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生心理与物理教学

高中新生心理与物理教学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红[1](2021)在《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获得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才能取得“教”和“学”的最佳效果。老师需要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作业布置上作出调整,而学生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信息反馈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理论研究,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就高一物理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时效性进行研究。重点选取了课后作业批改环节,对学生的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练习册的批阅方式、发放时间间隔做了调查,发现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形式单一、批改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如果课后作业能及时反馈,是否有可能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衡量及时反馈策略有效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高一物理学业成绩,二是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的情感态度。本次研究选取了西安市某省中学的两个一类班、两个二类班进行实验,将两个一类班和两个二类班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作为前测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对物理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符合实验要求。实验期间进行了变量控制,让作业发放的时效性成为唯一变量,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将月考和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作为后测数据来进行实验分析。将所得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二类班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而一类班的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应高一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策略,包括课前摸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批改方面的反馈策略。及时反馈策略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高一新生适应阶段的物理学习成绩,也充实了及时反馈策略在物理学科的有效性研究。

郭见孙[2](2021)在《APOS理论下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衔接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角函数作为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概念,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而且它还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具有周期性质的基本初等函数,其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大量实践表明,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对初高中三角函数的衔接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试从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的数学学习理论—APOS理论,运用该理论分析和研究三角函数的教学,重点调查研究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教学存在“脱节”的原因,并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教学优化策略,改善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主要包含:第一,运用文献分析法,对APOS理论、三角函数和衔接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并发现APOS理论是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学习理论;第二,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三角函数学习现状;第三,运用Excel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不良的主要问题及造成此现状的原因;第四,运用访谈调查法,分析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衔接不良的原因和相关优化策略,并结合APOS理论对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两个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进入高一后,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困难;(2)学生大多认为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思维量大;(3)主动学习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学生依旧延续了初中的被动学习方法;(4)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不理解;(5)高一新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中的困难主要在于在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不理解、和公式记不熟悉;(6)学生希望在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有关教学辅助工具。在了解了研究现状之后,通过问卷分析和教师访谈,得出学习三角函数产生困难的原因:(1)初高中三角函数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存在脱节现象;(2)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存在明显差异;(3)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的负面影响;(4)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延续到了高中;(5)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体较差。通过了解现状、分析原因之后,笔者针对三角函数衔接教学提出以下优化策略:第一,注重初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的衔接;第二,注重初高中三角函数思想方法的衔接;第三,注重教育技术辅助初高中三角函数的衔接;第四,加强初、高中教师交流,促进三角函数教学衔接。

