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泾二电厂600MW汽轮机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

吴泾二电厂600MW汽轮机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

一、吴泾第二发电厂600MW汽轮机的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凌晨[1](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文中提出频率是衡量电能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应对风电、光电高占比时的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品质,电网对燃煤机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深入分析全国各区域电网“两个细则”中关于一次调频考核指标的规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电网对燃煤机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的差异性,并针对现有一次调频考核制度,提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改善措施。本文全面介绍了超高压调门节流、过载补汽调节、凝结水节流及高加给水旁路四种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构建热力仿真计算模型,计算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本文建立了直流锅炉、阀门、汽轮机通流及加热器等数学模型,并于Lab VIEW软件平台开发用于一次调频仿真研究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通过稳态试验和扰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模型能够充分反映二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动态特性,满足一次调频研究的需求。基于所开发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负荷响应特性及一次调频效果;综合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从一次调频的经济性、安全性、响应速度及响应幅度出发,提出了一次调频分层控制策略,并于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不同幅度频差的扰动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吉朝阳[2](2020)在《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型燃煤锅炉实际运行中,由于受热面积灰、结渣,燃用煤种成分变化(如水分、灰分增加),运行人员操作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锅炉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10-20℃,锅炉排烟余热损失在燃煤机组热损失占比达75%以上。对锅炉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而且还可以降低煤耗率。全国燃煤锅炉占比大,烟气余热具有巨大的利用空间和节能潜力,故对燃煤锅炉烟气余热节能降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了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潜力分析和节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某电厂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机组运行特性和运行参数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之后,发现机组烟气余热资源有巨大的利用空间,通过对多种烟气余热利用方式的对比,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系统从而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和提高空预器进口风温是烟气余热利用最为高效的应用方式。结合该机组尾部受热面的具体布置,对低温省煤器系统进行全面设计,提高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传热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位于高烟温区的暖风系统烟冷器,与布置在送风机出口至空预器入口段二次风道中的空气加热器及循环泵组成闭式循环,将空预器入口二次风温提高至50℃,凝结水流经低温省煤器后,与低温烟气热交换作用后,将温度提高至104℃。由于在空预器至电除尘器之间的四个水平烟道内烟气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排烟温度由140℃降低到90℃,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在600MW负荷情况下机组煤耗率同比降低1.71g/kW·h,在降低燃煤电站煤耗率和提高机组经济性上有着显着的作用。

索中举[3](2019)在《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大,电网频率的扰动因素增多,要求可控性较强的燃煤机组更深度地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对于无调节的全周进汽汽轮机,高压调门节流可快速响应电网负荷要求,但为达到深度一次调频要求产生了经济损失。本文以西门子无调节级全周进汽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为对象,研究基于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优化控制的工程应用。论文基于燃煤机组现有一次调频控制算法,发现一次调频的功率相对增量将随机组运行负荷的降低而增大,由此引起机组运行参数大幅度波动、运行稳定性下降和经济损失增大。电网可以通过优化调度,提高并网机组的负荷率,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基于Ebsilon软件平台,开发了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对不同补汽流量和不同凝结水节流的发电出力、汽轮机通流监测点参数和热耗率等进行了仿真计算,发现机组发电出力的相对增量正比于相对补汽量和凝结水相对节流量。对金陵发电厂#1机进行了补汽阀运行特性、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运行试验显示,补汽阀有很好的一次调频性能,但在30%开度时#1轴承轴振超标报警;凝结水节流有较好的一次调频特性,除氧器和凝汽器水位可控,凝结水节流调节后20s基本达到稳定值。基于补汽阀小开度时高压转子没有振动安全问题,并且凝结水节流初始相应速度较慢,提出补汽阀与凝结水节流复合一次调频方法。先由补汽阀快速响应,待凝结水节流起作用后关小补汽阀,一次调频的快速响应和机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达到完美统一。