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苏联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一、苏联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1](2020)在《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参政热情高度迸发的一段时期,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作为他们的救国与报国之道,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示了舆论的锋芒,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由萧一山等知识分子群体创办的《经世》系列刊物于1937年1月15日在南京创刊。该刊在动荡的时局中受战火影响六易报馆,因人员迁播数易主编,勉励支撑八年,到1945年5月15日停刊,共计出版6卷74期,发表文章600余篇。《经世》的作者群体集中了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知识分子与社会名流,他们积极向政府与社会建言献策,对抗战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发表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言论,是抗战时期一份富有代表性却长期被忽视的知识分子政论刊物。《经世》系列刊物从创办到停刊八年间虽然经历了报馆地址、主编和发刊形式数次变更,每个阶段刊物的内容侧重都有所不同,但始终秉持“提倡经世学说,发扬民族文化,提倡科学运动,建设近代国家”的宗旨,经世济民的情怀一以贯之。这反映在《经世》面向中国民众驳斥日本侵华的谬论,宣传持久与彻底抗战,树立国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抗战宣传;面向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包括经济上对诸如统制经济、战费筹集和后方建设等问题的讨论,政治上对抗战时期宪政问题的评论与推动;在外交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日本及美英等国政策和动向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国家图书馆藏的《经世》系列报刊缩微文献为主体材料,结合《大公报》、《独立评论》、《益世报》等数种同时代报刊,围绕全面抗战高潮到来前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了日本持续侵华的深入和中国蓄力与抗战中各种力量的救国方略,包括知识分子群体创办报刊舆论救国的传统,同时梳理出《经世》的创办和沿革过程,立足《经世》作者群体的抗战宣传、《经世》对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宪政运动的建言献策,《经世》与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以萧一山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国战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揭示其在抗日战争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和历史贡献。

兖芳芳[2](2019)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推动作用——以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双向互动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安事变发生前,在共产国际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共在吸取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其统战政策中的关门主义倾向,打开了联合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共同抗日的大门并逐渐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西安事变发生后,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吸取共产国际建议,将蒋介石南京政府包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内,解除了内战危机,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逼蒋抗日政策的真正实现。

任烨[3](2019)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西安事变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西安事变问题所做的专题研究,笔者将从三个部分来探讨。第一部分,对中学历史教材大象版、岳麓版、人民版以及人教版四个版本中有关西安事变的叙述进行分析概括,首先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叙述,其次是对西安事变解决过程的叙述,而后是对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叙述。第二部分,阐述西安事变目前的成果研究,这部分从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解决过程、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在原因中,笔者从张学良的个性和思想变化、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的矛盾冲突、中共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联合、东北爱国将领的作用、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五个方面阐述。在解决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中共、苏联、张学良和杨虎城、蒋介石、南京政府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宋美龄、宋子文以及孔祥熙等解决西安事变的方案以及社会舆论对解决西安事变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最后,笔者总结了西安事变对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中共确立合法地位,获得发展良机两个方面的历史作用。第三部分,分析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问题并提出建议。这一部分笔者先提出教材中西安事变叙述出现的问题,再分析编写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编写建议。在阐述编写问题上依然是从西安事变爆发原因、解决过程以及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概括出教材编写的三个特点:教材编写的复杂性、教材内容的有限性、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最后,笔者就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方面的建议,第一方面是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历史过程,加强细节描述、合理安排历史事件的编写顺序、教材编写应重视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等;第二方面,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要关注学术动态,及时吸取学术成果以及结合课程标准,适当补充资料辅助学习的建议。

张博超[4](2019)在《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事件的爆发是在中日两国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华民族对外的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以及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激化导致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由兵戈相向到联合抗日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事变的后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共两党有着不同的措施方案,国内与国际不同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初始反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现实意义,因其立场不同和信息获得渠道的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性。作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与杨虎城及其二人所领导的东北军、西北军在整个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一个新的视角重点围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杨虎城及其他们统帅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命运走向做了梳理分析。张学良被南京政府没有期限的“严加管制”,失去自由直至晚年。杨虎城被南京政府所迫“听命辞职”、“出洋考察”,最终全家被秘密杀害。张学良、杨虎城统帅的军事力量即东北军、西北军更是在事变后几经磨难。东北军方面,军队内部矛盾日益激烈,高级将领叛离,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在抗战过程中对东北军进行军事改编;西北军方面,由于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军事将领也存在叛变,加之事变后为了抗日需要听从国民政府调遣,以及解放战争期间军队起义。两支原本称雄一时的军队最终人员离散、番号不存,消解在历史之中。

