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一、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盛楠楠,陈倩,柴宇霞[1](2021)在《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对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对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疾病手术患者192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连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遵医行为、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对比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健康行为量表(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遵医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坚强、乐观、坚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际交往、运动、应对压力、机体营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应用于胃肠疾病手术患者,可提高遵医率、心理弹性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建立健康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

周丛笑[2](2021)在《小儿运脾推拿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究以脾为核心创制的小儿运脾推拿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效果。2、探究小儿运脾推拿法与中药运脾方联合使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既往在专业医院明确诊断,且中医辨证为脾虚证的2~6岁患儿共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教育训练联合运脾方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教育训练和运脾方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小儿运脾推拿法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第0周和第12周填写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罗马儿童GI障碍问卷和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试验组治疗前后留取大便检测肠道菌群。结果:符合要求并完成试验的患儿共19例,试验组8例,对照组11例。核心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CARS和ABC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BC量表治疗前试验组总分47.25±10.65,对照组总分59.82±31.37;治疗后试验组总分37.00± 15.01;对照组总分45.82±25.34。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运动和自我照顾能力方面改善明显,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运动和交往能力方面改善明显,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因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S量表评估治疗效果,试验组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7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81.8%。对比治疗前后总分差异,试验组治疗前总分35.94±5.29,治疗后总分32.88±3.14;对照组治疗前总分43.36±4.86,治疗后总分32.23±5.16,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症状方面,罗马儿童GI障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功能性便秘为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共患亚型,另外还可见功能性腹痛、吞气症、非滞留性大便失禁等,同时也可见到多种功能性胃肠病亚型并存的情况。使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判断治疗后效果,试验组显效2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试验组治疗前总分81.75±15.16,治疗后总分24.00±7.45;对照组治疗前总分67.91±12.31,治疗后总分26.45±7.0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方面,治疗后梭杆菌门和梭杆菌属丰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bdoligranulumvariabile治疗后丰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脾为核心创制的小儿运脾推拿法在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症状方面疗效不明显,在改善胃肠道症状方面具有显着的效果。小儿运脾推拿法联合运脾方及单用运脾方均可改善孤独症核心症状和胃肠道症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和运动能力。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亚型为功能性便秘。小儿运脾推拿法和运脾方对脾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核心症状与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肠道中菌群丰度变化,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激素的分泌与代谢并减轻肠道内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关。

吴童[3](2021)在《基于中医体质学初探稳定期慢阻肺患者T淋巴细胞与胃肠症状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检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初探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与中医胃肠道症状的相关性,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评估胃肠症状提供客观依据,为合并症增加急性加重风险提供客观指标,进一步指导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体现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理念。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确诊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与疾病病史相关的信息,记录辅助检查、评分量表等。另外抽取患者外周血10ml进行T淋巴细胞检测。根据中医体质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4组,通过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组间各种临床信息、量表评分以及免疫检测的差异对比,分析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与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4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对于四组的性别、年龄、BMI、病程、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基线进行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吸烟指数:痰湿质组明显低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三组(P<0.05)。(2)肺通气功能:四组FEV1%Pred、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常规:阳虚质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阳虚质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显着差异(P>0.05),痰湿质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4)问卷评分:阳虚质组CAT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mMRC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平和质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分别与气虚质(P<0.05)、痰湿质(P<0.01)、阳虚质(P<0.01)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阳虚质组与气虚质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平和质组CD4+、CD4+/CD8+明显高于气虚质和阳虚质组(P<0.05),CD8+明显低于气虚质和阳虚质组(P<0.05)。Treg、Th17、Th17/Treg、Th1、Th2、Th1/Th2六项指标任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与胃肠评分相关性:平和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与Treg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虚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与Thl/Th2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在CAT评分、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中医胃肠评分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平和质低下。痰湿质、阳虚质患者炎症水平较平和质、气虚质高。阳虚质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严重,伴随胃肠道症状也更重,生活质量相对更差,更易出现急性加重,预后不良。