基于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的运行试验,在金陵发电厂#1机DCS平台上设计了DEH阀门管理曲线和凝结水节流的一次调频控制逻辑,修改了凝汽器和除氧器的水位等相关控制逻辑,实现了一次调频优良控制,减小了高压调门节流损失,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戴云[4](2019)在《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纵观当前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再电气化”明显加强,越来越多的非化石能源正转化为电力能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逐步提升;在我国未来能源变革过程中,将会更多地使用电能替代其它形式的能源进行消费。火力发电厂处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要主题。对于国内火力发电厂来说,如何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能够降低煤耗、提高经济性是各电力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真空系统的运行不仅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关系供电煤耗,影响整台机组的经济性。近10年,国内陆续投产了大批西门子机型的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布置、结构形式与传统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存在一定差异,其真空系统的运行维护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火力发电机组生产流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系统及设备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热力性能指标,对机组真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清洁度对机组效率的影响关系。其次,对目前在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蒸汽喷射系统、加装凝汽器在线清洗装置等方案进行真空系统的优化改造,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组冷端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提高凝汽器冷却效率和真空指标。最后,本文针对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对其真空系统运行方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严密性试验操作要求和故障处理方法,比较分析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并结合某电厂#2机组真空查漏的实际工作详细分析了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隐蔽漏点及处理方法,对于提升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水平和设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中华[5](2019)在《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能环保是目前我国能源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一方面为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为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对现役汽轮机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此,针对台电600MW机组进行通流部分结构优化及改造,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实际改造,并检验该方案改造后的机组性能,优化方案如下:(1)高压缸采用高压静叶持环一体化设计方案,包括高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高压转子更换端部轴封优化10处改造。(2)中压缸改造方案包含中压静叶隔板配合新叶型设计更换、中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端部轴封优化等9处优化。(3)低压缸改造方案包含11处优化改造,其第五级、第六级叶顶采用蜂窝汽封末级叶片采用915mm叶片。经检验,优化后系统性能如下:机组THA工况下,汽轮机的高压缸效率88.44%,较设计值高0.46%,较保证值高约0.27%,较改造前缸效率提高3.20%。试验中压缸效率为93.53%,较设计值高0.6%,较保证值高0.92%,较改造前高3.05%。经过低压缸排汽容积流量修正后的低压缸效率(UEEP)平均值为90.28%,较设计值高0.70%,较保证值高1.07%。在阀门全开工况下,高压缸效率为90.04%,中压缸效率为93.48%,经过一、二类修正后的热耗率为7852.1kJ/(kW·h),较设计值低17.9kJ/(kW-h),经济性高0.23%。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机组通流能力达到设计值630MW。由此可见通流改造后,THA工况下的高、中缸效率达到保证值及设计值,低压效率达到设计值。四阀全开工况下机组通流能力得到提升,改造成功,效果良好。

吕建春[6](2018)在《空冷技术应用于内陆核电站发电机组冷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条件下,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地区都陆续加快开展了核电项目开发工作,核电厂的建设也逐步由滨海地区扩展到内陆省份转移。但是核电选址条件苛刻,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安全、环境和经济等要素,尤其是在我国水资源普遍紧缺的客观条件下,考虑到核电厂自身是典型的耗水大户,缺水地区某核电厂的开发建设将面临着自身缺水、与地方生产生活争水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1]。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缺水地区建设核电厂普遍存在的用水难题,针对具体某一个核电厂,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火电厂采用的成熟空冷技术进行分析,从核电站安全等角度对核电厂拟采用的空冷技术进行研究,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使得系统投资最低,收益最大化。论文采用年总费用最小法建立核电站空冷优化模型,并针对某个典型内陆参考核电厂针对AP1000CPR1000EPR三种技术路线进行测算,得到最优情况下的空冷参数和基本配置,该研究成果可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初步设计及设备订货提供参考,为统筹满足核电厂和地方生产、生活用水,有效解决我国缺水地区建设核电厂的用水难题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我国建设节水型核电厂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我国拓展核电厂址筛选空间,优化核电项目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张祺[7](2015)在《600MW机组再热汽温的优化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中再热器是锅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对火电机组平稳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再热汽温控制的目的是将再热蒸汽温度控制在设定值上,保护再热器不超温且保持汽温稳定,以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电厂自动控制系统中,再热汽温具有大惯性、大延时的特点,因此其较难控制且不易稳定。