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

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

一、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萍,颜苗苗[1](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所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经验主要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统战工作;必须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把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好统战工作的关键;必须推进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王梦[2](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梁熠冰[3](2020)在《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峡两岸分隔已逾70载。70年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更是鞠躬尽瘁,付出了极大心血。自新中国成立前夕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几十年间,台海局势风云变幻,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也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武力解放台湾”到朝鲜战争期间的“暂缓解放台湾”再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和平谈判解决”的转变,这种变既是因势而为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毛泽东从内心深处不愿和同胞兵戎相见的态度。变中也有不变,不变的是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以及他所坚决维护的一个中国原则。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内涵丰富,作用巨大,影响深远。主要内容包括:坚决解放台湾,维护国家统一;探索统一路径,实现国家统一(具体路径为:“和平为贵”,希望加强两岸交流;“容许两制”,盼望实现两岸统一;“谈判为先”,保留武力解决选项);坚持一个中国,抵制外部干涉。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毛泽东除了要面对美国的干涉、蒋介石集团的骚扰和顽抗还要进行国内的各项建设,同时新中国底子薄、海空军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也是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毛泽东立足实际,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在其任内粉碎了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图谋,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抵制了美国的干涉,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席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声望;此外,他提出的“和为贵”“爱国一家”“容许两制”等主张也为后来“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毛泽东在面对美国的威胁和蒋介石的挑衅时,表现出的伟大斗争精神也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进行。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借鉴和发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并结合新时代台湾问题的特点,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陈红[4](2020)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创新、统战实践不断发展。港澳台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港澳台侨统战工作,是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海外统战工作历史经验和40年来港澳台侨统战实践经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40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实践的变化,针对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人华侨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不断创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港澳台侨统战实践成果丰硕、港澳台侨统战事业生机蓬勃,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推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领导;坚持港澳台侨统战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构筑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底线原则。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理论上,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在实践上,它有助于开展港澳台侨统战工作;有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0年来,我们党的港澳台侨统战实践成果丰硕,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的指导,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奋力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赵佳[5](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将构建国富民强的国内大局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国际大势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发展创新。在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任务,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布局,引领了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未来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包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统一的美好夙愿,更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提供了为之奋斗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有利于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完善。深入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利于不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尝试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力争对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启发。全文共七章,拟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特征、定位、目标,原则、内容、战略,成就、经验、挑战,功能、价值、展望等具体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进行系统的全景式梳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基本概念界定等内容。第二章展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主张其建立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吸收、对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继承、对国外现代和平思想借鉴的合力基础上。第三章解读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重点强调其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与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使命的历史定位,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心目标。第四章发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阐明其如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事业进行实践创新。第五章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以增强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运行现状与发展环境的直观理解,及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宏观审视。第六章探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强化理解当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现实基点、历史必然及未来走向,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第七章为结束语。主要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这一宏观命题进行回顾、探讨、思考。

蒋国栋[6](2019)在《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仲勋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兢兢业业、舍己为国为民,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多次评赞,为全党的统战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和楷模,习仲勋在其革命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统战阅历和深厚统战理论,值得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着眼于习仲勋七十余年革命生涯中的统战要素,打破传统的历史流水账的叙述范式,以习仲勋统战对象和统战工作内容为逻辑范式,从而形成了脉络清晰、结构缜密、论点鲜明、论据翔实的研究体系。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形成的逻辑与背景。分析认为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探索统一战线思想的经验教训以及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历程,构成了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实践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习仲勋在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关系上的探索与实践,描绘出习仲勋在革命战争年代,毅然扛起“兵运”大旗,成功策动多支国民党部队起义;颁布统战政策,激发陕甘边区建设活力;开展反摩擦斗争,粉碎顽固派反共图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丽图景。第三章主要论述习仲勋灵活谨慎处理民族、宗教事务。民族宗教工作是关系党的全局性工作,习仲勋始终把它们作为统战工作中的重点,他时刻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谨慎稳进地开展宗教界肃反运动,多措并举领导西北剿匪反霸斗争,为新疆、西藏问题的解决倾注大量心血。第四章主要探析习仲勋在团结文教领域广大知识分子方面作出的努力。习仲勋积极贯彻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态度与主张,建立了“四位一体”教育体系,提出了“四个结合”办学理念,积极保护“抢救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他饱含人文情怀,“走南闯北”组建剧团,呕心沥血传播秦腔,以实际行动鼓励支持爱护文艺工作者。第五章主要阐述习仲勋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的统战实践与理论。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习仲勋始终做到把祖国统一问题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他积极贯彻中央对港澳台的大政方针,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以经济统战为切入点,团结争取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巩固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营造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有利环境,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第六章作为总结章,是对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地位作出概括性阐述,彰显了他作为统战工作者的光辉典范,善于贯彻运用党中央统一战线思想解决问题,具备独当一面处事能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实事求是,善作调查研究,以至诚之心交友的优秀品质。启示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统战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必须重视统战干部队伍的建设。

