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速生丰产林节水灌溉试验

杨树速生丰产林节水灌溉试验

一、杨树速生丰产林的节水灌溉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1](2021)在《微孔陶瓷根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微孔陶瓷根灌是一种新型灌溉方式,具有节能、环保、自适应灌溉的优点,可为作物生长提供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这与传统灌溉条件下干湿交替的土壤水分环境有所不同。为了明确这种不同的土壤水分环境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选取蔬菜(菠菜)和经济林果(枸杞)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微孔陶瓷根灌和地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不同季节菠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明确了微孔陶瓷根灌节水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微孔陶瓷根灌不同灌水器设计流量、毛管布置方式对枸杞生长、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提出了适宜于菠菜和宁夏枸杞的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参数,以期为微孔陶瓷根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微孔陶瓷根灌可为菠菜生长提供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提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冬、春季菠菜微孔陶瓷根灌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74%-77%和57%-66%,而地下滴灌土壤平均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90%和40%-90%。微孔陶瓷根灌对菠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株高和单株叶数平均较地下滴灌分别增长13.8%和5.4%;微孔陶瓷根灌植株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比地下滴灌更为平缓。微孔陶瓷根灌能显着提高菠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冬、春季菠菜产量分别为258.14 kg/亩和1922.87 kg/亩,较地下滴灌分别增加了37.8%和19.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78kg/m3和30.03 kg/m3,较地下滴灌分别提高了2.5%和0.4%。(2)分析了微孔陶瓷根灌不同灌水器设计流量和毛管布置方式对宁夏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相同的毛管布置方式下,随着灌水器设计流量增大,枸杞生长指标、净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流量为0.3 L/h处理的各项指标均最高,其株高、冠幅、地径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分别达到34 cm、27.33cm、6.02 mm、18.6μmol/(m2·s);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228.71 kg/亩和1.10kg/m3,较流量为0.1 L/h的处理分别增长49.8%和44.3%。在相同的灌水器设计流量下,两管一行处理的枸杞生长和生理指标较一管一行有明显增长,其株高、冠幅、地径和净光合速率分别增长了3.6%、4.3%、2.8%和1.9%;而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降低,较一管一行分别降低15.0%和12.0%。(3)提出了适宜于菠菜和宁夏枸杞的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参数。综合考虑菠菜和枸杞的生长发育、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要求,分别提出了适宜于菠菜和宁夏枸杞的微孔陶瓷根灌应用技术参数。针对菠菜:建议采用微孔陶瓷根灌技术时,选取设计流量为0.05 L/h的微孔陶瓷灌水器,埋深15 cm进行灌溉;针对宁夏枸杞:建议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在宁夏半干旱地区枸杞应用时选用灌水器流量为0.3 L/h,毛管采用一管一行布置。

伍艾琪[2](2020)在《刺槐大苗智能水肥一体化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刺槐生长迅速且适应能力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由于刺槐苗圃的栽培管理方式粗放,导致刺槐生长受到水分和养分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生长优势。目前,刺槐大规格苗木培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探寻适合苗圃的灌溉施肥制度,对提高苗木质量,促进苗木标准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2-3年生刺槐苗圃为研究对象,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东农场基地建立智能水肥一体化试验区。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湿润锋在苗圃土壤上的运移过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灌溉与施肥量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初步提出刺槐苗圃的灌溉与施肥制度。经过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和结论:(1)通过对滴灌条件下2年生刺槐苗圃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滴头间距为50cm时,2 L·h-1滴头流量持续滴灌7h,30-90cm土层沿滴灌管形成湿润带;4 L·h-1滴头流量持续滴灌3.5h,0-90cm土层沿滴灌管形成连续的湿润带。设计灌溉制度可以此确定滴灌灌溉参数。(2)通过对刺槐各生长指标的研究发现,不同灌溉量处理对3年生刺槐生长影响显着,其中T2(70%)处理可以增加细根生长,对提升苗木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70%相对含水量为灌溉阈值制定出3年生刺槐的灌溉制度,即从5月至10月,单次灌溉7h,每公顷1250株单次灌溉量72 m3·hm-2,年灌溉总量792 m3·hm-2,全年灌溉11次。(3)根据不同施肥量对刺槐生长指标的影响,提出苗圃栽培3年生刺槐的滴灌施肥制度。3年生刺槐单株年施肥量为147g N+29g P2O5+62g K2O,在生长季内分10次进行。本研究结果将为刺槐大苗苗圃栽培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探寻适合苗圃的栽培养护管理方案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秦杏宇[3](2020)在《沙地滴灌栽培杨树中龄林的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杨树人工林种植面积广,但绝大部分所处立地条件差、林分生产力水平低下,再加上我国地势多样、水资源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导致农林生产中的用水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利用滴灌技术,并结合科学的灌溉制度则可以实现栽培杨树人工林节水高效、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从而顺应现代化林业发展的要求。为研究滴灌栽培杨树(Populus)人工林的灌溉效应,在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故道沙地上,以9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湿润锋运移规律、滴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细根分布与生产力、不同灌溉量处理下杨树人工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滴灌6 h后,4 L/h和2 L/h滴头流量下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分别可达63.8cm和54 cm,且4 L/h滴头流量下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已达到饱和状态,而2 L/h滴头流量下该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则始终保持快速升高状态。4 L/h滴头流量在滴灌6 h后,其水分可以完全覆盖杨树根系主要分布土层,且不会造成水分深层渗漏。(2)滴灌和沟灌后,湿润锋的最大垂直运移距离分别为72 cm和143 cm,湿润体横切面的面积分别为0.41 m2和2.71 m2,单次灌溉量分别为79.20 m3/hm2和776.47 m3/hm2,沟灌是滴灌的9.80倍。灌溉后二者杨树根系主要分布土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均历时约11 d降低到水分轻度亏缺临界值(土壤含水率接近田间持水量的70%)。整个生长季内,滴灌累计灌溉18次,灌溉总量为1425.60 m3/hm2;沟灌累计灌溉3次,灌溉总量为2329.41 m3/hm2。生长季4-10月内,滴灌下杨树人工林根系处始终未发生土壤水分中度亏缺,而沟灌下杨树人工林根系共计109 d处于土壤水分中度亏缺(土壤含水率小于田间持水量的60%)状态。(3)当年当年试验林的输水途径为灌水和降雨,而滴灌管理区的输入水量为6227.60m3/hm2,耗水量为6161.64 m3/hm2,沟灌区的输入水量为7131.41 m3/hm2,耗水量为5203.26m3/hm2,滴灌区和沟灌区分别有1.1%和37.1%的水分为无效水,不能为杨树吸收利用。在相同降雨量的条件下,沟灌灌溉量远大于滴灌,但有37.1%的水资源浪费,这有悖于实际生产意义。株间与行间方向各树干距离处的细根表面积均滴灌大于沟灌,且在同一方向两者的水平分布基本相似,但株间方向二者均在距树干1.5 m处最大,其中滴灌下距树干1 m和1.5 m处仅相差15.44 cm2,而行间方向二者均在距树干0.5 m处最大,株间方向细根表面积和分别为4556.81 cm2和1695.19 cm2,行间方向分别为1302.64 cm2和964.48cm2。株间与行间方向各土层深度的细根表面积均滴灌大于沟灌,各方向二者也均在10-20 cm土层处的细根表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株间23.2%和29.8%,行间26.7%和34.6%,滴灌细根表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沟灌50-60cm土层又较上一土层增加;在沙地土壤条件下,灌溉方式的差异导致杨树人工林生产力也形成显着差异,其中滴灌杨树人工林蓄积年生长量为38.92 m3/hm2,沟灌则为25.43 m3/hm2,前者是后者的1.53倍。(4)不同滴灌灌溉量试验表明:杨树叶片的光合参数Pn、Gs、Ci和Tr随灌溉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轻度亏缺灌溉和中度亏缺灌溉处理下杨树细根表面积基本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充分灌溉处理10-20 cm较0-10 cm土层增加193.28 cm2,三个处理在0-40 cm土层依次分布着86.6%、89.5%和91.7%的细根;三种灌溉量处理对杨树胸径变化影响显着,充分灌溉处理最大,为1.42 cm,蓄积增长量也是充分灌溉处理最大,为38.92 m3/hm2,与轻度亏缺灌溉处理无显着差异。(5)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结果表明:4种水肥耦合处理均对杨树胸径变化无显着影响,但高施肥量+充分灌溉耦合处理下的树高和蓄积增长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