本文以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600MW亚临界机组为例,针对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对机组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机组原再热汽温控制采用燃烧器摆角控制为主、减温水控制为辅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控制方式的理论计算和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分别对燃烧器摆角方式和喷水减温方式进行优化,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状态变量控制策略,优化了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完成了改进控制策略的现场试验和参数调整。最后,综合不同的汽温控制方式,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提出再热汽温控制的最终优化方法。优化后汽温控制系统的投用相比原控制方式下的再热汽温,其控制品质和稳定性明显有了提高,从而能提高机组AGC的正常投用率和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张鹤飞[8](2013)在《600MW亚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根据协调控制系统原理结合吴泾第二发电厂机组实际运行参数,建立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协调系统的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在Simulink软件上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与电厂的运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被控对象的模型的可行性。在已建立模型基础上,分别进行常规炉跟机控制策略、基于DEB法(直接能量法)炉跟机控制策略、基于DEB法+超前-滞后前馈的炉跟机的控制策略的仿真实验。通过在Simulink软件中,对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分别进行了增负荷和减负荷的仿真试验,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论证了DEB法的炉跟机以及DEB法+超前-滞后前馈控制策略较常规的炉跟机控制策略能在负荷波动时更好稳定主汽压力。通过滑压实验表明,DEB法+超前-滞后前馈是三种控制策略中最接近机组滑压曲线的控制策略。通过本文研究,为优化协调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

张鹤飞,余岳峰[9](2013)在《亚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协调控制模型,结合吴泾第二发电厂机组运行参数,建立了亚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在Simulink软件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机组运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汽轮机的调节阀开度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锅炉给煤量时主蒸汽压力仿真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3MPa,汽轮机功率仿真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3MW;在锅炉给煤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汽轮机调节阀开度时主蒸汽压力仿真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2MPa,汽轮机功率仿真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5MW。模型与机组的动态误差较小,表明建立的协调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可行。基于所建模型和直接能量平衡(DEB)法对原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主蒸汽压力的波动。

许云鹏[10](2012)在《600MW火力发电机组协调系统优化及合理调节》文中认为随着上海电网改造及社会对用电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对发电企业供电负荷快速响应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不断优化改进。本文以上海吴泾第二发电厂两台600MW亚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对机组主要参数建模,并通过大量试验深入研究了通过改进燃料控制逻辑、风量控制逻辑、汽机变负荷控制逻辑等控制模块,以达到既能满足机组工况稳定,同时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以上优化改造初步,在上海电力公司电网调度中心测速试验中达到良好标准,满足了电网对负荷响应速率的要求。

二、吴泾第二发电厂600MW汽轮机的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泾第二发电厂600MW汽轮机的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2.1 二次再热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原理及考核分析
    2.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2.1.1 电网频率波动分析
        2.1.2 电网的负荷调节效应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过程
    2.3 一次调频技术参数
    2.4 一次调频考核分析
        2.4.1 一次调频考核准则
        2.4.2 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及优化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方式及经济性分析
    3.1 概述
    3.2 一次调频方式
        3.2.1 超高压调门节流
        3.2.2 过载补汽调节
        3.2.3 凝结水节流
        3.2.4 高加给水旁路
    3.3 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3.3.1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简介
        3.3.2 基于EBSILON的模型构建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开发
    4.1 实时仿真平台数学模型