肖秋[3](2021)在《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高一新生要完成初中到高中的环境适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学习适应,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习适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自我控制的提升,帮助新生尽快完成学习适应,有利于新生尽早投入学习当中。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R),“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中的高中学习适应分量表,对某市三所高中的高一新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将从两个部分展开:第一,抽取787名高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考察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现状、特点及关系。第二,从上述高中招募24名高一新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两种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团体辅导,一种是直接针对自我控制进行干预,另一种是采用正念训练对自我控制进行干预,考察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学习适应的提升作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现状及特点研究表明: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上无显着差异,只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着差异。(1)在自我控制方面,总体水平上重点高中的新生表现最好,其次是普通高中的新生,私立高中的新生最差。高一新生自我控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习惯和冲动控制这两个维度,在学习行为习惯的维度中,普通高中的新生表现最好;在冲动控制的维度中,重点高中的新生表现最好。(2)在学习适应方面,总体水平上重点高中的新生学习适应最好,显着高于普通高中和私立高中的新生。学习适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技能这三个维度,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技能两个维度上,私立高中学生的平均分最低;在学习效能感这个维度上,普通高中学生的平均分最低。(2)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表明:(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一新生自我控制的得分(自我控制得分越高,自我控制水平越低)与学习适应的得分存在显着地负相关,即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水平越高,学习的适应越好。(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对学习适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自我控制整体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力为33%,其中学习行为习惯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力为23%,冲动控制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力为8%,总体自律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力为2%。(3)通过干预自我控制改善学习适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一新生自的我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其学习适应,与此同时,干预结束后被试的自我控制有了显着提高,成绩作为外部校标,进一步验证了被试的学习适应,该组被试的成绩大幅提升,说明干预提升了学习适应,团体干预效果显着。(2)采用正念训练干预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学习适应,与此同时,干预结束后被试的自我控制也有了显着的提高,成绩作为外部校标,可以进一步说明被试的学习适应情况,该组被试的成绩大幅提升,说明该组干预效果显着。(3)通过对比传统团体心理辅导与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以正念训练为主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团体心理辅导。在现状研究和干预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提升高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孙志桢[4](2021)在《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宏微结合能力较差,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理念,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具体内涵,发现在该维度上研究教学实践的文献较少,故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山西省榆次一中高一学生宏微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明晰学生宏微思维的现状;利用教师访谈法,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吸取教师们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采用对比法和行为研究法进行完整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宏微观结合思维较弱,运用能力较差;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课程标准,对比新旧教材,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建构适合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相应策略:(1)结合宏微素养,合理使用教材。(2)从多角度考虑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评价目标。(3)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设置。(4)教学设计要结合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其中情境要注重真实性、针对性和迁移性。实验探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转化观念设计实验中的引导问题。本文以钠、氯、铁三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思维,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模型认知,这将对必修2中的硫、氮、硅等元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最终通过对学生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测评数据,结合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课后面批作业的反馈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对“宏微融合”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精进和自我提升;同时,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培养“宏微结合”素养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孙丛容[5](2021)在《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我效能感”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它反映了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一行为目标的自信程度。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地作为学生学习上的预警器,教师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感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本文对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高一上学期学生进行了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和培养策略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文献参考,查阅并梳理出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理论及研究现状,对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从教师的视角了解了高一上学期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以及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同学所具备的特点。然后根据访谈调查的结果和相关的研究参考,编制了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量表。该量表对学生的具体物理效能(知识效能、方法效能、实验效能、应用效能)和一般物理效能进行了测量,为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内容,该量表后面增加了4道追问题目,形成了最终的调查研究问卷。最后对成都市不同层次的A(省二级示范校)、B(省一级示范校)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经过调查研究表明,高一上学期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并不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效能水平相对最高,应用效能水平相对最低,各维度效能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知识效能与总效能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大部分同学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初中的物理学习情况之上,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此外,成功的学习体验、合理的激励与评价、对学习结果的正确归因,也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培养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四大策略:1.关注学生本体,做好阶段衔接2.重视知识内化,夯实自信根源3.巧学巧问巧练,制造成功体验4.合理激励评价,引导正确归因。

陈荣达[6](2021)在《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随着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再一次被着重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而“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支撑,分别对初高中课标与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间的衔接进行了分析;对高一新生进行了有关初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以及化学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并对初高中化学教师分别进行了访谈,最后得出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存在的困难有:学习内容重难点差异大,难点跨度大;教师教学方式差异大,衔接教学交流与研究不足;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主动性不强。根据这些困难给出“增设教学研讨,加强反馈交流”、“研读课标教材,把脉学业要求”、“注重学生实验,兴趣能力共升”、“加强学法指导,顺适高中节奏”等衔接教学策略,以及三则教学案例,最后进行衔接教学实践,得出采用衔接教学案例和运用教学策略的实验班级,其成绩好于对照班级,二者存在显着性差异,对一线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还存在样本容量不够大、问卷编制不是特别严谨等不足之处,后期还需继续改进与修正。

