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一、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常宇飞[1](2021)在《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低压低氧环境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拟探究高压氧预处理与后处理能否有效保护因低压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Nrf2,HO-1蛋白在其产生保护作用过程中的部分可能机制。方法:预处理组:采用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组)10只(不接受高压氧或低压氧处理);高压氧对照组(HBO组)10只(只接受每天一次连续五天的高压氧预处理,不接受低压氧处理);低压低氧组(S组)10只(接受连续2天的低压低氧处理);高压氧预处理+低压低氧组(Pre HBO组)10只(接受每天一次连续五天的高压氧预处理,处理结束后第二天开始接受连续两天的低压低氧处理)。后处理组:采用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组)10只(不接受高压氧或低压氧处理);高压氧对照组(HBO组)10只(只接受每天一次连续五天的高压氧预处理,不接受低压氧处理);低压低氧组(S组)10只(接受连续2天的低压低氧处理);高压氧后处理+低压低氧组(Post HBO组)10只(先接受连续两天的低压低氧处理,处理结束后接受每天一次连续五天的高压氧后处理)。预处理组与后处理组的高压氧条件为2.5ATA,氧浓度要超过80%,CO2浓度<0.05%;预处理组与后处理组的低压氧条件为350 mm Hg,6%-7%O2。低压低氧处理后第八天开始利用Morris水迷宫及Y迷宫评价大鼠认知功能。低压低氧处理后不同时间点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含量,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低压低氧处理组大鼠处理后Y迷宫实验交替得分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压氧预处理+低压低氧处理组大鼠和高压氧后处理+低压低氧处理组大鼠在Y迷宫实验中交替得分率均比低压低氧处理组大鼠明显升高。2、ELISA结果:实验动物经低压低氧处理后定时检测血清促炎因子,在不同时间点完成,明确IL-6、IL-1β、TNF-α含量,结果显示单纯低压低氧处理组高于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组。3、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低压低氧处理组。4、单独高压氧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认知功能无显着差异。结论:急性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可能存在一定伤害性,使得其早期认知功能下降,而进行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可以缓解其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对其机制进行探讨,考虑经高压氧处理后促炎因子释放减少,引起适度氧化应激,提高海马组织内Nrf2蛋白的表达,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赵双琳[2](2021)在《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脑水肿定量检测及其类型鉴别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水肿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和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继发的致命病理状态。脑水肿发生后,由于细胞外液的过多集聚会引起颅内压的升高,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脑水肿的实时监测对于TBI和C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影像学方法和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脑水肿监测手段,影像学设备可以无创获取患者脑部清晰的病变图像,但设备价格高昂,占地面积大,不能实现床旁实时监护,有延误诊断风险。有创ICP监测是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主要的监测手段之一,但是该方法容易引起患者感染、出血等二次创伤。磁感应相移(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MIPS)技术基于生物组织电特性和电磁感应理论,具有无创、非接触、实时连续监测的优点。通过施加一定频率的激励信号,产生的主磁场作用于大脑诱导感应磁场,感应磁场的大小与大脑的电导率有关,进而可以反映生物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常见的TBI和CS后继发的脑水肿,建立相应的脑水肿动物模型,并搭建基于MIPS技术的脑水肿检测系统,进行24小时实时连续监测,探讨该技术用于脑水肿定量检测以及类型鉴别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MIPS与脑水肿病理学指标ICP、脑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的关系研究。为深入研究MIPS与脑水肿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该技术用于脑水肿的定量检测,课题组前期基于该方法自主搭建了一套无创、非接触、实时连续的单通道监测系统实验平台,以硬脑膜外冷冻诱发家兔全脑水肿为研究对象,开展24小时MIPS同步ICP监测实验,平行实验利用干湿重测量法测量BWC。本研究内容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MIPS与脑水肿常用病理学指标BWC、ICP的关系模型。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脑水肿发生后代偿机制,将整个24小时实验过程划分为:代偿期(0-6h)、失代偿期(6-18h)、末期(18-24h)。结合理论关系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拟合方法,研究MIPS分别与BWC和各阶段ICP之间的关系。(2)磁感应相移双通道同步检测系统搭建。本研究针对缺血诱导家兔局灶性脑水肿实验,自主搭建了一套双通道MIPS检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激励端口和两个检测端口组成。由于局灶性水肿病变面积小,由此引起的感应磁场、相位偏移小,因此需要提高监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开展双通道同步检测家兔左右脑半球,以正常脑半球相位偏移作为参考,对比缺血脑半球相位偏移,排除了大部分正常组织感应磁场干扰,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3)缺血诱导家兔局灶性脑水肿MIPS连续监测实验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的脑水肿前期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后期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该模型适合用于研究MIPS鉴别诊断脑水肿类型的可行性,指导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类型脑水肿开展对症治疗。为了研究MIPS技术用于脑水肿类型鉴别的可行性,基于该方法自主搭建了一套无创、非接触、实时连续双通道同步监测系统实验平台,以缺血诱导家兔局灶性脑水肿为研究对象,对15只家兔(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进行24小时MIPS检测。采用凝血酶诱导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来诱导家兔局灶性脑水肿,该模型更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病理发展过程,另取7只家兔脑组织,进行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动物模型验证;采用了对称抵消磁感应传感器,以提高相位检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MIPS值进行非参数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实验组家兔MIPS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反映了缺血性脑卒中后诱导脑水肿的不同病理发展过程。脑组织TTC染色结果表明,局灶性脑梗死面积随时间的发展而增加。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MIPS分别与BWC和ICP关系的研究,实现了无创、非接触、实时定量检测脑水肿的目标,为下一步开展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2、本文基于MIPS技术自主搭建的脑水肿双通道同步监测实验平台能够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进行24小时实时连续监测,其数据采集、存储速度以及相位精度满足实验所需要求。3、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MIPS技术应用于缺血诱导的局灶性脑水肿的实时监测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区分由脑缺血引起的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的潜力。