胡智文[5](2018)在《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文中指出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为了应对中共、东北军、十七路军进行了一系列的策略调整。事变前的国民政府的策略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比如重创红军、成功打压十七路军和分化东北军,但是忽略了三方寻求新出路的决心,尤其是未能对张学良与中共之间的频繁联络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蒋介石忽视了张学良抗日保军的决心,在此期间虽然抓捕东北军、十七路军中的抗日进步分子并亲赴西安督战,但这些措施未能缓和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最终引发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政府首脑被扣押,国民政府及时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压力,稳定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局势,将事变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各政要在私下奔走联络的过程中形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两派,主战派在正式会议上掌握了主动权,通过武力施压,表明了强硬态度;主和派在事变初期就主动与张学良、杨虎城对话,主动采取协调策略,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战派与主和派虽然在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这也是国民政府解决西安事变的策略——用军事行动进行武力威慑的同时不放弃和平解决。两派都是基于营救蒋介石、维护政府威信这一出发点,共同参与国民政府的策略制定与调整。蒋介石在回到南京后,清楚地认识到需要调整以往的策略,在对“三位一体”的新的认识上处理陕甘善后事宜。蒋介石认为必须要瓦解“三位一体”,瓦解这个联合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实力最强大的东北军,通过会审扣押张学良并以张学良为质要求东北军服从国民政府善后方案;面对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一战的杨虎城,国民政府重点打击十七路军,并成功分化十七路军各部,迫使杨虎城妥协;中共未曾参与发动西安事变,因此国民政府采取孤立策略,尽力敷衍,让中共在国民政府处理善后事宜的过程中保持中立,国民政府也得以集中精力制定瓦解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针对性策略。国民政府的各项策略成功让东北军产生内讧,杨虎城也接受撤职的决定,“三位一体”就此瓦解,东北军东调、十七路军被撤销,随后两军被整编成为国民政府的抗日力量。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正式决定允许中国共产党在改制改编后加入国民政府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国民政府长久以来坚持“剿共”策略的调整,为国共联合抗日奠定合作基础。

蒋利珍[6](2018)在《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文中认为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抗日剿共抗日立场上与蒋介石发生严重分歧,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力谏蒋介石联共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蒋介石却严斥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立场,并加快了剿共进程,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就范。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能从对立走向合作,置民族利益于首位,放下个人、党派、团体之间的私人利益,做出妥协与让步,对国共两党、抗日革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本文拟对让步的概念、类型、作用等要素进行界定分析,通过剖析西安事变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让步合作的主客观原因。从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双方就促进事变和平解决所作出的具体让步之中,总结出西安事变中让步的特点,从而对西安事变过程中的让步特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从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做出的让步中总结出此次让步对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发展的历史意义及对当代国际事务与政党关系处理的现实启示。

宋业臻[7](2017)在《从对抗到和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进行,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从对抗走向和解,并最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挽救民族危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由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并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调整,最后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走向和解并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受到多方面影响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行为机制特征也与这一时期的国共两党的各方面能力对比等结构性因素密不可分。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不仅揭示这一决策过程的变化与影响因素,而且归纳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决策行为机制的特征,并进一步剖析影响决策机制特征的结构性因素。

戚文闯[8](2016)在《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西安事变的研究不断丰富、深入,从不同角度对事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研究,无论是对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还是对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国内外各种力量的作用与影响,都有诸多创新性研究。梳理总结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推动西安事变研究的继续向前发展。

覃采萍[9](2016)在《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闻天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统一全党共识,引导中共中央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决策;既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又不依赖和不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具体措施。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又把握有利时机,以实际行动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诚意,并大力争取民主权力,实现从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条件。

齐小林[10](2015)在《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文中认为西安事变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极其困难,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国共产党获得打破局面被蒋介石完全控制的机会。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处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西安事变意义在于它戏剧性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