平和质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Treg细胞以及阳虚质患者的Th1/Th2比值和胃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慢阻肺患者合并胃肠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指导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于庆洋[4](2021)在《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为核心症状表现,同时常伴随一种或多种共患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危害性和由此造成的防治压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是未知,既往的研究多围绕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信号通路展开。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和不断丰富,以及肠道微生物被证实在越来越多尤其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脑肠肽的调节作用,对拓展ADHD的机制研究领域以及临床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由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构成。通过临床研究对静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再评价,评估ADHD的胃肠功能问题,验证静宁颗粒对ADHD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以及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的改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脑肠肽和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验证ADHD的胃肠症状与其核心症状相关,脑肠肽除参与胃肠功能改变以外可能和肠道微生物共同作用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的功能并引起ADHD发病的假设。方法: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6~14岁ADHD患儿30例,予静宁颗粒口服治疗8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SNAP-Ⅳ量表、数字划消测试以及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评价静宁颗粒对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采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评价ADHD患儿的胃肠功能以及静宁颗粒的改善作用;分别检测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了解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将50只4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静高组、静中组、静低组)和托莫西汀组(ATX组),10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分别予对应药物及去离子水灌胃6周,每日1次。6周后进行旷场实验,处死。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前额叶GAS、MTL及其相应受体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临床研究: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8周后SNAP-Ⅳ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及数字划消测试、中医证候总积分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中医证候各项次证积分中面色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均改善明显(P<0.01);静宁颗粒在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疾病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ADHD患儿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评分(P<0.01),对血清GAS、MTL、Ghrelin、VIP和SP水平均有显着的调节作用(P<0.01);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两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均以Blautia(布劳特氏菌)、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Eubacteriumhalliigroup(霍氏真杆菌)、Subdoligranulum(罕见小球菌属)和Bacteroides(拟杆菌属)为优势属种;两组在OTU水平上的Sobs丰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nnon多样性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差异性检验显示Bacteroides(拟杆菌属)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较大的菌属还包括Clostridiuminnocuumgroup(无害梭菌属)、NorankfnorankoClostridiaUCG-014(未排位梭菌属UCG-014)和Abiotrophia(贫养菌属)。实验研究:各组大鼠(除空白组)在0周和6周时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和ATX组较模型组在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在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内容物残留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和ATX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静中组和ATX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低于A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低组显着低于ATX组和静高组(P<0.01)。模型组在血清MTL、GAS、Ghrelin、VIP和SP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有效改善这种差异(P<0.01或P<0.05),静宁颗粒低剂量组仅对MTL、Ghrelin、VIP有改善作用(P<0.05)。模型组在前额叶皮质的GAS、MTL水平上和空白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显着升高前额叶皮质GAS、MTL水平(P<0.01)。模型组前额叶皮质的GAS受体(CCKBR)和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显着偏低(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的CCKBR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各治疗组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结果显示,群落Bar图中各组大鼠在优势菌属种类上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UCG-005(瘤胃菌科UCG005菌属);Heatmap图显示各组在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NonrankfEggerthellaceae(未定级伊格尔兹氏菌科菌属)、Turicibacter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静中组、静低组和ATX组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相似,静高组与空白组在群落组成上更为相似。属水平的组间差异显着检验显示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 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Romboutsia(罗姆布茨菌属)、Faecalibaculum(粪杆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Dubosiella(杜氏杆菌属)、Parabacetroides(副杆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菌属)为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菌属。在门水平对差异性菌门进行组间差异显着性检验,最终结果显示Bacteroidota(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放线菌门)和 Desulfobacterota(脱硫杆菌门)为目标菌门,以Bacteroidota(拟杆菌门)的差异最为显着(P<0.001)。结论:1.静宁颗粒能够有效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核心症状,显着改善SNAP-Ⅳ、数字划消测试、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等量表评分。2.ADHD患儿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GAS、MTL、Ghrelin、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且静宁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其胃肠症状,减少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积分,调节血清GAS、MTL、Ghlin、VIP和SP水平。3.ADH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存在差异,尤以Bacteroides(拟杆菌属)差异显着,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在ADH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静宁颗粒对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样行为学表现,减少其过度的旷场活动。5.SHR大鼠较空白组大鼠存在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和前额叶皮质GAS、MTL等脑肠肽及相关受体水平的差异,药物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差异,脑肠肽及其受体可能通过脑肠轴在ADH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6.各组大鼠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静宁颗粒和ATX对SHR大鼠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节作用,脑肠肽可能和以Bacteroides(拟杆菌)为主的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脑肠轴途径改变大脑功能状态,引起ADHD发病。