王智强[3](2021)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的影像学变化规律及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并进行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PCA)的2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筛选13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回顾该13例患者(肝细胞癌11例;肝转移瘤2例,均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共计15处病灶(肝细胞癌13处,结直肠癌肝转移2处)的影像资料。依据术中CT显示的低密度冰球表面界定消融区域,将冰球表面至冰球表面以内5mm处称为消融区边缘带,冰球表面以内5mm处至冰球中心称为消融区内部,所有肿瘤病灶在术中被冰球完全覆盖且位于消融区内部。观察病灶PCA前、后MRI影像学表现,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1月病灶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分别比较每处病灶术前、后MRI表现的动态变化。同时于前述时间点分别测定消融区域肿瘤组织及消融区内部正常肝脏组织的ADC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FLASH-T1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升高,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均匀高信号(4/15)或混杂高信号(11/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均匀高信号(12/15)或混杂高信号(3/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在TSE-T2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高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降低,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均匀低信号(4/15)或混杂低信号(11/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均匀低信号(12/15)或混杂低信号(3/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在D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高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降低,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高信号(8/15)或等信号(7/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等信号(11/15),部分高信号(3/15)、低信号(1/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增强扫描术前15处病灶中有13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2处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伴环形强化,术后3天主要为消融区域内部无强化伴边缘环形轻度强化,术后1月消融区域表现为无强化。ADC值:ADC值肿瘤组织术后3天及1月分别为(1.86±0.09)×10-3mm2/s、(1.89±0.07)×10-3mm2/s,显着高于术前的(0.98±0.15)×10-3mm2/s(P<0.05);ADC值消融区肝实质在术后3天及1月分别为(1.02±0.13)×10-3mm2/s、(1.01±0.09)×10-3mm2/s,显着低于术前的(1.21±0.11)×10-3mm2/s(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表现为消融区域内T1WI信号呈现上升趋势,T2WI下降趋势,增强扫描无强化。通过测量ADC值可以区分消融区域内的坏死肿瘤组织和坏死肝组织。

刘婕婷[4](2021)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而WHO 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又是胶质瘤中最高发的类型。70%-8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程介于3-6个月,其5年生存率不到10%。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局部精准放疗+术后靶基因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肿瘤高度的增殖能力、浸润性生长、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早期耐受、微血管增生以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基因型的差异,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2016年WHO已将IDH突变、1p/19q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征更精确地用于胶质瘤的分级分类中,因此,胶质瘤基因标记物的研究为细化其分子诊断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选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及预后标记物,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筛选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探索影响胶质瘤细胞生存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主要数据库,获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书目共现系统分析软件(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ining System,BICOMS)对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发表时间和期刊等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对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和地区及关键词生成合作网络图和聚类网络图,整理差异表达基因的HR值及95%CI。(2)生物信息学分析: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得到GBM患者样本的表型信息、基因表达、生存数据,从GTEx(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筛选正常样本的表型信息和基因表达数据,并进行标准化。从CGGA(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693和325数据集中患者信息。利用差异表达分析、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和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方法筛选GBM患者预后相关基因,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创建K-M(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the 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PI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比较预后指数与其他临床因素的预后价值。利用GO(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预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和ROC曲线分析,将在TCGA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在CGGA_325和CGGA_693数据集中验证。(3)实验室检测:q 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表达量;沉默A172胶质瘤细胞株的FN1、HSPA5基因;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别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q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Bax、Bcl-2、MMP9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随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 Survival),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基因差异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和热点:最终纳入1771篇文献,中文123篇,中文研究数量不到外文的1/10。26个省市的116个机构参与了中文文献研究,18个国家的611个机构参与了外文文献研究,省份、国家和机构之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文文献239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5个类别,外文文献2963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4个类别。中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基于细胞和组织共同关注的有2-HG、CD133、CXCR4、Vimentin、Nestin等。外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组织关注的有271个,细胞关注的有87个,基于数据库的生信关注有900个。细胞、组织和生信共同关注的有VEGF、TGFBI、CD44、COL1A2、COL3A1等。同时,外文文献关注的微小RNA有310个。中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和Fas/Fas L信号通路。外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Akt/ERK信号通路、Akt/Fox M1信号通路、ATM/Chk2/p53信号通路、CDK4/6-RB信号通路等。(2)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按阈值模型,差异表达的基因保留了581个。其中138个高表达,443个低表达,最终筛选出20个m RNAs。