周岚[7](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注重时序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如何突出体现和落实历史学科的时序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年表则是其中辅助教与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历史年表作为一种直观的表格性文字资料,它具有结构简单、内容表达扼要、逻辑清晰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功能。教师在立足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年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历史年表来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是历史教师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也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并提出实践方案。而且,历史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还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年表教学活动,这也是提高学生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年表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还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论述了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年表强化学生时序观念培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针对运用年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历史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关于历史年表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历史年表的基本概念、历史年表的四种主要类型、历史年表的三个优点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意义的探讨,分析了历史年表在符合课程改革要求、适应高考命题趋势、提升学生时序意识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其中突出了历史年表在培养学生历史时序观念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原则和运用策略的整体解读,强调教师应遵循相关的运用原则,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合理地运用年表来推动教学发展,旨在让学生在时间背景下去叙述历史、解释历史和理解历史。第四部分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年表时应注意的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五部分则是根据建议,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为例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证明了年表教学的可行性,并作了相关教学反思。

张炜达[8](2010)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一国两制”模式下的法制发展与协调探论》文中研究说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政策方略调整,停止两个政权对立状态,由此形成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共同抗日救国,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结果,也是国共合作历史经验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对抗战时期一国两种不同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但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国家法制演进和协调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炜达[9](2010)在《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陕甘宁边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资料整理、研究范围及研究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其中不少都涉及到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在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具体到本文的研究,相关论文、教材和专着不少,都从正面角度对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进行归纳与考察,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在研究思路上,始终将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考察,将原本零散的史料系统化、清晰化,为进一步深化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过,囿于篇幅字数所限或研究视角的选择,许多论文都难以或没有对陕甘宁边区部门法制创新展开论述并进行系统研究。教材和专着方面研究的重复性比较大,研究角度基本上是单向度的,研究过多强调法律同政治间的关系,大都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理论根源,也没有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法律制度置于国民党法律制度这一大背景下去考察和分析,进行有深度的比较,更缺乏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研究。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其研究成果多以纪实的手法描述陕甘宁边区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陕甘宁边区领导人的革命生涯与历史贡献。其中不乏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描述,但都非常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论述,只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史学界及理论界尚无一本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论述的专着问世,相关文章研究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总体发展情况缺乏一个具体详细的说明。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滞后,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制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缘起。本文通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突出研究的“本土性”、“实证性”、“部门法”和“整体性”特色,从“理论溯源—制度考察—现实启示”的逻辑进路,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当今法治建设有所启示。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关概念的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重点在于对研究现状的阐述,以此表明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还有待于全面和深入的展开。第二章“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理论溯源”。本章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的宪政观及其部门法律观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它们是陕甘宁边区宪政及部门法制建设和创新的理论渊源。然后具体介绍了苏俄法制思想、中央苏区法制思想和国民党法制思想,认为在陕甘宁边区,无论是对苏俄法制思想、国民党法制思想还是中央苏区法制思想都或兼有吸收和改造,其法律制度是在打碎旧的传统的基础上创建的崭新的制度,它们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和创新的理论来源。第三章“陕甘宁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本章从民主制宪理念之构建入手对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进行考察,认为边区对宪政内涵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符合边区实际的新的宪政理念,即当时情况下的宪政应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为此,边区独创了民主政治制度——参议会制和“三三制”政权形式。同时,建立了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并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合边区实际的选举方式。第四章“陕甘宁边区刑事法制及创新”。本章以边区惩治与宽大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法制理念与实践为视角,考察和分析了边区创造性地废止无期徒刑,创设强制教育和苦役的“轻刑”思想以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人平等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第五章“陕甘宁边区土地立法及创新”。本章对边区土地政策及基本原则的演进及新变化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边区土地立法的内容入手,探讨了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新形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边区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废除苏区土地政策及法令,承认富农和富农经济的存在以及将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对边区有关土地所有权、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保障佃权、对地主土地的和平征购等规定,得出边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土地立法思想及创新实践是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第六章“陕甘宁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本章从边区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诉讼原则,实行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人民司法的诉讼制度,对国民政府诉讼法律制度的援用等方面去考察分析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认为边区在继承、接受和吸收马克思主义诉讼法律思想、苏俄法制思想和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法律的可取之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司法实践,形成了许多特有的诉讼法律制度和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公正的司法理念,为准确及时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维护边区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边区民主政权,保障边区民主制度与各阶层人民的根本权利和利益,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参与诉讼活动奠定了基础。第七章“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本章从婚姻家庭立法的本旨出发,通过对婚姻家庭立法的新变化来考察和分析变革与稳定协调下的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认为边区基于马克思主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继承苏区婚姻法的优良传统,兼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考虑战时政权稳定与减轻前线战士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所创建的具有边区特色和符合边区实际的婚姻法律制度和原则,对于摧毁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广大边区妇女、发展边区生产、支援前方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第八章“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现实启示”。本章认为陕甘宁边区所形成的许多切合实际的独特的法制思想、法律制度、指导原则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法制创新实践和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论证了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及创新的基础作用以及边区法制创新对构建现代民主和谐社会,对“一国两制”下的法制协调,对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二者关系的厘清等的现实启示。