秦杏宇,吕馥龄,彭晶晶,马鑫,兰再平[4](2020)在《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文中研究指明在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对9年生杨树人工林进行滴灌和沟灌栽培,于根系主要分布土层(20、40、60、80 cm)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利用智能采集器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灌溉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结果表明:单次有效的滴灌和沟灌后,沿树行形成的湿润体垂直深度分别为72和143 cm,湿润体横切面的面积分别为0.41和2.71 m2;灌溉量分别为79.20和776.47 m3·hm-2,后者为前者的9.8倍,灌溉后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下降到水分轻度亏缺临界值(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历时均为11 d左右。2019年4—10月,沟灌5、7、9月3次总灌溉量为2329.41 m3·hm-2;滴灌18次,总灌溉量为1425.60 m3·hm-2。沟灌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中度亏缺(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累计天数达109 d,而滴灌下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始终未发生中度亏缺。滴灌下杨树人工林蓄积年生长量为38.92 m3·hm-2,是沟灌(25.43 m3·hm-2)的1.5倍,表明不同灌溉措施下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差异显着。

邸楠[5](2019)在《毛白杨根系性状时空变异及土壤水分吸收利用特征与机制》文中认为杨树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北方速生用材林的主要树种。毛白杨(Poulus tomentosa)因具有速生、丰产的优点,被广泛栽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毛白杨巨大生长潜力的发挥和林地生产力的提高,其根系吸水功能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实现根系吸收功能最大化,需明确根系的吸水潜力以及林木采取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策略。本文以栽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根系系统性状及其时空变异特征、根系吸水策略、林冠蒸腾耗水特征以及林地耗水模型预测等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毛白杨人工林“根系分布-根系吸水-林冠耗水”系统过程,综合分析并阐明了毛白杨SPAC系统水分吸收传输利用策略,同时,还实现了浅层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的林冠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准确预测,为制定毛白杨人工林林地精准水分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不同林龄和栽植密度的毛白杨人工林细根(≤2 mm)进行连续大量取样,通过测定毛白杨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重密度、根平均直径、根组织密度和比根长6个指标,进行不同林分间的对比。结果表明:毛白杨细根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20 cm(根长密度约占25%-44%),且在70-140 cm深土层中相对富集。林龄和栽植密度的变化不会改变毛白杨细根的垂直分布模式,但会导致其在深土层的富集程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强。林龄和栽植密度的增大引起毛白杨细根水平分布由递减向均匀变化。毛白杨细根形态空间变异性较小,但表现出随林龄变化的时间变异性。在3-7年生林分中,随林龄增加,毛白杨细根中0-0.1 mm的吸收根比例下降、0.2-0.7 rmm的运输根比例增加,根系系统整体的水分传输功能增强。不同林龄间,毛白杨根系的d50(累计50%细根的分布深度)和d90(累计90%细根的分布深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2.3-62.0 cm和118.0-137.0 cm。林龄和栽植密度的变化不会大幅改变毛白杨细根的分布深度,但会对其在不同深度的分布比例产生影响。(2)在地下水位平均变幅为363 cm的环境条件下,从根系系统分布和性状调控角度分析毛白杨根系对长期地下水位波动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毛白杨根系在长期地下水位波动环境下形成的适应策略包括:深根系系统(最大深度270 cm);在浅土层中分布广泛且密集的水平侧根;具备同时利用深层和浅层土壤资源能力的骨骼根。(3)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采用时域反射技术(TDR)对7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含水率进行定期监测,利用水量平衡法推算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根系吸水量,并结合根系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根系吸水效率。同时,对生长季内不同时期林木枝条、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比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白杨根系吸水速率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土壤表层含水率较高的时期,表层根系吸水速率也相应升高。尽管深层土壤水分更充足,但毛白杨根系仍优先利用浅层土壤水。其根系在140 cm以上土壤内的吸水量占土壤剖面吸水总量的69%,明显高于深层土壤,且在距树50 cm内和宽行行中央相对占优。毛白杨根系在220-260 cm的深土层中吸收量较低,平均仅为0.0835 m3 cm-3。根长密度表现出与根系总吸水量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垂直方向上均集中在土壤表层10 cm和80-140 cm 土层内。虽然深土层(220-260 cm)中分布的细根仅占整个土壤剖面的3%,但其吸水量占土壤剖面总量的12%,深层(220-260 cm)根系吸水效率是0-140 cm 土层中根系的3倍。因此,毛白杨采取增大深层根系的吸水效率的策略对深层水资源进行吸收利用。毛白杨属于地下水湿生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地下水资源。其根系对地下水的吸收利用比例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增大,试验期间最高可达到81%。(4)利用热扩散探针对毛白杨人工林树干液流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分别对白天和夜间液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林地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毛白杨人工林白天和夜间用水的平均值分别为1.90和0.12 mm d-1,夜间用水的季节动态规律与白天用水不同,且二者均存在年际间变异。树干补水占夜间液流总量的61%,且夜间液流占全天液流总量的比例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显着升高(最高可达0.64),有助于毛白杨木质部导水率的及时恢复。地下水对毛白杨人工林的夜间用水具有补偿效应:地下水位高于170 cm时,毛白杨对地下水的利用能够帮助减少树干储存水的消耗;当地下水位深于210 cm时,地下水对夜间用水的补给很少,故该时期为毛白杨林地补水的关键期。白天液流与各气象因子间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01),而夜间液流则随着气象因子的增加而降低(P<0.01)。控制毛白杨人工林白天和夜间液流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且均会随着林龄的增加发生改变。除参考作物潜在蒸散量(ET0)外的各单一气象因子中,水气压亏缺(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对白天用水的解释程度最高,分别为53.0%和63.8%,而VPD则主要在2011年对夜间用水起控制作用(27.0%)。(5)利用田间实测林冠蒸腾和土壤蒸发数据,基于FAO作物系数法,分别建立毛白杨人工林基础作物系数(Kcb)和土壤蒸发系数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土壤温度间的定量关系,构建林冠蒸腾和土壤蒸发经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LAI数据建立的Kcb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的毛白杨人工林林冠蒸腾,RMAE为16%。但Keb与LAI间的定量关系会随林龄和浅层土壤水分有效性发生改变,且变化主要体现在Kcb饱和值及相应的LAI关键值上。土壤水分充足的滴灌条件下,土壤蒸发在雨季前(4-6月)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湿润区的土壤蒸发占全年土壤蒸发总量的66%。