宓宝来[5](2021)在《振腹推拿干预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观察及肠道菌群变化》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又常被称为自闭症等,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缺陷的发育性神经行为障碍。其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交交流和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孤独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集中在以遗传-基因等为主的生物学因素和孕产期失调等为主的环境因素。除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外,孤独症的共患症状也逐渐得到重视,相关资料表明胃肠道功能失常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孤独症共患躯体症状。在治疗上,目前并无特效药物可以用来治愈孤独症,而以行为训练为主。中医药在改善孤独症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如针灸、推拿、中药等。推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安全、舒适、易于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振腹推拿以腹部操作为核心,在临床中基于“小肠气化”理论干预孤独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本试验以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振腹推拿治疗为干预方案,在振腹推拿治疗前后对受试儿童进行量表评分和肠道菌群检测,来明确振腹推拿对该病的疗效情况,并初步探讨振腹推拿临床疗效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孤独症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科孤独症儿童专病门诊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ASD患儿,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每周3次、为期8周的振腹推拿治疗和4周的随访。通过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进行症状评分,同时采集患儿大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检测,以对比振腹推拿干预前后的变化。期间共完成临床观察17例,收集到合格的大便样本13例。研究结果1.量表评分:患儿治疗前CARS评分为41.94 ± 4.62,治疗8周后评分为35.76 ±3.46;治疗前ATEC评分为110.29±2.34,治疗8周后评分为89.00±2.52,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胃肠疾病中医量表评分中,单项症状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项为口臭、便秘/大便难、腹泻、胃脘疼痛。经过振腹推拿治疗后患儿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为58.82%。2.肠道菌群结果:将13对大便样本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差异显着性检验,发现经过振腹推拿治疗,在门层级下,孤独症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厚壁菌门占比下降3.80%,放线菌门占比下降1.72%,拟杆菌门占比上升5.71%;在属(Genus)层级下,治疗前后菌种丰度占比变化幅度较大的前15种菌种分别为:拟杆菌(Bacteroides)、Faecalibacterium、norankf<sub>noranko<sub>clostridiaucg-014、Dore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Subdoligranulum、链球菌(Streptococcus)、Coprococcus、Anaerostipes、Blauti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普氏菌(Prevotella)、Romboutsia、Dialister。结论1.振腹推拿能够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胃肠功能障碍表现,能够降低患儿CARS、ATEC量表评分;第8周的评分改善情况较第4周明显,说明振腹推拿临床起效需要一定时长的疗程。2.振腹推拿能够降低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中的厚壁/拟杆菌门比值,增加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的占比,降低拟杆菌、瘤胃球菌属等的占比,这可能与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有关。3.振腹推拿从腹论治孤独症,是否是由干预肠道菌群起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潘立娟[6](2021)在《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予以雷替曲塞静脉化疗,辅以护胃、止吐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平补益胃方汤剂。平补益胃方组成:太子参10g、鸡内金10g、黄芪15g、茯苓10g、生白术10g、熟地黄10g、墨旱莲10g、炒白芍10g、炒山药10g、炒当归10g、半夏10g、陈皮15g、砂仁10g、半枝莲10g、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2次,煎取药液共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在治疗第1天,第2次治疗后21天(即第42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白蛋白、CEA、CA125、CA724、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2名患者失访、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6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实验组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8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在经过两个周期治疗后,(1)在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KPS评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肿瘤标志物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A72-4水平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D4值高于对照组、CD8值低于对照组、CD4/CD8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方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方面,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中医证候、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水平,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潇,刘欣,宋亚华,赵菊辉,陈芬荣,赵刚,王燕,李晗,史海涛[7](2021)在《NLRP1及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及NLRP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UC病情严重程度、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UC患者(轻度22例,中重度24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结肠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和NLRP3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蛋白表达与UC患者的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与NLRP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度UC相比,中重度UC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不同病变范围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NLRP1及NLRP3表达无明显差异;NLRP1表达与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NLRP3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Mayo总体评分、Mayo内镜评分、血沉无相关性;NLRP1表达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呈正相关(P<0.05),但与血尿酸、胆固醇无相关性。NLRP3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但与血小板无相关性。结论 NLRP1及NLRP3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的分子靶标,NLRP1可能作为黏膜愈合的预测指标。

卢亚丽,张媛[8](2020)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疾病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疾病是一种罕见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过敏及免疫反应有关。常有非特异性的胃肠道表现,如恶心、腹痛、腹胀,部分患者伴有腹水。主要依靠病变部位组织活检以及影像学和血化验来协助诊断。疾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目的为归纳最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疾病的治疗进展。