姚卿善[10](2010)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文中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但我党"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中共承认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接受国民政府指导,并将其改称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而国民政府也于1937年9月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华民国的旗帜下,国统区实行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而在中共的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制度,这标志着"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可以说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二、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实践
    (一)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三)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战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一)过渡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统战工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党的统战工作
    (三)改革开放新阶段党的统战工作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统战工作
四、新时代统战工作全面加强
    (一)突出政治领导,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二)创新统战理论,赋予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内涵
    (三)突出制度保证,健全完善统一战线工作制度
    (四)打牢统一战线的组织和人才基础,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
    (五)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关注统战成员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六)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开启新局面
五、百年来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

(2)“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3)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1章 台湾问题的由来
    1.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2 西方殖民者侵占台湾到康熙收复台湾
    1.3 清政府割让台湾到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1.4 国民党败退台湾,产生台湾问题
第2章 毛泽东台湾问题观的发展历程
    2.1 新中国成立前后:“勇追穷寇”,武力解放台湾
    2.2 朝鲜战争时期:“牵牛鼻子”,暂缓解放台湾
    2.3 50年代中期到1960年:“逢山开路”,开和平解放之路
    2.4 60年代后:“遇水搭桥”,搭和平解决之桥
第3章 毛泽东台湾问题观的主要内容
    3.1 坚决解放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3.1.1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3.1.2 一定要解放台湾
    3.2 探索统一路径,实现国家统一
        3.2.1 “和平为贵”,希望加强两岸交流
        3.2.2 “容许两制”,盼望实现两岸统一
        3.2.3 “谈判为先”,保留武力解决选项
    3.3 坚持一个中国,抵制外部干涉
        3.3.1 坚持原则,中国只有一个
        3.3.2 炮击金门,挫败美国阴谋
第4章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限制及其启示
    4.1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限制
        4.1.1 海空军力量薄弱
        4.1.2 美国的干涉
        4.1.3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4.2 启示
        4.2.1 坚持强军兴军,加强军队建设
        4.2.2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一中原则
        4.2.3 提高战略思维,统筹国内外全局
第5章 毛泽东台湾问题观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5.1 毛泽东台湾问题观的历史贡献
        5.1.1 粉碎了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图谋
        5.1.2 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5.1.3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
        5.1.4 奠定了“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基础
    5.2 毛泽东台湾问题观的当代价值
        5.2.1 “和为贵”的态度,为新时代发展两岸关系树立了典范
        5.2.2 “一个中国”的原则,为新时代反对“台独”确立了根本遵循
        5.2.3 “刚柔并济”的策略,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方法
        5.2.4 “两种制度”的构想,为新时代实现两岸统一指明了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时代背景: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应对
        2.1.1 国际形势
        2.1.2 国内形势
    2.2 理论渊源: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发展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2.2.2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2.2.3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2.3 实践基础:对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实践经验的总结
        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海外统战实践
        2.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港澳台侨统战实践
        2.3.3 改革开放40 年来的港澳台侨统战实践
    2.4 文化根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2.4.1 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2.4.2 传统文化中的“联盟”思想
第三章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的历史演进
    3.1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及实践(1978-1992)
        3.1.1 时代背景
        3.1.2 统战思想
        3.1.3 统战成效
    3.2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及实践(1992-2002)
        3.2.1 时代背景
        3.2.2 统战思想
        3.2.3 统战成效
    3.3 21世纪初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及实践(2002-2012)
        3.3.1 时代背景
        3.3.2 统战思想
        3.3.3 统战成效
    3.4 新时代党的港澳台侨统战思想及实践(2012-至今)
        3.4.1 时代背景
        3.4.2 统战思想
        3.4.3 统战成效
第四章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的基本特点
    4.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领导
    4.2 坚持港澳台侨统战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4.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4 坚持构筑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共同思想基础
    4.5 坚持港澳台侨统战工作的底线原则
第五章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的价值
    5.1 理论价值
        5.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
        5.1.2 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
    5.2 实践价值
        5.2.1 有助于开展港澳台侨统战工作
        5.2.2 有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5.2.3 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2.4 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5.2.5 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2.6 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
    1.5 基本概念界定
        1.5.1 和平与和平观
        1.5.2 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与中国传统和平观
        1.5.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观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
        2.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平思想
        2.1.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4 习近平关于和平思想的重要论述