构建的L-ww模型(利用水分充足条件下的LAI数据建立的土壤蒸发预测模型)和LT-ww模型(利用水分充足条件下的LAI和20 cm深处土壤温度数据建立的土壤蒸发预测模型)可分别用于预测滴灌条件下毛白杨人工林整个生长季和浅层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的土壤日蒸发量,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MAE)分别为 19%和 18%。(6)综上,在对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波动条件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开展林地水分管理时,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针对林龄和栽植密度较小的毛白杨林分,应着重在土壤表层20 cm进行少量多次灌溉,且水平灌溉范围以树干周围为主;但在林龄和栽植密度较大的林分中,应对林木平均生长空间内的表层土壤进行全面的林地补水,并加大单次灌溉时长,促进水分向深层土壤的运移。其次,当林地地下水位低于210 cm时,应加大毛白杨林地的灌溉频率和灌溉量;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可相应减少该时期内的灌溉措施。第三,为避免林分耗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防止林分因过度依赖地下水资源造成生态脆弱,可对毛白杨林分浅层土壤进行适当的水分补给,但浅层土壤补水不宜过多。第四,在林地树冠遮阴不完全时,应针对土壤湿润区采取保水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林地耗水。最后,在确定毛白杨人工林灌溉量时,可采用本研究中的模型,根据LAI和土壤温度等基础数据估算林冠蒸腾和土壤蒸发耗水量。

朱嘉磊,薄慧娟,李璇,文春燕,王江,聂立水,田菊,宋莲君[6](2019)在《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 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 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秘洪雷[7](2017)在《杨树人工林对滴灌施肥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农林业生产经营中盲目的水肥供应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滴灌栽培以及相应的水肥管理技术,可以在有效利用水分、养分资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避免常规水肥管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本研究以滴灌栽培的6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个施肥处理下(单株施N+P+K量分别为CK:0+0+0g,T1:72+12+36g,T2:108+18+54g,T3:144+24+72g,T4:180+30+90g,T5:216+36+108g,T6:252+42+126g,T7:288+48+144g)林木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细根的分布特征、林地生产力、土壤环境变化等方面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人工林的影响并提出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优化施肥制度。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杨树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各施肥处理下不同月份胸径的生长动态与CK一致,6-8月份胸径的累计生长量占全年胸径生长量的82.9%-90.1%,滴灌施肥没有改变杨树人工林的季节生长模式。滴灌施肥能有效促进杨树人工林胸径(DBH)、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其中T6处理下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量最大,分别为2.2cm、2.07m和0.057m3/株,分别较CK提高44.1%、22.1%和50.9%。T1-T7各施肥处理的林地生产力均高于CK的25.31m3/hm2·a,分别是CK的1.14、1.22、1.24、1.33、1.38、1.51和1.34倍,其中T6处理下林地生产力大于T7处理,这说明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都会影响杨树的生长量,低施肥量对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高施肥量,过高的施肥水平并不能带来对应的产量的增益效应,要提高杨树的林地生产力还要考虑施肥以外的其它因素。(2)滴灌对细根的分布影响显着,滴灌条件(DI)下不同方向的细根长表现为株间(50.5%)>对角(27.7%)>行间(21.8%),差异显着;常规灌溉条件(CI)下的细根长也表现为株间(39.2%)>对角(34.9%)>行间(25.9%),但差异不显着;DI条件下不同方向的细根长均大于CI且差异极显着。滴灌影响细根的水平分布,DI条件下株间方向细根长在距树干0.5m处最大且与其他树干距离处差异显着,不同树干距离处均与CI有极显着差异;对角和行间方向与CI条件下细根的分布规律类似,细根长在距树干0.2m处最大,在距树干0.2m和0.5m处与CI有显着差异。滴灌影响细根的垂直分布,DI条件下株间方向细根长在0-10cm土层最大,对角和行间方向细根长的最大值均在10-20cm土层,CI条件下不同方向的细根长均表现为10-20cm土层最大;株间方向DI条件下的细根长在0-40cm土层与CI差异极显着,而对角和行间方向仅在0-20cm土层与CI有极显着差异。(3)滴灌施肥没有改变杨树人工林细根的垂直分布格局,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人工林的细根长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细根分布减少。滴灌施肥显着影响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细根总长表现为随施肥量的增加不断增加,其中CK条件下的细根总长为3.02cm,T1-T7施肥处理下的细根长分别是CK的1.09、1.25、1.26、1.42、1.56、1.61和1.65倍。不同施肥处理下同一土层的细根长也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0-40cm各土层的细根长表现为CK条件下最小,T1-T7各施肥处理下的细根长在0-40cm各土层分别是CK的1.04-1.68倍、1.13-1.69倍、1.15-1.67倍和1.05-1.56倍。通过对各施肥处理下林地土壤的调查研究表明,增加施肥量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条件,T1-T7各个施肥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着高于CK,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不断增大的特征。滴灌施肥能改善林地的土壤条件,进而改变林木对土壤水、肥的吸收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4)滴灌施肥能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6、7、8、9月T1-T7各施肥处理下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CK的1.16-1.54倍、1.04-1.21倍、1.03-1.34倍、1.05-1.30倍,蒸腾速率分别是CK的1.04-1.48倍、1.12-1.34倍、1.12-1.72倍、1.06-1.31倍,同步测定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指标表明,滴灌施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气孔导度,有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同月份各施肥处理下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表现出与CK类似的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即6月份各指标的数值上升,7月份最大,随后在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最低。(5)对滴灌施肥不同施肥处理的施肥成本与林木生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边际效益分析,结果表明T6处理下单位面积的年收益最大,为23217 yuan/hm2,较CK提高41.5%。以CK为基准,各施肥处理的边际效益表现为T6>T5>T4>T7>T3>T2>T1,其中T6处理的边际效益最大,为6389元,是其他处理的1.37-3.69倍。T6处理下的杨树人工林能在满足杨树生长的同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其对应的施肥量(252g/株N+42g/株P+126g/株K)即为滴灌栽培6年生杨树人工林的最优施肥水平。每年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分10次施完,其对应的施肥制度为滴灌栽培6年生杨树人工林的优化施肥制度,可以为今后滴灌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依据。