纪朋成[9](2020)在《黄连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医经方黄连汤对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Hp的抑杀效果,探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和消化科就诊,符合慢性胃炎和Hp阳性诊断标准,经辨证属脾虚湿热证型,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黄连汤为基础方的颗粒制剂(基础方:黄连10g,姜半夏10g,桂枝10g,党参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1剂,早晚各1次,餐后一小时服用,疗程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药铋四联疗法,即艾司奥美拉唑20mg bid、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g bid、胶体果胶铋100mg bid,早晚各1次,疗程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研究病例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焦虑状态、Hp根除率和数值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45%。两组证候疗效相比,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分析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这表示两组药物均可改善Hp阳性慢性胃炎兼脾虚湿热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的症状总积分,差异明显(P<0.05),说明试验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优势。3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分析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在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各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减少(P<0.05);对照组各项症状积分中胃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口苦或黏症状积分增多,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症状积分减少,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疲倦乏力、胃中嘈杂、口臭症状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4 Pro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各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减少,具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各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后对比,所有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明显减少,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心理、社会功能因子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在反流、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全身状况和总积分方面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5焦虑状态改善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状态积分都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6 Hp的根除率及数值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13C呼气试验数值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根除率比较,试验组根除率为21.88%;对照组根除率为75.76%,对照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后比治疗前数值均有显着下降(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试验组数值(P<0.05)。两组Hp数值下降人数比较,试验组治疗后Hp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为81.25%;对照组治疗后Hp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为93.94%。两组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差异不明显(P>0.05)。7不良反应评价通过安全性指标的观测,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试验组出现恶心干呕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4例,舌痛1例。上述患者不良反应都较轻,未达到病例的脱落标准,在研究过程中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黄连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与铋四联疗法相比,可以显着减轻患者的不适表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的状态,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在短期内根除Hp方面疗效不如铋四联疗法。若同时使用中药黄连汤与西药铋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考虑总体疗效可能会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临床推广。

张斯怡[10](2020)在《调气机为主针刺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导师临床经验,以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调气机为主针刺法,观察临床效果及其优势、不足及安全性,并研究探索其作用机制。同时与普通针刺方法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两种针刺方法疗效是否具有差别,从而判断调气机为主针刺法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能否提供相应科研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按照个体化原则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护胃、抑酸等常规对症治疗,及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气机针刺法”,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侧),配以归来、足三里、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两组在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一个疗程2周,共进行12次。治疗过程中需记录不良事件及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其具体内容、可能原因、处理措施及后续结果。在治疗前后分别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将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的评分改变情况作为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疗效观察指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1%。总有效率观察组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针刺方法均可降低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改善评分较为明显。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P>0.05),提示两组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无区别。考虑因疗程较短,尚未能完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同时脾胃功能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缓慢,故而未对NIHSS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结论:1.调气机为主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调气机为主针刺法相对于常规针刺方法改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具有显着性差异。3.调气机为主针刺法对于促进患者食欲、改善便秘有较好效果。4.调气机为主针刺法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并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二、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小儿运脾推拿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及辨证思路
        1.3 治疗进展
        1.4 小结
        参考文献
    2 现代医学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2.1 ASD的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疗效评价
        4 统计方法
        5 质量控制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家族史、出生史及母孕产史
        3 疗效评估
        4 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 一般资料与病史分析
        2 核心症状疗效分析
        3 胃肠道症状分布及疗效分析
        4 胃肠菌群结果分析
        5 以脾为核心辨治ASD
        6 运脾方和小儿运脾推拿法
    第四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