        4.1.1 仿真模型总体设计
        4.1.2 锅炉模型
        4.1.3 阀门流量模型
        4.1.4 汽轮机通流模型
        4.1.5 加热器模型
    4.2 机组闭环控制策略
    4.3 实时仿真平台软件设计
        4.3.1 LabVIEW仿真软件平台
        4.3.2 软件设计概述
        4.3.3 系统管理软件
        4.3.4 后台程序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1 实时仿真平台验证分析
        5.1.1 静态特性验证分析
        5.1.2 调门阶跃扰动试验
        5.1.3 凝结水节流扰动试验
        5.1.4 高加给水旁路扰动试验
    5.2 锅炉侧储能利用
    5.3 汽机侧储能利用
        5.3.1 凝结水节流
        5.3.2 高加给水旁路
    5.4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2)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1.2.2 热泵回收烟气技术
        1.2.3 低温省煤器技术
        1.2.4 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技术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的评价方法
    2.1 600MW超临界燃煤锅炉概况
    2.2 锅炉排烟余热损失现状
    2.3 烟气余热节能潜力分析
        2.3.1 烟气酸露点计算
        2.3.2 烟气焓值计算
        2.3.3 换热设备分析
        2.3.4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2.4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计算方法
        2.4.1 热平衡法
        2.4.2 等效焓降法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低温省煤器的设计与优化
    3.1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可行性评估
    3.2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布置
        3.2.1 低温省煤器系统烟气侧的布置方式
        3.2.2 低温省煤器系统工质侧的布置方式
        3.2.3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安装位置
    3.3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设计方案
    3.4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传热设计
        3.4.1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烟气侧换热计算
        3.4.2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工质侧换热计算
    3.5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结构设计
    3.6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阻力分析
    3.7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热工逻辑控制
        3.7.1 低省出口烟温控制
        3.7.2 低省入口水温控制
        3.7.3 烟气差压控制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低温省煤器改造
    4.1 低温省煤器系统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
    4.2 低温省煤器改造后的试验测试
        4.2.1 低温省煤器性能测试试验要求
        4.2.2 低温省煤器性能试验依据
        4.2.3 试验测试工况
        4.2.4 试验测试方法
    4.3 热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60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4.3.2 48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4.3.3 300MW负荷下节能效果分析
        4.3.4 低温省煤器系统的实际节能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机组抽汽详细参数表
附录B 机组主要工况下的热力特性表
附录C 热力系统图

(3)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发展
        1.2.2 燃煤机组新型一次调频技术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原理与方式
    2.1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过程
    2.3 一次调频技术指标
    2.4 燃煤一次调频的实现
        2.4.1 概述
        2.4.2 高压调门节流
        2.4.3 一次调频的补汽调节
        2.4.4 凝结水节流
        2.4.5 高压加热器给水旁路调节
    2.5 提升燃煤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不同调频方式的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Ebsilon热力系统仿真软件
        3.2.1 Ebsilon软件
        3.2.2 Ebsilon组件模型
    3.3 补汽流量对机组功率与热力特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3.4 补汽阀运行特性的现场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凝结水参与一次调频可行性研究
    4.1 凝结水节流参与一次调频理论分析
        4.1.1 主机调门节流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4.2 水位变化流量计算
        4.2.1 除氧器水位变化
        4.2.2 凝汽器水位变化
        4.2.3 直接减少凝结水流量对系统内容器水位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凝结水控制参与一次调频的试验验证
    5.1 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5.1.1 试验的目的
        5.1.2 试验的内容
    5.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
        5.2.1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目的
        5.2.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过程
        5.2.3 试验结果
    5.3 高压调门特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控制设计