席本野[8](2013)在《毛白杨人工林灌溉管理理论及高效地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木材资源对外依存高达30%以上,“十二五”期间预计木材缺口2亿m3,木材安全问题严重,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杨树人工林生产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分管理等集约经营水平低是其核心原因之一。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三倍体毛白杨(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对其用材林灌溉管理理论和高效地下滴灌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提高其林地水分管理水平,进而大幅提高林地生产力,为缓解我国木材进口压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本研究还将为其它杨树品种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本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地下滴灌技术(SDI),以距滴头10cm、地下20cm处的不同土壤水势(-25、-50、-75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对6、7年生毛白杨人工林进行灌溉。期间对林木树干液流和黎明前叶水势(ψpd)、土壤水势和含水率、气象因子及地下水位(GWL)等进行连续或定期监测。结果表明,与不灌溉(CK)相比,SDI使6、7年生林分生产力分别平均提高24%和28%,其中,-25kPa处理使6年生林分的生产力达到39.9m3·hm-2.a-1,较CK极显着提高44%(P<0.01)。-25kPa处理的生产力在林分6年生时分别较-50和-75kPa处理提高20%和31%(P<0.01),在7年生时分别提高13%和14%(P>0.05)。每年5-7月为毛白杨生长高峰期,期间的累积胸径生长量平均占全年的84%;此外,该时期GWL较低。每年8-10月,毛白杨生长极慢,GWL大幅回升,即使无灌溉情况下土壤水分有效性也较高。能在毛白杨速生期内(4-7月)大幅提高土壤含水率(20和50cm处分别平均提高35%和27%)、树干日平均液流速率(46%)和ψpd(41%)是SDI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机制。(2)以充分灌溉下(-25kPa处理)的6、7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技术(TDP)、微型蒸渗仪和WinSCANOPY冠层分析仪分别对林分的林木蒸腾、棵间土壤蒸发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6、7年生林分的日平均蒸腾量(Tr)、蒸发量(Es)、蒸散量(ETa)分别为2.37和2.49mm·d-1,0.77和0.87mm·d-1,3.12和3.33mm·d-1,其年总Tr、Es、ET.分别为422和493mm、134和167mm、556和660mm。林地ETa在生长初期和末期主要由Es组成,比例为30%-97%;在生长中期主要由Tr组成,比例为70%-93%。提前一周进行第一次灌溉使7年生林分在展叶初期的冠层发展速度和液流速率较6年生林分明显提高,且使4月份的累积Tr提高147%。林分在5-7月的累积Tr平均可占全年的68%。毛白杨林分的基础作物系数(Kcb)和作物系数(Kc)与LAI间的关系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34和0.627。林分Kcb和Kc在生长前期(25d)分别为0.02-0.96和0.40-1.27,在生长中期(135d)分别为0.96和1.27,在生长后期(45d)分别为0.96-0.4和1.27-1.26。因此,每年5-7月为毛白杨主要耗水时期,4-7月为其林地水分调控关键期;拟合的Kcb(LAI)和Kc(LAI)函数可用于根据毛白杨林分的实测LAI估算其Kcb和Kc;构建的Kcb和Kc曲线与常规气象数据结合,可用于估算与试验地气候相似地区水分供应充足的成熟毛白杨纯林的蒸腾量和蒸散量。(3)在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中采用土柱法获取2106个根样,并在不同林龄(4、5、7年生)和栽植密度(1250、1404、2500株·ha-1)林分中采用挖掘法追踪林木根系伸展范围并原位获得1株平均标准木(5年生)的整个粗根系统。结果表明,5年生毛白杨林分中,细根水平分布均匀,但随距树距离增加细根分布变浅:细跟垂直剖面呈不常见的“S”型分布模式;近一半(44%)的细根隶属0.2-0.5mm径阶。毛白杨在0-20cm表土以中分布有密集(25%)的细根,且将近三分之一(28%)的细根分布在100cm以下的深土层。毛白杨的平均细根直径在120cm以下土层中明显变粗(P<0.05)。毛白杨粗根的根长和生物量在水平向上分别主要分布在树干周围40和20cm区域,在垂向上分别主要集中在0-20和0-50cm的浅土层。毛白杨根幅可达冠幅的1.9倍:4、5和7年生林木根系的最大分布深度分别为2、2和2.7m。毛白杨1级侧根中,水平、斜生和垂直侧根的比例分别为79%、6%和15%。因此,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中已形成二态性根系系统;毛白杨的根系构型为具有垂直根的水平根型。(4)在5年生毛白杨林分中于两株标准木周围布设试验小区,分别利用TDP、微型蒸渗仪和Trime-IPH对样树树干液流、土壤蒸发和土壤含水率动态进行连续4个月的监测,然后采用水量平衡法推导根系吸水剖面和吸水量。结果表明,在0-90cm土层山,0-20cm土层的根系吸水贡献率达到58%,意味着表层根系在浅土层(<90cm)中起主要吸水作用。毛白杨平均蒸腾耗水的57%来自深土层(>90cm)意味着深层根系对成熟毛白杨人工林的水分关系有显着贡献。表土层水分有效性增加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表土层;降低时,深层根系的吸水贡献率会逐渐增加。土壤剖面水分条件异质性较高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细根密度与水分有效性均较高的区域;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均匀且不存在水分胁迫时,根系吸水分布与细根分布最为一致。因此,毛白杨根系吸水模式受细根分布影响,但会随土壤水分有效性分布的变化而变化。(5)利用HYDRUS-1D和HYDRUS-2D/3D分别对自然降雨(NC)(CK处理)和SDI(-25kPa处理)下林地一维和二维土壤水分动态进行模拟,并用土壤水分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之后利用HYDRUS对连续两个生长季内SDI和NC下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HYDURS-1D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MAE)分别为0.004-0.060cm3.cm-3和0.7%-13.7%。HYDRUS-2D/3D的模拟结果,在不同土层的平均RMSE和RMAE分别为0.005-0.038cm3·cm-3和0.9%-9.7%;在滴头周围二维空间内的平均RMSE和RMAE分别为0.032cm3·cm-3和8.6%。SDI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局限于0-90cm土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有效性(rθ)与林木生长间均有极显着相关关系(P<0.001),但随深度的增加,rθ对林木生长差异的解释程度逐渐下降。当根区(0-150cm土层)的rθ高于90%时,林木生长不会受到抑制。土壤水分对毛白杨生长的作用程度与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和细根组织氮浓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与细根平均直径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速效磷含量、细根根长密度和比根长间无相关关系(P>0.05)。因此,HYDURS模型可很好地模拟NC(同漫灌)和SDI下毛白杨人工林的一维和二维土壤水分动态,并可帮助预测不同灌溉措施对毛白杨生长的影响;与NC处理相比,SDI促进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能大幅提高0-90土层的rθ;建立rθ与林木生长间的定量关系时,应考虑不同土层中rθ对林木生长影响的差异性。(6)综上,在对与试验地环境相似地区的毛白杨人工林进行灌溉时:①可将距滴头10cm、地下20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25kPa作为SDI的灌溉起始阈值;②利用本文构建的(基础)作物系数曲线和常规气象数据可估算生长季内林分的耗水量,从而帮助确定灌水量;③应于4-7月灌溉,8-10月可不灌溉;④应在对GWL定期监测的基础上制定灌溉制度;⑤灌溉水应主要供给并维持到0-40cm的浅土层,也应主要供给到树干周围1m区域内,以及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⑥可利用HYDRUS帮助制定灌溉管理策略;⑦若使整个根区的rθ保持在90%以上则林木生长不会受到抑制。(7)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均是基于成熟毛白杨人工林的,因此有一定局限性。下步应对毛白杨幼林开展类似研究以补允和优化本研究的结论,从而使其在毛白杨人工林的整个轮伐期内均适用。

井大炜[9](2013)在《不同栽培措施对欧美I-107杨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杨树人工林栽培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欧美I-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因其具有优质、速生和丰产等特点,在山东省内大面积种植,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地土壤生态环境退化、林地生产力下降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对欧美I-107杨从配施有机肥、根系修剪、节水灌溉和地膜覆盖等多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配施鸡粪:同N100(单施化肥)相比,M30N70(鸡粪与化肥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显着提高了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鸡粪所占比例的增加,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递增的趋势,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30N70处理还显着降低了根际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胡敏酸碳含量和胡/富比。配施鸡粪有利于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并能显着提高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此外,M30N70处理的根系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且氮素利用率最高,达到了61.38%。综合来看,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中,以3:7比例配施对杨树苗的作用效果最佳。2.根系修剪:采用不同的根剪方法对三年生、四年生和五年生杨树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八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对胸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及材积生长率的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10-2(十倍胸径两侧)或10-4(十倍胸径四侧)处理;而6-2(六倍胸径两侧)和6-4(六倍胸径四侧)处理均显着低于对照,尤其是6-4处理。采用8-2根剪方法,研究了连续根剪和隔年根剪方式对杨树根际土壤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根剪措施均显着提高了杨树的根系活力和根系分泌物含量,并使根系中生长素、赤霉素和玉米素的含量也得到明显提高,而脱落酸含量显着降低。