牛蕾[7](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适应性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一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对诊断学生适应性水平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问题:(1)合理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分别是什么?(2)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如何?研究共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级指标进行初构,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进行初构;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之后基于量表施测结果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出最终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根据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编制测评量表(正式测试),进行施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信效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成绩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正式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进行预习的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内在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测评项目。(2)整体水平方面:被测总体数学学习适应性得分均值为3.6分(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好,在教学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弱。(3)差异方面: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和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的效应量分别为大效应和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进入高一前预习与未预习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差异表现差异的效应量均为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建议:(1)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2)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3)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吴中鹏[8](2021)在《学生参与视角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学生参与”的视角,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探寻“学生参与”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首先,根据课堂观察和访谈提出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提升策略,以湖北省十堰市某省级示范高中2020级高一(15)、(16)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实验班、对照班,在实验班中进行“学生参与”实验干预,观测自变量“学生参与”的施加对因变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再根据NSSE调查量表和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组织、国家相继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参照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结合实际课堂观察,开发了《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调查量表》和《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量表》,利用该量表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验班、对照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以及五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和差异性检验,对所提出策略进行验证。最后用期末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进行检验,从化学学业水平成绩的角度进一步对比分析实验班、对照班得分情况。本研究围绕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如何?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提升策略,是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参与,进而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个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展开研究。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课题概述。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核心概念“学生参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明,汇总整理以及对比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第三部分研究工具的编制与检验,阐述研究工具编制的历程和维度的划分以及量表的构建,并对两个量表分别进行信效度分析。第四部分学生参与视角下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提出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从学生参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期末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方面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学生参与”的提高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班进行“学生参与”实验干预后,实验班的“学生参与”显着高于对照班,达到实验干预效果。实验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显着高于对照班。“学生参与”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阶水平有影响,对低阶水平影响更大。2.实验班、对照班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的素养水平得分排序基本一致,均是低阶素养水平得分较高,高阶素养水平得分较低。在高阶的素养水平上,实验班学生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在低阶素养水平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明显差距。3.实验班期末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说明实验班加入“学生参与”实验干预后,对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得分有显着影响。4.“行为参与”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教学、过关检查知识清单等策略较易提高,但只能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素养的低阶水平。“认知参与”通过新旧知识认知冲突、逻辑训练思维导图等策略可以提高,但效果不显着,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策略以在思想认知层面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认知参与”的提高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素养的低阶、高阶水平均有积极影响,在日常教学之中可以注重学生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通过借助时事情感教育、语言幽默鼓励教学等策略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效果甚微。“情感参与”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过多、过于频繁,否则引起学生反感,理应润物细无声。素养的高阶水平的培养是高中三年的教学重难点,需要长久的耐心培育。

贺紫萍[9](2021)在《县城中学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归因分析与教学案例研究 ——以茶陵一中2020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县城的城市化程度处于市级以上城市和乡下城镇之间,县城学校的发展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处于重要地位。本文围绕中心科学—化学—在高中的教学,以茶陵一中2020级为例,开展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学习障碍的研究,并对铁和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案例做了设计。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两次联考情况确定高一新生在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的学习障碍主要是: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钠及其化合物与金属材料中的知识点记不住、物质的量综合计算中逻辑思维能力差、难以将元素的微观结构与元素的宏观性质结合起来。在对高一新生的学习障碍进行归因分析中,本文主要采取了问卷法,通过对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的动机、表现、感受以及影响学生的外因的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形成化学学习障碍的内因主要在自身方面,发现一些学生缺乏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使用不当,学习习惯养成不正确、高一学生缺乏思维方面的锻炼、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够、新环境下来自同辈的压力等。通过观察和访谈,教师中存在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与学生的距离过大,交流与鼓励太少、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太重视等现象。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班级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在归因分析中研究者分析出了这些方面的消极影响,并在措施中强调了学校、班级以及家庭应如何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影响。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提出教师应加强五个重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重视解题思维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重视自身师德的建设、重视协助学生正确归因。还对家长、学校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后针对学生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上容易记混淆、记不住的学习障碍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第一个案例让学生完善价-类二维图,帮助学生构建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第二个案例将铁与钠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般顺序,加深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的印象。

杨婷婷[10](2021)在《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深受各位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其中三角函数知识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之一.同时不少高一新生在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时不得要领、茫然不解.因此,开展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亟待进行,为一线高中教师提出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议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认知同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的问题是:1、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三角函数掌握现状和解题困难;2、高一教师在三角函数概念衔接和解题衔接上的教法;3、高一新生三角函数部分常见的解题错误类型.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衔接建议:1、概念衔接:(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强化符号语言的学习,注重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4)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2、解题衔接:(1)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规范解题格式、强调符号书写;(3)加强计算、限时训练;(4)解题通法和一题多解,双管齐下;(5)举一反三、检验掌握情况;(6)鼓励学生进行说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法指导:(1)选择性地预习,提升课堂效率;(2)课后及时巩固,强化理解记忆;(3)科学记笔记、整理纠错本;(4)端正学习态度,实现自我追求.