    6.1 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优化
        6.1.1 机组控制方式
    6.2 汽轮机调门曲线优化
        6.2.1 改造前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6.2.2 改造后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6.3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逻辑优化
    6.4 除氧器水位的控制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4)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冷端优化研究
        1.2.2 真空严密性研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特点及热力性能指标分析
    2.1 火力发电生产流程简介
    2.2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简介
        2.2.1 西门子机组各系统组成及特点
        2.2.2 冷端系统运行方式及设备特点
    2.3 汽轮机热力性能指标
        2.3.1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
    2.4 真空变化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
        2.4.1 理论计算模型
        2.4.2 微增出力试验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优化方案设计及比较分析
    3.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2 胶球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3 真空系统优化提出背景
    3.2 加装蒸汽喷射系统可行性研究
        3.2.1 三级无源蒸汽喷射真空系统方案
        3.2.2 改造原理和技术特点
        3.2.3 经济性分析
        3.2.4 与罗茨真空泵改造效果对比
        3.2.5 综合评价
    3.3 凝汽器加装在线清洗装置可行性研究
        3.3.1 在线清洗装置改造方案简介
        3.3.2 设备技术特点
        3.3.3 改造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系统影响因素及查漏分析
    4.1 火电机组真空系统
        4.1.1 真空系统相关概念
        4.1.2 真空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及其功能
        4.1.3 凝汽器真空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4.2 真空影响因素及严密性试验研究
        4.2.1 真空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4.2.2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4.2.3 凝汽器严密性研究
        4.2.4 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
    4.3 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分析
        4.3.1 凝汽器灌水查漏法
        4.3.2 打压法
        4.3.3 氦质谱检漏法
        4.3.4 超声波检漏法
        4.3.5 真空系统查漏范围
    4.4 结合某电厂真空系统查漏工作的分析研究
        4.4.1 某电厂真空系统存在问题
        4.4.2 原因分析及排查过程
        4.4.3 真空系统常规排查
        4.4.4 工况对比及汽轮机结构分析
        4.4.5 处理方法及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通流改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外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3 台电600WM机组通流改造的必要性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概述及现状
    2.1 机轮机通流损失概述
    2.2 汽轮机通流损失及常用解决方法
        2.2.1 汽轮机级内损失
        2.2.2 级外损失
    2.3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组简介及存在问题
        2.3.1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参数
        2.3.2 机组存在问题
    2.4 总结
第3章 汽轮机通流技术升级改造方案
    3.1 高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2 中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3 低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4 方案对比研究与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后性能试验分析
    4.1 改造后机组主要经济指标
        4.1.1 汽轮机组主要设计参数
        4.1.2 汽轮机主要热力工况
    4.2 试验目的、标准及基准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标准及基准
        4.2.3 其他标准
    4.3 试验概况
    4.4 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4.4.1 试验测点
        4.4.2 流量测量
        4.4.3 温度测量
        4.4.4 压力测量
        4.4.5 电功率测量
        4.4.6 水位测量
        4.4.7 系统明漏量测量
        4.4.8 数据采集系统
    4.5 试验步骤
    4.6 试验结果计算
        4.6.1 主凝结水流量计算
        4.6.2 试验缸效率计算
        4.6.3 给水流量计算
        4.6.4 高价热平衡计算
        4.6.5 除氧器热平衡
        4.6.6 除氧器流量平衡
        4.6.7 给水流量
        4.6.8 系统不明泄漏量计算
        4.6.9 主蒸汽流量
        4.6.10 冷再热蒸汽流量
        4.6.11 热再热蒸汽流量
        4.6.12 热耗率计算
        4.6.13 汽轮机加权保证热耗率
    4.7 修正计算
        4.7.1 一类修正计算(系统修正)
        4.7.2 二类修正计算(参数修正)
    4.8 试验结果及评价
        4.8.1 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2 70%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3 THA及70%THA工况加权热耗率