其中16个m RNAs(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为原癌基因,HRs为1.230~2.039,4个m RNAs为抑癌基因(RPS19、EIF3L、EIF4A2、FDPS),HRs为0.789~0.552。PI的HR为2.653(95%CI 1.976-4.122)(P<0.05)。PI的K-M曲线结果显示,3年和5年的AUC分别为0.824和0.820。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8个生物学过程,分别是细胞粘附分子锚定、分子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钙粘蛋白结合、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翻译因子活性RNA结合和未折叠蛋白结合。TCGA筛选的20个m RNAs在CGGA的单变量Cox结果表明,4个基因(MTPN、RTN4、MAP1LC3A和DKK3)与OS的相关性不显着,7个基因(LY6E、FLII、PLD3、EIF4A2、RNF10、RPS19和NDUFB2)仅在CGGA_325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9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SCG5、SERPINE2、FDPS和GRN)在CGGA_693和CGGA_325中对预后均具有预测效应。SCG5和SERPINE2在CGGA和TCGA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7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在TCGA和CGGA之间表现出相同的效应(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20个m RNAs在CGGA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到其他临床混杂因素,PI仍然是关键预后预测因子。(3)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q 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并且随着WHO分级的升高,m 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的结果也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升高(P<0.05),随着WHO分级的升高,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在A172细胞株中,与sh FN1-NC(negative control)组和sh HSPA5-NC组相比,sh FN1组、sh HSPA5组细胞24h、48h和72h的增殖率显着降低(P<0.05)、48h的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48h的迁移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Bax、Ecadherin m RNA、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Bcl-2和MMP9的m RNA、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sh FN1-NC组和sh HSPA5-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着变化。影响GBM患者PF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组患者PF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和TAGLN2的表达对GBM患者PFS具有独立影响。影响GBM患者O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GRN、TAGLN2表达对GBM患者OS具有独立影响(P<0.05)。结论(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中文文献数量较少,外文文献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中外文研究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国家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文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外文研究主题比较集中,但均有拓展的空间,在开展基因标记物组织和细胞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基因标记物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20个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分别为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RPS19、EIF3L、EIF4A2、FDPS。主要参与细胞粘附分子结合、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生物学功能,涉及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机制,由其建立的PI预测模型既可有效地预测TCGA中GBM的发病风险,也可预测中国GBM患者的发病风险。(3)20个基因中,在TCGA和CGGA数据库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且对GBM表现出相同效应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其中TTYH3、TAGLN2、FN1、HSPA5、GRN为原癌基因,EI3L、FDPS为抑癌基因。这7个基因是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4)FN1、GRN、HSPA5、TTYH3、TAGLN2在胶质瘤组织的高表达可能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FN1、HSPA5的高表达,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转移,影响其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胶质瘤的进展。(5)FN1、HSPA5、TAGLN2、GRN的高表达,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双重标记物,为临床诊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朱锡德[5](2020)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及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体颅骨与不同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并调查一定区域内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对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内容:1.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的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析单中心采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例数及变化趋势,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指导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3.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主要神经外科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的现状,分析不同修补材料的地位,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对自体颅骨的保存及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4.系统回顾文献,比较目前最常应用的自体颅骨、钛网和聚醚醚酮应用后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率,进一步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分析。2.通过数据库调取单中心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修补失败和再次手术作为疗效比较指标,对比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的安全性。3.调查山东省16地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析2013年至2018年各单位应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量并用统计图表显示不同修补材料的变化趋势。4.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最常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对不同修补材料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结果:1.50例颅骨修补失败患者中包括自体颅骨28例,人工颅骨22例。感染是导致颅骨修补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3月内)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取出者多于人工颅骨取出者(P<0.05)。自体颅骨感染培养阳性率(80%)高于人工材料(33.33%),(P<0.05)。出血性并发症在钛网修补组占比高于自体颅骨组(P<0.05)。2.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共行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1116例。随访过程中共出现修补失败38例(3.41%)。