二、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高考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1.3 实践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反馈和教学反馈
        1.3.2 及时反馈和及时反馈策略
        1.3.3 有效教学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1.4 理论基础
        1.4.1 教育学理论
        1.4.2 心理学理论
        1.4.3 有效教学理论
        1.4.4 信息反馈理论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现状
    2.1 学生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2.1.3 调查途径
        2.1.4 调查结果
    2.2 教师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材料
        2.2.3 调查方法
        2.2.4 调查结果
    2.3 师生访谈
        2.3.1 教师访谈汇总
        2.3.2 学生访谈汇总
    2.4 及时反馈现状总结
        2.4.1 书面作业价值体现不充分
        2.4.2 反馈不及时
        2.4.3 反馈的信息量不足
第三章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
    3.1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出发点
        3.1.1 高一物理的学科特征
        3.1.2 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3.2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内容
        3.2.1 课前了解学情,教师获取及时反馈
        3.2.2 课堂教学互动,师生双向反馈
        3.2.3 课后作业布置,及时批改发放
    3.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及时反馈
        3.3.1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布置
        3.3.2 基于现代技术的课堂互动
        3.3.3 基于现代科技的作业批改
第四章 及时反馈策略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方案
        4.1.2 检测材料
        4.1.3 实验假设
        4.1.4 实验目的
        4.1.5 实验方法
    4.2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4.2.1 实验前测
        4.2.2 实验实施过程
        4.2.3 实验后测
    4.3 实验期间的案例记录
    4.4 及时反馈策略在作业批改环节有效教学的结果
        4.4.1 实验结果分析
        4.4.2 及时反馈策略对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
        4.4.3 及时反馈策略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
        4.4.4 作业批改中实施及时反馈策略的反思
第五章 反思和展望
    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一物理教学反馈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 B:高一物理教学反馈老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 C:师生访谈提纲
    附录 D:月考测试试卷
    附录 E:四个班级的作业收交记录
致谢

(2)APOS理论下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衔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1.2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APOS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2 三角函数相关研究
    2.3 三角函数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衔接研究
    2.4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相关研究
3 基于APOS理论分析三角函数在初高中衔接教学
    3.1 APOS 理论视角下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分析
    3.2 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的连续性分析
4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研究过程
        4.1.1 调查问卷与编制
        4.1.2 调查的对象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关于《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2 关于《三角函数的学习情况测试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4.3 教师访谈
    4.4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4.4.1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存在脱节
        4.4.2 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存在明显差异
        4.4.3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的负面影响
        4.4.4 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延续到了高中
        4.4.5 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体较差
5 三角函数衔接教学的建议
    5.1 注重初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的衔接
    5.2 注重初高中三角函数思想方法的衔接
    5.3 注重教育技术辅助初高中三角函数的衔接
    5.4 加强初、高中教师交流,促进三角函数教学衔接
6 教学案例
    6.1 锐角三角函数
    6.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7.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自我控制的文献综述
        1.2.2 学习适应的文献综述
        1.2.3 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综述
        1.2.4 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综述
    1.3 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1.3.1 已有研究的贡献
        1.3.2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4.1 问题提出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假设
        2.1.3 研究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高一新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2.2 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2.3 讨论
        2.3.1 高一新生自我控制的基本特点
        2.3.2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特点
        2.3.3 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2.4 结论
第3章 通过自我控制的干预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被试分组
        3.1.4 研究工具
        3.1.5 研究程序
    3.2 自我控制的干预方案
        3.2.1 自我控制干预方案的设计依据
        3.2.2 传统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
        3.2.3 正念训练的干预方案
    3.3 研究结果
        3.3.1 传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自我控制以提高学习适应的研究
        3.3.2 正念训练干预自我控制以提高学习适应的研究
        3.3.3 传统团体心理辅导与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对比研究
    3.4 讨论
        3.4.1 传统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分析
        3.4.2 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分析
        3.4.3 传统团体心理辅导与正念训练的对比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教育建议与展望
    4.1 教育对策和建议
        4.1.1 提升高一新生自我控制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4.1.2 提升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4.1.3 基于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的关系提出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4.2 不足与展望
        4.2.1 研究不足
        4.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5 核心概念界定
    1.6 理论基础
第2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调查及分析
    2.1 高一新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问卷调查
    2.2 “宏微结合”思维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渗透现状(教师访谈)
第3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研究
    3.1 人教版(2019)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
    3.2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4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实践
    4.1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4.2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4.3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4.4 教学成效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测试卷
附录二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培养访谈调查内容
附录三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学案
附录四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附录五 “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水平综合测评卷