各根剪处理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着提高了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且对杨树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各种根剪措施中,T35(对三年生杨树在第三年、第五年根剪)处理对杨树根际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及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3.节水灌溉:同常规漫灌相比,畦灌能明显减弱水分的深层渗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畦灌和漫灌下的根系生物量均逐层降低,大量根系集中在040cm土层,其中在020cm土层中,畦灌的根量比漫灌减少8.28%,但在2080cm土层中根量却增加35.87%,并且在080cm土层中的总根重增加5.52%;畦灌使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显着升高,而6010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在80100cm土层中,灌溉后7d、14d和29d,畦灌的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漫灌减少21.84%、20.24%和19.53%。此外,畦灌对杨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的促进作用与漫灌相当。4.地膜覆盖:在两种不同覆膜方式中,白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优于黑膜覆盖,而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在0-20cm土层中,白膜和黑膜覆盖均显着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而土壤容重明显降低;覆膜还显着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明显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pH和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以及脲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覆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越来越小。此外,两种覆膜方式均能明显提高杨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其中,白膜覆盖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分别比黑膜覆盖提高10.95%、9.26%和8.77%,差异均达显着水平。可见,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杨树生长,但白膜覆盖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黑膜覆盖。

傅建平[10](2013)在《杨树人工林滴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索杨树人工林的滴灌技术,于201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林场研究了滴灌条件下2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灌溉制度和适宜灌溉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流量恒定为4L·h-1的滴头进行滴灌试验,在各灌溉时长所导致的土壤湿润锋运移范围和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形态与杨树根系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相吻合。说明在设计地表滴灌系统时采用流量恒定为4L·h-1的滴头比较适宜。2)从各滴灌时长最终在不同土壤深处产生的土壤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可知,对于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的杨树人工林而言,地表滴灌带上的滴头间距应该在60~80cm为宜,以保证滴头下方形成的湿润体半径为30~40cm,从而确保在滴灌时短时间内就能在0~40cm土层内形成土壤湿润带。3)在连续滴灌6h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而在进行不同时长灌溉停灌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时就达到峰值时,停灌后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一段时间才达到峰值时,达到峰值后则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4)当滴灌管上的滴头间距为60cm时,连续滴灌2.5~3h就可以在20cm深的土壤形成一条60cm宽的湿润带,使湿润带内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灌后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并且在灌后48小时内使土壤含水量处于杨树根系利用的最适状态。如果要对杨树人工林分布在0~40cm深土壤中的根系进行充分灌溉,则需要连续滴灌6h才能使40cm深的土壤形成60cm宽湿润带并在灌后48h内使土壤含水量处于杨树根系利用的最适状态。5)滴灌栽培2年生杨树人工林的灌溉定额预案为368.8mm,在生长季内的单次有效灌溉量为6.0~9.0mm,每周的灌溉频率为1~3次。6)滴灌栽培2年生杨树人工林各月的树高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胸径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蓄积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7)滴灌栽培2年生杨树人工林的蓄积年生长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然而,对比增加灌溉量所产生的边际成本和蓄积量增加所获得的边际收入,达到生长季内杨树人工林蒸散量100%的灌溉量则可以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益,确定为最适宜灌溉量。

二、杨树速生丰产林的节水灌溉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树速生丰产林的节水灌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微孔陶瓷根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地下滴灌研究进展
        1.2.2 微孔陶瓷根灌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微孔陶瓷根灌对蔬菜(菠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1.2 微孔陶瓷根灌对经济林果(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1.3 适宜于菠菜和宁夏枸杞的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参数提出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微孔陶瓷根灌对蔬菜(菠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2.3.2 微孔陶瓷根灌对经济林果(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第三章 微孔陶瓷根灌对蔬菜(菠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1 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规律
    3.2 菠菜生长指标
    3.3 菠菜净光合速率变化
    3.4 菠菜根系指标
    3.5 菠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孔陶瓷根灌对经济林果(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 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
    4.2 枸杞生长指标
    4.3 枸杞生理指标
    4.4 枸杞根系生长情况
    4.5 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微孔陶瓷根灌对蔬菜(菠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2 微孔陶瓷根灌对经济林果(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3 菠菜和宁夏枸杞的微孔陶瓷根灌适宜技术参数确定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刺槐大苗智能水肥一体化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刺槐栽培研究进展
    1.2 树木滴灌技术研究进展
    1.3 滴灌灌溉制度研究进展
    1.4 滴灌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1.5 滴灌栽培植物细根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点概况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锋运移规律
        2.2.2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确定
        2.2.3 单次灌溉后土壤含水率变化
        2.2.4 降雨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年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3 不同灌溉量对刺槐大苗生长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灌溉量对叶片形态的影响
        3.2.2 滴灌栽培与常规栽培对刺槐细根分布的影响
        3.2.3 不同滴灌处理对刺槐细根分布的影响
        3.2.4 不同灌溉量对胸径月生长的影响
        3.2.5 不同灌溉量对树高胸径年生长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不同施肥量对刺槐大苗生长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准施肥量的确定
        4.2.2 不同施肥量对叶片形态的影响
        4.2.3 不同施肥量对刺槐细根分布的影响
        4.2.4 不同施肥量对生物量的影响
        4.2.5 不同施肥量对胸径月生长的影响
        4.2.6 不同施肥量对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滴灌栽培刺槐大苗灌溉与施肥制度研究