        4.8.4 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5 能力(TRL)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6 能最大连续出力(TMCR)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7 高加切除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9 各负荷基准工况试验结果
        4.9.1 63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2 6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3 441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4 315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5 3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6 机组负荷和热耗率关系曲线
        4.9.7 主蒸汽流量和调节级压力关系曲线
        4.9.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结果
        4.9.9 凝汽器性能试验结果
        4.9.10 真空严密性试验结果
    4.10 汽轮机经济性及耗差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空冷技术应用于内陆核电站发电机组冷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某内陆核电站前期选址阶段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电厂拟采用的空冷系统型式选择
    2.1 空冷系统的分类
        2.1.1 直接空冷系统
        2.1.2 间接空冷系统
    2.2 百万千瓦核电厂采用空冷系统的型式选择
    2.3 表面式间接空冷系统在核电厂应用情况调研
    2.4 国内某火电厂间接空冷系统应用情况调研
第三章 某核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计算输入数据
    3.1 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计算目的
    3.2 优化计算原则
    3.3 优化计算基本数据的选择
        3.3.1 原始气象数据
        3.3.2 气温、气压、湿度及环境风速
        3.3.3 汽轮机排热量及微增功率数据
        3.3.4 设备参数
        3.3.5 技经参数
第四章 核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模型构建
    4.1 优化计算方法
    4.2 间接空冷系统优化模型
    4.3 罚函数的建立
    4.4 优化计算过程
    4.5 优化计算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某核电厂址采用间接空冷系统优化结果
    5.1 某核电厂址AP1000堆型优化计算
    5.2 某核电厂址CPR1000堆型优化计算
    5.3 某核电厂址EPR1000堆型优化计算
    5.4 间接空冷系统优化计算小结
第六章 某核电厂空冷系统的费用估算
    6.1 表面式间接空冷系统费用
    6.2 汽轮机发电机费用
    6.3 经济性分析
        6.3.1 空冷系统造价分析
        6.3.2 空冷系统与湿冷系统费用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600MW机组再热汽温的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简介及意义
        1.1.1 课题简介
        1.1.2 再热器和常用汽温控制方式的介绍
    1.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组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简介
    2.1 机组概况
    2.2 机组锅炉简介
        2.2.1 锅炉总体简介
        2.2.2 机组锅炉的主要参数
    2.3 机组的汽温控制
        2.3.1 机组原再热汽温控制方式简介
        2.3.2 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烧器摆角控制再热汽温的探讨
    3.1 燃烧器摆角控制再热汽温原控制逻辑
    3.2 关于再热汽温两种控制方式的理论计算
        3.2.1 燃烧器摆角控制汽温下的再热汽温动态特性计算
        3.2.2 减温水控制汽温下的动态特性计算
    3.3 关于燃烧器摆角控制再热汽温的探讨
        3.3.1 摆角控制汽温有时呈非线性
        3.3.2 摆角控制汽温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水减温方式控制再热汽温的优化
    4.1 喷水减温原逻辑分析
    4.2 再热汽温优化控制
        4.2.1 优化控制改进设想
        4.2.2 控制系统PID参数重新整定
        4.2.3 控制方式的优化
        4.2.4 系统优化后的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状态变量控制技术在再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
    5.1 概述
    5.2 状态变量控制技术在再热喷水减温控制中的应用
        5.2.1 状态变量控制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案
        5.2.2 状态变量控制技术的原理与计算
        5.2.3 再热汽温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5.2.4 对前后两种汽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比较
    5.3 再热汽温控制的调试
    5.4 机组再热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最终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600MW亚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协调控制系统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研究
        1.2.2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1.2.3 协调控制系统研究趋势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协调控制对象机理分析和模型简化
    2.1 协调控制对象介绍及假设
        2.1.1 协调控制对象介绍
        2.1.2 协调控制对象简化假设
        2.1.3 控制对象简化
    2.2 协调控制系统各子系统模型
        2.2.1 制粉系统数学模型
        2.2.2 炉内燃烧与传热过程模型
        2.2.3 锅炉汽包动态模型
        2.2.4 过热器数学模型
        2.2.5 管道传递过程模型
        2.2.6 高调门特性模型
        2.2.7 汽轮机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调控制系统对象仿真