(5)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制作研究
        1.4.2 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研究
        1.4.3 综述结论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相关界定及理论基础
        1.6.1 自我效能感
        1.6.2 学习自我效能感
        1.6.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2 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教师访谈调查
        2.1.1 教师访谈内容及实施
        2.1.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2 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及分析
        2.2.1 调查对象及方式
        2.2.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2.2.3 问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2.2.4 量表调查结果分析
        2.2.5 附加追问题目结果分析
    2.3 章末小结
3 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3.1 关注学生本体做好阶段衔接
        3.1.1 改变机械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有意义学习
        3.1.2 杜绝被动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3.1.3 调节消极学习情绪,端正积极学习态度
        3.1.4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3.1.5 注重思维能力培养,顺应学生发展需求
    3.2 重视知识内化夯实自信根源
        3.2.1 注重学生学习进阶,巧妙搭建学习桥梁
        3.2.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自主生成
    3.3 巧学巧问巧练制造成功体验
        3.3.1 巧学
        3.3.2 巧问
        3.3.3 巧练
    3.4 合理激励评价引导正确归因
        3.4.1 合理激励,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3.4.2 切实评价,帮助学生准确定位
        3.4.3 引导归因,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4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附录2 部分问卷附加追问题目回答情况截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6)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3.初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现实需求
        4.“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已有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案例分析法
        5.实验研究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1.研究创新之处
        2.研究价值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衔接
        2.衔接教学
        3.“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初高中化学课标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衔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课标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的分布
        1.初中课标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分布
        2.高中课标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分布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活动建议”与“情境素材”中的呈现分析
        1.在初中课标“活动建议”与“情境素材”中的呈现分析
        2.在高中课标“活动建议”与“情境素材”中的呈现分析
        3.对比总结分析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学业要求”中的衔接分析
        1.初中课标中的“学业要求”与核心素养维度
        2.高中课标中的“学业要求”与核心素养维度
        3.对比总结分析
    (四)总结
三、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衔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编排体系
        1.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编排体系
        2.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编排体系
    (二)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栏目设置
        1.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栏目设置
        2.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栏目设置
    (三)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衔接分析
        1.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梳理
        2.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四、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实践前期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内容的设计
        1.学生问卷的设计
        2.教师访谈的设计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一新生对初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状态调查结果分析
        3.初三化学教师“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访谈分析
        4.高一化学教师“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访谈分析
五、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存在的困难分析
    (一)学习内容重点差异大,难点跨度大
        1.初高中宏微侧重不同,学业要求差异大
        2.初高中知识有断层,难度跨越大
    (二)教师教学方式差异大,衔接教学交流与研究不足
        1.初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差异大
        2.初高中化学教师衔接教学交流不足
        3.初高中化学教师衔接教学研究不足
    (三)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主动性不强
        1.“前预后顾”意识不足
        2.“听记难协调”听课方法不当
        3.归纳整理意识不强
        4.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六、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策略
        1.增设教学研讨,加强反馈交流
        2.研读课标教材,把脉学业要求
        3.注重学生实验,兴趣能力共升
        4.加强学法指导,顺适高中节奏
    (二)钠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案例分析
        1.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析
        2.钠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策略
        3.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衔接教学案例(片段)
    (三)铁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案例分析
        1.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析
        2.铁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策略
        3.铁及其氧化物衔接教学案例(片段)
    (四)铝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案例分析
        1.铝及其化合物物知识分析
        2.铝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策略
        3.铝和铝的氧化物接教学案例(片段)
七、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的实践
    (一)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
        3.实验方法
        4.实验对象
    (二)实验过程
    (三)实验结果
        1.第二次月考成绩分析
        2.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四)实验结论
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新生“金属及其化合物”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化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高中化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高一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附录5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1.1.2 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的概念界定
        2.1.2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4 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平衡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三元交互理论
        2.2.4 非智力因素观点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2.3.3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4 关于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关于学习适应性维度的研究
        2.3.6 关于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的研究
        2.3.7 关于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8 已有研究小结与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Delphi)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据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研制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3 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处理
    3.6 研究思路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维度的由来与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4.2.1 “学生自身因素”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2 “教师教学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3 “数学学科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4 “外部环境”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5 基于专家咨询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征询专家的选取
        5.1.3 测算方法
        5.1.4 指标体系修订标准
    5.2 专家咨询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
        5.2.1 专家情况分析
        5.2.2 一级指标修订
        5.2.3 二级指标筛选与修订
        5.2.4 测评项目筛选与修订
    5.3 专家咨询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
        5.3.1 “内在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2 “教学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3 “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4 “环境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6 基于量表施测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验证
    6.1 预测试量表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及题项对应表的确立
7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7.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7.1.1 描述性统计及正态性检验
        7.1.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
        7.1.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各维度水平
    7.2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1 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差异分析
        7.3.2 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4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5 不同层次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4 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预习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7.4.1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
    7.5 数据可靠性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1.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8.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结论
    8.3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建议
        8.3.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
        8.3.2 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
        8.3.3 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
        8.3.4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不足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一轮)
    附录2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二轮)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预测试)
    附录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正式测试)
致谢