二、苏联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联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经世》创办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持续深化
        一、日军进侵华北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二、特殊化的地方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华北危局
    第二节 中国的蓄力与抗战
        一、中国军民局部的自发抗战
        二、一二九爱国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共产党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四、西安事变与国共和解
    第三节 经世思想与近代文人论政
        一、经世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二、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
第二章 《经世》概览
    第一节 《经世》的创办和沿革
        一、萧一山其人
        二、《经世》的创办
        三、《经世》的沿革
    第二节 《经世》的选题与稿件情况
        一、《经世》的选题
        二、稿件与栏目
    第三节 《经世》作者群
        一、从“文化重镇”河南大学说起
        二、《经世》的主要编者和作者
第三章 《经世》对中国民众的抗战宣传
    第一节 驳斥日本侵华谬论
        一、日本侵华谬论
        二、用事实揭穿日本侵略战争本质
        三、从国际法角度揭露日军暴行
    第二节 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一、由民族精神谈抗战必胜
        二、树立蒋介石权威,强化抗战领导
        三、颂扬前线战果与抗日英雄
    第三节 宣传抗战到底与持久抗战
        一、呼吁全民团结抗战到底
        二、宣传持久抗战
第四章 《经世》对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
    第一节 《经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讨论
        一、力主实施统制经济政策
        二、战费筹集需增税和举债
        三、后方开发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经世》对中国宪政问题的讨论
        一、对宪政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围绕国民参政会的讨论
第五章 《经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应对
    第一节 争取中立国支持抗战
        一、日本是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的敌人
        二、呼吁美英等国由中立转向援华作战
    第二节 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战情绪
        一、日本经济难以支撑旷日战争
        二、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无穷灾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
    附录Ⅱ.《经世》系列报刊目录
        《经世》半月刊
        《经世》战时特刊
        《经世》季刊
        《经世》月刊
    附录 Ⅲ.《经世》系列报刊影印件
后记