三种修补材料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率与钛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低于钛网,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人工材料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目前山东省在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包括: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复合材料及聚醚醚酮四种,接受调查的22家单位中,仅提供钛网修补的有11家,提供两种修补材料的有6家,提供三种修补材料的有5家。目前有5家单位仍使用自体颅骨,10家行早期颅骨修补。调查期间,自体颅骨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22.52%下降到2018年的14.28%,钛网的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74.59%上升到2018年的81.19%。骨水泥复合材料使用率一直较低。PEEK材料自2017年开始推广应用,应用例数增长较为迅速,占比逐渐上升。4.Meta分析共纳入13项研究和2204名患者。自体颅骨和人工材料修补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均是感染。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修补失败率与人工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术后感染、积液、出血、癫痫等主要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人工颅骨修补材料的钛网和PEEK,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感染率差异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骨修补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自体颅骨感染出现在术后早期为主,人工颅骨感染多在术后晚期出现。2.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相近,故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关注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要加强对骨吸收的随访,而钛网使用更需关注出血并发症和晚期感染的防治。3.钛网及自体颅骨是目前山东省主要医院最常用的两种颅骨修补材料,骨水泥复合材料应用逐渐减少,PEEK应用相对较少但增长较快。近年来自体颅骨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人工颅骨使用占比逐年升高。4.在目前使用的自体颅骨和人工修补材料中,手术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手术部位感染。人工材料与自体颅骨相比较,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谭子豪[6](2020)在《医院建筑能耗调查与空调节能分析》文中提出医院建筑是24小时运行、提供多功能服务的特殊性建筑,其能耗比一般公共建筑高,相比一般公共建筑具有更大节能潜力。良好的暖通空调对于预防医院呼吸内科疾病交叉感染发挥着巨大作用,经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疫”后,随着医院对就诊环境要求的提高,医院空调系统能耗将会不断增长,因此对医院建筑特别是医院空调系统进行节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湖南省衡阳市三家大中型综合医院建筑的能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三家医院的建筑围护结构、冷热源现状、能源管理现状、计量表安装现状等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三家医院在这些方面均有一定的节能潜力。三家医院的平均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强度为20.45kWh/(m3·a),其中以建筑老化、能耗最高、节能管理较落后的A医院节能潜力最大,其年综合能耗强度达到了B医院的1.62倍,故选择A医院作为典型医院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A医院进行了不同类型能耗分析、不同楼宇能耗分析、不同科室能耗分析,并寻找了医院的高能耗区域。结果指出:医院空调能耗占比最大,其对医院的能源结构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分析A医院各不同功能建筑的能耗,其能耗密度依次为:内科楼宇〉外科楼宇〉检验楼宇〉一般住院楼〉门诊〉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急诊楼;科室属性对科室能耗强度起主要影响。此外,总结了现阶段医院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现状,并提出了节能管理建议与措施。以A医院能耗占比最大的病房楼的25个科室为样本,使用SPSS软件对病房科室能耗的9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科室建筑面积和床日数是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参照湖南省地方标准对医院能耗水平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和医院实际情况对标准提出的3种能耗指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对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用能现状、内科楼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节能改造措施,并对其节能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为医院能源管理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方娜[7](2019)在《脑肿瘤的多光子显微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占全身肿瘤发生率的20%。当脑部发生肿瘤时,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会对脑功能造成损伤,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肿瘤类型和肿瘤级别不同,治疗和手术的方案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术前术中定位与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对治疗的是否成功及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现有临床诊断脑肿瘤技术其分辨率一般都为"毫米"量级,无法对脑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技术,既具有超高成像分辨率,又同时具备进行原位无损无标记诊断的优势,是脑肿瘤临床诊断乃至医学发展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多光子显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之中,并且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该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其成像深度较深、对生物组织的光漂白和光损伤较低、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等。多光子显微技术不仅可以在亚细胞水平上获得生物组织的微结构,还能够获得生物组织的荧光光谱信息。本文中,我们利用多光子显微技术对脑肿瘤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利用多光子显微技术对最常见的脑实质内肿瘤(胶质瘤)进行成像研究,探讨了多光子显微技术在脑实质内肿瘤显微特征分析的能力。结果表明(1)多光子显微技术可以对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进行成像,获得识别胶质瘤的光学诊断特征。(2)结合图像处理与多光子显微技术还可以同时对胶质瘤的微环境和代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3)多光子显微技术可以对胶质瘤的血管显微成像,进一步结合图像处理可以对胶质瘤的血管的形态、血管周围胶原的沉积程度、血管的增生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4)结合图像处理与多光子还可以进一步自动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其次,我们利用多光子显微技术对最常见的脑实质外肿瘤(脑膜瘤)进行成像研究,探讨了多光子显微技术在脑实质外肿瘤显微特征分析的能力。结果表明(1)多光子显微技术不仅可以识别脑膜瘤还可以区分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上皮型,纤维型,砂粒体型,血管型和过渡型)。(2)多光子显微术还可以探测脑膜瘤对周围脑实质组织的侵袭。再次,我们还拓展到其他脑肿瘤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多光子显微技术在脑肿瘤显微特征分析的能力。(1)开展了与胶质瘤影像学特征相似的另外两个脑实质内肿瘤: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的研究,萃取了识别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的光学显微特征,结合图像处理提取了定量的诊断参数。(2)开展了与脑膜瘤影像学特征相似的脑实质外肿瘤:神经鞘瘤的研究中。获取了识别神经鞘瘤的光学显微特征,结合图像处理提取定量的诊断参数。(3)拓展了多光子显微技术在除诊断外其他方面的应用,定量评估了垂体腺瘤的质地。以上研究结果证明多光子显微技术在脑肿瘤研究应用的可行性。为脑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视化方法,也为多光子显微技术未来在临床脑肿瘤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任珂[8](2019)在《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文中认为背景丘脑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觉。