展之当然需求
        (三)解决现行问题之应然选择
        (四)延续前期研究之实然方向
    二、文献述评
        (一)核心概念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与评析
        (三)国内相关研究概述与评析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整体评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点
第一章 自治与共治:大学治理呼唤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一、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大学治理的概念与内涵
        (二)大学治理的机制与结构
        (三)大学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二、大学治理的自治与共治
        (一)大学自治与共治的内涵
        (二)大学自治与共治的有机统一
        (三)大学自治与共治需要利益相关者参与
        (四)大学自治与共治需要学生参与
    三、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政府参与大学治理
        (二)教师参与大学治理
        (三)社会力量参与大学治理
    四、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生参与的目的与作用
        (二)学生参与的方法与途径
        (三)学生参与的边界与限度
        (四)学生参与的障碍与难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被治走向共治:学生主体应参与大学治理
    一、学生理应是大学治理的主体
        (一)政治学角度: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本属性
        (二)经济学角度:学校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标
        (三)社会学角度:民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最好彰显
        (四)管理学角度:分权思想和权力制衡的重要体现
        (五)教育学角度:―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
    二、学生需要参与大学治理
        (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学生成长所需
        (二)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国家发展所需
        (三)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社会进步所需
    三、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一)大学治理各主体权力分配失衡
        (二)大学治理学生参与的实践与探索
        (三)大学治理学生参与的不足与缺憾
    四、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
        (一)政府层面:政策制度不到位
        (二)学校层面:观念措施不到位
        (三)学生层面:意识能力不到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生参与实验: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地位验证
    一、学生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背景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过程描述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研究背景
    二、学生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设计
        (一)实验被试对象的选择
        (二)实验现场环境的控制
        (三)实验调查内容的设计
        (四)实验流程的设计
    三、学生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评价模型构建
        (一)基于AHP的实验数据评价模型构建
        (二)两两判断矩阵的构造设计
    四、学生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与结论
        (一)实验结果讨论分析
        (二)实验结论
    五、学生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总结与启示
        (一)不同参与方式的对比分析
        (二)对学生主体参与地位的启示
        (三)对学生主体参与组织形式的启示
        (四)对学生主体参与机制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扰与推手: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地位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全球趋势与国家战略
        (一)社会民主化进程影响多元治理主体认知
        (二)全球大学治理发展趋势推动学生主体参与
        (三)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影响学生参与权的落实
    二、中观因素:大学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定位
        (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大学学科构成影响学生的思维
        (三)大学章程完善程度阻碍学生参与的落实
        (四)大学人才培养定位影响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微观因素:主观认识与个体差异
        (一)校长的领导风格影响对学生参与的认知
        (二)管理者的惯性思维干扰学生主体权力实施
        (三)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影响参与意愿和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务实与渐进: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
    一、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原则
        (一)学生的基本权利与自主权力
        (二)―有选择的‖和―有责任的‖参与
        (三)以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为前提
    二、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范围
        (一)参与大学事务的民主决策
        (二)参与大学事务的具体管理
        (三)参与大学事务的监督评议
    三、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渠道
        (一)学生代表大会
        (二)各级各类学生组织
        (三)听证会与满意度测评
        (四)学校各相关机构或委员会
    四、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方式
        (一)直接参与方式
        (二)间接参与方式
    五、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激励
        (一)对学校行为的激励
        (二)对学生行为的激励
    六、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保障
        (一)政府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二)学校层面:构建多元治理主体格局
        (三)学生层面: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七、大学治理学生主体参与机制的内在联系
        (一)参与机制内在各部分有机统一
        (二)参与机制的内在运作机理
    本章小结
结语 民主与进步: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三、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公立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高校行政化
        1.1.1 高校行政化的概念
        1.1.2 高校行政化的表现
    1.2 高校去行政化
        1.2.1 高校去行政化的由来
        1.2.2 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
        1.2.3 高校去行政化与去行政辨析
    1.3 高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1.3.1 行政权力的概念
        1.3.2 学术权力的概念
        1.3.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1.4 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1 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1.4.2 高校去行政化的可行性
    1.5 高校去行政化的理论基础
        1.5.1 治理理论
        1.5.2 法人制度相关理论
第二章 我国高校行政化现状及影响
    2.1 高校行政化现状概述
        2.1.1 政府管理过宽,高校自主权缺失
        2.1.2 高校内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
        2.1.3 高校行政化机制体制制约了学术机构的生存空间
        2.1.4 社会力量参与大学治理缺位
        2.1.5 高校行政化特征
    2.2 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影响
        2.2.1 高校依附政府,大学精神丧失
        2.2.2 封建思想残余,官本位思想泛滥
        2.2.3 效率低下而办学成本加大甚至腐败严重
        2.2.4 学术权力让渡于行政权力,高校内部矛盾重重
        2.2.5 教育功利性影响高校科研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2.6 社会服务功能弱化,进而影响社会进步
第三章 高校行政化成因分析
    3.1 历史文化原因
    3.2 利益诱导原因
    3.3 体制因素
    3.4 监督测评机制缺位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体制对比及启示
    4.1 美国高等教育体制
    4.2 日本高等教育体制
    4.3 香港地区的专上教育
    4.4 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高校去行政化路径选择
    5.1 转变观念,重塑大学精神
    5.2 健全法制,依法民主治校
        5.2.1 完善法制,确保办学有法可依
        5.2.2 以民主为灵魂,创造法治环境
        5.2.3 强化监督,确保法规、制度有效实施