    5.1 灌溉制度
    5.2 施肥制度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6.3 主要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沙地滴灌栽培杨树中龄林的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研究
        1.2.2 滴灌栽培条件下的根系研究
        1.2.3 滴灌对作物生长及生理影响的研究
        1.2.4 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及生理影响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试验地概况
2 不同流量滴头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锋的运移与土壤含水率变化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土壤湿润锋运移观测方法
        2.1.3 土壤含水率观测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流量滴头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特征
        2.2.2 不同流量滴头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锋的水平运移特征
        2.2.3 不同流量滴头滴灌过程中湿润锋的垂直运移速率
        2.2.4 不同流量滴头滴灌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 小结
3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试验设计
        3.1.3 土壤含水率观测方法
        3.1.4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3.1.5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横切面形态的测量
        3.1.6 滴灌和沟灌下杨树人工林耗水量的计算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滴灌与沟灌的灌溉时间与灌溉量
        3.2.2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特征
        3.2.3 单个灌溉周期内滴灌和沟灌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3.2.4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根系主要分布土层(0-40cm)土壤含水率的年变化规律
        3.2.5 滴灌和沟灌下杨树人工林的耗水量
    3.3 小结
4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细根分布与生产力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滴灌和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调查与分析
        4.1.3 林木生长量的调查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细根分布特征
        4.2.2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分析
    4.3 小结
5 不同灌溉量对杨树人工林生理及生产力影响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试验设计与灌溉方式
        5.1.3 林木生长量的调查
        5.1.4 林木生理指标的测定
        5.1.5 不同灌溉量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调查与分析
        5.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灌溉量对杨树人工林生理的影响
        5.2.2 不同灌溉量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影响
        5.2.3 不同灌溉量栽培杨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分析
        5.2.4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优化灌溉制度
    5.3 小结
6 不同水肥耦合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试验设计
        6.1.3 施肥及灌溉方法
        6.1.4 林木生长量的调查
        6.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杨树胸径和树高年增长量
        6.2.2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杨树蓄积年增长量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与讨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4)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含水率的采集
    1.4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1.5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横切面形态的测量
    1.6 林木生长量调查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滴灌和沟灌的灌溉时间与灌溉量
    2.2 滴灌和沟灌形成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特征
    2.3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1 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2 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2.3.3 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4 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2.3.5 单次滴灌和沟灌后土壤水分亏缺时间对比
    2.4 滴灌和沟灌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年变化规律
    2.5 滴灌和沟灌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3 讨 论

(5)毛白杨根系性状时空变异及土壤水分吸收利用特征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杨树根系系统
        2.2 根系对土壤水的吸收利用
        2.3 杨树人工林林冠蒸腾耗水特性及预测
    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毛白杨根系系统性状及其时空变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根系取样
        1.2 环境因子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毛白杨细根形态和分布的时空变异特征
        2.2 毛白杨根系系统对地下水位波动环境的适应性
    3. 讨论
        3.1 细根形态空间分布的时空变异
        3.2 根系系统对地下水位波动的适应特征
    4. 小结
第四章 毛白杨根系吸水特征、吸水效率和吸水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土壤含水率及环境因子
        2.2 根系吸水速率
        2.3 总吸水量
        2.4 根长密度
        2.5 根系吸水效率
        2.6 根长密度与吸水量和吸水效率的关系
        2.7 地下水利用比例
    3. 讨论
        3.1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3.2 毛白杨根系吸水策略
        3.3 地下水对根系吸水的贡献
    4. 小结
第五章 毛白杨林冠蒸腾耗水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环境因子
        2.2 白天和夜间用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3 夜间用水占全天用水的比例
        2.4 夜间用水各组分比例
        2.5 地下水位对白天和夜间用水的影响
        2.6 气象因子对林分用水的控制作用
    3. 讨论
        3.1 毛白杨白天和夜间蒸腾行为特征
        3.2 地下水位对毛白杨林分用水的影响
        3.3 毛白杨林分用水的气象驱动因子
    4. 小结
第六章 毛白杨人工林林地耗水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基础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的计算
        1.4 林冠蒸腾、土壤蒸发模型建立及验证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环境条件
        2.2 LAI的季节变化特征
        2.3 K_(cb)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LAI间的关系
        2.4 林冠蒸腾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比较
        2.5 K_(cb)与LAI间的关系随林龄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变化
        2.6 土壤蒸发的季节变化特征
        2.7 土壤蒸发系数与LAI和T_s间的关系
        2.8 土壤蒸发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比较
    3. 讨论
        3.1 K_(cb)与LAI之间的相关关系
        3.2 K_(cb)与LAI间的关系随林龄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变化
        3.3 林冠蒸腾模型
        3.4 土壤蒸发空间变异特征
        3.5 土壤蒸发模型
    4. 小结
第七章 总讨论与结论
    1. 总讨论
        1.1 毛白杨SPAC系统水分传输利用策略
        1.2 地下水位波动对毛白杨人工林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3 林地水分管理策略