    2.2 中国传统和平思想
        2.2.1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平思想
        2.2.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的和平理念
    2.3 国外现代和平思想
        2.3.1 亚洲文化传统中的非暴力思想
        2.3.2 西方和平学中的积极和平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
    3.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
        3.1.1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1.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3.1.4 原则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定位
        3.2.1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3.2.2 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
    3.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目标
        3.3.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3.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
    4.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
        4.1.1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4.1.2 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1.3 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4.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内容
        4.2.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2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4.2.3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战略
        4.3.1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4.3.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4.3.3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3.4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
    5.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
        5.1.1 进一步巩固硬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5.1.2 进一步巩固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基础的保障
    5.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经验
        5.2.1 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5.2.2 以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5.2.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5.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面临的挑战
        5.3.1 和平统一方针受到挑战
        5.3.2 “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5.3.3 强权政治大行其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
    6.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
        6.1.1 为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6.1.2 为中国的外交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6.1.3 为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6.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价值
        6.2.1 有效维护中国与世界和平的理论指导
        6.2.2 不断促进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行动指南
    6.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展望
        6.3.1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平理论引领发展实践
        6.3.2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理论创新
        6.3.3 加强国际话语权竞争,建构国家形象
        6.3.4 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一章 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探索创立
    三、习仲勋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历程
第二章 处理国共关系中对统一战线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开展兵运武装斗争
        (一)发动两当兵变,统战工作崭露头角
        (二)领导策动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起义
    二、颁布统战政策,建设陕甘边区
        (一)建立陕甘边区政权组织
        (二)推行七个统战工作相关政策
    三、关中——绥德:致力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贯彻“三三制”原则
        (二)坚持化敌为友,开展划界和平谈判
        (三)统战+军事:粉碎国民党反共磨擦
第三章 灵活谨慎开展民族、宗教界的统战工作
    一、习仲勋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论述
    二、倾心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一)提出“联合封建反封建”
        (二)建立“一种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
        (三)“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四)“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五)“必须大量培养当地干部”
    三、谨慎稳进处理宗教事务
        (一)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改革创新行政方式
        (二)建立广泛的爱国爱教统一战线
        (三)团结争取宗教界上层人士
    四、“剿抚兼施”:领导西北地区剿匪反霸斗争
        (一)起用黄正清,剿灭马家股匪
        (二)镇压昂拉武装叛乱,收服项谦
    五、贯彻中央指示,着力解决新疆、西藏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西藏问题
        (二)服从中央委派,倾注大量心血
第四章 胸怀博大进行团结广大文教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一、习仲勋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二、对教育战线知识分子的团结与引导
        (一)建立陕甘边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二)抗战时期提出“四个结合”、“四位一体”教育理念
        (三)保护“抢救”运动中的知识分子
    三、对文艺战线知识分子的团结与引导
        (一)饱含人文情怀的文艺统战理论
        (二)“走南闯北”建剧团,呕心沥血传秦腔
        (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关心爱护文艺界人士
第五章 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统战理论与实践
    一、习仲勋关于港澳台及相关问题的论述
    二、双管齐下:营造有利于统战的内部环境
        (一)贯彻党的政策,造成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坚持经济统战,创办经济特区,吸引外商投资
    三、团结“三胞”,巩固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一)热情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交流合作
        (二)团结海外侨胞,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第六章 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地位
    一、统一战线工作者的光辉典范
        (一)投身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二)致力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为新中国的统战工作开创局面
        (四)贯彻落实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任务
        (五)潜心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研究
    二、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鲜明特点
        (一)坚决贯彻、灵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思想
        (二)善于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
        (三)统战实践中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
        (一)统战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统战工作必须契合时代主要任务
        (三)统战工作中要加强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四)要重视统战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附录:习仲勋统一战线工作事记简编
参考文献