    5.3 调整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实现高校自主办学
        5.3.1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5.3.2 明确政府与高校各自职能,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5.3.3 切实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力
    5.4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强化社会参与高校管理
        5.4.1 引入教育中介机构,鼓励并促进其发展
        5.4.2 改革高校的拨款体制,建立完善的审计问责制
    5.5 重构高校内部管理结构,实现高校法人化改革
        5.5.1 大学章程建设
        5.5.2 落实高校法人化改革,构建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结构
        5.5.3 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实现共同治理
        5.5.4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
        5.5.5 高校内部民主管理
        5.5.6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律他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问题的背景
    0.2 研究的动机与目标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大学权力运行的研究
        0.3.2 国际关于教育腐败的界定及其治理经验
        0.3.3 国内关于高校腐败问题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研究情况
    0.4 基本理论阐释
        0.4.1 腐败与权力监控
        0.4.2 治理与治理结构
        0.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0.5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0.6 研究方法
1 中国高校领导权力的理论阐释
    1.1 高校领导权力构成要素
        1.1.1 二元权力结构论
        1.1.2 三元权力结构论
        1.1.3 多元权力结构论
    1.2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涵
        1.2.1 政治权力的内涵
        1.2.2 行政权力的内涵
        1.2.3 学术权力的内涵
    1.3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在逻辑
        1.3.1 政治权力的主导与制约
        1.3.2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立统一
        1.3.3 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失衡与平衡
    1.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困境
        1.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封闭性
        1.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集中性
        1.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随意性
2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与领导权力的流变
    2.1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演变
        2.1.1 校长负责制
        2.1.2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2.1.3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2.1.4 党的“一元化”领导
        2.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2.1.6 试行校长负责制
        2.1.7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2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
        2.2.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2.2.2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
        2.2.3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2.2.4 《关于普通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影响
    2.3 大学章程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影响
        2.3.1 大学章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2.3.2 对高校领导权力架构的影响
3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3.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分析
        3.1.1 上级机关
        3.1.2 高校党的委员会
        3.1.3 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3.1.4 高校学术机构
        3.1.5 高校行政监察部门
        3.1.6 高校审计部门
        3.1.7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
        3.1.8 社会组织和公众
    3.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客体分析
        3.2.1 采购权
        3.2.2 招生权
        3.2.3 科研经费管理权
        3.2.4 财务管理权
        3.2.5 基建、维修工程管理权
        3.2.6 校办产业管理权
    3.3 现行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3.3.1 党内监督机制
        3.3.2 行政监督机制
        3.3.3 民主监督机制
        3.3.4 舆论监督机制
4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问题透视
    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主要形式
        4.1.1 专权
        4.1.2 越权
        4.1.3 侵权
        4.1.4 以权谋私
        4.1.5 谋取特权
    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重点领域
        4.2.1 基建工程领域的腐败
        4.2.2 采购领域的腐败
        4.2.3 招生领域的腐败
        4.2.4 财务管理领域的腐败
        4.2.5 校办产业领域的腐败
        4.2.6 后勤保障领域的腐败
    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领域中腐败行为的特点
        4.3.1 发案部位相对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
        4.3.2 窝案、串案多发
        4.3.3 贪污、受贿案件居多
        4.3.4 社会影响极坏
    4.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滋生腐败问题的动因
        4.4.1 客观原因
        4.4.2 主观原因
5 国外大学领导权力监控的经验及启示
    5.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1.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1.2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2.1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2.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3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3.1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3.2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4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4.1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4.2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制衡的启示
    5.5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5.1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5.2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对我国的启示
    5.6 国外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做法和经验
        5.6.1 建立独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5.6.2 实行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和高校问责制
        5.6.3 实行教育听证制度
        5.6.4 对高校的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5.6.5 行政监督主体权责明确
6 完善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对策
    6.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目标与重点
        6.1.1 监控的基本目标
        6.1.2 监控的重点
    6.2 合理有效的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前提
        6.2.1 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
        6.2.2 推进高校行政决策民主化透明化
        6.2.3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
        6.2.4 强化高校行政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
    6.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