当丘脑受损时,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和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此外,通过中间核和腹前核,将大脑皮质与小脑、纹状体、黑质连为一体,实现躯体运动的调节。丘脑不仅在保持和调节意识、警觉和注意力方面起重要作用,还与许多感觉和情绪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的缺失与否与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方向的研究还可能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很大影响。丘脑位于大脑的深部,其结构及其周围组织解剖位置复杂,明确丘脑核团的局部解剖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为深入的探讨丘脑部病变奠定临床基础。目前临床上对脑深部核团的识别和定位主要依靠核磁共振成像或神经功能成像,但由于核团自身的组成特点以及现有医学图像分辨率低、容积效应等影响,尚不能获得部分感兴趣核团的准确二维轮廓及其立体形态。目的通过成人大脑标本薄层冰冻切片,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断面上丘脑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体积,然后基于尸头磁共振图像运用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医学三维重建软件重建丘脑的可视化三维模型,为大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以6例成年男性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例进行磁共振扫描,将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利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医学三维重建软件重建丘脑三维模型。然后将6例头颅标本制备大脑标本,分为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组,每组2例,在-20℃低温下冷冻,分别制备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层厚0.5 mm连续切片并拍摄照片,将图片导入计算机,利用photoshopCS6软件对图像中丘脑轮廓边界进行识别提取并测量断面上丘脑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体积。结果1.大脑切片标本观察大脑切片水平位观察:从顶叶向大脑底部做连续切片。将胼胝体出现层面定义为0,丘脑出现在距离胼胝体层面43mm处,可见连于胼胝体膝后方的透明隔,透明隔后方为穹窿,穹窿两侧为丘脑。尾状核头和背侧丘脑的外侧为内囊。继续向下观察,丘脑位于第三脑室外侧,背侧丘脑和尾状核头外侧是><形的内囊,再向外依次是苍白球、壳、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皮质及岛盖。距离胼胝体层面约61mm处丘脑消失。大脑切片冠状位观察:从额叶向枕叶方向做连续切片,将侧脑室前角出现的层面定义为0,在距原点层面25mm处出现丘脑,丘脑为长约3 cm卵圆形的灰质核团,两侧丘脑丘脑的内侧壁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和侧脑室的下壁,丘脑与尾状核体外侧的白质为内囊。在穹窿柱与丘脑前核间有室间孔沟通着第三脑室与侧脑室。室间孔后方有丘脑间粘合连接两侧丘脑。此时胼胝体移行为胼胝体干。在距原点层面55mm处丘脑消失。大脑切片矢状位观察:从大脑中线向颞叶方向做连续切片,丘脑间粘合(又称中间块,是第三脑室内连接两侧丘脑的灰质结构)出现在正中矢状位上,在正中矢状面可观察到丘脑轮廓,丘脑和下丘脑内侧面为第三脑室,借下丘脑沟分为上、下部。室间孔位于穹窿柱与丘脑之间,穹窿体沿丘脑和胼胝体之间向后下方延续为穹窿脚。第三脑室脉络丛位于丘脑的背侧面与内侧面交界处。在距离丘脑间粘合10mm处、侧脑室三角区前方出现丘脑枕,其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为内囊后肢。在距离丘脑间粘合层面4 mm处,丘脑消失。2.丘脑数据测量丘脑的前后径为(29.52±0.47)mm、左右经为(14.51±0.18)mm、上下径为(18.66±0.35)mm,左侧丘脑的体积为6218.56±563.6㎜3,右侧丘脑体积为5764.37±485.48㎜3,丘脑的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丘脑的空间位置、立体形态。结论通过丘脑的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得到丘脑的空间结构及形态,为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可参考的形态学依据。

常顺[9](2018)在《Gab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蛋白Gab2(Gab2-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表达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有研究显示Gab2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也存在高表达的趋势,但其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尚无定论。对胶质瘤组织中Gab2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Gab2转录水平,并将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胶质瘤影像学资料进行关联分析,将有利于进一步解释Gab2表达水平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所以本研究将对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的Gab2mRN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各因素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Sprague-Dawley大鼠脑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通过敲减Gab2的表达,研究其对C6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和SD-大鼠脑内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对细胞因子IL-6、TNF-a、VEGF和肿瘤相关因子 MMP-2、MMP-9,Bax、Bcl-2、p53、Cleaved-caspase-3 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Gab2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Gab2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寻求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1.搜集临床胶质瘤患者样本40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qRT-PCR分别检测40例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Gab2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表达差异,并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瘤周水肿的关系;2.利用胶质瘤细胞系C6研究Gab2对胶质瘤细胞的功能调控机制,将其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及Gab2-siRNA组进行细胞Gab2-siRNA转染,以靶向沉默、敲减细胞中Gab2基因的表达,转染后48h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三组细胞Gab2蛋白的表达,验证转染效率,并于转染后7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情况;3.利用胶质瘤细胞系C6和SD-大鼠建立胶质瘤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Gab2对胶质瘤细胞体内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将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Gab2-siRNA组,每组47只,空白组5只;分别将数目相同的C6胶质瘤细胞和经Gab2-siRNA转染的C6胶质瘤细胞立体定向接种于对照组和Gab2-siRNA组SD-大鼠的右脑尾状核,构建动物模型,空白组5只则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在建模2周后,随机选取对照组和Gab2-siRNA组大鼠各15只行灌注后处死,剖颅探查取瘤,检测肿瘤的瘤重和体积,计算成瘤率;建模3周后,将对照组、Gab2-siRNA组大鼠各30只取眼眶血后和空白组大鼠5只灌注后处死,剖颅探查取瘤,检测肿瘤的瘤重和体积,计算成瘤率,与建模2周后的肿瘤瘤重、体积和成瘤率相比较;利用HE染色法明确肿瘤病理学特征,并采用GFAP染色法判断肿瘤来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MMP-2、MMP-9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肿瘤中Bax、Cleaved-caspase-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经剖颅证实荷瘤成功的对照组及Gab2-siRNA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VEGF的表达水平,并用电镜观察比较两组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1.Gab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瘤旁组织(P<0.01);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及瘤周水肿的加重,Gab2-mRNA相对表达量的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但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ab2-siRNA转染C6胶质瘤细胞后,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Gab2-siRNA组Gab2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及空载体组中Gab2蛋白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与空载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Gab2-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明显增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剖颅探查取瘤、检测肿瘤体积和重量和计算成瘤率结果示:建模3周后肿瘤的体积和瘤重显着高于2周后(P<0.01);同期,Gab2-siRNA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成瘤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无肿瘤形成。