    2. 结论
        2.1 毛白杨根系系统性状及其时空变异特征
        2.2 毛白杨根系吸水特征、吸水效率和吸水来源
        2.3 毛白杨林冠蒸腾耗水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2.4 毛白杨人工林林地耗水预测
        2.5 毛白杨人工林水分管理策略
    3. 论文创新点
    4. 整体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
    1.5 水分测量及管理
    1.6 生长测量与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水氮耦合下毛白杨人工林蓄积量
    2.2 无性系对毛白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2.3 灌溉量对毛白杨林分生长量影响
    2.4 施氮量对毛白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2.5 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无性系
    3.2 灌溉量
    3.3 施氮量
    3.4 水氮耦合效应
4 结论

(7)杨树人工林对滴灌施肥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培育人工林研究进展
        1.2.2 杨树人工林水肥管理研究进展
        1.2.3 施肥对林木生长及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1.2.4 施肥对细根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2.5 施肥对人工林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述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地点概况
        2.1.2 试验林概况
    2.2 施肥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施肥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3.1.2 滴灌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影响
        3.1.3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影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3.2.2 滴灌条件下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
        3.2.3 滴灌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影响
        3.2.4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滴灌施肥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2 滴灌施肥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4.2.3 滴灌施肥对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4.2.4 滴灌施肥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4.2.5 滴灌施肥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滴灌施肥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取样方法
        5.1.2 土壤养分状况测定
        5.1.3 土壤酶活性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滴灌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2.2 滴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施肥制度研究
    6.1 施肥成本及经济效益计算
    6.2 边际效益分析
    6.3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的优化施肥制度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滴灌对细根分布的影响
        7.2.2 滴灌施肥对细根生长的影响
        7.2.3 滴灌施肥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7.2.4 滴灌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毛白杨人工林灌溉管理理论及高效地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主要引用符号的中英文含义及单位
论文表目录
论文图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杨树人工林灌溉水分管理
        2.1.1 灌溉技术
        2.1.2 灌溉制度
        2.1.3 灌溉效果
        2.1.4 灌溉管理策略
        2.2 杨树人工林根系系统结构与根系吸水特征
        2.2.1 粗根与细根的划分
        2.2.2 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2.2.3 根系构型特征
        2.2.4 根系吸水特征
        2.3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2.3.1 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2.3.2 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求解方法
        2.3.3 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的确定
        2.3.4 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
        2.3.5 林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地下滴灌下毛白杨人工林最佳灌溉起始土壤水势阈值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水势和含水率
        2.3.2 黎明前叶水势
        2.3.3 树干液流速率
        2.3.4 林木生长
        2.3.5 气象因子及地下水位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灌溉情况
        3.2 林木生长
        3.3 土壤水势和含水率变化
        3.4 黎明前叶水势
        3.5 树干液流
        3.6 地下水位动态、潜在蒸散量和降雨量
    4. 讨论与结论
        4.1 滴灌下土壤水势对毛白杨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灌溉起始阈值对毛白杨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4.3 毛白杨纸浆林年总水分管理策略
    5. 小结
第四章 毛白杨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基础)作物系数曲线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树干液流
        2.2.2 棵间土壤蒸发
        2.2.3 叶面积指数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林分蒸腾及冠层发展在两个试验年展叶初期的差异
        3.2 林地蒸腾、蒸发及蒸散量年变化规律
        3.3 林地蒸腾、棵间土壤蒸发与ET_o及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
        3.4 叶面积指数年变化规律
        3.5 基础作物系数和作物系数年变化规律
        3.6 基础作物系数和作物系数曲线
    4. 讨论与结论
        4.1 林分蒸腾估算中的可能误差源
        4.2 毛白杨林分耗水规律
        4.3 毛白杨(基础)作物系数与LAI的关系
        4.4 构建的毛白杨(基础)作物系数曲线的适用性
    5. 小结
第五章 毛白杨人工林根系系统结构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根系取样
        2.2.2 粗根系统构型及伸展范围调查
        2.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土壤理化性质
        3.2 细根系统结构特征
        3.2.1 根长密度一维空间分布
        3.2.2 根长密度二维空间分布
        3.2.3 根系径阶组成模式
        3.2.4 平均根系直径的水平、垂直分布
        3.3 粗根系统结构特征
        3.3.1 根系密度一维空间分布
        3.3.2 根系密度二维空间分布
        3.3.3 根系最大水平和垂直延伸距离
        3.3.4 根系系统构型
    4. 讨论与结论
        4.1 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4.2 平均细根直径的垂直分布
        4.3 粗根系统形态
    5. 小结
第六章 毛白杨人工林根系吸水特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树干液流
        2.2.2 土壤含水率
        2.2.3 棵间土壤蒸发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90 cm)根系吸水量估算'>3.1 深土层(>90 cm)根系吸水量估算
    4. 讨论与结论
        4.1 表层与深层根系在根系吸水中的作用
        4.2 林木用水策略
        4.3 根系、含水率分布对根系吸水模式的影响
        4.4 灌溉水分管理建议
    5. 小结
第七章 HYDRUS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有效性对毛白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林木生长
        2.2.2 林木蒸腾
        2.2.3 土壤蒸发
        2.2.4 土壤含水率
        2.2.5 地下水位与净降雨
        2.3 数值模拟
        2.3.1 模拟情景
        2.3.2 数学模型
        2.3.3 模拟区域
        2.3.4 初始和边界条件
        2.3.5 土壤水力特性参数