        6.3.1 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
        6.3.2 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
        6.3.3 落实高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
        6.3.4 改进审计监督
        6.3.5 改进民主监督
        6.3.6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6.4 推进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创新
        6.4.1 改进高校巡视工作制度
        6.4.2 建立高校重点领域工作专项检查制度
        6.4.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
        6.4.4 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
结语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9)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理论阐释
    2.1 高校行政权力的基本概念
        2.1.1 高校行政权力
        2.1.2 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权力及高校行政化
        2.1.3 高校内外行政权力划分
    2.2 行政权力监督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监督理论
        2.2.2 西方权力制约理论
        2.2.3 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的行政权力监督思想
    2.3 高校行政权力监督
        2.3.1 行政权力监督的概念
        2.3.2 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
第3章 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分析
    3.1 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
    3.2 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
        3.2.1 行政权力与监督权界定不清
        3.2.2 行政权力监督体系有效性不足
        3.2.3 行政权力监督渠道不畅
        3.2.4 行政权力监督意识不强
    3.3 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缺位的原因分析
        3.3.1 外部原因
        3.3.2 内部原因
第4章 国内外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案例分析
    4.1 吉林大学行政权力监督改革
        4.1.1 行政权力监督改革的基本做法
        4.1.1.1 监督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划分
        4.1.1.2 行政权力监督改革的主要措施
        4.1.2 吉林大学的行政权力监督改革的评价
    4.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行政权力监督评述
        4.2.1 行政权力监督体系
        4.2.2 行政权力监督评价
第5章 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对策
    5.1 破除公立高校存在的“官本位”意识
        5.1.1 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步伐
        5.1.2 建立高校分类管理的职员制
        5.1.3 堵死高校“官僚”上升路径
    5.2 增强公立高校相关利益群体、组织和个体监督意识
        5.2.1 增强校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意识
        5.2.2 增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
        5.2.3 增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意识
        5.2.4 增强公众对高校办学的监督意识
        5.2.5 增强高校行政主体被监督的意识
    5.3 建立健全公立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5.3.1 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5.3.2 构建权责清晰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
        5.3.3 建立重点领域的监督防范机制
    5.4 完善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的立法及相关制度
        5.4.1 完善高校行政监督的立法
        5.4.2 完善纪委、监察机构监督制度
        5.4.3 健全高校财务内部审计制度
        5.4.4 健全高校领导干部问责和引咎辞职制度
    5.5 强化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的内部监督
        5.5.1 认真落实校(院)务公开、党务公开
        5.5.2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
        5.5.3 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5.5.4 努力提高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
    5.6 落实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
        5.6.1 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巡视工作常态化
        5.6.2 严格教育经费专项审计
        5.6.3 认真落实高校信息公开
        5.6.4 支持新闻媒体监督
        5.6.5 发挥高校理事会的监督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说明
        一、 本文中法律法规的简称
        二、 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 研究现状概述
        二、 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法律渊源和性质
    第一节 学位的起源和内涵
        一、 学位和学位制度
        二、 学位授予和学位授予权
    第二节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演变和发展
        一、 外国大学学位授予权的形成和发展
        二、 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权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法律性质
        一、 高校学位授予权来源于法律法规授权
        二、 “授权说”的困境和质疑
    第四节 学术权利的回归——高校自主权
        一、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权力解构
        二、 学位授予权是高校自主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现状分析和制约因素
    第一节 我国高校授予学位的现状分析
        一、 国家学位制度
        二、 学校学位制度的尝试——“双学位”
        三、 学校学位制度——高校自主授予学位
    第二节 我国高校授予学位的制约因素
        一、 管理体制和教育制度
        二、 教育状况和文化传统
        三、 法律法规的弊端和不足
    第三节 我国高校授予学位的主体和规则
        一、 权力主体和权限界定
        二、 学术评价权的运行规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落实途径和对策分析
    第一节 高校学位授予权回归自主权的权利本位
        一、 树立高校自主授予学位的权利本位法治观
        二、 落实高校自主授予学位的合法性
    第二节 健全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法律制度
        一、 以高校为本界定权限的立法思想
        二、 明确学校学位制度的合法性
        三、 高校章程对学位授予权的明确定位
        四、 实质性的办学自主权——高校授予学位实施细则
    第三节 规范高校学位授予权的管理制度
        一、 明确界定高校学位授予中的主体和权限
        二、 高校授予学位的程序性原则
    第四节 完善高校内部权利救济制度
        一、 规范学位纠纷的校内申诉制度
        二、 校内申诉是权利救济的前置程序
    第五节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司法审查
        一、 司法审查的范围
        二、 司法审查的标准和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总结和结论
    第二节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对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D]. 冯遵永.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D]. 李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及优化研究[D]. 王仁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我国地方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路径分析[D]. 吴鹏.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5]学院治理:结构·权力·文化[D]. 吉明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研究[D]. 周娜. 西南大学, 2017(12)
  • [7]公立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析[D]. 张青.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8)
  • [8]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D]. 罗春明. 武汉大学, 2015(07)
  • [9]我国公立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研究[D]. 宋任刚. 湖南大学, 2015(03)
  • [10]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权研究[D]. 张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若干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