    3.1 单元机组系统数学模型及简化
    3.2 控制对象的模型的系统仿真
    3.3 模型参数的求取
        3.3.1 动态参数辨识
        3.3.2 静态参数的辨识
    3.4 仿真实验验证
    3.5 仿真实验结果对比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及其优化
    4.1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概述
        4.1.1 协调控制系统的概念
        4.1.2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4.2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策略
        4.2.1 按反馈回路分类
        4.2.2 按前馈回路分类
    4.3 吴泾电厂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及改进
        4.3.1 吴泾电厂简介
        4.3.2 吴泾电厂的协调系统仿真
        4.3.3 炉跟机协调控制方式下自动滑压控制的实现
        4.3.4 定压运行仿真实验
        4.3.5 滑压运行仿真实验
    4.4 基于直接能量平衡改进协调控制系统控制
        4.4.1 以(P_1/P_T) P_0为能量平衡信号 DEB-400 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4.4.2 DEB-400 协调控制系统定压运行
        4.4.3 DEB-400 协调控制系统滑压运行
    4.5 基于 DEB-400 改进的滞后-超前环节的动态前馈协调控制系统
        4.5.1 滞后-超前环节的动态前馈
        4.5.2 超前-滞后环节与 DEB 协调控制系统的结合
        4.5.3 超前-滞后环节与 DEB 协调控制系统的结合定压模型
        4.5.4 超前-滞后环节与 DEB 协调控制系统的结合滑压模型
    4.6 三种控制方式的比较
        4.6.1 定压升负荷时负荷上升趋势曲线与主汽压力趋势曲线对比
        4.6.2 定压降负荷时负荷下降趋势曲线与主汽压力趋势曲线对比
        4.6.3 滑压升负荷时负荷上升趋势曲线与主汽压力趋势曲线对比
        4.6.4 滑压升负荷时负荷下降趋势曲线与主汽压力趋势曲线对比
        4.6.5 汽机滑压曲线与仿真实验负荷-压力对比曲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

(9)亚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协调控制系统模型
    1.1 制粉系统
    1.2 炉内燃烧与传热过程
    1.3 汽包系统
    1.4 过热器系统
    1.5 蒸汽能量管道热力传递过程
    1.6 用汽设备
    1.7 蒸汽容积系统
    1.8 中间再热过程
2 协调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参数整定
    0.013 53x3-1.181x2+45.32x+0.002 38 (15)
    1.661×10-5x2+0.015 49x-0.000 243 (18)
3 仿真及结果分析
    (1) 机组负荷由441
    (2) 机组负荷由490
4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改进及仿真
    (1) 机组定压运行仿真试验
    (2) 机组滑压运行仿真试验
5 结 论

(10)600MW火力发电机组协调系统优化及合理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机组运行十年后协调系统运行现状
    1.2 协调系统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600MW 燃煤机组协调系统模型建立及仿真计算
    2.1 机组概况
        2.1.1 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2.1.2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
    2.2 机组负荷调节性能的理论分析
        2.2.1 制粉系统
        2.2.2 炉内燃烧与传热过程
        2.2.3 汽包系统
        2.2.4 过热器系统
        2.2.5 管道传递过程
        2.2.6 汽轮机内能量转换
        2.2.7 蒸汽容积系统
        2.2.8 中间再热
    2.3 600MW 亚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模型
        2.3.1 协调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参数整定
    2.4 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调控制系统逻辑分析与改进
    3.1 锅炉侧控制逻辑的改进
        3.1.1 超调磨煤机热风减小制粉系统延迟
        3.1.2 负荷预测及锅炉超调功能改进
        3.1.3 速率限制条件增加
        3.1.4 氧量自动调节
        3.1.5 辅助风门自动调节
    3.2 汽机侧变负荷控制的改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总结
    4.2 本次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四、吴泾第二发电厂600MW汽轮机的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D]. 凌晨. 东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低温省煤器的锅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D]. 吉朝阳.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D]. 索中举. 东南大学, 2019(05)
  • [4]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戴云. 东南大学, 2019(06)
  • [5]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D]. 叶中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6]空冷技术应用于内陆核电站发电机组冷却的研究[D]. 吕建春.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7]600MW机组再热汽温的优化控制研究[D]. 张祺.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8]600MW亚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 张鹤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9]亚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 张鹤飞,余岳峰. 热力发电, 2013(04)
  • [10]600MW火力发电机组协调系统优化及合理调节[D]. 许云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吴泾二电厂600MW汽轮机主要特点及运行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