4.HE染色示: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细胞异型性较小,核浆比例下降,病理性核分裂象和新生血管较少。两组肿瘤GFAP染色都呈阳性,说明肿瘤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而非其它性质肿瘤,可用作后续研究。5.两组肿瘤组织中均有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减弱(P<0.05),Bax蛋白的表达强度则明显升高(P<0.01)。6.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中MMP-2、MMP-9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7.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p53、Cleaved-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8.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细胞因子IL-6、TNF-α、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9.电镜检查示:与对照组相比,Gab2-siRNA组细胞凋亡征象明显多见。结论:1.Gab2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瘤旁组织(P<0.01),且其表达明显受到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程度的影响;提示Gab2可能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分子靶点。2.Gab2-siRNA转染C6胶质瘤细胞效率较高,能显着降低Gab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敲减Gab2能明显促进体外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P<0.01);SD-大鼠脑尾状核C6胶质瘤模型成瘤周期较短,成瘤率高,模型稳定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胶质瘤动物模型。3.敲减Gab2能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在SD-大鼠脑内的增殖和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减轻瘤重、缩小肿瘤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敲减Gab2下调了MMP-2、MMP-9和IL-6、TNF-α、VEGF的表达、升高Bax和下调Bcl-2的表达进而升高了Bax/Bcl-2的比值、活化了凋亡信号途径p53/Bax/Cleaved-caspase-3有关。

李鹏,李文良,孙增峰,郭志[10](2014)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脑胶质瘤的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难治性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价值正逐渐被重视。本文回顾了大量文献,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冷冻消融治疗胶质瘤的机制;通过众多临床病例分析了冷冻疗法的适用范围、临床疗效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前瞻性研究展望了冷冻治疗胶质瘤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冷冻消融可以通过直接导致坏死和凋亡、改变局部微循环和调节抗肿瘤免疫等机制摧毁肿瘤细胞;在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下冷冻可以成为很好的手术辅助手段,现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冷冻技术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可更有利于发挥其治疗作用。随着冷冻设备的改进和冷冻技术的完善,冷冻消融将在胶质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低压低氧环境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低压低氧环境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预处理实验结果
        2.2 后处理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低压低氧环境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预处理实验结果
        2.2 后处理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压氧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脑水肿定量检测及其类型鉴别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脑水肿诊断方法以及研究现状
    1.3 磁感应相位移技术用于无创检测的研究进展
    1.4 磁感应相移检测脑水肿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第二章 磁感应相位移技术检测脑水肿原理
    2.1 磁感应相移检测原理
    2.2 生物组织介电特性
    2.3 传输线理论基础
    2.4 磁感应相移检测系统的构成
第三章 MIPS与脑水肿病理学指标ICP、BWC的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缺血诱导家兔局灶性脑水肿MIPS连续监测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磁感应技术无创检测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影像学在经皮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与价值
    2.1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概述
        2.1.1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发展
        2.1.2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原理及机制
        2.1.3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2.2 影像学在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中的应用
        2.2.1 超声
        2.2.2 CT
        2.2.3 MRI
    2.3 实体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2.3.1 超声
        2.3.2 CT
        2.3.3 MRI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一般资料
    3.2 手术相关仪器设备
    3.3 手术流程及术中CT应用
    3.4 MRI检查方法
    3.5 图像分析及评估
        3.5.1 病灶消融区域分区
        3.5.2 病灶影像学表现
        3.5.3 ADC值测量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MRI表现
    4.2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特征
第5章 讨论
    5.1 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的原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基础
    5.2 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常规MRI表现及机制
    5.3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5.4 研究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胶质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现状
        1.1.3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
        1.1.4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2.1 了解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及标记物表达
        1.2.2 筛选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1.2.3 验证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1.3 研究内容
        1.3.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分析
