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无止境的完美——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欣赏评述戏剧艺术的现代性

追求无止境的完美——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欣赏评述戏剧艺术的现代性

一、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论文文献综述)

许沁[1](2019)在《论王晓鹰对于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晓鹰是我国当代戏剧导演中的翘楚,近年来,他对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颇引人瞩目。纵观王晓鹰的探索历程,在其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戏剧实验探索时期的特点是大胆创新,但风格尚不明确;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形成自己的戏剧观——追求“拷问灵魂”式戏剧,开始有意识地建构诗化意象为其艺术目的服务;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的阶段,王晓鹰将诗化意象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地纳入到中国的视域下,打上现代表达的烙印,形成了中国式的舞台意象,由此明确了他的戏剧探索的美学定位。王晓鹰是位理论自觉的导演。他对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过程及美学定位的精确化过程,是他将导演思维放在国际视域下的产物,是他充分融汇中西,广泛吸收意象美学理论、假定性理论、戏曲的美学精神的成果。因此,王晓鹰的中国式舞台意象,首先是建构在其高度的理论自觉之上的,是通过一系列蕴含着中国气象的元素和现代艺术的创造机制的组合来表达现代的情感哲思。王晓鹰对写实与表现兼容的中式舞台形式的探索,以及对于如何建构本民族的戏剧语言带来了新的探讨方向。本文通过对王晓鹰的中国式舞台意象的实践探索历程、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特征、中国式舞台意象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以期对他的中国式舞台意象有更为清晰、整体的认识。

崔金巧[2](2018)在《启蒙视域下古代文学经典再生产研究 ——以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为例》文中认为本论文主旨如题目所示,意在以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戏剧改编为研究对象,阐释启蒙视域下的古代经典再生产现象。作为一种多方合力驱动而成的文化现象,任何关乎文学经典的再生产问题,本质上都无法绕过其内容实体与时代关联域的互动性生成研究。而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能够于20世纪上半叶集中捕获一众新文学作家的目光,成为现代意识烛照下一个群体性召唤文本,显然离不开其原文本自身带有的意义空白及艺术缝隙、离不开彼时作者的创作与再创作心态及读者接受意识,尤其异邦借镜的经典叙事与文学体式之间的文本间性。论文主要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坛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孔雀东南飞》的戏剧改编这一文学现象为研究视点,即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合编的五幕话剧《孔雀东南飞》、风汉改编的未完成本四幕话剧《孔雀东南飞》(仅完成了第一幕)、杨荫深据原诗改编的三幕话剧《磐石与蒲苇》、熊佛西据原诗改编的独幕话剧《兰芝与仲卿》、袁昌英改编的三幕话剧《孔雀东南飞》、陈墨香改编的五场京剧《孔雀东南飞》、以及季剑据女高师本编译的五幕话剧《孔雀东南飞》等,通过对同一本事《孔雀东南飞》多次改编之生成策略以及动态意义等系列陈迹翻晒梳理,重在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古今中外之继承革新的文化精神层面,再解读这几部现代戏剧改编本《孔雀东南飞》,藉以分析启蒙视域下中国古典文学再生产的意义与局限,希望能够对古代文学经典再生产现象的学术探索带来可资参考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是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再生产和通俗化传播进行一个问题归纳,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与问题意识,确定研究方法,梳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确立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正文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文本发生现象做一概述。该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侧重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文本发生进行探源,具体从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自身的文化象征资源、现代创作机制的功能探微、以及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等三个层面展开详细论述;第二节侧重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从诗到多种文艺样式的转变情况进行历时性整理归纳,具体从历代文人对《孔雀东南飞》的古诗体关注情况以及现代文艺改编情况进行分述整合。第二章主要是对20世纪上半叶各个《孔雀东南飞》改编本进入戏剧文学的启蒙实践进行文本再解读,集中选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自编自演的戏剧改编本《孔雀东南飞》、杨荫深的戏剧改编本《磐石与蒲苇》、熊佛西的戏剧改编本《兰芝与仲卿》、袁昌英的戏剧改编本《孔雀东南飞》、陈墨香的京剧改编本《孔雀东南飞》等五部作品作为文本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从戏剧改编本的创作趋向、现代戏剧叙事艺术、再生产的主题演变等三个小节展开阐述。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现象的整合思考,藉以揭示其文本变迁的历史文化意义与滞重迷失。具体分意义与局限两节展开:第一节旨在阐释20世纪上半叶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再生产的历史性贡献,分别从文艺形式上的突破性与文艺思想上的建设性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第二节旨在对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再生产文本进行反思,分别从剧作者身份认同上的创作困境以及显在的现代文学表达局限两方面,对《孔雀东南飞》文学发生现象的时代缺憾与文艺薄弱点进行总结。最后,结语部分主要点明本论文存在的不足与遗憾,以及后续学术研究的延展性、问题前景。