(3)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西安事变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地位非常重要
        (二) 有关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三) 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西安事变的论述存在不少问题
    二、研究现状以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现状
        (二) 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西安事变
    第一节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一、岳麓版教材的观点
        二、人民版教材的观点
        三、大象版教材的观点
    第二节 西安事变解决的过程
        一、岳麓版教材的叙述
        二、大象版教材的叙述
        三、人民版教材的叙述
    第三节 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一、岳麓版教材的总结
        二、大象版教材的总结
        三、人民版教材的总结
        四、人教版教材的总结
第二章 学术界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一、张学良的个性和思想变化
        二、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的矛盾冲突
        三、中共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联合
        四、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五、东北爱国将领的作用
    第二节 西安事变解决的过程
        一、中共的解决方案
        二、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解决方案
        三、张学良、杨虎城的解决方案
        四、蒋介石的解决方案
        五、南京政府的解决方案
        六、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解决方案
        七、社会舆论的推动
    第三节 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一、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中共确立合法地位,获得发展良机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高中历史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材所出问题原因分析
    第二节 对高中历史教材编写及教学的建议
        一、对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建议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史论结合的方法
        1.3.3 归纳总结法
    1.4 拟解决的重点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西安事变的国内背景
    2.1 西安事变前的国内局势
        2.1.1 错综复杂的西北政局
        2.1.2 转移至关内的东北军
        2.1.3 扩张受阻的西北军
    2.2 西安事变前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接触与合作
        2.2.1 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的相互接触
        2.2.2 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的重新合作
        2.2.3 “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
    2.3 从“劝谏”到“兵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动态
    3.1 西安事变后密切相关三方的举动
        3.1.1 张学良、杨虎城兵谏后的维稳措施
        3.1.2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应对
        3.1.3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后续应变
    3.2 国内舆论与国际反应
        3.2.1 众说纷纭的国内舆论
        3.2.2 莫衷一是的国际社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东北军与西北军
    4.1 国民党当局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迫害
        4.1.1 对张学良没有期限的“严加管制”
        4.1.2 对杨虎城从“听命辞职”到秘密杀害
    4.2 东北军与西北军的发展状况
        4.2.1 东北军从改编瓦解到最终名实皆亡
        4.2.2 西北军从番号不存到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4.3 东北军瓦解最终名实皆亡的原因
        4.3.1 东北军内部日益激烈的派系斗争
        4.3.2 高级将领叛离导致的军队力量削弱
        4.3.3 军事改编下的政治阴谋
    4.4 西北军番号不存至最终起义的原因
        4.4.1 内部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领导集团
        4.4.2 杨虎城个人爱国主义情怀影响西北军
        4.4.3 西北军高级将领的叛离削弱了西北军的实力
        4.4.4 中国共产党积极接触西北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5)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民政府与西北三方的历史关系和策略
    第一节 与中共的关系
    第二节 与十七路军的关系
    第三节 与东北军的关系
第二章 西安事变前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认识和策略
    第一节 国民政府获取的最初情报
        一、西北大联合形成期间的情报
        二、抗日同志会与“活路”事件的情报
    第二节 国民政府针对“三位一体”相关情报的应对策略
        一、初闻情报与应对
        二、蒋介石对艳晚事件的处理策略及矛盾激化后的应对
        三、1936年10月后蒋介石对张杨消极“剿共”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 西安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应对“三位一体”的策略
    第一节 国民政府各方人物的反应和串联
        一、“讨伐派”的反应和私下协商
        二、“主和派”的私下反应和协商
        三、地方实力派的态度
        四、汪精卫派别的态度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内部的决策讨论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沟通和应对策略
        一、与“三位一体”的最初沟通
        二、和平派协调策略的执行
        三、讨伐派军事策略的执行
第四章 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策略调整
    第一节 蒋介石针对西安事变的心路历程和反应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决策和应对策略
        一、国民政府对张学良、东北军处置的决策
        二、对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的处置决策
        三、对中共处置的决策
        四、以军事压迫力促政治解决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善后处置
        一、对中共的善后处置
        二、对东北军的善后处置
        三、对十七路军的善后处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让步要素分析
    第一节 让步的内涵
        一、让步的概念
        二、让步的类型
    第二节 让步的作用
        一、通过让步为以后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二、通过让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通过让步实现双方共同的利益
第二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必然性
    第一节 让步的国际因素
        一、日本要灭亡中国
        二、英国、美国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二节 让步的国内因素
        一、联共抗日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事变初衷
        二、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
        三、中共提出和平解决方针
        四、国民党内部各地方实力派倡导政治解决
第三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做的让步
        一、张学良杨虎城在协议签字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二、张学良杨虎城在放蒋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第二节 蒋介石向张学良、杨虎城做出的让步
        一、蒋介石在联共问题上做出的让步
        二、蒋介石在处理张学良问题上做出的让步
第四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让步的紧迫性
        一、造就让步紧迫性的外部原因
        二、造就让步紧迫性的内部原因
    第二节 让步的国际性
        一、英美与让步的国际性产生
        二、苏联与让步的国际性产生
    第三节 让步的被动性
        一、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被动性
        二、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被动性
第五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西安事变中让步的历史意义
        一、西安事变中的让步促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国共两党通过让步合作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第二节 西安事变中让步的现实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让步的“度”
        二、要把让步与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党之间的让步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从对抗到和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概要与创新要点
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一)“保卫苏联”、“下层统一战线”方针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三)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原因分析
二、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变化与西安事变的发生
    (一)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演变
    (二)形成“逼蒋抗日”政策的原因分析
    (三)西安事变的发生
三、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决策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对于西安事变的处置
    (二)西安事变的处置中的政策变化原因分析
    (三)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
    (四)中国共产党政策变化原因分析与“二二事变”发生
四、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策行为机制历史社会学理论分析
    (一)国共两党意识形态凝聚力比较分析
    (二)国共两党控制力比较分析
    (三)国共两党总体优势比较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着作
    (一)西安事变的整体性研究着作
    (二)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研究着作
    (三)西安事变的其它相关研究着作
    (四)关于西安事变的论文集
二、21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论文
    (一)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二)关于西安事变期间的国内外各种力量
        1. 中共与西安事变。
        2. 共产国际、苏联与西安事变。
        3. 国内外舆论与西安事变。
        4. 其他方面与西安事变。
    (三)关于西安事变中重要人物研究
        1.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2.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3.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4.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
        5. 其他重要人物与西安事变。
三、反思与展望

(9)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而非专断: 领导中共中央决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二、尊重而不照搬: 关于苏联与共产国际西安事变指示的认知
三、全面而非局部: 西安事变后中共发展机会和条件之争取

(10)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安事变前中国共产党的困境
二、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初步反应
三、共产国际的反应和建议
四、国内各派别动向及中国共产党应对策略
五、四方谈判释放蒋介石
六、余论

四、苏联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D]. 陈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推动作用——以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双向互动为视角[J]. 兖芳芳. 苏区研究, 2019(05)
  • [3]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西安事变问题研究[D]. 任烨.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D]. 张博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7)
  • [5]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D]. 胡智文.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6]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D]. 蒋利珍. 广西民族大学, 2018(01)
  • [7]从对抗到和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策过程研究[D]. 宋业臻.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7(11)
  • [8]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J]. 戚文闯. 西部学刊, 2016(09)
  • [9]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J]. 覃采萍. 河北学刊, 2016(03)
  • [10]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J]. 齐小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苏联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