        1.3.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筛选
        1.3.3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计量学
        1.4.2 生物信息学
        1.4.3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主要统计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
    2.1 研究背景
        2.1.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的必要性
        2.1.2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技术路线图
    2.2 数据和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2.2 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筛选
        2.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3.2 时间分布
        2.3.3 国家和地区分布
        2.3.4 机构分布
        2.3.5 期刊分布
        2.3.6 作者分析
        2.3.7 关键词分析
        2.3.8 基因标记物表达分析
        2.3.9 基因标记物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研究背景
        3.1.1 生物信息学简介
        3.1.2 生物信息学在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进展
        3.1.3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技术路线图
    3.2 数据和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3 预后基因筛选
        3.2.4 预后指数模型的构建
        3.2.5 PI及临床混杂因素分析
        3.2.6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3.2.7 GO基因富集分析
        3.2.8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中的验证
        3.2.9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TCG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与GTEx数据集中正常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2 预后相关基因分析
        3.3.3 PI构建
        3.3.4 临床因素及其与PI的协同作用
        3.3.5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3.3.6 GO富集分析结果
        3.3.7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的验证
        3.3.8 CGGA数据集对模型预后预测能力的验证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4.1 研究背景
        4.1.1 前言
        4.1.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验证实验技术路线图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耗材和实验仪器
        4.2.2 研究对象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检测
        4.2.4 Western Blot组织检测
        4.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2.6 细胞培养及传代
        4.2.7 FN1、HSPA5 沉默载体的构建
        4.2.8 qRT PCR与 Western blot实验对沉默效果的验证
        4.2.9 MTT检测
        4.2.10 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
        4.2.11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4.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检测
        4.2.13 Western blot细胞检测
        4.2.14 临床随访
        4.2.15 统计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
        4.3.1 组织实验结果
        4.3.1.1 患者基线数据
        4.3.1.2 FN1、GRN、HSPA5、TTYH3、TAGLN2 基因mRNA在各级别胶质瘤中表达
        4.3.1.3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western blot结果
        4.3.1.4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
        4.3.2 细胞实验结果
        4.3.2.1 FN1、HSPA5基因在细胞中沉默效果的验证
        4.3.2.2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3.2.3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3.2.4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4.3.2.5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4.3.2.6 FN1、HSPA5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4.3.3 临床随访结果
        4.3.3.1 随访对象基本信息及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4.3.3.2 影响患者PF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4.3.3.3 影响患者O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4.3.3.4 基因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附录
缩略语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项目
致谢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颅骨缺损成形手术失败的临床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1.1.4 术后随访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颅骨修补失败出现的时间及处理
        1.2.2 颅骨修补失败原因
        1.2.3 不同修补材料颅骨修补失败特点的比较
        1.2.4 随访结果
    1.3 讨论
        1.3.1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特点
        1.3.2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特点
        1.3.3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
        1.3.4 其他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1.4 小结
二、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颅骨修补材料选用原则
        2.1.4 颅骨修补时间窗
        2.1.5 自体颅骨处理流程及手术方法
        2.1.6 术后随访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2011年-2018年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统计
        2.2.2 不同修补材料手术失败的比较
        2.2.3 自体颅骨与人工颅骨感染及出血的比较
        2.2.4 随访结果
    2.3 讨论
        2.3.1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演变
        2.3.2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手术部位感染的比较
        2.3.4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
        2.3.5 自体颅骨回植后活性恢复和骨吸收的分析
    2.4 小结
三、山东省颅骨修补材料应用的调查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3.1.4 质量控制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各调查单位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3.2.2 各单位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
        3.2.3 二期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时间窗选择
        3.2.4 自体颅骨保存和处理方法
        3.2.5 修补材料的种类及应用变化趋势
    3.3 讨论
        3.3.1 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3.3.2 目前山东省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3.3.3 颅骨修补时间窗选择
        3.3.4 山东省自体颅骨的保存和使用
        3.3.5 不同年度颅骨成形材料的使用及变化趋势预测
        3.3.6 对颅骨修补材料选择的建议
    3.4 小结