李燕妮[3](2016)在《“大象无形”的表演形态 ——论李永军教授表演创作三步曲》文中指出生活中的你就是舞台上的你,要想让人物呈现出“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至高境界,需要具有精湛的表演技术技巧以及心素如简的人格修为,并且在平淡中体悟艺术真谛。本文根据李永军教授多年创作经验将表演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立心象作为创作人物参考;在舞台上行动之上建立美感;将有形的表演形式化为无形。在过去的学习中和社会实践中我们不难了解表演创作的技术技巧方面的相关知识,有关表演创作元素和创作技巧的研究颇多且颇具权威,而本文尝试从演员的创作意识及表演的至高境界两方面进行浅究。并针对李永军教授提出的“流动中的造型意识的培植”进行分析及研究。

齐致翔[4](2004)在《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文中提出

齐致翔[5](2003)在《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文中提出 金秋十月,古城西安,历史的精蕴和时代的风云变相辉映。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在西安举办,使本就繁花似锦的古城愈加生辉耀眼,众多西安戏迷和来自全国戏剧界的朋友每天都如赶会般涌进流光溢彩的剧场戏楼,躬逢心向往之的戏剧殿堂,寻觅使他们神动心飞的精神家园。他们渴望看到好戏——渴望欢乐,渴望智慧,渴望真情,渴望关爱,渴望享受人间的美好,渴望感悟生命的崇高……

二、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1)论王晓鹰对于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王晓鹰对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实验阶段
        一、时代:开放的戏剧观
        二、打破传统的观演关系
        三、运用间离效果
    第二节 拷问灵魂、构建意象阶段
        一、拷问灵魂的戏剧
        二、建构意象
    第三节 探索中国式舞台意象阶段
第二章 王晓鹰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特征
    第一节 王晓鹰的理论探索
        一、王晓鹰对舞台意象观念的美学探索
        二、王晓鹰对“假定性”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王晓鹰的舞台意象
        一、前期:诗化意象
        二、中国式的舞台意象
第三章 中国式舞台意象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王晓鹰中国式舞台意象观念的两次转变
    第二节 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整体塑造
        一、从局部走向整体:《荒原与人》、《霸王歌行》
        二、西方故事的中国化塑造:《理查三世》
        三、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成熟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采访
    附录2 :王晓鹰导演作品演出年表(1978 年-2019 年)
    附录2 :王晓鹰导演作品获奖情况表(1986 年——2019 年)
谢辞
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2)启蒙视域下古代文学经典再生产研究 ——以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立论缘起
    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创新点简述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之现象概述
    第一节 探源: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的原因
        一、“经典”伦理层面:《孔雀东南飞》的文化象征资源
        二、创作机制层面:主体性阐释的认知策略
        三、时代话语层面:“时空体”的文艺对话
    第二节 流变: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本事的多重讲述
        一、经典再接受:重返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
        二、同体改编本: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文艺改编
        三、变体改编本: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互文衍生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之现代演绎
    第一节 《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创作趋向
        一、女高师本:现实主义“问题剧”
        二、杨荫深本:浪漫主义“反抗剧”
        三、熊佛西本:戏剧大众化“实验剧”
        四、袁昌英本:现代主义“心理剧”
        五、陈墨香本:流于时代发展的“国剧”
    第二节 《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叙事艺术
        一、人物构设与故事情节
        二、叙述视角与叙事话语
        三、文体风格与舞台效应
    第三节 《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主题变奏
        一、人的解放:个体生命意志的关注
        二、妇女解放: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之文学反思
    第一节 破与立:现代性追寻的历史性贡献
        一、传统换装:对旧文学形式的突破性
        二、返本开新:对新文学思想的建设性
    第二节 滞重与迷失:文艺革新的单维阐述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无法逃脱的传统文化心理
        二、文艺表达的局限:社会功利色彩和理性切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附录

(3)“大象无形”的表演形态 ——论李永军教授表演创作三步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孕育心象:“头上顶着一个小人儿”
    第一节 什么是心象
    第二节 在表演创作中建立心象
        一、观察生活是培养心象的源泉
        二、形象思维是培养心象的基础
    第三节 心象在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形象创造:流动中的造型意识的培植
    第一节 什么是流动中的造型
    第二节 流动造型与静态造型的区别
    第三节 流动中的造型意识的培植与当代美学
第三章“大象无形”的表演形态
    第一节 什么是“大象无形”的表演形态
    第二节 怎么达到“大象无形”的表演状态
        一、“由外到内”孕育心象的方法
        二、运用“练”,以达到演员化身于角色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王晓鹰对于中国式舞台意象的探索[D]. 许沁. 上海戏剧学院, 2019(02)
  • [2]启蒙视域下古代文学经典再生产研究 ——以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为例[D]. 崔金巧. 河南大学, 2018(01)
  • [3]“大象无形”的表演形态 ——论李永军教授表演创作三步曲[D]. 李燕妮. 吉林艺术学院, 2016(02)
  • [4]追求无限 完美无涯——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J]. 齐致翔. 当代戏剧, 2004(01)
  • [5]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赏评兼论戏剧艺术的现代品格[J]. 齐致翔. 中国戏剧, 2003(11)

标签:;  ;  ;  ;  ;  

追求无止境的完美——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欣赏评述戏剧艺术的现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