(8)学生参与视角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课题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
        1.1.2 国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 学生个体成长的核心需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调查法
        1.5.3 实验法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参与
        2.1.2 学生参与
        2.1.3 核心素养
        2.1.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研究现状综述
        2.2.1 学生参与研究现状
        2.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2.3 学生参与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3 研究工具的编制与检验
    3.1 研究工具的编制
        3.1.1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问卷的编制
        3.1.2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卷的编制
        3.1.3 高一学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3.2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3.2.1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2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 学生参与视角下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4.1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4.1.1 行为参与视角
        4.1.2 认知参与视角
        4.1.3 情感参与视角
    4.2 教学实验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过程
        4.2.4 实验周期
        4.2.5 实验结果
        4.2.6 实验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调査问卷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验班期末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附录5 照班期末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致谢

(9)县城中学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归因分析与教学案例研究 ——以茶陵一中2020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化学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三层级说
        2.1.2 内外因理论
        2.1.3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1.4 归因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国内研究
        2.2.3 国外研究
3 学习障碍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高一新生学习障碍检测
        3.1.1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11月联考试卷分析
        3.1.2 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12月联考试卷分析
    3.2 学习障碍归因调查及分析
        3.2.1 各科成绩相关性分析
        3.2.2 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4 高一新生出现化学学习障碍的归因分析
    4.1 内因分析
        4.1.1 学生自身
    4.2 外因分析
        4.2.1 教师
        4.2.2 学校
        4.2.3 班级
        4.2.4 家庭
5 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障碍的解决措施
    5.1 教师方面
        5.1.1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5.1.2 重视解题思维的培养
        5.1.3 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5.1.4 重视自身师德的建设
        5.1.5 重视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5.2 其他方面
        5.2.1 家长、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5.2.2 班主任与任科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6 针对铁及其化合物学习障碍的教学案例设计
    6.1 .案例设计背景
    6.2 案例一:价-类二维图建构知识框架
        6.2.1 案例设计思路
        6.2.2 案例教学设计
    6.3 案例二:与钠及其化合物进行比较教学
        6.3.1 案例设计思路
        6.3.2 案例教学设计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2: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0年11月联考试卷
附录3: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大联考试卷
致谢

(10)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相关概述
    2.2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
    3.2 学生访谈
    3.3 教师问卷调查
    3.4 教师访谈
    3.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类型汇总
    3.6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第四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优化策略与案例分析
    4.1 优化策略
    4.2 案例分析
    4.3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三角函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问题
附录3 高一数学教师关于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情形汇总
致谢
作者简历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王永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12)
  • [2]APOS理论下初高中三角函数教学衔接调查研究[D]. 郭见孙.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一新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肖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D]. 孙志桢. 西南大学, 2021(01)
  • [5]高一上学期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研究[D]. 孙丛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研究[D]. 陈荣达. 渤海大学, 2021(02)
  • [7]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牛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8]学生参与视角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D]. 吴中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县城中学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归因分析与教学案例研究 ——以茶陵一中2020级为例[D]. 贺紫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10]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D]. 杨婷婷.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高中新生心理与物理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