    附录2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
    附录3 罗马儿童GI障碍问卷
    附录4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中医体质学初探稳定期慢阻肺患者T淋巴细胞与胃肠症状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1 慢阻肺概述
        2 慢阻肺发病机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阻肺合并胃肠症状及中医体质的研究
        1 慢阻肺合并胃肠症状研究
        2 稳定期慢阻肺的中医体质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对比
        4.2 检查对比
        4.3 问卷评分
        4.4 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对比
        4.5 T淋巴细胞与胃肠评分相关性
    5 讨论
        5.1 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基本资料
        5.2 不同体质检查指标差异
        5.3 问卷评分差异
        5.4 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差异
        5.5 不同体质T淋巴细胞与胃肠症状相关性
        5.6 慢阻肺的表型及生物标记物的讨论
        5.7 从慢阻肺病机演变探讨指标变化
        5.8 从中医体质学出发指导个性化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ADHD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2 中医药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3 中医药关于ADHD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共患病
        3 诊断
        4 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 临床研究: 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二) 实验研究: 静宁颗粒对SHR大鼠胃肠功能、肠道菌群及GAS、MTL受体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2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査量表(SNAP-IV)
附录4 Conners父母用问卷
附录5 数字划消测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振腹推拿干预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观察及肠道菌群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代医学认识
        1. 基本概念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3.1 遗传因素
        3.2 神经因素
        3.3 环境因素
        4、孤独症的干预现状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学认识
        1. 基础概念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针灸治疗
        3.2 推拿治疗
        3.3 中药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价
        7 不良事件处理
        8 统计处理
        9 质量控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2 讨论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1 基本信息表
    附表2 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附表3 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
    附表4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表5 知情同意书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研究基础
        1.1 胃癌的流行病学
        1.2 胃癌的病因学
        1.3 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现状
    2.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2.1 胃癌的中医证候
        2.2 脾胃虚弱贯穿胃癌始终
        2.3 健脾和胃是晚期胃癌的治疗大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病例选择
    2.诊断标准
        2.1 胃癌西医诊断标准
        2.2 胃癌分期标准
    3.病例特点
        3.1 性别分布情况
        3.2 年龄分布情况
        3.3 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3.4 临床分期情况
    4.研究方法
        4.1 临床研究方法(分组、观察节点)
        4.2 疗效指标观察
    5.统计学方法
    6.研究结果
        6.1 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比较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6.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6.7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比较
    7.分析与讨论
        7.1 平补益胃方立方依据
        7.2 平补益胃方组成
        7.3 方义分析
        7.4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NLRP1及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1.3 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1及NLRP3表达
    1.4 Real-time PCR检测NLRP1及NLRP3 mRNA表达
    1.5 实验室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及UC组结肠黏膜组织的HE染色
    2.2 NLRP1和NLRP3的表达情况
    2.3 NLRP1和NLRP3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4 NLRP1和NLRP3的表达与激活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8)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疾病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饮食治疗
    1.1 要素饮食
    1.2 经验性去除饮食
    1.3 根据食物过敏的检测结果去除相应的食物
2 药物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2.2 免疫抑制剂
    2.3 生物制剂
3 手术治疗
4 其他治疗

(9)黄连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 含抗生素的治疗
    2 益生菌
    3 中医药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调气机为主针刺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试验 调气机为主针刺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讨论
    1.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与胃肠功能紊乱
    2.肠道菌群与胃肠功能紊乱
    3.中医理论模型
    4.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机制简述
    5.选穴依据
    6.结果分析
    7.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
综述 胃肠道生理研究进展
    1.几种常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胃肠道激素及胃肠黏膜屏障
    2.胃肠蠕动及排便反射
    3.胃肠免疫
    4.胃肠道血液供应及调节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对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 盛楠楠,陈倩,柴宇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6)
  • [2]小儿运脾推拿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 周丛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中医体质学初探稳定期慢阻肺患者T淋巴细胞与胃肠症状相关性[D]. 吴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于庆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振腹推拿干预孤独症儿童临床疗效观察及肠道菌群变化[D]. 宓宝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立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NLRP1及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李潇,刘欣,宋亚华,赵菊辉,陈芬荣,赵刚,王燕,李晗,史海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1)
  • [8]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疾病治疗进展[J]. 卢亚丽,张媛. 河北医药, 2020(21)
  • [9]黄连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纪朋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调气机为主针刺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斯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胃肠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