(7)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
一、历史年表的内涵、形式和优点
    (一) 历史年表的基本内涵
    (二) 历史年表的主要形式
    (三) 历史年表的主要优点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意义
    (一) 符合历史课程改革要求
    (二) 适应高考命题趋势需要
    (三) 提升学生历史时序意识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原则和运用策略
    (一) 运用原则
    (二) 运用策略
四、运用历史年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 应注意的问题
    (二) 教学建议
五、课堂教学中年表的运用案例及反思——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为例
    (一) 教学案例
    (二)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一国两制”模式下的法制发展与协调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国两制”模式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优选模式
二、“一国两制”对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深刻影响
    1.“一国两制”对法制基本性质的影响。
    2.“一国两制”对法律构成的影响。
    3.“一国两制”对法律解释的影响。
    4.“一国两制”对法律适用的影响。
三、“一国两制”对法制协调的要求
    1.法制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机制。
    2.“一国两制”下法制协调的根本原则——求同存异。
    3.“一国两制”下法制协调的推进。

(9)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1.5 相关概念说明与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理论溯源
    2.1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2 苏俄法制思想(1917-1922)
    2.3 中央苏区法制思想(1931-1934)
    2.4 国民党法制思想(1927-194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
    3.1 对宪政基本理论的初步思考
    3.2 制定宪法性文件,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3 独创的民主政治制度——参议会制
    3.4 创建政权新形式——"三三制"
    3.5 建立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刑事法制及创新
    4.1 刑事立法的任务和特点
    4.2 刑事立法新主张——"轻刑"思想
    4.3 刑法原则新要求——人人平等和区别对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土地立法及创新
    5.1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土地政策
    5.2 土地立法新内容
    5.3 和平土改新原则——"耕者有其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
    6.1 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思想
    6.2 保障人权的诉讼原则
    6.3 实行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
    6.4 人民司法的诉讼制度
    6.5 适当援用国民政府诉讼法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新要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
    7.1 妇女解放——婚姻家庭立法思想的本旨
    7.2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立法原则
    7.3 婚姻家庭立法新变化
    7.4 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社会变革与稳定的协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现实启示
    8.1 对现代民主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8.2 适当援用国民政府法律的现实启示
    8.3 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党法关系的思考
    8.4 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起着基础作用
    本章小结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研究结论
    2.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J]. 丁俊萍,颜苗苗. 江苏社会科学, 2021(03)
  • [2]“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3]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研究[D]. 梁熠冰. 湘潭大学, 2020(02)
  •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港澳台侨统战思想研究[D]. 陈红.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5]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D]. 赵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6]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D]. 蒋国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年表的运用研究[D]. 周岚.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一国两制”模式下的法制发展与协调探论[J]. 张炜达. 理论导刊, 2010(11)
  • [9]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 张炜达. 西北大学, 2010(09)
  • [10]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J]. 姚卿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