四、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4.1 资料和方法
        4.1.1 检索策略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文献质量评价
        4.1.4 资料提取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文献检索结果
        4.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OCEBM等级
        4.2.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
        4.2.4 不同修补材料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4.2.5 嵌入修补与覆盖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4.2.6 发表偏倚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所处的地位
        4.3.2 颅骨修补术后面临的并发症
        4.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比较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颅骨的保存及其活性改变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医院建筑能耗调查与空调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湖南省衡阳市三家综合型医院能耗现状对比
    2.1 衡阳市三家医院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医院概述
    2.2 衡阳市三家医院能耗现状调查
        2.2.1 主要调查方式
        2.2.2 医院建筑基本信息
        2.2.3 医院建筑冷热源系统
        2.2.4 医院建筑节能管理现状
    2.3 衡阳市三家医院医院能耗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衡阳市A医院能耗现状分析
    3.1 A医院概况和能耗水平
        3.1.1 医院概况
        3.1.2 医院能耗水平
    3.2 A医院不同种类能耗分析
        3.2.1 用电分析
        3.2.2 用气分析
        3.2.3 用水分析
    3.3 A医院不同楼宇能耗分析
    3.4 A医院住院部不同科室能耗分析
    3.5 A医院节能管理现状
    3.6 A医院节能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衡阳市A医院建筑病房科室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1 A医院住院部科室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1.3 研究结果
    4.2 A医院能耗水平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衡阳市A医院空调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
    5.1 A医院中央空调能耗特征分析
        5.1.1 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基本信息
        5.1.2 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分项计量
        5.1.3 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年能耗特征分析
        5.1.4 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周能耗特征分析
    5.2 A医院内科楼空调系统概况
    5.3 A医院内科楼空调系统用电分析
    5.4 A医院内科楼空调系统用气分析
    5.5 A医院内科楼空调系统运行记录分析
    5.6 A医院节能改造建议
        5.6.1 项目概况
        5.6.2 改造方案
    5.7 A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改造
        5.7.1 中央空调主机清洗与清洗效果分析
        5.7.2 中央空调冷却水泵变频改造效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A医院能耗调查表
附录2 A医院中央空调信息
    附录2-1 A医院中央空调主机一览表
    附录2-2 A医院中央空调设备(水泵)一览表
附录3 B医院中央空调信息
附录4 C医院中央空调信息
    附录4-1 C医院中央空调和生活热水主机一览表
    附录4-2 C医院中央空调和生活热水水泵一览表
    附录4-3 C医院中央空调末端设备一览表
附录5 A医院近年能耗数据
附录6 B医院近年能耗数据
附录7 C医院近年能耗数据
附表8 A医院科室能耗及医疗活动信息
附表9 水泵各参数的变化关系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脑肿瘤的多光子显微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多光子显微技术的理论原理、实验装置和样品处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多光子显微技术的原理
    第三节 多光子显微成像系统
    第四节 样品制备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胶质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多光子显微技术的胶质瘤识别研究
    第三节 基于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胶质瘤微环境和代谢的分析
    第四节 基于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胶质瘤血管分析
    第五节 基于多光子显微成像的低级别和高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脑膜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不同亚型脑膜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三节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探测脑膜瘤的脑实质浸润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其他脑肿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淋巴细胞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三节 生殖细胞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四节 神经鞘瘤的多光子显微成像
    第五节 基于多光子显微技术的垂体腺瘤质地的研究
    第六节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丘脑结合影像学定位在DBS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Gab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Gab2在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NA干扰技术敲减Gab2的表达及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敲减Gab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脑胶质瘤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氩氦刀治疗胶质瘤的背景
2 氩氦刀治疗胶质瘤的机理及相关基础研究
    2.1 冷冻治疗直接导致肿瘤的坏死与凋亡
    2.2 冷冻治疗引起肿瘤局部微循环的变化
    2.3 冷冻治疗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3 氩氦刀治疗胶质瘤的临床应用
4 氩氦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胶质瘤

四、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低压低氧环境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研究[D]. 常宇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脑水肿定量检测及其类型鉴别的动物实验研究[D]. 赵双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D]. 王智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4]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D]. 刘婕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D]. 朱锡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医院建筑能耗调查与空调节能分析[D]. 谭子豪. 南华大学, 2020(01)
  • [7]脑肿瘤的多光子显微特征分析[D]. 方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04)
  • [8]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D]. 任珂.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9]Gab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常顺.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6)
  • [10]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脑胶质瘤的现状与展望[J]. 李鹏,李文良,孙增峰,郭志. 中国肿瘤临床, 2014(05)

标签:;  ;  ;  ;  ;  

冷冻神经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