        2.3.6 根系吸水项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HYDRUS模型验证
        3.1.1 自然降雨下
        3.1.2 地下滴灌下
        3.2 胸高断面积生长
        3.3 灌溉处理对林分蒸腾、蒸发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3.4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
    4. 讨论与结论
    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整体展望
    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不同栽培措施对欧美I-107杨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研究进展
        1.1.2 根系修剪研究进展
        1.1.3 灌溉研究进展
        1.1.4 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1.1 盆栽试验
        2.1.2 大田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配施有机肥试验
        2.2.2 根系修剪试验
        2.2.3 节水灌溉试验
        2.2.4 地膜覆盖试验
    2.3 取样与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3.1.1 配施鸡粪对杨树苗根际土壤特征的影响
        3.1.2 配施鸡粪对杨树苗根系特性的影响
        3.1.3 配施鸡粪对杨树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3.1.4 配施鸡粪对杨树苗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2 根系修剪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3.2.1 根剪方位和根剪强度的筛选
        3.2.2 适宜根剪方式的研究
    3.3 节水灌溉对杨树生长与根系特征的影响
        3.3.1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水势的垂直变化
        3.3.2 不同灌溉方式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3.3.3 不同灌溉方式下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参数
        3.3.4 不同灌溉方式下硝态氮的运移
        3.3.5 不同灌溉方式下杨树的生长率
    3.4 地膜覆盖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3.4.1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4.2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4.3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3.4.4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4.5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4.6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7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的影响
        3.4.8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和代谢熵的影响
        3.4.9 不同覆膜方式对杨树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0 不同覆膜方式对杨树氮素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影响
        3.4.11 不同覆膜方式对杨树生长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4.2 根系修剪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4.3 节水灌溉对杨树生长与根系特征的影响
    4.4 地膜覆盖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5 结论
    5.1 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5.2 根系修剪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5.3 节水灌溉对杨树生长与根系特征的影响
    5.4 地膜覆盖对杨树生长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6 创新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杨树人工林滴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树木滴灌研究现状
        1.2.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现状
        1.2.3 灌溉制度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地点概况与研究经费来源
        1.5.1 研究地点概况
        1.5.2 研究经费来源
第二章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土壤剖面调查
        2.1.2 设置土壤剖面观测坑
        2.1.3 灌溉处理
        2.1.4 观测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灌溉时长灌溉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距离
        2.2.2 不同灌溉时长停灌后湿润锋的继续运移时间
        2.2.3 不同灌溉时长停灌后湿润锋的继续运移距离
        2.2.4 不同灌溉时长土壤湿润锋的最终运移距离
        2.2.5 不同灌溉时长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形态
    2.3 小结
第三章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布设
        3.1.2 滴灌处理
        3.1.3 观测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滴灌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
        3.2.2 不同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
    3.3 小结
第四章 滴灌栽培杨树幼林的灌溉制度
    4.1 研究方法
        4.1.1 参考作物蒸散量
        4.1.2 杨树作物系数
        4.1.3 杨树人工林周蒸散量的计算
        4.1.4 单次有效灌溉量的计算
        4.1.5 周灌溉频率的计算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地杨树幼林的周灌溉量
        4.2.2 试验地 2 年生杨树人工林的灌溉制度预案
    4.3 小结
第五章 滴灌栽培杨树幼林适宜灌溉量的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灌溉处理
        5.1.2 杨树生长量调查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灌溉量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5.2.2 不同灌溉量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5.2.3 不同灌溉量对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5.2.4 不同灌溉处理林分蓄积增长量的边际效益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与讨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杨树速生丰产林的节水灌溉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孔陶瓷根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刘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刺槐大苗智能水肥一体化培育研究[D]. 伍艾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沙地滴灌栽培杨树中龄林的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研究[D]. 秦杏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J]. 秦杏宇,吕馥龄,彭晶晶,马鑫,兰再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5)
  • [5]毛白杨根系性状时空变异及土壤水分吸收利用特征与机制[D]. 邸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6]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J]. 朱嘉磊,薄慧娟,李璇,文春燕,王江,聂立水,田菊,宋莲君. 林业科学, 2019(05)
  • [7]杨树人工林对滴灌施肥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D]. 秘洪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2)
  • [8]毛白杨人工林灌溉管理理论及高效地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D]. 席本野.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9)
  • [9]不同栽培措施对欧美I-107杨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 井大炜.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10]杨树人工林滴灌技术研究[D]. 傅建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4)

标签:;  ;  ;  ;  ;  

杨树速生丰产林节水灌溉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